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3487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中外历史纲要上学案 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学案》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4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2.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学习目标1.通达时空观念掌握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1727年清派驻藏大臣。2.运用史料实证探究康乾时期的君主专制,嘉庆、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统治危机出现,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3.明确历史解释研思清朝国家疆域的奠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4.立足唯物史观认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崛起,清朝

2、在世界局势的变动面前却表现出迟钝、僵化和不适应,古老的中华文明遇到了新的挑战。5.渗透家国情怀感悟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加强。自主学习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1背景:康乾盛世(1)时间: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100多年的鼎盛局面。(2)表现: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2表现(1)皇帝独断大政:三位皇帝都以勤政著称,不仅独断朝廷大政方针,对于地方具体事务也总是详加过问, 得到加强。(2)奏折制度内容:康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影响: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

3、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 的控制。(3)中枢秘书机构的变化军机处:雍正时,设立 ,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4)文字狱概况: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 。影响: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深化理解对清朝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认识清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对粉碎内部分裂叛乱和外部入侵、巩固国家统一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因此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消极作用方面:一方面统治者采取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等措施,违背历史潮流,

4、阻碍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其作为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即将崩溃的旧的经济基础,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了明显的腐朽性。二、疆域的奠定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和巩固。1东南版图的奠定台湾的收复和统一(1)1662年, 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投降。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判断正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设府,具有相同的历史作用。( )2东北版图的奠定签订尼布楚条约(1)背景: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2)过程: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3)结果:1689年,两国签订

5、 ,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判断正误雅克萨之战后,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提示雅克萨之战是中国抵御俄国侵略的正义战争,在取得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康熙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这是一个平等条约,从此两国保持了长期的和平。3北方版图的奠定平定蒙古(1)背景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剌被称为漠西蒙古。清朝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漠北和漠西蒙古也遣使朝贡。17世纪后期,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首领 占据天山南北,又向东进攻漠北和漠南蒙古。(2)与漠西蒙古的斗争清军与噶尔丹及其后继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最终

6、在1757年将准噶尔部彻底击败。不久,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起兵反清,很快被平定。(3)结果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 总领军政事务。判断正误清朝前期,漠西蒙古是最主要的分裂势力。经过长期的斗争,在雍正时期,彻底解决了漠西蒙古分裂国家的威胁。( )提示漠西蒙古是清朝前期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最主要的威胁。对漠西蒙古分裂势力的斗争,贯穿康雍乾三代,直到乾隆时期,清朝战胜大、小和卓,才彻底解决了漠西蒙古分裂势力对国家统一的威胁。4西南:加强对西藏的管理(1)清初,西藏最有影响的佛教格鲁派领袖五世达赖被清廷册封以“ ”尊号;五世班禅

7、在康熙时被赐予“ ”尊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清朝政府册封。(2)从1727年起,清朝开始派遣 ,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3)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判断正误从1727年开始,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提示为强化对西藏的治理,从1727年开始了朝廷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5边疆统治的特点(1)清朝政府专设 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2)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6清朝的版图与区划(1)清朝的疆域:清朝中期疆域

8、西跨 ,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赤尾屿等,南包括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奠定。(2)地方制度在清朝疆域内,内地分立18省,分设巡抚或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三、统治危机的初显1背景:清朝由盛转衰(1)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2)19世纪前期嘉庆、道光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2政治危机(1)原因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的积累。(2)表现从乾隆后期起, 屡屡爆发,大部分是由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

9、的。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问题思考材料然变起一时,祸积有日。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思考嘉庆帝认为天理教起义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认识有何不足?提示嘉庆帝认为起义原因为大臣因循守旧、懒政怠政。其不足之处是没有看到清朝中期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导致的阶级矛盾尖锐。3外部危机及其对策(1)表现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2)对策闭关自守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

10、通商口岸,后仅保留 一处,并规定由官府特许的“ ”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严厉禁止民间船只出海贸易。(3)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易混易错“海禁”与闭关自守“海禁”政策允许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如郑和下西洋,不仅运载大量货物到亚非各国进行交易,而且广泛招徕各国商人来华贸易。而闭关锁国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在清朝闭关自守政策下私商不能出海贸易,外国商人被限制在固定的贸易场所,一切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知识图示自主检测1历史事件都不

11、是孤立存在的,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有自己鲜明的时代主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那么这个单元的主题应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加强 D专制集权的强化答案D解析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从材料中的关键词“锦衣卫、东厂、西厂”“军机处”“文字狱”可确定该主题为专制集权的强化。因此,答案选D。2康熙帝曾经说,大臣将皇帝视为驾车之马,没有人主动“怜恤”,让皇帝可以“休息”。下

