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作品版权归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沈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盗用必究!第三课第一节第二框教案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复习提问: 下面这些诗句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但今天,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们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投影)(设计以上题目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运用旧知识的情况,为引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打下基础。)(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些诗句之所以具有烩炙人口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它透过具体形象,揭示
2、出了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的联系,包含了辩证法有关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正如诗人艾青在他的诗论中所说“艺术的规律是在变化里取得统一,是在参错里取得和谐,是在运动里取得均衡,是在繁杂里取得单纯,自由而自己成了约束。”这是对艺术领域中对立统一关系的揭示。那么其它领域的事物也都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板书)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板书)(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板书)在哲学发展史上,有这样两个挺有意思的事例,一叫做“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阿斯是宙希腊传说中一个行走如飞的人,而乌龟爬行之缓慢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但如果让? 乌龟先行
3、,阿基里斯要赶上乌龟,首先要跑到乌龟的起点,当他到达乌龟的起点时,乌龟又前进了一段路程,当他赶上这段路程时,乌龟又继续前进了,如此推证下去,是不是他可以愈追愈近,但始终赶不上乌龟?二叫做“飞矢不动”。离了弦的箭,在飞行路程上的每一点是静止的,静止的总和并不产生运动,所以“飞矢”是不动的。假如我们采用实践的办法是很容易反驳这两个事例的,但请同学们注意,这两个结论的得出都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只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来加以反驳才有效,你能试一试吗(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提示、总结。) 提示一:要注意无论是时间还是运动空间,都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从相对静止的观点看,物体在“某时某刻”会停留
4、在“某处某点”,但运动是绝对的,物体既在某时某处”,又离开“某时某处”向接踵而来的另一“某刻某点”过渡了,这就是机械运动的发生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所在存在着“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的矛盾。 提示二:不能将时间上的“某时某刻”、空间上的“某处某点”从时空的连续性中机械地分割出来,这种设想的前提由于否定了时空本质上是连续的,因而导出了错误的结论。通过对最低级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推出“既然简单的机械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6o页)你能运用自己在物理、化学
5、、政治、历史等科中学过的知识加以举例说明吗?(学生举例,教师利用辅助板书和补充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 所以有人说“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也诱使了掠夺;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了疾病。”这种种事实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样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及其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讲解。)提示:在分析一个事物的矛盾时,一定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要把它放在运动的过程之
6、中,放到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事物只要处在运动中,事物就存在着矛盾,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矛盾也必然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有些时候有矛盾,有些时候没有矛盾。例如同学之间吵架时、阎意见时有矛盾,大家意见一致时就没有矛盾了。是这样的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第l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并思考:教材中的试一试。人从生到死是否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无阶级社会,社会矛盾是不是就没有了?(学生阅读、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刚才同学们所举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从生理角度看,人们每天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新的细胞
7、又在产生。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o天有一半死亡;人体中所有原于,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就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同样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就停止生命了。人死了,还有矛盾吗?生命有机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矛盾运动的终止,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将来无阶级的社会,只是没有阶级矛盾了,社会的其它方面如保守与改革、落后与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职业差别仍然存在着矛盾。所以矛盾不仅事事有,而且时时有,吵架的时候、闹意见的时候有,不吵不闹的时候也有,毛泽东同志说:“差异就是矛盾”,只不过有时缓和,
8、表现不明显;有时激化、表现明显,表现形式不同而已。(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板书)(利用原辅助板书,加以补充、完善,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原理。)说明:3条线段代表三大领域,可逐一说明事事有矛盾;而每一领域中的事物自始至路终(虚线)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开始萌芽时有矛盾,发展壮大时有矛盾,将要灭亡时也有矛盾,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开始新的矛盾运动。其实要承认矛盾事事有,必须承认矛盾时时有,因为“时时”即是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
9、7页第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划书。)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什么指导意义呢?同学们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再讲一遍?并分析一下蔡? 桓公是如何对待疾病的健康这一对矛盾的? (学生讲述后,教师归纳。)在座的同学生了病不会像蔡桓公一样吧?也不会请巫婆来治病吧?一个人生了病必然客观地存在着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像蔡桓公讳疾忌医,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病人膏盲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既然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那么要想解决它,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承认矛盾、揭露矛盾。2正确对待矛盾(板书)(l)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
