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形成性评价(三)(专题三)(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2021成都高二检测)在对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进行探讨时,某班同学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其中最为合理的是()A.统治者恰当处理了民族关系B.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族政治文明C.北魏统治者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D.拓跋部具有骁勇善战的民族性格【解析】选D。解答时,需要注意题干要求选择的是“统一黄河流域的原因”。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过程中,统治者主要依靠的是武力征服,通过武力强迫其他民族服从其统治。当时的北魏无论是政治模式、政府政策还是社会经济,都是比较落后的,各民族间也是矛盾重重。【深化点拨】北魏统
2、一黄河流域的意义:(1)初步结束了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2)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3)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2.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道:“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D.均田全属中央政府,井田是分封制的基础【解析】选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土地国有制,而井田制是奴隶社会实行的土地所有制,A错误;井田制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B错误;精耕细作模
3、式出现于井田制逐渐解体的春秋后期,C错误。【补偿训练】“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施是()A.实行均田制B.革除旧俗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解析】选A。 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弃卖田宅”可知,当时土地抛荒的现象很严重,因此政府推行了均田制,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3.魏书载:“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材料反映了北魏实行均田制的目的是()A.促进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B.促进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过程C.促进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
4、地兼并【解析】选D。“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的信息说明均田制的实施主要是限制北方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故D正确;A是影响;B不是实行均田制的目的;C属于经济信息,不符合材料主旨。4.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列传)。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B.移风易俗C.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迁都洛阳【解析】选A。从材料可以得出,整顿纲纪,赏罚严明,改革旧制,官吏多遵纪守法,也就是吏治有所好转,所以符合题意的是A。【补偿训练】在改革中,孝文帝大力整顿吏治,对贪赃枉法者严惩不贷,这些措施产生的积极影响有()相对缓和
5、了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了民族矛盾有利于北魏政权的稳定缓和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A.B.C.D.【解析】选A。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主要是由于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存有戒心造成的,与整顿吏治无关,故选A。5.史官记史重视“言”与“事”。下列人物“言”“事”对应正确的是()选项人物言论事件A秦始皇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魏孝文帝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迁都洛阳C唐太宗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苦开创三省六部制D明太祖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建立内阁制度【解析】选B。秦始皇大兴宫殿,广征徭役、赋役,并非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A错误;三省六部制度形成于魏
6、晋,成熟于隋唐,并非唐太宗开创,C错误;建立内阁制度是在明成祖时期,D错误。故本题选B。6.北魏孝文帝不仅娶汉族地主的女儿为妻,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范阳卢氏家族。他这样做的基本出发点在于()A.缓和民族矛盾B.密切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的联系C.平息阶级矛盾D.加快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步伐【解析】选B。鲜卑贵族与汉族地主通婚,从根本上说是政治联姻。通过这种政治联姻,把鲜卑族和汉族两族的利益和命运紧密地连在一起,有利于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深化点拨】孝文帝崇尚汉族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地区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
7、合的一次总汇,对中华民族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7.公元494年,孝文帝禁止穿鲜卑服,要求鲜卑人穿汉人衣服;后来又规定改说汉语,改鲜卑姓为汉姓。孝文帝采取以上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摆脱鲜卑贵族的束缚B.摒弃鲜卑族的陋习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借汉化巩固统治【解析】选D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加速民族融合,缓和阶级矛盾,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故D正确。【补偿训练】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是盖世英雄,也有人认为他是千古罪人。你认为出现这种分歧主要是针对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措施()A.均田制B.迁都洛阳C.俸禄制D.汉化政策【解析】选D。说孝文帝是盖世英雄,是指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民族的封建化;说孝文
