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5生命活动的调节10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免疫1.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比较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成分来源从消化道吸收而来;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代谢产物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量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高低越多越大越高越少越小越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酸碱度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与HCO3-、HPO42-等离子
2、有关。血浆pH的调节过程如下图:温度人体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其重要的意义是维持酶的正常活性。3.组织水肿的原因组织水肿是指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其引发原因包括两大层面五项原因,如图所示:4.内环境稳态(1)内环境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2)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5.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血糖和氧含量正常保证机体能量供应。(2)体温、pH相对恒定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3)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4)排出代谢废物防止机体中毒。6.主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神经调节:机体主要的调节方式,如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
3、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7.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总结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信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T细胞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B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8.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4、的区别和联系免疫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靶细胞免疫细胞主要是B细胞主要是T细胞免疫时间过程较迅速,所需时间短过程较缓慢,所需时间长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关系二者各有其独特的作用又相互配合:对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细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将其清除9.二次免疫及其特点(1)二次免疫的特点:从上图可以看出,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产生抗体又快又多,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2)二次免疫的基础:在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记忆细胞,当接受相同的
5、抗原刺激时,会迅速地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从而更快更多地产生抗体。考能1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理化性质1.(2019年乌鲁木齐诊断)下列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的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B.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解析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不在内环境,A符合题意;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 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发生在组织液内,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发生在血浆中,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B、C、D不符合题意。答案A2.(2019年天津
6、月考)下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为细胞外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形态发生变化的可能是图中的B.若某人患肾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和组织液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水泡,该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来自图中的解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改变,从而导致红细胞形态改变,A正确;某人患肾炎,会引起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使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更多地流向组织液,导致组织水肿现象,B正确;图中和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浆和组织液,C错误;水泡内的液体主要来自组织液,D正确。
7、答案C1.区分内环境成分的“属于”和“不属于” (1)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浆运送的气体及各种营养物质,如O2、水、蛋白质、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无机盐等。血浆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CO2、尿素、尿酸、氨等。血浆和组织液中的各种功能性物质,如血浆蛋白、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等。(2)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细胞内及细胞膜上的成分(不分泌出细胞),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呼吸酶、过氧化氢酶以及和DNA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等。不被细胞吸收的成分,如麦芽糖、纤维素。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2.发生和不发生在
8、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1)发生的生理过程(举例):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维持pH的稳态。兴奋传导过程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免疫过程中,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激素调节过程中,激素与靶细胞的结合。(2)不发生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部环境所发生的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3.内环境中各组成成分的判别方法明确体液各部分的转化关系,然后根据单、双箭头做出准确判断。单方向(箭头)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淋巴流向:淋巴血浆丁为淋巴双方向(箭头)乙为组织液考能2人体稳态的调节3.(2019年仙桃月考)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
9、节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解析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就会影响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D错误。答案D4.(2019年惠州调研)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pH和温度的稳定,都为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和外来病原
10、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解析抗体、激素、神经递质等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内环境渗透压、pH 和温度等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为组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创造条件,稳态遭到破坏后,酶就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B正确;内环境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的共同调节,免疫系统能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之一,C正确;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D错误。答案D考能3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5.(2019年阜阳模底)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
11、异性免疫的叙述, 错误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机体的免疫系统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C.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非特异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C正确;
12、青霉素能杀菌,但它不属于免疫物质,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错误。答案D6.(2019年哈尔滨月考)下列选项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B.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C.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D.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细菌解析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这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A正确;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与泪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细菌,所起到的作用均属于第一道防线,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所起到的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都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均起作用,因此都属于非特
