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7367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河南省确山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第2单元《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学案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确山二高 年级 学科共案时 间: 星 期:主 备 人: 朱东亮 使用人:【教学主题】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教学目标】课标要求: (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了解商鞅变法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知识梳理】单元解读:商鞅变法迎合了秦孝公富国强兵的需要,顺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历史潮流,不但使居于偏远落后的秦国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奠定了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的基础,而且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方向,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一)经济方面:以农求

2、富的经济改革1、废除井田: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封建经济基础。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稳定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生产积极性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5、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3、统一秦国度量衡:为经济、文化的交流提供便利条件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利于消除割据势力为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基础(二)军事方面:奖励军功1、废除世卿世禄,

3、奖励军功:增加士兵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2、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3、严格户籍制度,实行什伍制度:兵源得到可靠保证;奖励军功政策的推行,使没有军功的贵族就要失去贵族身份。编户制和连坐法的推行,老百姓也不适应。(三)政治方面:加强集权1、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指定连坐法:加强管理,有效行使政府权力2、建立县制,国君任免官吏:强化中央集权3、轻罪重刑(四)思想方面:控制思想焚烧诗书(“燔诗书而明法令”;) 加强思想文化统治(五)改革旧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增加财政收入;客观上改变了秦地的民风探究三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

4、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1、核心内容为“耕战”和“法制”;2、措施全面、实行彻底 ;3、严格执法,深入人心。 4、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三、商鞅变法的影响(一)1.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较为彻底的、全面的、成功的封建地主阶级改革运运动; 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宗旨:富国强兵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范围: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2、结果:成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废除了旧制

5、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及太子”,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南门徙木”)(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二)积极作用1、对秦国的意义: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富国强兵和统

6、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见“资料回放”)政治: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县制、户籍什伍制、连坐法等。经济: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军事: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总之,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3、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商鞅变法处在一个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

7、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如:刑法严酷。(2)加重剥削压迫。如:连坐法。(3)商鞅变法也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4)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导致民主意识的弱化。(5)文化高压(弃绝文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摧残了文化,压制了思想,导致民族创新意识窒息。(6)倡导君主独裁,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探究:守旧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

8、什么?思路提示: 评价标准: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说明变法本身是成功的)商君虽死,而秦卒行其法探究四: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1)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根本); (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4)秦孝公大力支持(重要);(5)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认识:商鞅变法是一次较彻底的新兴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多以材料解析题形式出

9、现。3变法的历史意义: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剥削压迫,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痛苦;焚烧诗书,摧残了文化;。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问题:你们认为商鞅变法是否成功成:(确立起封建制度;秦国强大;秦统一;深入人心;新法未废等。)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顺应了生产力发展要求,顺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要求,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秦孝公支持;改革前的思想动员;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主要原因);正确的决

10、策和推行新法的决心是关键。等。败:(指个人被车裂而死)触犯旧贵族利益;失掉最高统治者支持。变法的特点:1、核心内容是:“农战”和“法治”。2、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是战国时期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的改革。是最全面、最成功的改革3、性质:是地主阶级的封建性质的改革运动;是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改革。千百年来,人们对商鞅及其变法褒贬不一。司马迁说商鞅“是个天性刻薄的人”,“刻薄”意思就是不近人情。司马光却说商鞅实现了“乡邑大治”,即城乡的秩序井然。王安石在商鞅一诗中说:“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教材

11、的“学思之窗”还提供了一些人的看法,课后不妨看看。留下问题:变法的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只有不断改革,使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改革是革除社会敝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必然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改革不仅要有远见卓识而且要无私无畏;凡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改善人民生活的改革就应肯定,反之要否定。阅读与思考:“轻罪重刑”,以强化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只是措施过于严苛。解析与探究提示:商鞅变法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这一切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使秦国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成为战国时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12、,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三、训练反馈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常不避亲近。法及大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仂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三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

13、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

14、;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死,商君车裂於秦。韩非子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家给人足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请回答:(1)摘录材料中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不得大段抄写)。(2)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任选一角度,举材料中的一例说明(4)

1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训练反馈1、(1)理论基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旧秩序被废除,社会各阶层地位发生巨大变化。(3)A、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B、改变旧的制度总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改革者往往要付出血的代价才会换取社会进步。(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2、答案要点:(1)材料一中的“决裂阡陌”,材料四中“坏井田,开阡陌”即废除井田制。(2分) (2)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分) (3)从商鞅的性格、措施及其影响。(3分)材料三“天资刻薄”(性格),材料四“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措施),

16、“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影响)。(任1点1分)(4)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生产力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任意2点2分)学思之窗:秦孝公为什么对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霸王之道感兴趣? “帝王之道”是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论,要求当政者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秦孝公对王道不感兴趣;而“霸王之道”是法家思想为指导理论,主张适应时代发展进行变法,建立中央集权,奖励耕战,适应了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和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秦孝公称霸大业。因此秦孝公对霸王之道感兴趣。1、(9分)文物是形象的历史。人们从商周的青铜器不仅看到了那一时期的各种器皿、兵器和工

17、具,而且了解到当时的冶炼技术、生产水平、文字、艺术和社会生活等各种情况。观察下列商鞅变法时期的三幅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图一 铁制农具 图二 奖励耕织图三 商鞅铜方升请回答:(1)从图一和图二中的牛耕图中你能吸取哪些历史信息?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2分)(2)你从材料二、三中可以获得商鞅变法的什么信息?(2分)(3)据图二中的牛耕图,一般史学家认为这是农民在私田上进行耕作,你认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给商鞅变法一个合理的评价。(2分)答案1、答:(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冶炼技术进步)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说明了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分)(2)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进行经济改革。(2分)(3)正确。因为当时通过商鞅“为井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度,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或由于当时生产力的提高,在井田以外的私田越来越多。)(3分)(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