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材料题两部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周天子分封王族、功臣及先贤,以家长的面目“作民父母,以为王天下”,对国家进行专制统治。这反映了当时()A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人伦秩序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C宗法政治与伦理政治相结合 D分封制实现了地方的有效管理2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
2、度创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B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C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3汉昭帝死后无子,大将军霍光拟诏拥立昭帝兄弟昌邑王刘贺为帝,27天以后,霍光以荒淫之名,与群臣商议,禀告太后即霍光外孙女上官氏,废掉刘贺,遣返回封地,不久昌邑国降作山阳郡,刘贺降爵为海昏侯。刘贺的一生说明了()A外戚干政导致政局不稳 B背离了父死子继的传统继位方式C宫廷女性势力不断扩大 D郡国并行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4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
3、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的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A专制皇权弱化 B宗法观念受到冲击C地方吏治废弛 D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5古代雅典社会曾流行一句俗语,“请勿就部落论事”。这一句话深刻体现了雅典人心系城邦的公民精神。与此俗语流行直接相关的改革措施是()A推行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C实行分区选举制度 D发放公民“观剧津贴”6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4、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能够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71689年,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早已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新誓词要求威廉和玛丽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A下院是国家权力中心 B代议制民主政治形成C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 D国王权力地位的变化8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
5、。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A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C元老院的政治地位无足轻重 D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92016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召开新闻发布会,痛陈美国枪支暴力犯罪顽疾并宣布一系列控枪新举措,以期绕过国会、用行政手段遏制频发的枪支暴力事件。但持枪权在美国向来被视为重要的个人自由权利之一,从最初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民兵,到规定持枪权“不可侵犯”的宪法第二修正案,持枪成为一种传统。因此,奥巴马总统的控枪令引发了多方的不满情绪。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控枪令涉嫌违宪,交织着传统与现实,利益与党争的冲突B按照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以强制推行其控枪令
6、C如果奥巴马强行推行其控枪令,参议院可以对其进行弹劾D公民持枪权是1787年宪法制定之初赋予公民个人的基本权利1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宰相主持内阁工作,议会是立法机构,对立法和决策有决定权,任何法律未经联邦议会同意均不能生效。皇帝对外宣战或缔约一般要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材料反映德国的权力机制()A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B继承了专制主义的传统C适应了工业化的需要 D贯彻了人民主权的原则11自1789年到2003年,美国总统共用了1484次常规否决,国会推翻的否决为106次,大约有7.5%的总统否决被国会推翻。这表明()A美国总统权力不断扩大 B美国难以实现权力制衡C政
7、府遵循美国宪法原则 D联邦总统维护选民利益12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标志着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3天津条约签订后,有人认为:“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浼(沾染)。”这种思想意在()A维护主权完整B强调平等交往 C坚持闭关锁国 D维护君主权威14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
8、坤一等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A激化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B地方的自保避战最终导致中国战败C加剧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 D地方实权派开始介入国家外交事务15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16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
9、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甲午战争 C义和团运动 D九一八事变17孙中山说:“专制时代,人民之精神与身体皆受桎梏,而不能解放。故虽有为国民利害着想,献身以谋革命者,国民不惟不知助之,且从而非笑与漠视之,此事之必然者也。”这反映了孙中山( )A推崇民有民治民享 B主张推翻专制统治C倡导进行社会革命 D重视国民思想启蒙18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
10、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B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191911年11月20日,天津大公报进行了一次征文评比,主题是“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民众参与程度超过了大公报的预想,因此增加了获奖名额,获奖结果统计如下:类别主张君主立宪主张民主立宪未表明态度篇数1123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清末预备立宪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B辛亥革命时期国人思想呈现多样化倾向C清政府想控制舆论以抑制辛亥革命爆发 D获奖状况表明了宪政观念已经深入人心20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
11、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21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曾作出决议称,国民党是一种民族解放之特别的旗帜,中国共产党现在不应该让出这个旗帜。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建立苏维埃的口号。上述材料表明了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坚持革命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B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C团结北伐以维护国共合作大局D调整了中国革命的斗争策略221936年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将
12、台堡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结束。关于红军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央红军先后经历了湘江、大渡河、遵义、岷山到达陕北吴起镇B长征精神的总结和发扬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C四渡赤水是毛泽东第一次领导红军取得的胜利D遵义会议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23“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到1928年6月,北京和整个中国北方都归他们统治。”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指A国民党反袁斗争的胜利 B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结束C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D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24以“中国革命”为主题的红色资源,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其中以三大摇
