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备考2012年高考历史限时训练题目61. 1912年8月20日时报刊载的苏州之士煞一文,对苏州人士的装束评论说:“绸伞高擎足踏革履之女界学生华丽煞”,“马鞭高挥自穿之将弁人材气焰煞”,“草帽高带口衔雪茄之少年学生时髦煞”。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服饰很受苏州人的喜爱 B苏州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C西方的时装越来越被中国百姓所接受 D苏州最早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2.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这两种思想都注重A调节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究尚贤选能 D区别等级名分3.“它用国民革命左派政府名义,南下广东,想依赖外援,攻打大城市,而没有直接到农村去发动和武装农民,实行土地革命
2、,建立农村根据地,这是基本政策的错误。 ” 周恩来总结的是A武昌起义的教训 B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C南昌起义的教训 D秋收起义的教训 4. 1852年太平天国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1911年湖北军政府发布奉天讨胡檄。这表明A两者均以实现民族独立为革命目标 B湖北军政府继承了太平天国未竞事业 C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目的相同 D两者都利用民族矛盾为政治斗争服务 5. 20世纪初,陈独秀在其文章中写道:“我们国民应该有两种彻底的觉悟:国民不能单纯依赖公理的觉悟,不能让少数人垄断政权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而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即以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他写这篇文章的主要背景是( )A清廷堕
3、落为“洋人的朝廷”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6.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彻底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这里“最基本条件”指A建立稳固的革命根据地 B建立一支党领导的工农红军 C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D取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7.除革命党、咨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电报档)。这表明A 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 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
4、府转而支持孙中山C 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D 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8.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 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地位 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9.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中国民
5、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人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人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中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因而当选人物居多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D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10.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6、:“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10.历史学家徐中约指出:“在太平天国之后,湘军和淮军的官佐因功而擢升至重要职位,从前由满人占据的重要督抚位置现在落入了汉人之手。外省大员在国是中的影响日益扩大,势力强大的巡抚和总督时时会摆脱中央政府自行其是”。作者所阐述的核心意思是A清政府权力的转移有利于社会进步 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C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满族贵族统治的瓦解D太平天国运
7、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11.资政新篇规定:“屋宇之制,坚固高广任其财力自为,不得雕镂刻巧,并类王宫朝殿。”这体现了它 A强调等级秩序 B向西方学习 C发展资本主义 D反对奢华 12. 一名英国学者称:“英国人把议会比作政坛大本钟除了还在那里闹出点动静外,没有更大用处”。这说明A代议制民主政治已丧失其存在基础 B议会不再代表广大选民的利益 C出现了行政权逐渐扩张的走势 D英国人厌倦了资产阶级民主闹剧13.法国史学家基佐在论述英国革命时说,“没有一种旧因素彻底消亡,也没有一种新因素彻底胜利,或者某一种原则取得了独霸的优势。”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英国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制定了第一部成
8、文宪法 C1832年的议会改革 D形成了责任内阁制 14.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制天命而用之”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15.19世纪中期,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曾就英国领导下的中国海关的作用做过一番政策宣示:“我们英国人尤其关心它(海关的外国监理)能运作良好,这不仅是它能规范贸易,而且因为它是把进步引入中国的一个通道。如果我没有大错特错的话,还应千方百计、未
9、雨绸缪地防止中国建成一支舰队或组建一支军队”。上述材料不能表明 A中国海关管理自主权的丧失 B中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C西方列强允许中国实现有限的近代化D外国监理的中国海关有利于中外贸易的规范16.“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这段话出自A论十大关系 B论联合政府 C新民主主义论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7.二战期间,某位著名画家在一个艺术馆的出口处给每个出入的德国军人分发一幅自己画作的复制品。一位德军头目指着这幅画问他:“这是您
10、的杰作吗?”画家面色严峻地说:“不,这是你们的杰作!”这位画家的回答让我们认识到绘画具有 A艺术性 B思想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18.“少年壮志扫胡尘,叱咤风云革命军。号角一声惊睡梦,英雄四起唤沉沦。剪刀除辫人称快,铁槛捐躯世不平。”该诗中提到的“胡尘”是指A满清政府 B封建制度 C西方列强 D北洋政府 19.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 儿童教育周密;二 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 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
11、帮助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20.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战争便是一极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阶段的开始。那便是由四化进入五化。没有五化,则四化往往是徒劳。”这里多出的“一化”是指 A. 工业化 B. 科技现代化 C. 政治民主化 D. 国防现代化 21.光绪年间的嘉善志风俗类记载:“乾嘉时风尚敦朴,咸同而后染苏沪风气,城镇尤甚,男女服饰厌旧喜新”。这反映出当地A思想观念完全西化 B服饰等级之别消失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22.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福耶祸耶?的漫画。
12、漫画中最大的特征为“女爱日本玩具”、“子去美国学习”、“母用法国饰品”、“父吃英国烟酒”。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23.黄仁宇曾说:“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文中的“他”是( )A董仲舒 B朱熹 C李贽 D王阳明 24.张岱年在中国文化概论中指出:“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里的“先天不足”是指 A知识分子群体不够强大 B资本主义经济不够充分 C民众的公民意识尚未觉醒 D专制集权体制顽固持久 答案:1-5 BACDC 6-10 DDCCB 11-15 ACABD 16-20 DBACC 21-24 D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