1、山阳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甲思想家主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乙思想家主张“故圣人化性以起伪,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甲、乙思想家最有可能是A. 庄子孔子B. 老子荀子C. 庄子孟子D. 老子韩非子【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曲则全,杠则直”出自道德经,体现的是辩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符合老子的思想特点;题干“伪起而生礼仪,礼仪生而制法度”强调用礼乐法度来规范人的行为,符合荀子礼法并治的思想。故答案为B项。庄子强调的是逍遥的人生态度,孔子主张仁、礼,排除A项;孟子主张的是仁政,排除C项;韩非子强调的是
2、变法革新,排除D项。【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2.天地君亲师是中国古代主要祭祀和尊奉对象的概括,该提法始于战国时期的荀子。荀子礼论中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由此可推知,先秦儒家A. 注重自然及伦理关系B. 吸收了法家和道家思想C. 倡导唯物主义伦理观D. 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承【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故礼上事天
3、,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可知礼上用来祭天,下用来祭地,尊崇先祖而推崇君主,这说明其注重自然及伦理关系,故选A项;礼之三本强调的是自然及伦理关系,看不出法家、道家思想,排除B项;祭天地,尊先祖隆君师,是客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唯物主义,排除C项;材料强调先秦儒家注重自然及伦理关系,不涉及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承问题,排除D项。3.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葬”“节用”,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墨家是战国时期有重大影响力的学派,秦汉时期却走向式微。这一变化A. 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逐渐落后B. 反映了统治政策影响文化走向C. 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D. 证明了佛道思想
4、对儒学的冲击【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墨同为春秋战国时期显学,当时有“不入于儒,即入于墨”之说。先秦时期,儒、墨两家曾是分庭抗礼。战国后期,墨学的影响一度甚至在孔学之上。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及其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从外部因素来看,统治政策是导致墨家学说“秦汉以后却走向式微”的原因之一。故答案为B项。A项,古代科技逐渐落后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生产力发展不会导致墨家学派衰落,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
5、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4.故宫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上面的蹲兽名“孔”,又名“望君归”,每当君王外出不归,这两只狃就劝诫他回宫。这一设计其实正代表了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君王言行劝喻式的限制。这与董仲舒的哪一主张相近A 君权神授B. 大一统C. 正君心D. 天人感应【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传统文化力量对君王言行有一定的限制,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主张,选项D正确;君权神授强调君主权力来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大一统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未涉及对君权限制,选项B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对君主权
6、力的限制,而非正君心,排除选项C。5.自汉以来,每逢天灾、异象,多有君主向天谢罪,下诏罪己,轻徭减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儒学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B. “仁政”思想发生的影响C. 君权受到了制度的限制D. 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答案】A【解析】西汉董仲舒宣扬天人感应,认为天象与人事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君主行为的约束力,故选A;“仁政”是强调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排除B;在我国封建社会,君主权力至上,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罪己诏”的垂范作用,排除D。6.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他们的学生叫博士弟子。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递增至成帝时的三千
7、人,东汉顺帝时的三万人。这一变化反映了A. 儒学社会地位得到提升B. 民间积极向学之风盛行C. 地方教育系统初步建立D. 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结束【答案】A【解析】【详解】题干“汉武帝为了表彰儒学,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在太学当教官”体现的是汉朝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的社会地位提高。故答案为A项。题干未涉及民间、地方教育的情况,排除BC项;学术平等竞争局面结束的表述题干信息未体现,排除D项。7.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 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答案
8、】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材料及正确理解中国古代法律特点的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为无关项,材料涉及的应该是父亲的权利,不是儿子的权利。B项与史实不符合,宗法观念到现在都还很深。C项为无关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有关内容。西汉以后儒家学说成为独尊的思想,材料中西晋法律的变化体现了三纲五常中的父为子之纲,故答案选择D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晋朝法律特点8.唐代中后期,社会上出现一股“异儒思潮”。一些儒家学者采取空言说经、以经解驳传等方法,致力于阐发经文中的微言大义,甚至对经传的作者也提出怀疑。这一现象说明A. 儒学饱受佛道思想批判B. 科举
9、制影响到士人观念C. 儒家理论体系亟待重建D. 市民阶层构建话语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时期儒家学者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并空言说经,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内部出现危机,说明儒家理论体系有待重建,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儒家学者和儒家思想的关系,没有涉及佛道、科举制和市民阶层,故A、B、D项错误。9.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宝玉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 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 红楼梦
