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230222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易错题12 古代中国的思想(含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易错点12 古代中国的思想 01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D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答案】C【解析】汉代儒学并不具备哲学化特点,宋明理学更具哲学化、思辩化的特点,故A错误;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故B错误;汉代儒学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是对先秦孔孟儒学的取舍与改造,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故C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汉代儒学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故D

2、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中反映的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变化的历史背景和阶段特征,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汉武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根据材料“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3、可知,材料反映了宋代理学与汉代董氏儒学相比在内容上有了发展,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了形式上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可知,说明宋代理学与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对伦理道德的阐述的侧重点不同,而不是否定,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宋代理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无法体现理学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理学并不属于近代学术体系,依旧是传统儒家文化,故D项错误。 02 儒释道三教合一1关羽为三国时期著名大将,其后逐渐被神圣化。宋代政府追封其为侯、公、王,道教中关羽成了财神,佛教中把关羽像供奉在十八罗汉旁;明清以来“关帝

4、庙”遍布全国,尤其得到游民和行商的青睐。这反映了A儒释道三教合流走向大一统B民间信仰带动商品经济繁荣C佛道神化关羽得到官府认可D关羽精神符合多元价值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宋代政府追封其为侯、公、王,道教中关羽成了财神,佛教中把关羽像供奉在十八罗汉旁尤其得到游民和行商的青睐”等信息可知,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对关羽推崇利用,佛教、道教借助利用关羽而对其神化,游民和行商者对关羽的推崇,说明关羽成为各个思想流派公认的精神象征,反映了关羽精神符合多元价值需求,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各个思想流派对关羽的推崇和神化,没有体现三教合流走向大一统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了关羽精神符合多

5、元价值需求,没有强调民间信仰对商品经济的推动作用,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各个思想流派对关羽的推崇和神化,说明关羽精神符合多元价值需求,无法得出佛道神化关羽得到官府认可的结论,C项错误。2魏晋之际,儒学受到佛道思想冲击,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儒”主张;北宋时期,儒学家在展开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同时,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表明儒学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B对各派学说均能兼容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D具有自我调节的本能【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儒学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随着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改进,具有自我调节的本能,故D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宋明理学是“三教合流”

6、的产物,同时它又保持儒学的根本特质和立场,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儒学能兼容各派学说,故B不符合题意;东汉以来,儒学就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强烈冲击,但依然是正统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2020安庆市白泽湖中学高三开学考试)有学者认为,汉代儒学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其试图努力去把儒家从讲起来很好听的比较迂阔的理论变为可以运作的东西。这说明汉代儒学A继承了先秦儒学的神学思想B吸收佛道思想而阐释儒学C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D充满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色彩2(2020陕西省汉中中学高三期末)值得注意的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这与先秦儒学所倡导

7、的格物,是有区别的。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有更大的范畴:格物的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即所谓真相、真理。材料意在说明A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不同B理学的“知”与先秦儒学的“知”有本质区别C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D理学比先秦儒学更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3(2020天津高三专题练习)有学者说,汉代儒学虽背离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转而与专制统治妥协;但汉儒做出妥协是必要的,否则不可能得到当政者承认并在实际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事实上,汉儒取得统治思想地位之前和之后,仍在致力于继承先秦儒学的社会批判精神。这主要体现在A春秋大一统B君权神授C克己复礼D天人感应4(2020广东中山高三期末)汉

8、代对先秦旧本儒家经书侧重训诂(文字解释),而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理学”或“道学”。这表明宋明理学()A否定汉代董仲舒新儒学B强调回归孔孟儒学原典C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D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5(2020河南高三期末)儒学发端于孔子,经孟子、荀子而确立,直至董仲舒时成为比较成熟的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明清之际诸儒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这一过程正是从诸子争鸣到一家独尊又到对传统儒学的扬弃发展。这些思想透露出A市民阶层价值取向需求B汉代儒学背离了先秦的儒学思想C政治统治借助人伦秩序D儒家文化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6(2020辽宁高三期末)明清之际

9、绝大多数儒学家虽然在各自学术领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或侧重经学,或侧重史学,或侧重哲学,或侧重实用,但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大都是从朱学或王学中分化、脱胎而来的。据材料可知,明清儒学( )A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儒学B强调回归先秦原始儒学C注重对传统儒学的否定D学派分化思想争辩激烈7(2020广东省深圳高三期末)湖南大学朱汉民教授指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另一方面,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使四书最终超过五经,成为儒学经典体系的核心。这说明宋代儒学的复兴A直接从先秦儒学中涤取营养B将五经排除出儒学经典C

10、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是四书发展为儒学经典8(2020四川省绵阳高三期末)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在对天神“敬而远之”的前提下,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这一变化A推动儒学不断发展完善B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C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D深受“天人感应”思想影响9(2020山东德州高三期末)北宋欧阳修说:“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朔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刘敞也指出“然仲舒好言灾异,几陷大刑背于圣人之道,惑于性命之理者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董仲舒的思想违背时代的需要B欧阳

