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共48分)1.1946年1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写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信中说:“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们应该坚持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 )A美苏“冷战”从此开始 B二战后美苏两国矛盾加剧C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D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2.有学者认为:1947年6月,帮助欧洲复兴的“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在两极格局的形成中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标志着战后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B.强化西欧与美国的政治经济联系C.使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完
2、全激化 D.导致美苏由同盟关系转为对抗关系3.1951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称:“对日媾和是一种和解的媾和美国最关心的是保护日本不受侵略,同时希望日本也不威胁别国的安全。”美国这一政策( )A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肇始 B承认了美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C有利于提高战败后日本的国际地位 D表明美国竭力避免新的世界大战4.下面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该变化反映了()A美国报界经常变换用语B美苏两国矛盾得到缓和C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D第三世界力量的兴起5.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古代的农业生产
3、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部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说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B农林业牧业相互补充C农业生产结构完备D自给自足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7.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
4、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8. 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 “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A. 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 B. 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C. 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 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9.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10.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
5、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A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农业生产规模庞大C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农户经营方式多样11.晋代博玄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后魏农学家贾思勰进一步提出“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思想是()A.趋利避害 B.精耕细作C.量力而行 D.扬长避短12.墨子鲁问篇记载:“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这一史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确立 B.自耕农经济在当时已经出现C.“礼崩乐坏”的现象向社会下层转移 D.生产关系的变革是自下而上的13.清代蒲松龄在养蚕经中提到:“棚中猪
6、多,囷中米多,养猪乃种田之要务”,可见家猪对提供肥料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家猪的饲养()A.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 B.是农耕文明的组成部分C.推动了自然经济的产生 D.是农商皆本思想的体现14.江浙地区,唐宋时期有“东南之田,所种惟稻”,明朝中后期出现“郊原四望,遍地皆棉”,这种变化造成的深远影响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消失 B.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C.民众衣食结构的改变 D.生态环境的恶化15.汉书董仲舒传载:“(官吏们)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天下广其田宅,博其产业。”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A.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B.社会经济凋敝C.社会两极分化加剧 D.社会道德衰败16.(宋神宗)土
7、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入 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量 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17.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小农”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A.人口数量较大 B.地域分布广泛C.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封建土地所有者18.近年来,土地流转成为热门话题,土地制度是古代的主要制度。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
8、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主要说明()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C.体现了“耕者有其田”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19.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 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20.南宋杭州富阳县“重于粪桑,轻于壅田”,称“备田不耕,一枝桑必争护”。粮食生产“仅支半岁,半岁所食,悉仰商贩”。由此可知
9、()A.南宋杭州不适于农业生产 B.土地集中导致缺粮问题C.当地的市场意识相对浓厚 D.工商业阻碍种植业发展21.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幕,虽城中亦然,里妲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霄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占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2.“这是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包括共产党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 ( )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C. 中美关系正常化D.
10、中国重返联合国23.“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A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24.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中美关系发展趋势图,下列对a、 b、c、d四段关系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段是由于美国长期坚持独立的侵华政策Bb段是由于中美战时同盟关系和铁幕演说Cc段是由于美国敌视和孤立新中国的政策Dd段是由于世界局势变化和中日关系推动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下)第一次月考
11、答题卷考场座位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48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二、非选择题:(52分,本大题共3题,25题18分;26题12分;27题22分)25.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易州高陌社,有节妇田催氏,偕媳王氏,青年失偶,是时,家益困,仅种旗庄田数亩,妇姑饮泣,贫不聊生,耕耘灌溉,力作躬亲夜则茅屋青灯,机杼轧轧,朔风峭寒,十指冻裂,率以为常。每年租入如期纳课,恶衣粗食,有无不行,上慈下孝,一室愉如。乾隆易州志卷16,艺文材料二“据丁云高供:是乾隆四十四年上与姐夫胡宗义到休宁,合伙租这山场胡宗义在左祝源等处搭
12、棚开垦,小的在这吕洞汰等处搭棚兴种,两棚相隔二里多远。这冯建周、郑昆山、储玉章、汪南山、陈文翰、冯朝佐、丁添南、郑添光、钱国丰、钱柱丰、纪秀升、何永盛都是小的雇请耕种之人每人每年工钱四两、六两不等。”乾隆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安徽巡抚萨载题本材料三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卷48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什么样的经济形态?并结合材料
13、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基本特征。(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农业发展的新特点。(2分)并简述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2分)(3)根据材料三,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6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的西欧呈现着一个利益多元化与各利益主体需要进行多重整合的局面,而美国鼓励西欧不但在经济上联合,而且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也加强合作与联合。这就使得走欧洲联合之路的决策在客观上顺应了美国和法国各自的战略需要,尽管它们的战略出发点完全不同。 谢伟良世界的分裂:冷战的兴起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与法国战略出发点有何不同?(6分)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针对国际
14、合作这一中心命题,新自由主义认为,尽管不可能出现自然而然的全面互利的“和谐”状态。当考虑到武力解决利益冲突的代价过高或者当发现合作能给彼此带来好处的时候,作为理性行为的国家必然倾向于合作。新现实主义则认为,国家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只有存在一个强大权威(霸权或世界政府)的情况下,合作才可能发生。国家关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霸权秩序代替另一个霸权秩序的过程,霸权秩序的合法性是通过霸权战争确立的。 宋伟国际合作:理论与实践的考察以战后法德关系为例(2)评材料中关于国际合作的观点。(8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三:(3)比较材料三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创作者
15、设计意图有何不同,并对其观点进行评析。(8分)27.(12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从中提取两项有关汉、唐时期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莆田第二十五中学2015-2016学年(下)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题2分,48分)123456789101112BBCCDAAAADBB131415161718192021222324BBCDCBDCCDCC二、非选择题:(52分,本大题共3题,25题18分;26题12分;27题22分)25.18分(1)形态:小农经济/自然经济(2分) 特征:以家庭为生产、生活
16、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6分)(2)出现雇佣关系。(2分)自然经济阻碍了新式生产关系的发展(2分)(3)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26.(12分)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灌区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中期以后江南的灌溉工程数量大幅增长。说明:从汉到唐随着江南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示例二:信息: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不断发展。说明: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生产部门,政府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精耕细作水平不断提高,封建经济不断发展。 示例三:信息: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灌溉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说明: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
17、农业生产的发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 (要求:至少提取两项,其中每一项信息2分,说明4分)27.22分(1)法国:保障自身安全,谋求经济独立发展;避免欧洲再陷混战。(4分)美国:壮大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对抗苏联。(2分)(2)新自由主义认为,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是基干国家利益的理性行为(2分)评述:二战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的建立;维护战后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冷战”期间,欧共体成立、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冲击了“冷战”秩序,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两极对峙结束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为应对恐怖大义、环境污染等,基于联合国框架协议基础上国际合作进一步
18、加强,和平与发展成新的世界主题。(6分)新现实主义认为,国际合作必然依托于霸权秩序的存在。(2分)评述: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构建是美苏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呈现出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两极对峙格局下,正是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与威慑使世界近半个世纪没有发生大的冲突,相对和平;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希望依靠大国霸权建立新的国际秩序。(3) 答案图一:肯定马歇尔计划的作用;马歇尔计划给西欧各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解决了一些国家的燃眉之急,促进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4分)图二:揭露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马歇尔计划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通过给西欧各国提供大量资金和物资援助,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共产主义,巩固了其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4分)评分标准:设计意图不同;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析。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