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途灭虢,践土会盟。注释假:借。践土:地名,在今河南荥阳东北。译解 晋献公借道虞国去消灭虢国,晋国灭掉了虢国,在回来的路上又顺势把虞国也灭了。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订立盟约,被公推为盟主。假途灭虢 春秋时期,晋献公打算出兵讨伐虢国(今河南陕县)。为此,晋军将要经过虞国(今山西平陆县)。晋国大夫荀息建议晋献公将美玉、良马赠送给虞国国君,请他同意晋军借道。 晋献公开始并不愿意,认为美玉、良马是晋国国宝,不能送给别国。荀息意味深长地说:“如果能借道虞国,良马、美玉不过是暂时寄存在虞国的国库里罢了,还怕丢失吗?”晋献公一听,恍然大悟,立即派荀息带着美玉和良马,拜见虞国国君。 虞国国君得到晋国送来的国宝,
2、十分高兴,不听大臣的劝告,不但同意让晋军借道,还自愿做攻虢先锋。当年夏天,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使晋军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 过了几年,晋又故技重演向虞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苦苦劝谏说:“虞虢两国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如果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遭殃,千万不能借道给晋军啊!”虞国国君已被美玉和良马冲昏了头脑,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的,对宫之奇的话置若罔闻。宫之奇不忍遭受亡国的屈辱,只好带着家眷出逃了。 果然,晋军在灭了虢国之后,回师虞国,顺手牵羊,发起突然袭击,将虞国君臣一网打尽,还收回了赠送给虞国的美玉和良马。 这一历史故事后来演变成三十六计中的“假途伐虢”之计。拓展 三十六计又称“三十六策
3、”,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何遵约法,韩弊烦刑。注释何: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韩:韩非。弊:毙命,死亡。烦刑:苛刻的刑法。译解 萧何遵循简约刑法的原则,制定了律法。韩非子最终惨死在他自己所主张的苛刻刑法之下。来源:学科网ZXXK约法三章 秦二世是个无能的皇帝,他不但信任奸臣赵高,而且还杀了许多忠心的大臣。因此,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刘邦和项羽就是归属于楚怀王的反秦将领。 有一天,楚怀王对刘邦和项羽说:“你们谁先进入关中,谁就可以称王。”于是,刘邦和项羽分别带着军队向西路和北路进发。一路上,刘邦没有受到什么阻力,还打
4、了几场胜仗,顺利进入关中。 不过,刘邦进入咸阳城后,却显现出原本贪酒好色的本性,一直待在宫里不肯出来,完全忘了自己的目的。等到张良去劝他,他才恍然大悟,赶快召集关中父老、英雄们开会,和他们订了三条约定:第一条,杀人者死;第二条,伤人者判罪;第三条,偷盗者判罪。同时,他宣布废掉秦朝苛法。百姓们得知后都很高兴,四处宣传:“如果沛公可以回到关中,那么我们老百姓就有好日子过了。”因此,刘邦很顺利地收买了关中的人心。 后来,汉丞相萧何在约法三章的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情况的内容,制成律法共九章。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中烦琐、严酷的部分,使法令更简明公正。这是汉朝制定律令的开端。拓展
5、韩非是韩国的贵族,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因为自己的思想得不到韩王的认同,就拜托他的同学李斯把韩非子一书推荐给秦王。秦王看了很喜欢,就想召韩非到身边委以重任。李斯嫉妒韩非,就说韩非的坏话,还怂恿秦王杀了韩非。不久,韩非就吞吃了李斯派人送去的毒药,一命呜呼了。可叹这位精通法术权谋的大思想家,却终究逃脱不了法术权谋带来的灾祸。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注释起翦颇牧:指战国时的四位名将,即白起、王翦、廉颇、李牧。宣威:传播声威。丹青:朱红色与青色的颜料,这里指史册。译解 白起、王翦是秦国的名将,廉颇、李牧是赵国的名将,这四位将军用兵最高明,作战最精通。他们的声名远扬,连北方沙漠