10、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可知体现了“四书”的重要地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四书”是理学的主要内容,也是科举制考试的内容,故A项符合题意;孔子权威地位动摇的说法有误,排除B项;“弃儒从商”的说法与题意描述不符,排除C项;红楼梦没有明显的朝代信息,并不能确定反映的是宋代生活,排除D项。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这主要说
11、明当时A. 李贽思想引起保守势力不满B. 李贽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C. 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政治环境D. 缺乏推动社会转型的社会环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专制统治愈加强化,思想束缚明显,社会新因素的发展受到压制,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未强调保守势力对李贽思想的不满,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李贽思想对专制统治的不利作用,排除。C项,李贽的悲剧不仅仅是当时政治环境的反映,更是受到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11.针对明末法治的乱象,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王夫之则认为“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而
12、无以静之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据材料可知A. 黄宗羲重视治法忽视治吏B. 王夫之忽视治法重视治吏C. 黄宗羲主张先治吏后治法D. 王夫之重治法也重视治吏【答案】D【解析】【详解】由“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得知他们的思想核心是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即由人治转向法治、治人(吏)。故答案为D项。ABC项,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和王夫之的观点是既重视法治也重视治吏,此三项对材料的解读都是片面的,排除。12.如表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及其主张思想家主要思想黄宗羲(16101695年)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16131682年)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主
13、张王夫之(16191692年)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据如表分析,他们都A. 倡导“经世致用”B.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C. 主张“工商皆本”D. 宣传西方民权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观点可知,黄宗羲主张君臣平等;顾炎武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故选B项;“经世致用”主要是顾炎武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工商皆本”主要是黄宗羲的观点,而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是在近代以后,排除D项13.柏拉图认为,很多戏剧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
14、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他意在强调A. 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B. 戏剧应该取消以净化社会C. 文艺衰微是由于民主泛滥D. 文学艺术必须要富涵美德【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把人性中的无理性部分当作重点的模仿对象,这些作品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可知,柏拉图批判了很多戏剧为迎合观众而通过对人的无理性部分的模仿来亵渎神灵、摧残理性的做法,强调的是通过富涵美德的文艺作品来让人们应该追求幸福生活,故D选项正确;柏拉图批判戏剧作品中无理性的部分,强调艺术作品应富涵美德,没有体现人文精神易造成思想混乱的信息,故A选项错误;柏拉图强调的是戏剧应选取富涵美德的理性作品,而不是要取消
15、戏剧,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中柏拉图对亵渎神灵、丑化英雄,同时摧残理性、滋养情欲的戏剧作品进行批判,无法体现文艺衰微,故C选项错误。14.“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材料反映苏格拉底主张A. 人是万物的尺度B. 美德即知识C.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D. 认识你自己【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应该有知识、有智慧,他认为美德即知识,故B正确;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错误;针对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与此无关,故C错
16、误;认识你自己强调对自己的认识,与材料无关,故D错误。15.有学者认为:对于欧洲的现代化进程而言,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据材料可知A. 文艺复兴的范围在阿尔卑斯山以南B. 宗教改革的范围在北欧世界C. 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D. 宗教改革具有深邃的思想内涵【答案】D【解析】【详解】从学者认为“欧洲的现代化进程”,真正的“文化起点开始于德国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结合所学可知,D项正确;材
17、料分析的是两场运动对欧洲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活动范围,AB两错误; “真正的文化起点不是文艺复兴”并非是认为“文艺复兴对欧洲现代化毫无作用”,C项错误。16.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下列搭配错误的是A. 薄伽丘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B. 伏尔泰自然权利学说C. 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D. 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近代人文主义的发展。“歌颂人间的仁爱和友谊”属于莎士比亚作品展现的思想,他的作品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故选A。BC
18、D表述都是正确的,因此选A。考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7.17世纪,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这一现象的实质是A. 科学发展推动人们思想解放B. 民主革命影响了全社会价值取向C. 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D. 启蒙思想加速了科技革命的到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英格兰社会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取向比例从7降至2,而对于科学的兴趣取向则由1.8增长至5以上”可知,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逐步下降,对科学的兴趣逐步上升,说明随着科学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宗教地位下降,故A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这时期英格兰社会的精英人士