10、,并敢于揭露矛盾。(板书)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8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并思考: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过害怕、回避、掩盖矛盾的时候吗?请举一例。(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正确对待矛盾,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请同学们看这一张漫画,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方法?(将教材中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的漫画制成投影片。)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并思考:什么是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是否仅仅指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什么是一点论?它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怎样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学生阅读并思考,教师写板书。)(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
11、法,防止片面性。(板书)(学生回答问题。)两分法、两点论是全面地着问题的观点。(板书)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告诫我们,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搞“单打一”;周恩来同志告诫我们切不可偏听偏信,他说“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就等于只有一只耳朵了,生两个耳朵,就是要听两种不同的意见。”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所有的事物和人们的思维领域都存在两个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事物确立各自的两点是什么。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板书)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一方法分散在3节书中。策2节和第3节中,还要讲几种矛盾分析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学习中
12、加以注意。第l节中主要讲的是两分法、两点论,那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呢?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板书)(l)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板书)(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如何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2)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板书)请同学们运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下面这段话:(投影)“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学生议论,回答问题,教师继续提问。)如果贯彻执行时只是“一手抓”,后果会怎么样?(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
13、两手抓”,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例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文明不同,但又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既要看到前者是后者的物质保障这一点,又要看到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点,因而要两手抓,坚持两点论,全面观,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如果只抓物质文明一点,不抓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将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失去正确的方向。反之,只抓精神文明一点,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质基础,也是不可想象的。这种一点论的片面观点,危害甚大。(适当举例说明。)小结:矛盾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
14、,时时有矛盾;并要求我们不但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才能正确解决矛盾。巩固新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复习提问 下面这些诗句都是大家所熟悉的,但今天,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它们包含 了什么哲学道理呢?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投影) (设计以上题目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掌握、运用旧知识的情况,为引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打下基础。)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些诗句之所以具有烩炙人口的艺术魅力,就是因为它透过具体形象,揭示出了事物内
15、 在的对立统一的联系,包含了辩证法有关矛盾规律的深刻哲理,正如诗人艾青在他的诗 论中所说“艺术的规律是在变化里取得统一,是在参错里取得和谐,是在运动里取得均衡, 是在繁杂里取得单纯,自由而自己成了约束。”这是对艺术领域中对立统一关系的揭示。那么 其它领域的事物也都存在着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关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 二、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板书)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板书) 在哲学发展史上,有这样两个挺有意思的事例,一叫做“阿基里斯永远追不上乌龟”。阿 斯是宙希腊传说中一个行走如飞的人,而乌龟爬行之缓慢是人们众所周知的。但如果让?
16、乌龟先行,阿基里斯要赶上乌龟,首先要跑到乌龟的起点,当他到达乌龟的起点时,乌龟又前进了一段路程,当他赶上这段路程时,乌龟又继续前进了,如此推证下去,是不是他可以 j愈追愈近,但始终赶不上乌龟? 二叫做“飞矢不动”。离了弦的箭,在飞行路程上的每一点是静止的,静止的总和并不产 生运动,所以“飞矢”是不动的。 假如我们采用实践的办法是很容易反驳这两个事例的,但请同学们注意,这两个结论的 得出都采用了逻辑推理的方法,因此我们也只能用同样的推理方法来加以反驳才有效,你能 试一试吗7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提示、总结。) 提示一:要注意无论是时间还是运动空间,都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从相对静止 的观点
17、看,物体在“某时某刻”会停留在“某处某点”,但运动是绝对的,物体既在某时某 处”,又离开“某时某处”向接踵而来的另一“某刻某点”过渡了,这就是机械运动的发生之 所以可能的原因所在存在着“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不在这个地方”的矛盾。 提示二:不能将时间上的“某时某刻”、空间上的“某处某点”从时空的连续性中机械地 分割出来,这种设想的前提由于否定了时空本质上是连续的,因而导出了错误的结论。 通过对最低级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中存在矛盾的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地推出“既然简单的机械位移本身已经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级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18、第16o页)你能运用自己在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等科中学过的知识加以举例说明吗? (学生举例,教师利用辅助板书和补充事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重点分析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 所以有人说“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也诱使了掠夺;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了疾病。”这种种事实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矛盾不仅是普遍存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也是普遍存在的。同样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及其之间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 (学生提问、讨论,教师讲解。) 提示:在分析一个事物的矛盾时,一定
