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5092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暑假自主学习检测历史试题 一、 选择题(24个小题,共48分)1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3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4图6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

2、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5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

3、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7“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8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

4、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10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

5、、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12清代学者洪吉亮在其著作治平篇中写道: “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 “为农者十倍于前而田不加增,为商贾者十倍于前而货不加增”? “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揭示了人口增长与生产资料的矛盾 B人口的过快增长不利于社会稳定 C作者主张国家控制人口增长 D作者主张重农抑商 13.查斯丁尼安皇帝

6、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说, “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制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 ,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 ,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 ”材料中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A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B是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万民法 C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14.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别,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 )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

7、 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 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15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 。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 )A.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 B.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 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 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16.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倍倍尔和李卜克内西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阿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

8、论的历史背景是(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变17.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18.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

9、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19.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年份总额(千两)田赋(%)厘金(%)关税(%)18857827638.617.918.818878578736.419.624.318898618735.517.425.718919539433.417.125.118928881635.217.226.0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10、)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20 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1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打算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在这一点上,中国的领导者这时已准备超越纯军事范畴,广泛地将铁路、轮船航线、机械工厂

11、和应用科学包括在内。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 “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其荒谬是因为( )A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 B儒家的至尊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C西方文明与儒家文明处于根本对立,双方无法兼容 D中国的西方化不彻底,无法真正推动中国进步 22 “不是直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是要在许多经济领域退向国家资本主义要保证经济转到社会主义的基础之上,就必须这样做。”“必须这样做”是指,实施(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

12、体化政策 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23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 “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 独立走出一条新路。 ”这种认识( )A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 B承认中国道路已经成功C肯定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D赞赏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相融 24钱钟书指出: “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 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 ”这里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B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C应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触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13、二、非选择题25(26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穰);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二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2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才莫,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 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洪武二十年(1397年)中禁人民无得私自出海与外国互市。一一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14、 (4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三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一一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3)归纳材料三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2分 材料四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15、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一一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 1978年12月13日)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2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2分 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2分 26 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

16、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

17、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请结合材料中相关的史实,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15分)27(15 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文帝在冯太后的培养下,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他即位后)兴礼乐,定制度,后(北)魏丈物,始有可观。帝恶其国俗鄙陋,乃迁都洛职,改国姓为元氏,禁胡语胡服宗室勋旧,不悦者多时魏之势虽极盛,然肃悍勇武之风,渐次消灭华奢柔弱之风渐行,而国势之衰兆已见。 根据 1907 年宏文馆出版的中国历史讲义等整理材料二: 拓跋部

18、游牧于北方山西、内蒙一带,趁势北方战乱而崛起。孝文帝自北鄙之平城,迁都洛阳,兴学校,作均田,崇儒术,弃胡俗,而一切改从汉制,实为魏之极盛时代。诸族遂大受汉族之同化国中一切制度文物,亦无一不仿南朝。至北齐北周之治制,则尤为隋唐治制之所本,于中国之贡献颇大。摘自 1913 年共和国教科书 本国史(上卷) 和 1928 年初中本国史请回答:(1)分析材料一、二,依据材料概括北魏政权如何实现封建化?(不得摘抄原文)(5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孝文帝改革评价的立足点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和中国近代社会的演变评析这一立足点转变的原因。 (10 分)历史参考答案二、 选择题(24个小题,共48分)3 C

19、4 C【点拨】题干中“木兰”一词是关键词。C项效法古人,抗战救国符合题意。5D【点拨】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项正确,A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6 C【点拨】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7 A【点拨】此题考查

20、外国侵略者对中国民主革命的立场。从材料最后一句可以看出所持态度为“中立”,再联系“内战双方”,即可判断材料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侵略者采取中立观望的态度,准备坐收渔利。8 B【点拨】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按正常是应该支持政府的,毕竟是政府出钱给他们出国深造的。这与私人留学是有区别的。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相比,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

21、革命。故选B。9 B【点拨】本题考查了列强对中国革命的态度,事实证明只有赢得国家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民主、共和。从题干可以判断A项不符合题意,由时间可以判断D项不对,因为列宁在这之前已经逝世.而五四运动是列强掠夺中国的结果正好与题意相反.辛亥革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欧洲列强所不允许的,正好导致了欧洲列强与落后实力的代表袁世凯的相互勾结。 材料表明中国的革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选项ABD符合,向西方学习的“自由民主共和”等革命目标,排除A项,讲话的人是列宁,1924年逝世,D排除。10 A【点拨】解析1: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2

22、000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据此可知A正确。解析2:本题考查天平天国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儒家思想在中国2000年的传承中根深蒂固,而西方的上帝在国人心中基本没有什么印象,由此使其政权缺乏理论根基和群众的广泛支持。应明确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农民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难以摆脱阶级和时代局限性,材料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

23、原因;D项不是原因。 解析3: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文化政策变化原因。思想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筹,从根本上来说,是为政治服务的。由此联想到,太平天国由反孔到尊孔的变化,也是出于其政权需要。太平天国运动前期以宣传拜上帝教发动群众,矛头直指以孔教(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的清政府,但后期则要求学尧舜,遵孔孟。前后变化说明,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11 C【点拨】注意革命党、中华民国与老农之间的联系即可。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12 D13.D 17.D【点拨】题眼:时间“1959年”,“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

24、“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考点:冷战时期的苏美历史状况解析: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1973年,B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D。18. C【点拨】苏东巨变后,俄罗斯虽然仍不失为一个大国,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大为削弱,美国尽管经济地位受到欧盟和日本的挑战,但是其军事实力却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因此当今世界格局尽管呈现了 “一超多强”的局面,但却日益呈现多极化趋势。奈教授认为军事力量是单极的,而经济力量是多极的,体现了他对当今世界

25、格局的多维度认识。19.D【点拨】本题考查通过数据变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表中的数据变化加以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关税在清政府年收入中所占百分比逐年增加,从侧面说明了当时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而田赋、厘金所占比例的下降,更是说明了商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性。d项正确。20解析:D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从材料信息看,文告是要鼓励农民参与革命,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 .AC 信息在材料中不能体现。B巴黎公社运动中没有建立工农革命联盟。21A 22 B23 C 24 D 二、非选择题25(22分)(4)加强法制建设。(2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法制伴随社会发展不断进步与完善;

26、法制是民主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2分)26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事实进行论述。(13-15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抽象视角,如“合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又如“合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的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如指

27、出“合约”中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合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合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合约”中属于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合约”反映了作者的排外心理(反帝、抗争、反对基督教文化);“合约”和与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精神;“合约”反映了作者的保守心理。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

28、结论。(1-2分)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点拨】测量目标:历史知识/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历史阐释/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组织与交流/运用论述和叙述的方式进行组织。考试内容:朝贡贸易;马关条约;天津条约;义和团运动。分析:问(1)考查对知识的识别再认;问(2)需要较强的材料归纳概括能力;问(3)属结构不良问题。关键是两点:认识的角度、史论结合。此题可以材料涉及的历史主体农民阶级为中心,运用现代化理论从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等角度去展开论述。 26.(15 分)(1)效仿礼乐制度,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改汉姓,穿汉服);实行均田制,学习汉族兵章制度,推崇儒学。 (每小点 1 分,共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