19、,而不是全社会,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这时期英格兰社会的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逐渐下降,但无法得出人文精神取代宗教神学地位的结论,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17世纪英格兰精英人士对宗教的兴趣下降,对科学的兴趣上升的现象,没有体现启蒙思想的影响,故D选项错误。18.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马布里描述道:“岛上渺无人烟,天空晴朗,万顷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这表明,马布里( )A. 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B. 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C. 强力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D. 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答案】A【解析】【详
20、解】根据材料“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了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现象的不满,因此作者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可知,体现了作者对当时资本主义所存在的弊端不满的情绪,没有体现要开展无产阶级革命,故B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有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平等自由等,材料内容体现了要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因此材料没有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C选
21、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是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王权,与材料中“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不符,故D选项错误。19.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这一看法实际揭示了A. 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丰硕B. 中国传统科技未能转型的原因C. 四大发明科技影响力低D. 医学、地理、化学等人才缺乏【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基本上呈现的是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缺乏抽象思考及逻辑观念。”可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以及农业、医学、地理和化学等领域的发现,都具有重技术工艺、轻科学理论的特点,
22、这是中国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原因之一,B符合题意;A与材料无关;C违背史实;D与材料无关。20.中国古代数学长期使用比较复杂的筹算。宋元后实用性的珠算在社会上逐渐兴起。明清时期作为应用算术书,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多次被翻印改编,时人谓“海内握算持筹之士,莫不家藏。若业举者之于四子书,五经义,翕然奉以为宗”。宋明时期珠算发展是因为A. 商业发展对实用算学的追求B. 科举制提高对算学的重视C. 雕版技术进步推动文化普及D. 重道轻器文化传统的改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以后珠算逐渐兴起,明清时期应用较为广泛,根据史实可知,宋朝商业发展较快,明清时期进一步繁荣,要求有更便捷的计算工
23、具来满足商业发展对计算的需要,故A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科举考试对算学不重视,以四书五经为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雕版印刷和对道的重视,故C、D项错误。21.“元代杂剧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比以前的文学较广泛而深入,尤其突出的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扩充和提高了宋代话本在这方面开拓的新领域。这说明元杂剧A. 代表贵族化的文学取向B. 取材和用词较通俗C. 更符合下层民众的心理D. 超越了宋词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一些社会地位低下的普通人民普遍地被写入作品,乃至成为主要的正面人物形象”,说明元杂剧更符合普通民众的心理需要,故C项
24、正确;元杂剧属于世俗文学,并不是贵族文学,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元杂剧用词特点,故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元杂剧和宋词地位的比较,故D错误。22.武则天称帝前后,按照“上有依于古体,下有改于新文”的设想,亲自创造了十八个新文字(如下图所示),史称“武周新字”。“武周新字”的创造A. 推动了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B. 为后代唐朝文物考证提供了历史信息C. 标志着我国古代文字走向成熟D. 顺应了古汉字演变发展的趋势【答案】B【解析】【详解】“武周新字”是武则天统治时期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据此可以明确判断出文物所属时代,这能为后世若干文物考古提供直接的依据。故答案为B项。A项,仅以十八个“武周
25、新字”就推论得出推动唐代文学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显然过于夸大其历史影响,排除。C项,我国古文字成熟的标志是甲骨文的出现,排除。D项,古代汉字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而“武周新字”却是繁琐复杂,排除。【点睛】图片材料性选择题解题技法:要分清图片在解题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合理利用图片,并注意题干中对图片解释的文字。充分利用一切信息之后,再得出结论。23.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其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A. 是官方民间共同影响的结果B. 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 是乾隆皇帝大
26、力提倡的产物D. 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体现了民间交流,“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体现官方推动,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故B项错误。只是给乾隆皇帝祝寿,没有体现他大力提倡,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故D项错误。所以选A。24.某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21676年前后发明二进制。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见下图)由此可见A. 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着主导作用B. 中