19、不能孤立地、静止地看,要把它放在运动的过程之中,放到事物的联系中去分析,事物只要处在运动中,事物就存在着矛盾,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矛盾也必然是普遍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有些时候有矛盾,有些时候没有矛盾。例如同学之间吵架时、阎意见时有矛盾,大家意见一致时就没有矛盾了。是这样的吗?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第l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并思考:教材中的“试一试”。人从生到死是否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无阶级社会,社会矛盾是不是就没有了?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人,从生到死,时时刻刻存在着矛盾,刚才同学们所举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就说明了这一点。另外,从生理角度看
20、,人们每天有一部分细胞在死亡(数十亿细胞),同时新的细胞又在产生。 人体中的水分子每7天更新一遍,人体中的组织蛋白平均8o天有一半死亡;人体中所有原于,过一年以后98都已经更新了。其实,就是在每一分钟、每一秒钟内都同样发生着旧的死亡、新的产生的过程,如果没有这种矛盾斗争,人就停止生命了。 人死了,还有矛盾吗? 生命有机体的死亡并不意味着矛盾运动的终止,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 将来无阶级的社会,只是没有阶级矛盾了,社会的其它方面如保守与改革、落后与先进、人与人之间的职业差别仍然存在着矛盾。 所以矛盾不仅事事有,而且时时有,吵架的时候、闹意见的时候有,不
21、吵不闹的时候也有,毛泽东同志说:“差异就是矛盾”,只不过有时缓和,表现不明显;有时激化、表现明显,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板书) (利用原辅助板书,加以补充、完善,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原理。) 说明:3条线段代表三大领域,可逐一说明“事事有矛盾”;而每一领域中的事物自始至路终(虚线)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开始萌芽时A有矛盾,发展壮大时B有矛盾,将要灭亡时c也有矛盾,旧的矛盾一解决,新的矛盾就会产生, D开始新的矛盾运动。 其实要承认矛盾事事有,必须承认矛盾时时有,因为“时时”即是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
22、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7页第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划书。) 学习矛盾普遍性原理,对于我们科学地看问题、办事情,具有什么指导意义呢? 同学们还记得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吗?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再讲一遍?并分析一下蔡? 桓公是如何对待疾病的健康这一对矛盾的? (学生讲述后,教师归纳。) 在座的同学生了病不会像蔡桓公一样吧?也不会请“巫婆”来治病吧?一个人生了病必然客观地存在着疾病与健康这一对矛盾,像蔡桓公讳疾忌医,害怕矛盾,回避矛盾,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病人膏盲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既然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那么要想解决它,找到解决
23、矛盾的正确方法,首先就必须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正确对待矛盾(板书) (l)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敢于揭露矛盾。(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8页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并思考:矛盾普遍性、客观性的含义是什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过害怕、回避、掩盖矛盾的时候吗?请举一例。 (学生阅读后,回答问题并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正确对待矛盾,还必须有正确的方法。请同学们看这一张漫画,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方法?(将教材中“为看问题片面者造像”的漫画制成投影片。)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88页第5自然段、第6自然段,并思考:什么是两点论、两分法?两点论是否仅仅指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什么是一点
24、论?它的表现及危害是什么?怎样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学生阅读并思考,教师写板书。) (2)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板书) (学生回答问题。) 两分法、两点论是全面地着问题的观点。(板书)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告诫我们,不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可搞“单打一”;周恩来同志告诫我们切不可偏听偏信,他说“一个人如果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就等于只有一只耳朵了,生两个耳朵,就是要听两种不同的意见。” 不能把两点论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问题,自然界、人类社会所有的事物和人们的思维领域都存在两个方面,应该根据不同的事物确立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一点论是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板书) 矛
25、盾分析的方法是正确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这一方法分散在3节书中。策2节和第3节中,还要讲几种矛盾分析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学习中加以注意。第l节中主要讲的是两分法、两点论,那么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呢? 3坚持两分法、两点论(板书) (l)首先对自己要一分为二。(板书) (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如何正确分析自己、认识自己;如何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难和挫折。) (2)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板书) 请同学们运用两点论的观点,分析下面这段话:(投影)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强调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
26、明。” (学生议论,回答问题,教师继续提问。) 如果贯彻执行时只是“一手抓”,后果会怎么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两手抓”,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例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文明不同,但又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既要看到前者是后者的物质保障这一点,又要看到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一点,因而要“两手抓”,坚持“两点论”,全面观,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如果只抓“物质文明”一点,不抓“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将会失去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失去正确的方向。反之,只抓“精神文明”一点,精神文明失去了物质基础,也是不可想象的。这种“一点论”的片面观点,危害甚大。(适当举例说明。) 小结:矛盾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并要求我们不但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才能正确解决矛盾。巩固新课 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选自教材第l13页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