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新教材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者:佚名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实验教师,必须改变目前课堂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把培养学生独立个性和创新能力作为实验的目的和归宿。 人的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也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即“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那种“教师问、学生答”的所谓“启发式”教学,往往把学生当做应声虫,长此下去,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主体性,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对于数学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一切,要在“导”
2、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有所创见,启发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要有一丝创新,哪怕并不完善,也要给予鼓励。因为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中的探究者,才能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撞击出智慧的火花,才能逐步形成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一点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让问号常在头脑中出现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已。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先有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创
3、造性地提出问题。为了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我要求每位学生坚持写数学日记,在数学日记中可以记下当天数学课上学到的某个数学问题或提出一个新问题。解决一个现成的问题在积分册上加2分,提出一个新问题加4分,提出问题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加6分。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生主动提出的数学问题五花八门、层出不穷。有家中碰到的、学校碰到的、购物消费时碰到的,这些问题,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家长、同学交流,还解决不了的,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这样,时常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不仅使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也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二、营造宽松的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
4、前尽管在思想上我很重视让学生独立思考,但在课堂上往往还是教师问得多,学生只能跟着老师的问题走,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很少有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能得到主动学习、大胆质疑、大声提问的机会。如何改变以往那种被动式学习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呢?我结合新教材教改实验作了有益的尝试,得到良好效果。如:我让学生在课下收集关于“时、分、秒”的有关知识。新授时,我问:“关于时、分、秒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大家纷纷举手,踊跃发言。“说现在几点了?都用几时几分做单位,我想时、分、秒肯定是时间单位。”“钟面上有12个大格,那么时针走1大格就是1时吧?”“
5、钟面上还有60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吗?”“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圈就是60小格,是不是1时就是60分呢?”“分针走1小格,秒针也走1圈,那么1分不就是60秒吗?” 学生通过充分发言、提问及群体的交流,结合具体的生活经验以及教师的适当引导,建立了相关的概念,初步体会到了时、分、秒的实际意义,学生明白了时、分、秒是时间单位;日常生活中常用几时几分计时;1时60分;1分60秒等。这些都是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完成的,那么自然,那么及时,孩子们又是那么投入。对学生们来说,他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满足和思维习惯的养成,以及思维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问题意
6、识”的有效途径,真正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三、在自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与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关联,教育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以一定的问题作为自己思维的明确目标,促使自己自觉思考,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的境界,就会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自觉寻求答案。如“1分有多长”,学生就会自觉地观察、了解生活中的小知识,说出自己对1分的理解。再如:盒子里有5个白色球、5个黄色球,任意摸一个,白色球和黄色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如果盒子里有1个白色球、9个黄色球,任意摸一个,摸到黄色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白色球的可能性就较小。学生根据对可能性大小的自学,就会类比并推出,买
7、彩票时,重大奖的机会为什么那么小。随着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许多知识都有可能在自学过程中自觉获得。四、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掌握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学习固然是一种智力活动,但人的学习同时也是一种精神生活、一种精神体验。如果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那么学生将从中获得无穷乐趣,同时也理解和发展了数学。新教材附有大量精美的彩图,它所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数学,如:套圈游戏,乘车,买衣服、玩具,拼五环标志等等。并且在现成的问题之后都有一项“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根据彩图提出不同问题的习惯,然后集体讨论解决。有了“问题”,才会有创新。现实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对大脑一片空白的人来说,问题往往与之擦肩而过。因此,作为担任实验课的教师,在把握好新教材特点的前提下,课堂内外,要始终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激活和开放状态,加强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