27、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C. 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D. 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图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解释二进制数表”可知,中国的易经图启发了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说明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传教士的主导作用,排除A;材料反应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不能得出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排除B;材料反应中国的易经图对莱布尼茨解释二进制数表的启发,并非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排除C。25.17世起末期,受到万有引力启发,
28、欧洲许多人相信,造物主是位数学大师,它在使星 球沿着预定轨道运行后,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这意味着A. 世俗世界抵制宗教神学B. 理性主义成为时代主流C. 自然科学己经过度发展D. 科学思想否定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欧洲许多人相信,造物主是位数学大师,它在使星球沿着预定轨道运行后,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体现了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材料认为造物主并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由此可推知世俗世界并不抵触宗教神学,A不符合题意;材料“欧洲许多人相信,造物主是位数学大师,它在使星球沿着预定轨道运行后,不干预它所制定的运动法则发挥作用”,体现了科学和理
29、性的精神,故B符合题意;17世纪理性主义还没成为时代主流,B不符合题意;17世纪后期,随着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人类进入科学时代,但“过度发展”言过其实,C不符合题意;从材料看,科学并未否定宗教信仰,人们依旧相信有造物主,D不符合题意。26.“牛顿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从这个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由此.这么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爱因斯坦赞赏经典力学体系,是因为它A. 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B. 启迪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C. 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
30、和思考方式D. 系统合理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牛顿是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可以用公式清楚表达的基础;这么科学已无数次地为牛顿自己和他以后的人所证实”来看,爱因斯坦认为牛顿的经典力学系统的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大综合。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未体现具有惊人的预见力和巨大的理论指导,排除;B项材料与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批判运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牛顿经典力学提供了新的关于自然界的表述和思考方式,排除。27. “阿什金发明的光镊工具能够夹住微小如原子、病毒以及活细胞等物体,这让研究人员实现了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利用激光来操纵和移动物体与之成就最相关的是A. 牛顿
31、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 普朗克的论正常光谱的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D. 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实现了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利用激光来操纵和移动物体”结合所学可知,普朗克提出了著名的量子概念,认为能量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量子理论正式诞生,故C项正确。A项,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阐述了三大定律与万有引力,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题干信息与物种起源无关,排除。D项,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材料信息与狭义相对论无关,排除。28.据科学简史记载,物种起源初版的1250本在发行当天就被有识之士购买一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
32、原因是它A. 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B. 动摇了禁锢思想的神创论C. 继承发展了早期的进化论D. 否定了当时对基督的信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物种起源宣扬了生物进化论,动摇了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创论,因而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物种起源在当时还是有一定缺陷的;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物种起源对早期进化论继承发展的信息;D选项错误,物种起源虽然宣扬生物进化观点,但并未否定对基督的信仰。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9.自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生命进化历史从简单到复杂规律后,物理学和化学也接受了进化(演化)概念,认为自然界的基本过程是不可逆的、随机的,非生命系统也
33、有类似生物进化的、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行为。这表明A.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具有普适性B. 良好秩序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归宿C. 理性精神与人文情怀可以相互交融D. 自然科学不同领域间有一定共性【答案】D【解析】【详解】由题干可知,达尔文进化论揭示了生命进化的规律后,物理学和化学也接受了进化(演化)概念,这说明自然科学不同领域间有一定共性。故答案为D项。仅凭题干信息不足以说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具有普适性,排除A项;“良好秩序”的说法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人文情怀”的信息,排除C项。30.英国工业化起步的最早迹象源于两大领域的联动发展,它们是A. 棉纺织业蒸汽机B. 蒸汽机发电机C
34、. 蒸汽机交通运输业D. 通讯技术化学工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并且蒸汽机的改进为棉纺织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英国工业化起步的最早迹象源于这两大领域的联动发展,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发电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是英国工业化的起步;C选项错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晚于棉纺织业的发展;D选项错误,通讯技术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31.互联网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它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材料认为,