6、边疆的人们都知道了他们的事迹,他们的美名永远留传在史册中。李牧用兵如神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被派往北部边疆,镇守雁门关,抗击匈奴的入侵。 李牧上任后,亲自操练士兵骑马、射箭,搞对阵演习。他与士兵同甘共苦,把他们照顾得十分周到。只有一点大家都不理解:他只准士兵坚守营垒,即使看到匈奴人入侵抢掠,也要立即赶回营寨,不准与之交锋。这样过了好几年,赵国边疆虽屡遭匈奴入侵,但由于匈奴摸不清李牧不出击的原因,也不敢贸然深入边疆,当地百姓倒也安居乐业。不过匈奴人都以为李牧是个胆小鬼,就连李牧的好多部下也这么看。 这事渐渐传到赵国都城邯郸,连国君孝成王也认为李牧胆量太小,没能理解李牧是因为匈奴力量太强大,才采
7、取养精蓄锐、伺机而动策略的苦心。孝成王于是下令将李牧召回邯郸,另派赵葱接替李牧。 赵葱采用了与李牧完全相反的战术。他守雁门关一年多,匈奴每次侵扰,他都率兵出击,结果败多胜少,匈奴人常来骚扰百姓,害得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他们纷纷上书,请求孝成王仍然派李牧来守雁门关。 孝成王同意了百姓的请求,于是李牧官复原职,他仍采用以逸待劳的战术,经过了四年的养精蓄锐,士气已经激励起来了,战斗力也大大加强,李牧意识到反击的时机已到。 一天,李牧通知牧人们都去放牧,人畜漫山遍野,匈奴兵见了心动,派小股人马上山掳掠,匈奴单于也率领大批人马赶来,不料却中了李牧的“瓮中捉鳖”之计。兵分三路的赵国大军,很快将匈奴人包围起来
8、,战马嘶鸣,杀声震天,血流成河,匈奴兵尸横遍野,单于也被俘,匈奴大败。 胜利的消息传到邯郸,孝成王重重犒赏了李牧,称他用兵如神。来源:学科网拓展来源:学#科#网Z#X#X#K 王翦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将才。他和儿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一生征战无数,战必胜,攻必取,他智而不暴、勇而多谋,在当时杀戮无度的战国时代显得极为可贵。他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来源:Z,xx,k.Com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注释九州:上古时,中国被划分为九个州。这里泛指中国广大地区。禹:即大禹,他是我国古代的治水英雄
9、。百郡秦并:指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郡县。译解 中华大地九州之内都留下了大禹治水的足迹,全国各郡都在秦灭六国后归于统一。大禹铸九鼎 因为治水有功,大禹接替了舜的王位,成为天下的首领。他根据自己治水时巡行各地的地理记录,以自然山河为界,将天下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州。 一年后,大禹又带兵一举平定了南部的三苗之乱,天下太平。为了张扬自己的功绩,显示权威,大禹向天下发出号令:九州各个部落的诸侯务必来到涂山,歃血为盟。 诸侯们果然按照约定齐集涂山。大禹向诸侯们宣布:“此次盛会的成功举行标志着天下太平,标志着我华夏各族的团结。从今以后,大家要和睦相处,心系百姓,发展农
10、牧。如果有人图谋不轨,天下人必定会一起讨伐他。” 为了对大禹表示忠心,各方诸侯来涂山时都献上了从家乡带来的青铜。九州上贡的青铜多得惊人,大禹于是想仿照当年黄帝大败蚩尤后铸鼎的办法,为了纪念涂山大会,他也决定铸鼎。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哪一州所献上的青铜,就用来铸造哪一州的大鼎,共九个,并将各州特有的名山大川、奇花异草、山精鬼怪的形状都铸造在大鼎上。来源:Zxxk.Com 不久,与九州对应的九个大鼎终于铸造完成,成为夏王朝的镇国之宝。拓展 作为传国之宝,夏朝灭亡后,“九鼎”为商所有,后又传到了周,被安放在周王室的都城洛邑(洛阳)。秦灭周后,周王室的九鼎被转移到秦国都城咸阳,但到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时,九鼎已不知下落。据说九鼎沉没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时,曾派人潜水打捞,结果徒劳无功。从此,“九鼎”就不知所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