8、帝是千古罪人,是指汉化政策改变了鲜卑民族骑射的传统,使原先的优势丧失。8.北魏迁都后,在都城洛阳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主要居住有归魏的南朝人士、边夷侍子和朝贡使节、入朝的周边民族首领以及大多以朝贡使节名义进入洛阳的胡商贩客,并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此举旨在()A.促进洛阳经济的恢复发展B.彰显民族政策的开明C.凸显北魏的华夏正统地位D.缓和南北政权的矛盾【解析】选C。从材料“为外族使节设置了四夷馆和四夷里”“用归正、归德、慕化、慕义等词为馆里定名”中可以看出,北魏政权以中原统治者自居,采取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凸显自身政权的正统性,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
9、出经济的恢复,故A排除;材料“四夷馆”和“四夷里”说明B、D错误。9.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A.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B.促进了民族大融合C.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意即重新统一,创立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10.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潮流,该潮流的发展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
10、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加速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封建化C.巩固了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D.为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化产生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处于南北分裂状态,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使造成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趋于缓和,为新的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补偿训练】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一次成功的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完整地保留了鲜卑族的文化传统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B.C.D.【
11、解析】选C。改革鲜卑族旧俗、推行汉化政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内容,不符合史实。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1题10分,第12题10分,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第15题11分,第16题15分,共70分)11.(2021合肥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州刺史牧民之官,自顷以来,遂各怠慢,纵奸纳赂,背公缘私,致令贼盗并兴,侵劫兹甚,奸宄之声屡闻。” 魏收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丁卯,诏曰:“置官班禄,行之尚矣;自中原丧乱,兹制中绝。朕宪章旧典,始班俸禄班禄以十月为始,季别受之。旧律,枉法十匹,义赃二十匹,罪死;至是,义赃一匹,枉法无多少,皆死。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
12、贪者。三载一考,考即黜陟,上上者迁之,下下者黜之,中中者守其任。” 司马光资治通鉴齐纪二材料三受禄者跼蹐(恐慌害怕),赇谒之路殆绝。帝哀予今庶狱,至于奏谳,率从降恕,全命徙边,岁以千计。京师决死狱,岁竟不过五六,州镇亦简。 魏收魏书刑罚志(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导致这种社会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什么?(5分)(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北魏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题第一问需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词语“纵奸纳赂”“贼盗并兴”等进行回答,第二问需要结合所学知
13、识分析归纳;第(2)题第一问要阅读材料,提炼相关信息,然后规范作答,第二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归纳。答案:(1)社会问题:吏治日益腐败,社会矛盾尖锐,百姓奋起反抗。原因:北魏官吏原无俸禄,导致官吏贪污盛行,任意搜刮百姓。(2)措施:制定俸禄制(班禄制),严厉整顿吏治;对官吏实行任期考核制度。作用:使吏治好转,社会矛盾缓和,政局安定,农民安心生产,北方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以后的改革创造了有利局面。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为田开阡陌封疆
14、,而赋税平。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1)材料一、材料二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4分)(2)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6分)【解析】第(1)题,首先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在此基础上再联系所学知识概括作答。第(2)题,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整理改革成功的基本要素、基本规律。答案:(1)都打击了旧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2)顺应历史潮流;最高统治者支持;措施合理有效;改革者注重策略
15、;改革者坚持改革、锐意进取、勇于斗争的精神等。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详定北人姓”,共一百二十姓(见下表)。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据魏书官氏志等材料二(孝文帝)规定宗室诸王正妃“应取八族及清修之门”,并强制性地命自己的几个弟弟分别娶陇西李氏、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及鲜卑勋臣八姓之首穆氏之女为妃。孝文帝以后,宣武帝同样严格控制宗室诸王的联姻家族。何德章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姓族”改革的特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
16、学知识,分析“姓族”改革的政治影响。(6分)【解析】第(1)题特点,据材料一“496年,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可知诏令强制推行,据材料一“制定姓族”可知以族定姓,据材料一“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及表格可知改用汉族单姓,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第(2)题政治影响,积极方面,据材料一“孝文帝针对北魏各部族没有姓氏的情况,发布制定姓族诏文”和“规定正员郎以上的高官须由鲜卑八姓、汉族四姓者担任,其余各姓只能充任一般官员”可知加快了北方各族汉化(封建化或促进了民族融合)等,消极影响,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门阀制度(等级制