35、互联网A.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B. 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C. 体现人类先进的发明创造力D. 推动了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说明互联网的影响除技术进步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社会交往方式,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等,总之,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十分广泛。故答案为B项。该项包含在B项中,排除A项;体现人类先进的发明创造力的表述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C项;“通信技术的迅速进步”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32.1869年美国人丁匙良在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36、时,曾增设了具有近代意义的体育课程。他在同文馆记中记述:“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他们只能慢慢地踱方步。中国学生是没有粗野游戏的,如足球、棒球等类。”由此可见,当时中国A. 竞技体育活动项目极其稀少B. “向西方学习”新思想尚未萌生C. 传统观念制约近代教育转型D. “中体西用”主张受到学界推崇【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同文馆学生不愿意习体育,认为有失尊严”信息可知,“举步要稳重端正”的传统礼仪观念制约了近代教育转型,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学生碍于传统观念不愿学习体育,并非是当时竞技体育活动项目稀少;B选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
37、的开明地主阶级开始睁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学界对“中体西用”主张的推崇。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33.下面为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主题变化表。这一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时间主题代表文献或译作鸦片战争前后了解世界大英国统志四洲志海国图志万国公法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求强求富行军指要水师操练工程致富探矿取金等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泰西新史概要中东战纪本末文学兴国策等20世纪初民主革命万法精理美国独立宣言等译作20世纪初科学启蒙格致汇编天文歌略地理歌略地球韵言等A. 社会性质不断变化B. 民族意识逐渐得到强化C. 民主观念持续更新D. 国人西学理念逐渐深入【答案
38、】D【解析】【详解】表格反映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译书内容先以器物特别是军事技术为主,继而政治制度,民国以来偏重于西方思想文化,这说明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方的深入,故D符合题意;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民族意识的增强和民主观念的更新,故BC不符合题意。34.鸦片战争前,中国知识界说到美国的国家元首,很自然的用“头人”“酋长”一类的字眼;鸦片战争后,发现无论用“酋”还是用“皇帝”都名不符实,于是音译了“伯理玺天德”,意译了“总统”来指称美国元首。这说明A. 知识界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B. 知识界对美国的认识有所加深C. 美国总统制得到国人普遍认同
39、D. 向西方学习进入主动选择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知识界对美国式的民主制度基本不了解,所以使用“部落”、“头人”一类带有鄙夷意味的字眼。随着对欧美国家了解日益加深,他们音译了“伯理玺天德”,意译了“总统”来指称美国元首,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表述错误,依据材料中知识界对美国元首称呼的变化不能说明知识界抛弃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材料并未体现;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中国知识界对美国元首称呼的变化,不能得出国人普遍认同美国总统制,该表述过于绝对;D选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国主动学习西方。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35.正如学者所言,“康有为遵循着旧学西学纳
40、入新内容的儒学这一条线索形成的思想体系”,“致力于使儒学适应现代的需要”。康有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 改造传统儒学B. 减少变法阻力C. 传播民主思想D. 维护封建体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纳入新内容的儒学”“致力于使儒学适应现代的需要”并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的情况下,将西学有关思想引入儒学中并使之更能适应当时的需要即救国的需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减少变法的阻力。故答案为B项。改造传统儒学不是康有为举措的主要目的,排除A项;传播民主思想的表述过于笼统,排除C项;康有为是维新派,其举措的目的不是维护封建体制,排除D项。36.“今日国势
41、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与材料表达思想相符的时代是A. 鸦片战争时期B. 甲午战争时期C. 辛亥革命时期D. 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厥惟教育”可以总结出主旨是教育救国,与此思想相符的时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答案为D;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时期都是民族危机时期,主要学习西方的器物,辛亥革命时期主要是学习制度,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ABC错误。37.1919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讲述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指出人有
42、权利来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这反映了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B. 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C. 新思想宣传方式日趋大众化D. 妇女政治地位得以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独幕剧终身大事,说明胡适通过大众媒体-杂志宣传婚姻自由新思想,故C正确;1919年,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变化指马克思主义的传播,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应了一个五四新女性反抗父母包办婚姻的故事,无法体现新式婚俗成为社会主流,排除B;材料说明胡适通过大众媒体-杂志宣传婚姻自由新思想,无法体现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38.孙中山在民族、国民的、社会的国家一文中指出,英国财富多于前代不止数千倍,人民的