13、异性免疫,B、C、D均错误。答案A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判断方法(1)根据结构基础: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基础是第三道防线。(2)根据形成的时间:如果是先天形成的,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是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则为特异性免疫。(3)根据免疫对象:如果对各种抗原均具有免疫作用,则为非特异性免疫;如果只针对某种抗原发挥作用,则为特异性免疫。考能4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7.(2019年襄阳期中)下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
14、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解析图中a为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A错误;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错误;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和T细胞都需要经过抗原刺激后才能发挥作用,C正确;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D错误。答案C8.(2019年石家庄一模)下图是人体对某病毒的部分免疫过程示意图,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辅助性T细胞(Th)是T细胞的一
15、种,ag代表不同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细胞有和C.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d、e、f、gD.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解析据图分析,为吞噬细胞、为T细胞、为效应T细胞、为记忆T细胞、为B细胞、为记忆B细胞、为浆细胞,其中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浆细胞不识别抗原,A错误;当记忆细胞和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会迅速增殖分化,B正确;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d、e、f)和抗体(g),C正确;病毒侵染人体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D正确。答案A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判断(1
16、)“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考能5免疫失调疾病9.(2019年石家庄模拟)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使乙酰胆碱不能发挥其作用,致病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引起该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过强,因此属于过敏反应B.浆细胞特异性识别乙酰胆碱受体从而产生该抗体C.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的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D.该突触中不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解析引起该病的原因是自身免疫能力过强,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由题意可
17、知,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乙酰胆碱受体被当作抗原与该抗体结合,C正确;该突触中可以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D错误。答案C10.(2019年天津月考)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液中HIV浓度和T细胞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曲线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它在内环境中大量复制B.曲线BC段,HIV浓度下降是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C.曲线CD段,HIV浓度再次上升成为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D.曲线FG段,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基本不受影响解析HIV在宿主细胞内
18、才能进行增殖,AB段HIV浓度上升的主要原因是HIV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A错误;清除HIV,一方面需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释放HIV,另一方面需通过体液免疫将内环境中的HIV清除,因此,BC段HIV浓度下降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CD段,HIV浓度上升,T细胞浓度减小,由于T细胞既参与细胞免疫,也参与体液免疫,使得机体免疫能力严重衰退,HIV患者常死于广泛感染或恶性肿瘤,C错误;FG段,T细胞浓度减小,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大大下降,体液免疫也受到影响,D错误。答案BA组基础过关1.(2019年杭州期末)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构成细
19、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B.溶菌酶、葡萄糖、CO2等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不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D.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解析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血浆的渗透压,从而影响组织液的渗透压,C错误。答案C2.(2019年辽源模拟)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小于细胞内液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pH会明显降低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成葡萄糖D.血液中CO2含量上升,会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20、因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错误;血浆中有缓冲物质,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不会明显降低,B错误;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C错误;剧烈运动时,血液中CO2增加,会刺激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正确。答案D3.(2019年北京模拟)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过程中,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大量消耗使血糖浓度偏低,机体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进行调节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以维持体温稳定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机体通过减少抗利尿激素的
21、分泌进行调节解析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可以通过增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进行调节,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产热增多会使体温升高,但机体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正确;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能与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以维持酸碱平衡,C正确;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机体通过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进而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D错误。答案D4.(2019年合肥模拟)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浆等体液中,以及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具有防御作用的物质。下
22、列关于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的可成为膜蛋白B.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未必来自病原体C.有抗体参与的免疫反应不一定都利于稳态的维持D.人体内不同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不同是因为基因组成不同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浆细胞分泌的抗体有的会结合到某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即成为该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的受体),A正确;自身产生的抗体有时也会攻击自身的正常结构或物质,比如自身免疫病,B正确;体液免疫能清除病原体,对机体有利,过敏反应往往会引起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C正确;人体内的不同浆细胞含有的基因相同,抗体的不同主要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错误。答案D5.(2019年上海模拟)下图为“小鼠皮肤
23、移植实验”过程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注射T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可提高移植的成功率B.第二次移植更易发生排斥与体内记忆细胞有关C.二次移植后,体内相应抗体含量明显高于第一次D.该小鼠移植皮肤的排斥反应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注射T细胞增殖抑制药物,可降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能提高移植的成功率,A正确;因初次免疫反应产生了记忆细胞,二次移植更易发生免疫反应,B正确;二次移植后,免疫反应更强、更快,体内相应抗体含量明显高于第一次,C正确;移植皮肤的排斥不但与细胞免疫有关,也与体液免疫有关,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答案D6.(2019年上海模拟)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24、是()。A.细胞甲是浆细胞,能识别抗原并分泌抗体B.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C.该免疫过程是体液免疫,可能需要T细胞的协助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解析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甲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A错误。答案A7.(2019年长沙模拟)预防接种是把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获得对某种病菌的抵抗能力。若在接种后人体遭受了该种病菌的侵染,则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接种的疫苗具有与相应病菌相同的抗原B.肌肉注射疫苗后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C.接种疫苗后会引起体内相关细胞的增殖和分化D.在接种后侵入人体的相应病菌由
