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讲 增分主观题古诗歌形象考点(一)人物形象考点(二)景物形象考点(三)事物形象课时跟踪检测返回返回考点(一)人物形象返回返回形象类型教材链接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爱恨情长、感时伤别 柳永的雨霖铃。历经磨难、坚持追求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寂寞愁苦、
2、身世飘零 李清照的声声慢。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考点(二)景物形象返回返回思乡类意象教材链接月亮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鸿雁李清照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双鲤晏几道蝶恋花:“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莼羹鲈脍辛弃疾水龙吟:“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返回返回特 点教材链接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返回返回特 点教材链接萧疏清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类型术语动活泼、热烈、繁华、喧闹静恬静、幽静、宁静、静谧、恬淡、澄清悲悲凉、孤寂、清冷、凄凉、萧瑟、幽远壮壮阔、壮丽、空旷、高远、清远、雄浑美优美、明丽、清新、自然、质朴
4、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考点(三)事物形象返回返回类别阐 释示 例单纯咏物仅仅描摹物类的外形或纯粹从审美的角度形神兼备地刻画物象。作品大都表现出一种自然而健康的美,流露出清新活泼的气息。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借物抒情把个人情绪、欲望等通过咏物表达出来。这类咏物诗寄情于物,心物交融,表达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细腻而真挚的情感。物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因而显得灵活而生动,充满了生命的热情。杜甫的望岳通过描写东岳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了作者的仰慕赞叹之情以及自己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返回返回类别阐 释示 例托物言志诗人把自己的理想、志向、气节、操守以
5、及对社会、民生的关注之情寄托在所吟咏的物象上,在这一类诗中,咏物只是手段,言志才是目的。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作者以梅花自喻,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表达自己永不改变的心志与节操。借物明理这类咏物诗表明了诗人所体悟到的超脱于琐碎的现实生活的深刻哲理,在更高的层面上给人提供了一个思维空间,使人摆脱现实生活中的穷达是非的困扰,心灵达到一种澄澈、宁静而豁达的境界。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锐意改革的政治理想。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返回“课时跟踪检测课时跟踪检测”见见“课时检测”(单击进入电子文档)谢观看THANK YOU FOR WATCHING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