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 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新课标导学新课标导学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自主赏析菩萨蛮(其二)1学习目标2课前预习3进入课堂4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 习 目 标1了解韦庄及其作品。2学习美景美人衬衷情的写法。3体味作者思乡情怀。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韦庄(836910),唐代及西蜀诗人、词人,花间派的重要词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韦应物之四世孙。1666字长诗秦妇吟是他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其他名篇如:台城金陵图上元县等。所作词语言清丽温婉,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代表作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浣溪沙“夜夜
2、相思更漏残”。其词集有浣花词。(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2了解背景韦庄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再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早年为实现其“平生志业匡尧舜”(关河道中)的抱负,始终“强亲文墨事儒丘”(惊秋),但也曾游历江南。在黄巢起义以后,藩镇混乱,韦庄避乱江南达十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lho比从被向到对于不要没有人必定应该片刻应该聚集适合匹配进 入 课 堂1诗歌描绘了江南什么样的景象?作者借以抒发什么样的感情?_答:(1)本词采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开头两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写江南水乡景
3、色美、居民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春水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腕洁白如雪的美女,这组成了一幅江南美景图。(2)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却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怀人的矛盾心态,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2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_答:“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3词的开头一句除了赞美江南美景,还表达了什么感情?_答:含蓄委婉地表达
4、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幅江南美景图,美在何处?_答:碧水阳春、卧听雨眠(视听结合);美酒佳人(月与雪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1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二句蕴涵的意境。第一句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富有诗意,且给人以开阔、明净的感觉;第二句有词人自身的心绪流露,悠闲之极。(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2这首词是如何将写景和抒情结合在一起的?这首菩萨蛮词,是写作者身在江南,回忆他47岁时春天从长安到洛阳、次年离开洛阳这段生活的,上片写回忆洛阳的春日美景,回忆起来,勾起令人迷惘的乡思。“洛阳才子他乡老”,流露了作者的无限伤感。下片写江
5、南美景、佳人抒发内心的感慨。全词写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结合,写景采用白描写法,通过具体事物来展现感情,颇能体现韦词的风格。这首词描写了江南的景色美、生活美和人物美,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热爱以及有家难归的愁苦之情。D C C 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侧面描写江南酒垆卖酒女子的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词中这两句前句是总写,后句是特写。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江南的生活太值得留恋,正当年华,回去岂不要日夜思念而肝肠寸断?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解析】应是正面描写。4这一首词共写了江南哪几种景物?表现了江南怎样的特点?【答案】
6、春水、画船、垆边美人。表现出江南优美可人的景色特点。5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答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6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用比喻手法写出诗人和东吴生流离失所,表达了沦落天涯的感伤之情。B颔联写不觉花之美,只好借酒浇愁,表达了年华逝去之痛和战乱流离之苦。C颈联写出诗人对身处陋巷贫苦生活的不满和对权贵豪门奢华生活的期盼。D尾联用自嘲的口吻写趁未衰之年应满怀信心,期望风调雨顺,民康国泰。E全诗用语生动辛辣,刻画了一位感世伤怀而又不失美好愿望的诗人形象。【解析】C项“不满”“期盼”错,应为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现状。E项“辛辣”程度过重。CE7诗中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答案】颈联将“贫”与“富”,“春偏少”与“月最明”对比,揭示当时贫富不公的社会现象,表达对自己身世遭际的不平和对统治者的不满。将“泪满缨”与“开口笑”对比,表现了诗人虽遭遇十年不寻常之辛苦,但仍然不失对清平治世的渴望。学业质量标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