25、抗体将其清除掉解析接种的疫苗具有与相应病菌相同的抗原,这样在接种后人体内才能产生针对相应病菌的抗体,A正确;肌肉注射疫苗后,抗原进入细胞外液中,会引起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反应,B正确;接种疫苗后,在抗原的刺激以及淋巴因子的作用下,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抗原、抗体结合后最终由吞噬细胞清除,D错误。 答案D8.(2019年常州一模)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荨麻疹不会传染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D.已免疫的机体
26、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解析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答案D9.(2019年海南模拟)下列关于正常人的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等物质B.静脉注射的药物经过体液运输到达心肌细胞C.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D.血浆中的CO2浓度高于肝细胞中的解析血浆中除了含有葡萄糖、氨基酸、脂肪等,还含有激素、尿素和抗体等物质,A正确;静脉注射的物质最先进入静脉,最终经过血液循环,到达心脏,进入心肌组织,B正确; 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渗透压下降,水分从血浆进入组织液中,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肝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
27、CO2,通过扩散作用,扩散到组织液中,再进入血液,所以肝细胞中CO2浓度比血浆中的高,D错误。答案DB组能力提升10.(2019年三明月考)下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B.解旋酶可以存在于B内C.乙酰胆碱和激素可存在于C中D.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碳、尿素和糖原等物质解析图中A是淋巴,B是细胞内液,C是组织液,D是血浆,其中A、C、D参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A正确;解旋酶用于DNA复制时DNA双螺旋链的解开,可存在于细胞内液(B)中,B正确;乙酰胆碱(神经递质)和激素可存在于组织液(C)中,C正确;血浆(D)可以运输养料、二氧化
28、碳、尿素等物质,糖原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和肌细胞中,D错误。答案D11.(2018年兰州模拟)下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指示疫苗注射时间)。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可知,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及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它们应该是由
29、不同种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正确;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错误;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的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正确。答案B12.(2019年宝鸡模拟)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等动物,人大多因被患病动物咬伤而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下图是人体首次感染狂犬病毒的免疫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B.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死亡C.细胞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D.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解析细胞
30、为吞噬细胞,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A正确;细胞为T细胞,其分泌的淋巴因子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错误;细胞为记忆细胞,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即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C错误;细胞为浆细胞,浆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与该病毒结合,D错误。答案A13.(2019年重庆月考)下图为某种高度分化的树突状细胞(简称DC细胞)参与机体免疫的过程,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的免疫效应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之一B.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体现了DC细胞膜的功能特点C.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可以增殖
31、分化为浆细胞D.患者体内的DC细胞可大量增殖分化提高免疫能力解析据题图可知,细胞膜表面的受体互相识别激活信号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A正确;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体现了DC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结构特点,B错误;据题图可知,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不能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错误;患者的免疫能力是由免疫细胞功能决定的,DC细胞可以呈递抗原但不能增殖分化,D错误。答案A14.(2019年苏州模拟)对下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只有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B.子代A系鼠体内的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细胞C.子代A系鼠不排斥C系鼠皮肤的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D.注射淋巴细胞会
32、使子代A系鼠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解析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子代A系鼠的效应T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的皮肤,B错误;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排斥反应,原因是无相应的效应T细胞,C正确;注射了淋巴细胞的子代A系鼠并没有失去特异性免疫功能,D错误。答案CC组冲刺一流15.(2019年上海期末)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图1表示组织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其中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图2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过程。(1)图1中的Y为;图2中的信息分子b为,c为。(2)可通过途径
33、YX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信息分子有。(多选)A.aB.bC.cD.d(3)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同时还可促进的分泌,并通过来增加产热量。(4)如果图2中的d作用的组织细胞是肝细胞,请写出细胞中发生的物质变化:。(5)结合图1分析为什么图2中的e作用的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解析(1)依题意并分析图1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图2中的信息分子b作用于下丘脑,进而使骨骼肌战栗,说明b为神经递质;作用于肾小管细胞的信息分子c为抗利尿激素。(2)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扩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各处,传递着各种信息。由此可见
34、,可通过途径Y(血浆)X(组织液)组织细胞发挥作用的信息分子有a(促甲状腺激素)、c(抗利尿激素)和具有降低血糖浓度作用的d(胰岛素),即选ACD。 (3)在寒冷刺激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引起骨骼肌战栗。同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还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和和肾上腺素都能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加快物质的氧化分解,以增加产热量。(4)图2中的d为胰岛素,作用于肝细胞,能够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从而降低血糖浓度。(5)e表示淋巴因子。在淋巴因子的作用和抗原的刺激下,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抗体进入体液X、Y、Z
35、中发挥作用,因此将B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称为体液免疫。答案(1)血浆神经递质抗利尿激素(2)ACD(3)体温调节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加快物质氧化分解(4)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等(5)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抗体进入体液X、Y、Z中发挥作用,故称其为体液免疫16.(2019年呼和浩特模拟)下图表示人体在防御肿瘤时,免疫调节的大致过程,根据题图回答问题。(1)图中树突状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是(至少答出两点)。T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该细胞通过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识别癌细胞、启动裂解。但是癌细胞能发生免疫逃逸,因为癌细胞表面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36、PDL-1和细胞的表面结合,使得该细胞的活性降低并发生程序性死亡。(2)目前针对肿瘤的“PD-1”疗法原理是与癌细胞结合之前,利用阻断抗体与结合,从而调动自身免疫,抗击癌细胞。如图所示,你认为还可以生产针对的阻断抗体,达到同样治疗效果。(3)正常情况下,T细胞增殖一定时间,树突状细胞的一种膜蛋白a活化与T细胞膜表面CTLK4受体结合,使得T细胞分化停止,不会过度活化,这说明了机体的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免疫功能过高。解析(2)与癌细胞结合之前,利用阻断抗体与PD-1结合,从而调动自身免疫,抗击癌细胞。如图所示,还可以生产针对PDL-1阻断抗体,达到同样治疗效果。 (3)正常情况下,T细胞增殖一定时间,树突状细胞的一种膜蛋白a活化与T细胞膜表面CTLK4受体结合,使得T细胞分化停止,不会过度活化,这说明了机体的稳态与免疫调节的关系,可以一定程度避免免疫功能过高。答案(1)吞噬、处理、呈递效应TTCR蛋白效应TPD-1(2)PD-1PDL-1(3)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