43、贫困甚于前代也不止数千倍,并且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美国官吏有由选举得来的,有由委任得来的,无论是选举、是委任,皆有很大的流弊。就选举上说,美国代表院中,往往有愚蠢无知的人夹杂在内。材料表明,孙中山A. 使三民主义思想有了新的发展B. 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C. 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醒认识D. 意欲放弃走英美式代议制的道路【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信息,孙中山主要表达的是英国财富的贫富分化以及美国官员的选拔存在很多流弊,据此孙中山是在强调在进行了民族和民主革命之后,需要借鉴欧美国家的弊端,对西方社会的弊端有较清新认识,故选C项;孙中山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认识是在其晚年的时候实现转变
44、的,故排除A项;同样孙中山开始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指的是孙中山在晚年实现“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政策,故排除B项;从材料提供的关键信息来看,孙中山并没有放弃走英美式道路的念头,故排除D项。39.徐梁伯的应该重新评价“孙中山让位”提到了有关孙中山“让位”的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这是孙中山一生中的“最大污点”。一种认为这是孙中山的“伟大之处”。下列有关让位原因的分析不能论证孙中山“伟大之处”的是A. 争取袁世凯加速推翻清王朝B. 捍卫共和不恋权位C. 在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之下D. 维护南北双方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内外反动势力的压迫是孙中山让位时存在的客观现实,不能用来论证孙中山“伟大之处”
45、,答案为B。争取袁世凯加速推翻清王朝、捍卫共和不恋权位、维护南北双方统一都是孙中山让位的“伟大之处”,与题意不符,故ABD错误。40.20世纪初的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陈旭麓先生就此认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的联系。其中“变法派”与“自由民权派”的联系,主要体现于A. “自由民权派”采用了“变法派”的斗争形式B. “变法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利于革命思想传播C. 在君主是否保留的问题上两派的态度趋于一致D. “变法派”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辛亥革命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制造派”、“变法派”、
46、“自由民权派”分别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与军事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的君主立宪派和民主共和派。“变法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解放了思想,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故B符合题意;“自由民权派”采用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不同于“变法派”的和平改良的斗争形式,故A不符合题意;在君主是否保留的问题上 ,“自由民权派”主张废除君主制,“变法派”主张保留君主,故C不符合题意;“自由民权派”主张暴力革命,民主共和,其思想直接动员和指导了辛亥革命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二、材料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封建社会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而且是落后的小农经济,
47、主要依靠人的体力,或配以畜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农业生产主要靠力气,而男人和女人在体质和体力方面又确实存在自然差距,这种客观存在自然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建立在这种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就有了男尊女卑的特点。摘编自王长煜、张琳敏略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尊女卑思想材料二 一般认为,妇女缠足始自五代南唐后主。及至宋元之际,妇女已普遍缠足,而以天足为耻了。元代是蒙古族立国的朝代,不料这个马背民族的男性统治者居然也欣赏女性缠足。明代妇女的缠足程度,又比元代更进一步。清代,妇女缠足比以前更甚,竟然到了娶妻以脚大为耻、以脚小为荣的程度,缠足风气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摘编自李洪、高飞寅从缠足陋习看宋明理
48、学对女性的摧残材料三 戊戍变法后,受西方资产阶级“人人有自由权、人人归于平等”思想的影响,金天翮猛烈抨击奴役女性的旧思想和旧制度,倡导男女平权,写成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关于资产阶级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女界钟号召女性革命等观点,敲响了女界革命的警钟,极大程度地宣传了男女平等观念。直至武昌起义爆发,女性们创建了女子军,参军参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开始为争取女性参政而斗争。孙中山也认为,“教育既兴,然后男女可望平权。女界平权,然后可成此共和民国”。“中国知识分子行动起来,解放妇女,抵制西方列强入侵,捍卫中国独立。”摘编自冉春燕论中华民族生育观转变的思想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
49、古代男尊女卑观念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妇女缠足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男女平等观念产生的背景及意义。【答案】(1)原因:封建小农经济的需要;男女体质、体力的自然差异;男女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男耕女织);宗族观念、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2)特点:流行时间长;普遍盛行;统治者的认可与欣赏;受社会主流思想(宋明理学)的影响。(3)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临列强侵华的民族危机;男女平等的社会诉求;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社会变革、社会进步;民国政府的号召;知识分子的宣传、斗争。意义:唤醒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为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解析】【详
50、解】(1)根据材料“封建社会的经济以农耕经济为主,而且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得出:封建小农经济的需要;根据材料“男人和女人在体质和体力方面又确实存在自然差距”得出:男女体质、体力的自然差异;根据材料“农业生产主要靠力气”并结合所学得出:男女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男耕女织);根据所学得出:宗族观念、多子多福思想的影响。(2)根据材料“妇女缠足始自五代南唐后主及至宋元之际,妇女已普遍缠足”得出:流行时间长;普遍盛行;根据材料“统治者居然也欣赏女性缠足”得出:统治者认可与欣赏;根据材料所学得出:受社会主流思想(宋明理学)的影响。(3)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戊戌变法”及所学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