12、图起居注,记载了康熙每天聆听奏报、处理政务的情况。这表明清代帝王的突出品质是()A清廉 B疲劳 C勤政 D高效答案C3史学家佐伯富说:“所谓奏折,系臣工所上之报告此类奏折臣下缄封直达御前,天子亲拆亲阅,旁人不得与闻故可称之为奏折政治”。这表明()A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民主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促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激化了皇权与官僚的矛盾答案B解析奏折为皇帝和官僚之间交流信息提供了秘密途径,这拓宽了皇帝了解官僚信息的渠道,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故选B。4清朝人李祖陶说:“今人之文,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庇。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

13、”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A君主专制 B“文字狱”C八股取士 D特务统治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的文字狱以清代最为残酷暴虐,清代皇帝大施文字狱,目的在于压制汉族人的民族独立反抗意识,树立清朝统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这种文化专制政策,造成社会恐怖,文化凋敝,从而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答案为B。5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885年,清朝设置台湾省。对这些措施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B巩固了东南海防C使台湾开始纳入了中国的版图D促进了台湾开发答案C解析元朝在台湾设置澎湖巡检司是台湾纳入中央政权管

14、辖的开始,故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6与下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叶,沙俄大举入侵我国东北地区,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皇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先后两次组织开展雅克萨反击战,重创俄军。1689年,中俄两国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签订了双方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因此,与上图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雅克萨之战。故本题选C。7清朝修建永安寺(位于今北海公园白塔旁),寺内供奉达赖和班禅的塑像,这有利于加强中央政府与某边疆地区的联系。这一地区是()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东北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词“达

15、赖、班禅”可以知道是清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皇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皇帝时期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统治。故A项正确。8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这体现了()A宗法制度的变异 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答案B解析新疆军、民分治,而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拥有广泛权力,两者殊途同归,都加强了中央集权。A、C不符合史实,D材料没有体现。9乾隆后

16、期,随着社会矛盾的累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关于这些起义说法正确的是()A主要原因是政治腐败 B通过秘密宗教发动C反映了新的时代特点 D动摇了清朝的统治答案B解析这些起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造成的资源不足,故A项错误;起义通过秘密宗教白莲教发动,故B项正确;这些起义依然是旧式的农民斗争,没有反映出新的时代特点,故C项错误;起义对清朝的统治有所打击,但没有动摇其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10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化时代,而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仍处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C闭关自守 D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根据所

17、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实行闭关自守导致清政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不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故C项正确。11明清中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B解析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小农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明清中

18、央集权制度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社会环境并不宽松良好,故D项错误。12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答案B解析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与家事国事逐渐分离无关,故A项错误;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布局,故B项正确;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并不能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故C项错

19、误;材料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故D项错误。13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木兰秋狝()A是直接统治蒙古的方式B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C主要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D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B解析清朝对蒙古的统治是间接的,故A项错误;材料中行猎的目的为“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并

20、非娱乐需求,而是有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故B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从体现君主强化权力,故D项错误。14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中国政府曾颁发给部分商人海外渡航证明书。这说明当时清政府()A严格管制对外贸易 B积极发展对外贸易C废止重农抑商政策 D服从于列强的侵略答案A解析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隔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因此,本题材料说明了当时清政府严格管制对外贸易,故正确答案为A。15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21、)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三纲五常”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故A、C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D项错误。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代时期,理想中的天下是一个以华夏为中心的政治共同体。春秋时期,华夏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政治实体并存的格局,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并未动摇对“天下共主”的追求,而是在规划并指点着中国历史如何重新迈向大一统。 摘编自闾小波共识依赖:中华政治共识之传承与更张 材料二迨始皇吞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

22、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遗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清代的雍正皇帝曾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 摘编自刘晓东“华夷一家”与新 “大一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代”是哪三代?身处乱象时代的孔子提出的政治主张及其政治目的分别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的表现。(4)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主题。答案(1)“三代”是指夏、商、周。政治主张:主张“天下共主”和“礼治”,讲求大一统。政治目的:维护西周的统治。(2)历史事件: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影响: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其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沿袭了2 000多年,影响深远。(3)元朝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1727年,清雍正帝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区事务。(平定准噶尔叛乱,稳定西北边疆;伊犁将军的设置,对达赖、班禅的册封等史实亦可)(4)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