11、修、刘敞认为董仲舒偏离了先秦儒学C董仲舒对儒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D欧阳修、刘敞的观点得不到儒家的认可10(2020全国高三课时练习)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然而自东晋以来,佛教学者却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他们译出的若干佛经不是来自南亚佛教基地,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这表明当时A佛教与儒学实现了“两教合流”B儒学的理论建构比佛教更先进C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D佛教学者被儒家伦理纲常同化11(2020六盘山高三期末)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

12、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B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C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D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12(2020贵州高三期末)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不算经书,融合佛道思想的四书章句集注对其加以解释,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A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B魏晋战乱使儒学传播被迫中断C传统儒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D“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分析】结合所学,为适应思想上的大一统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

13、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故C正确。先秦儒学重视人事和政治,对鬼神敬而远之,排除A;B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排除;就哲学而言,汉代儒学主张“君权神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D。【点睛】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不仅开启了儒学的神学化之路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答案】B【解析】据材料“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理

14、学的“知”是指道德伦理,先秦儒学的“知”是指真相、真理,两者有本质区别,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理学与先秦儒学的格物的目的都是“致知”,故A项错误;“真相、真理”不能说明先秦儒学属于唯物主义范畴,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巩固封建统治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材料关键信息“理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验证先贤的道德伦理思想先秦儒学所谓的格物目的是致知,知就是指真实情况”,学生要正确理解两个“格物”的不同含义,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董仲舒思想主张的背景和内容以及影响分析。依据材料“汉儒做出妥协是必要的,否

15、则不可能得到当政者承认并在实际政治中居于主导地位”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得到统治者的认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君权神授”是神化皇权,不是得到统治者承认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故C选项错误;“天人感应”对君主权力起了一定制约作用,不符合题意,故D选项错误。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知识分子抛开汉代的旧注,直接在经文中寻找真理,敢于怀疑,说明宋明理学回归于孔孟原典,选项B正确;抛开旧注不等于否定汉代儒学,排除A;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出宋明理学对

16、专制主义的强化作用,排除D。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环境,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儒家文化与时代选择共同作用的发展历程,故选D。儒家思想演变是士人知识分子的选择,排除A;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排除B;材料信息未涉及人伦秩序对政治统治的作用,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整体的发展脉络,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这也提醒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史实的宏观把握,教材中的单元导语部分应引起重视。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那就是他们大都是从朱学或王学中分化、脱胎而来的”可知,明清时期的多数儒学家都从

17、程朱理学或陆王心学中分化而来,说明明清儒学承与发展了传统儒学,故A 选项正确;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明清儒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没有强调明清儒学回归先秦原始儒学,故B 选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明清儒学继承与发展了传统儒学,而不是否定,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明清儒学与传统儒学之间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没有体现明清儒学学派之间的思想争辩,故D 选项错误。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可知,朱汉民教授认为宋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故C项正确。宋代儒学的复兴不但吸收先

18、秦儒学,同时经过朱熹的“辑合、训解”,故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且材料强调宋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排除。四书在宋代之前已经是儒学经典,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一方面通过阐释、利用、发挥四书思想资料建构其理学体系”“通过辑合、训解四书,使四书成为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结合朱熹理学的内容逐一选项即可知道正确答案。8.【答案】B【解析】孔孟克服了商周天命观的神秘化倾向,从“人”出发来理解政治生活,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把孔子和六经神圣化,说明汉代背离了先秦儒学人文方向,B正确;材料反映汉代把孔子和六经神圣化,背离了

19、先秦儒学人文方向,无法体现推动儒学发展完善,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C;“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不符合题意,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有人把孔子说成是通过去、知未来的神圣,把六经变成神学经典”,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9.【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朔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可知,欧阳修认为,董仲舒的理论虽然非常切合春秋的大意主旨,但是他有些理论容易迷惑他人,所以不能够靠宣扬他的思想主张来传播圣人的正道;从“然仲舒好言灾异,几陷大刑背于圣

20、人之道,惑于性命之理者也”可知,刘敞认为董仲舒喜好靠灾祸异象解释刑狱,这样子做有悖于圣人的道义,不能理解天理的存在。这说明两人都不赞同董仲舒的观点,认为其偏离了儒学的发展方向,故B正确;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西汉武帝时期加强统治的需要,A错误;材料说明董仲舒的思想偏离了儒学的发展方向,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儒家是否认可欧阳修、刘敞的观点,排除D。10.【答案】C【解析】“佛教徒出家要剃除须发,不得婚配”与儒家倡导人伦相悖,后来“对佛经中有关人际关系的说教不断加以调整而是就地取材于中国孝的经典”,可见佛教受儒学排拒而不断自我调适,故选C;材料主要反映佛教的自我调适,没有反映儒家糅合

21、佛教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比较儒学与佛教的理论构建问题,排除B;佛教只是部分借重儒家思想而非被儒家思想同化,排除D。11.【答案】B【解析】理学吸收佛道思辨哲学,是具有思辨形态和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说明理学通过融合佛道思想凸显了逻辑性和道德性,故选B;A项材料没体现,排除;宋代理学并非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排除C;理学并不倡导个性解放,排除D。12.【答案】C【解析】根据“融合佛道思想的四书章句集注对其加以解释,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结合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儒学之所以在南宋以后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主要是因为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故C项正确;A是材料现象,B材料无法体现,D表述都不准确,排除AB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