51、,面临列强侵华的民族危机;根据材料“倡导男女平权”得出:男女平等的社会诉求;根据材料“受西方资产阶级人人有自由权、人人归于平等思想的影响”得出: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根据所学得出:社会变革、社会进步;根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又开始为争取女性参政而斗争”得出:民国政府的号召;根据材料“中国知识分子行动起来,解放妇女”得出:知识分子的宣传、斗争。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号召女性革命等观点”“敲响了女界革命的警钟”得出:唤醒了女性的主体意识;根据所学得出:为女性解放和男女平等的实现奠定了基础。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4-17世纪中外部分著作中国西欧作者著作成书时间作者著作
52、成书时间李时珍本草纲目1578年薄伽丘十日谈1353年李贽焚书1590年伊拉斯漠愚人颂15世纪末宋应星天工开物1637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1543年徐光启农政全书1639年莎士比亚哈姆雷特1602年徐霞客徐霞客游记1642年塞万提斯堂古诃德1615年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663年哈维血液循环论1628年顾炎武日知录1670年伽利略两大体系的对话1632年王夫之读通鉴论1692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材料反映了14-17世纪中西方历史发展的一些相似与不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
53、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明末清初,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书立说,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法治、民权、工商皆本等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不断发展,儒家思想更加务实。与此同时,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并得到迅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以薄伽丘、莎士比亚等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学者,通过文学作品批判基督教神学,揭露教会腐败,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性、歌颂人性。由此可见,在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新的经济因素推动了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的产生。示例二: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出现了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
54、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但由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理学统治文化上实行专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使得中国的科技仍在传统的道路上徘徊。而同时期的西欧,资本主义产生并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开展,冲击了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产生了牛顿经典力学等近代科技果。可以看出,中国和西欧不同的社会环境造成了科技发展的巨大差距,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欧。【解析】【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要在通读材料之后,对14-17世纪文化成就进行对比整合,从中分析在此期间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相似与不同之处。然后根据个人所学知识,酌情选取一个角度,将个人观点
55、当作命论题表出来,如“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都产生了顺应时代要求的新思想”或者“14-17世纪,中国和西欧科技发展差距拉大”,接着汇总与所选观点相关的这一时期中外史实,从观点表现到相关依据和影响进行分析论证。论题须简明准确,论证科学严谨,表述条理清晰。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揭露教会的腐败与虚伪,反对禁欲主义,鼓励人们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人文主义者认为,人应该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追求爱情与物质享受是人的天性。彼特拉克呼吁人们要热爱尘世生活,认为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大地上建立起城市和社会。他在歌集中,歌颂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爱情的美好。达芬奇、拉斐尔等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
56、展现了现世生活的幸福美好。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材料二 新文化倡导者不仅再启人的解放运动,而且将之作为民族复兴的首要问题加以讨论,以致个性解放之声一时响彻云霄。李大钊说,只有个性解放,人人“背黑暗而向光明”,才能“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出于这一认识,新派人士对压抑个性的封建文化施以异常猛烈的攻击,陈独秀那尽人皆知的名言,“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最能体现新派人士对个性解放的激烈态度和不可动摇的信念。摘编自陈廷湘新文化运动:中国思想创新的里程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57、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与艺复兴运动在思想主张方面的不同点,并简析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影响。【答案】(1)特点:追求在现世生活的幸福;肯定人的价值。原因:教会禁欲主义压抑了人性;资本主义发展突出了人在现世的作用;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不同点:新文化运动反对的是儒家思想伦理道德,而文艺复兴反对的是教会的禁欲主义;新文化运动注重人的个体独立性,而文艺复兴则强调人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新文化运动将人的解放与民族复兴相结合,而文艺复兴则将人的解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影响: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格独立和思想的觉醒;有利于民主革命的深入发展;但因主张全盘西化而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享受现世的幸福生活”得出:追求在现世生活的幸福;根据材料“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得出:肯定人的价值。第二小问“原因”,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古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等方面说明其形成的原因。(2)第一小问“不同点”,根据材料“民族复兴”“个性解放”“封建文化”和材料“反对禁欲主义”“热爱尘世生活”“建立起城市”等从对象、侧重点以及深远影响方面概括出思想主张上的不同即可。第二小问“影响”,从促进思想解放、促进民主革命深入发展和不利于传统文化延伸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