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吴起高级中学“三案合一”高一语文导学案(教师版)编号 编写人 审核人 执教人 学习日期 教学内容与程序教学方法与预设课题 兰亭集序2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的文言基础知识,背诵全文。学法指导:学案引导,朗读背诵,评论鉴赏一、背诵12段,简要复习12段内容二、自主学习1.学生齐读课文第3段。2.疏通第3段大意,掌握重点字词。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怀抱,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
2、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 暂得于己,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及其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矣。 向之所欣, 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旧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岂不痛哉!3.由一名学生串讲这一段的大意。三、合作探究1.齐读第3段思考: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2.男生齐读第三自然段,并讨论本段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叙述。作者首先从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周旋应时,尽管因人不同,人们做事处世的方法千差万别,但人们的观点无外乎有两种:一种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另一种则是当对所遇事
4、物产生厌倦时,感情随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无端的感慨就产生了。第二层针对人生的这种感情变化,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发表感慨议论。人们对于自己先前喜欢的事物转瞬变为历史的陈迹这件事尚且感慨万分,何况对于随着世界的变化人们难免一死这件事呢?这里的“向之所欣”指的应该是兰亭集会这件事,这样前后文就自然联系起来了。3.小组讨论,第3段的议论与第12段的叙事有何联系。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
5、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 “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明确:静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晤言一室之内躁或放浪形骸之外快然自足欣于所遇感慨系之情随事迁 岂不痛哉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 三、课堂检测下列句中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 仰观宇宙之大。 之:指示代词,这样C. 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D. 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陈:陈旧明确:选C 曾:竟然。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B.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C.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明确:选D A“由”通“犹”,如、像;B“趣”通“取”,往、取;C“倍”通“背”,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