13、篮即: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红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那么,下面对于这三大摇篮,表述错误的是()A在此产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B这支人民军队的诞生,揭开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C这里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D南昌、井冈山、瑞金251931年11月1日至5日,中共中央代表团主持召开了中央苏区党组织的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会上,中央认为苏区工作是“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右倾”。这表明()A毛泽东的路线并不被共产国际认同 B党的苏区工作犯了主观主义错误C王明“左”倾错误在苏
14、区全面泛滥 D中共中央对共产国际路线的抵制二、材料题(本大题共5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制定吕刑。秦朝制定秦律,这是一部十分严苛的法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死刑多达十几种。唐朝制定唐律叠议颁行天下。它集成了古代立法传统,将各种法规融为一炉,采取了刑事立法的形式,全部法律都围绕“罪”和“刑”分别加以规定、解释。唐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唐律还规定如果赃证已经明确,“理不可疑”,犯人即使不招,也可根据
15、犯罪事实进行判决。唐律疏议成为以后历代刑律蓝本,也是中国古代法典的楷模和中华法系的代表。 材料二 公法是以保护调整国家(公共)利益为目的的法律,私法是以强调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的法律。与古代中国侧重公法不同,罗马帝国时期立法以私法为主要侧重点。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人法规,着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适应了帝国时期社会发展要求。3世纪以后形成了著名查士丁尼法典,内容包括历代罗马皇帝颁布的敕令,人与人关系、财产关系和诉讼等方面的规定,不同时期法学家对罗马法提出的各种学说和解释。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律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
16、度。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制的基本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与古代罗马帝国在公法与私法方面侧重点不同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当前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认识。(2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中英重大改革 晚清政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9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
17、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综合比较中英两国政治改革,指出其中一
18、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12分)( 要求:所指不同之处要明确;原因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合理充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摘编自黄允升等红色档案:毛泽东与中共早期领导人材料二1927年11月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作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
19、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地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摘编自叶永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材料三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左”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
20、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的原因。(8分)(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4分)(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6分)高二年级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序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CBADCBCBAACCD序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CBCDABDDBBCA二、材料题(共50分,第26题
21、2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8分)26(20分)(1) 特点:以刑事立法为主要形式,强调刑罚;以儒入法,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维护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为主要目的;注重公法与国家利益,忽视个人权利。(6分,答出3点即可)(2) 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小农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及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水平落后;受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束缚,个人权利观念不强。(6分)古罗马帝国:疆域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商业贸易发达,商业纠纷不断增多;人文主义影响深远,个人权利意识较强;公民法重视私法的传统。(6分) (3) 认识:积极借鉴古今中外法制建设的经验;法制建设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
22、合;法制建设要从国情出发。(2分)27(12分)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4 分) 分析原因:从多角度分析合理充分。(8 分) 示例1:内容:中国:政治改革的内容围绕扩大资产阶级参政权,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制。(2分) 英国:议会改革的内容围绕调整议席分配,扩大选举权范围,推进政治民主化。(2分) 原因: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4 分)英国:工作革命后阶级结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完善代议制,发展民主:民众民主意识增强。(4 分) 示例2:结果:中国:政治改革结果失败;英国
23、:议会改革结果成功。(4 分)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最薄弱;封建势力强大,清政府缺乏对政体变革的诚意;改革措施缺乏连续性;改革的外部环境恶劣。(4 分) 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自由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改革措施、实施过程渐进有序;英国政治环境稳定。(4 分)28(18分)(1)分歧: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还是走城市中心道路。(2分)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面临严重危机,而八七会议没有指明革命的道路;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经验的借鉴,照搬了苏联革命道路;党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左”倾错误,对国情缺乏科学认识;共产国际错误的指示。(6分,答出3点即可)(2)背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迫使红军进行长征;由于“左”倾错误仍在党内居于统治地位,革命处于危急时刻。(2分)特点: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2分)(3)特点: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不断吸取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党在不断与右和“左”的错误斗争中探索出正确的革命道路。(2分)历史作用:使中国革命多次转危为安,党从幼稚走向了成熟;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妥善处理了党内的分歧与矛盾,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