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主旨。2 抓住意象与诗眼的关系。3 掌握诗歌隐晦曲折的表情达意的方式。4 学习本诗表情达意的方法并实践。(2)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有一定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对于抒怀类的诗词,能够准确找出表情达意的诗眼。同时对于表达情感的手法又略有困惑,特别是如果诗词中用了比较委婉含蓄的手法,学生在把握诗人的情感上就不能做到深刻透彻了。(3)重点难点1. 诗人借助意象来表达主旨的手段。2. 诗人通过意象来表情达意的缘由。3. 将诗中表情达意的方法付诸实践。(4)教学过程4.1 第一课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老师引入通过介绍屈原离骚中,他把
2、有才德和有作为的人比作“美人”,把他追求的高洁的品格,美好的事物比作 “香草”,得出“香草美人”这一概念。从而引出古代诗人词人在表情达意的方式上有不同,有的直陈胸臆,有的含蓄委婉。引起学生思考:在这首诗中,阮籍是通过什么手段来表达他的思绪的?活动2【活动】诵读学生诵读,注意声调的轻重缓急,体味诗人的内心情思。老师点评指导诵读过程。活动3【活动】找诗眼,明情感。学生在短时间内找出诗眼“忧思”,举例并明确“忧思”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人类共同的情感。曹操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王粲杂事“日暮游西园,冀写忧思情。”活动4【活动】思考学生思考,诗
3、人在诗中用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忧思?用词语概括。明确:夜晚、明月、清风、孤鸿、翔鸟、外野、北林活动5【活动】讨论明手法,互动出结论。讨论:诗人为什么要借助这些意象来表达他的忧思?(1) 让学生了解时代,结合时代背景来揣摩诗人忧思的原因。(2) 探究诗歌中所使用的象征、用典、渲染等含蓄的表情达意的方式。(3) 探讨诗歌中的这些意象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活动6【活动】写作实践结合本诗中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手法,选择合适的意象,表达“忧思”的主体。学生现场写作,60字左右的片段,学生点评。遣怀中年曾剑平 渌水漾波菡萏红,荷塘正是赏芳时。 清风扶柳莺声脆,绿薤引蝶翠色滴。 应叹东坡白发早,犹惜稼轩韶华辞。 凭欗把盏酌屈卮,图醉凝神拟愁词。板书设计孤鸿 失群无依 象 征 (含蓄深刻) 翔鸟 无处栖生 曲折隐晦忧思 明月、清风渲 染 孤鸿、外野 凄清幽冷(借象传情) 翔鸟、北林 北林 无依而忧伤 委婉含蓄 用 典(涵永意丰) 外野 漂泊落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