17、度)固化社会阶层,滋长腐败。答案:(1)特点:诏令强制推行;以族定姓;改用汉族单姓;按姓氏划定政治等级。(2)影响:加快了北方各族汉化(或封建化或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强汉、鲜卑贵族联姻,巩固了北魏政权;门阀制度(或等级制度)固化社会阶层,滋长腐败。(如写:百家姓中增加了少数民族成分也可)14.(2021湖南选择考T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随着诸侯王势力膨胀,地方割据势力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景帝时,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先后以各种罪名削去楚王、赵王和胶西王的部分封地,并下诏削夺吴王刘濞的会稽、豫章郡,结果引发吴楚七国之
18、乱。平定叛乱后,景帝吸取汉初王国制度的教训,趁机采取了一系列控制诸侯王国势力的变革措施。首先,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远不如旧王国强大。后来,景帝又下诏,“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天子为置吏”,彻底堵住各诸侯王从前通过任用官吏培植私党的途径;同时削减王国官吏,使他们的规模、仪制无法与朝廷抗衡。从此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为汉武帝以推恩令进一步解决王国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改编自林剑鸣秦汉史等(1)根据材料,简析汉初诸侯王国势力膨胀的制度因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汉景帝解决王国问题措施与汉武帝推恩令的不同之处。(6分)【解析】第(1
19、)题,据材料“汉初郡国并行,诸侯王国地位在中央政府管辖的郡之上”可知,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地位高;结合所学可知,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放松经济控制;政府信奉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放松对地方的控制。第(2)题,据材料“采纳晁错强硬削藩的建议”结合所学可知,在削藩政策上前者强硬削藩,削夺诸侯王封地,后者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处理王国问题;“确立以郡为国的原则,新建王国不再跨郡”“免除诸侯王的行政权力;天子为置吏”“削减王国官吏”可知汉景帝从限制诸侯国规模、官吏选拔、诸侯王权力等角度入手,而汉武帝推恩令则从王国继承原则等角度入手;“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大为缓和”可知从削藩的
20、效果看,汉景帝缓和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1)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国地位高;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政府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放松经济控制;政府信奉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放松对地方的控制。(2)在削藩政策上前者强硬削藩,削夺诸侯王封地,后者以温和、渐进的方式处理王国问题;汉景帝从限制诸侯国规模、官吏选拔、诸侯王权力等角度入手,而汉武帝推恩令则从王国继承原则等角度入手;汉景帝缓和了诸侯王强大难制的局面,而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15.(2021大理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孝文帝曰)自上古以来及诸经籍,焉有不先正名,而得行礼乎?今
21、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若仍旧俗,恐数世之后,伊洛之下复成被发之人。魏书材料二陆法言著切韵,时俗皆以法言为吴人而为吴音也论音韵者二十余家,皆以法言为首出法言本代北人,世为部落大人,号步陆孤氏,后魏孝文帝改为陆氏。苏氏演义(提示:陆法言是隋代语言学家,切韵是一部关于汉字读音的专门书籍)(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是如何从两个方面阐述“一从正音”的必要性的。(5分)(2)根据材料二,联系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试分析“陆法言现象”。(6分)【解析】本题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及成效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要站在孝文帝的立场上分析“一从正音”的
22、必要性,这就要结合孝文帝从小受到的儒家思想教育及材料中体现的“正统”意识、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首先应说明对“陆法言现象”的认识,然后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注意要做到论从史出。答案:(1)孝文帝认为作为中原(正统)王朝,必须说汉话;如果不说汉话,又将回到改革前的状态。(2)陆法言是鲜卑贵族的后裔,撰成一流的汉语言音韵专著。他是鲜卑族对汉族文化认同的代表。这一现象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北魏短暂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北齐)和西魏(北周)。以宇文泰为首的西魏北周统治集团进行了军事改革,建立起府兵制度。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
23、合周礼六军之制。周武帝宇文邕时,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府兵制的确立是北周军制的重大改革,周武帝死后,北周大权落入外戚杨坚手中。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府兵制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府兵制度改革的主要影响。(7分)【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以合周礼六军之制”“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概括改革特点。第(2)题依据材料“宇文泰设置六个柱国大将军将柱国统帅的兵士改称为侍官,使兵士具有皇帝卫队的性质”分析可知改革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据材料“战时打仗,闲隙农耕,有了兵农合一的趋势”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依据材料“士兵最初由豪强子弟充任,后以平民子弟为主。士兵装备自给,免除课税”分析可知改革有利于增强部队的战斗能力;综合分析以上作用联系此时期相关史实可知这些改革措施间接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答案:(1)融合汉族礼制;削弱武将权力,加强皇权;兵农合一。(2)增强了部队的战斗能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兵农合一有利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恢复;为隋朝统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