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立群读史记讲稿(二十四)汉武帝23-童言无忌我们这一集就讲一讲武帝朝在人才使用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也就是一代直臣汲黯。汲黯是武帝朝最耿直的大臣,这个人和汉武帝相处有许多别的大臣想说不敢说的,想做不敢做的,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x1Y+P.O15sq/?G)?L9t 第一点,抗旨。封建时代皇帝的命令就是圣旨,如果不遵照执行就是抗旨,抗旨就是死罪。但是汲黯竟然多次抗旨,第一次是建元三年,也就是汉武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当时南方有两个国家打起仗来,就是闽越王和东越王打起来了,然后汉武帝就派汲黯去视察,让汲黯去看看怎么回事。但是汲黯并没有走到闽越和东越交战的地方,他走到什么地方呢,走到吴,吴就是今天的苏
2、州,当时会稽郡的郡府。到了那儿以后他就不去了,回来了,回来交差了。武帝问他去的怎么样,他说我就没有去。为什么说你不去呢?汲黯还讲了一番道理,他说闽越和东越都是越人,越人的习俗就是整天打打杀杀的,它不值得我们大汉天子派一个使者去看它,所以汉武帝交给汲黯的这个差事汲黯就没有办,回来还说了一番话,武帝处罚没有呢?史书没有记载。但是紧跟着又出现了一件事,从第二件事看汉武帝并没有处罚他,这是很特殊的一个现象。第二件事是河内郡出现火灾,河内郡的郡治就是现在河南省的武陟县,这个地方发生火灾,一下子烧了几千户民宅,汉武帝就派汲黯去视察。当然汉武帝的这个视察是一番好意,作为一代明君他很关心百姓的疾苦,老百姓的房
3、子烧了,派人去看一看,这是对的。但是汲黯回来就给汉武帝报告,说河内郡的失火是因为老百姓的房子建得太密集了,一家失火,殃及邻居,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是我经过河南郡,河南郡跟河内郡相连,河南郡的郡治就是今天河南的洛阳,他说我经过河南郡发现当地出现灾情,我就擅自传您的圣旨把河南郡的粮仓打开赈济了灾民。就是该他去的地方他不去,不该他去的地方他假传圣旨把事办了。这些事情在其他大臣来讲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但是汲黯就做了,第一次是两越交兵,这一次汉武帝看来是没有给他处罚,假如给他一个处罚,触及他的皮肉,再触及他的灵魂,他第二次就不敢了。由于第一次他敢这样做武帝没有处罚他,所以有了第二次,河内郡失火让他去他
4、又来了这么一套。两次抗旨,汲黯回来就请罪,说我假传圣旨我要请罪。武帝怎么办呢?汉武帝这个时候不但没有治他的罪,反而提拔了他的官。汲黯原来的官叫个什么官名呢?叫谒者。谒者就是负责收发文件的一个文秘,就是皇帝的一个机要秘书。现在好了,把他升了,升为县令,史书记载汲黯是三个字,“耻为令”,他认为自己做个县令是个很丢人的事,不干,辞职了。汉武帝听到汲黯辞职以后,不但没有处分他反而把又给他调过来,调到中央政府担任太中大夫,又给他升了官。r4l4aI;D9u,M|GhVK 画外音:武帝一朝,汲黯一出场给人的感觉真是太有个性了,敢抗旨不遵,还敢假传圣旨,但汉武帝却容忍了他。按说汲黯事儿也做了,名也出了,官也
5、升了,应该夹起尾巴做人了。但他又开始抨击汉武帝的对匈政策,要知道对匈奴作战可是汉武帝的国策,这一下汲黯是不是捅到了马蜂窝,这一次汉武帝还会像上一次一样容忍汲黯吗?www. ) 2VO0o.wf*m5Xt%I| 我们看第二个方面。汉武帝一生在位是54年,跟匈奴交兵是44年,可以说汉武帝一生干得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匈奴交战。但是跟匈奴交战这件事情上汲黯是个反对派,汲黯主张和亲,他甚至一年之中汉武帝处理和匈奴的关系问题,他一年跟汉武帝干了两架,这在大臣们中间也是绝无仅有的。第一次是元狩二年,这一年汉匈交战中间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我们前面在讲对匈作战的时候讲到过,出现一件什么事情呢?就是匈奴西部混邪
6、王部率众投降,有四万多匈奴人投降汉朝了。这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历史上是一件大事情,从未有过的大胜利,汉武帝很兴奋,所以就要求备两万辆车。汉朝的车是一辆车四匹马,两万辆车需要八万匹马,然后把匈奴四万投降的人拉过来,拉到京城里边来。结果因为汉武帝连续对匈奴作战战马损失很多,国家没有马,装备不起这两万辆车,就向老百姓借马。老百姓听说国家借马都把马藏起来不借,长安县令就完不成任务,汉武帝一怒之下就要杀这个长安县令,而这个时候汲黯是做右内史,右内史是主管京城的官员,长安县令是他的部下。汲黯就说了,也别杀长安县令了,就杀我就行,杀了我老百姓才会借马,他就用这个办法保护了他的下级,也把汉武帝征马去运匈奴的投
7、降者的这个计划给它搁浅了。过了不久,这四万投降的匈奴人到了京城,到了京城以后又发生了一件惊天大案,什么案子呢?这四万匈奴人到了京城以后,他是游牧民族,到了农耕民族的首都以后看见什么都是稀罕的,他就拿他的东西跟汉族人交换,就是做交易,做买卖。这个做买卖的话呢按照汉朝的法律禁止的,是不允许汉族商人私自跟匈奴人我们现在叫做边贸,当时长安的商人他有一个错觉,他觉得你这个限制是限制在边疆地区。我现在是在京城里面,他已经投降了,我在京城里和他做贸易这算什么犯法呢?结果这也算犯法。你只要违抗中央政府的旨令,和匈奴人一进行交易,就是一做贸易往来都算犯法,五百多个人被抓,都判为死罪,这下子事就闹大了。汲黯专门就
8、这件事情给汉武帝提了个要求,汲黯要求汉武帝单独接见他,汲黯在汉武帝单独接见以后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你不能治罪。因为这些老百姓都是无知的百姓啊,他并不知道汉朝的法律规定不准跟匈奴人做交易不仅在边疆,就是在京城地区也是不允许的,老百姓不知道。你现在一下子要把这五百多人都处死,这个不合适。而且汲黯还提了两点看法,他说这个匈奴人很坏,攻我们的边塞,杀我们的边民,我们为了和他打仗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人,我建议把投降的这些匈奴的人全部分给那些抗击匈奴死难的烈士家属去做奴隶。再一个,把匈奴人的财产分给那些抗击匈奴死于国事的家庭。汲黯提了两点建议,当然这个建议是不是合适我们下面再讲,汉武帝听完汲黯的这个慷慨陈词
9、以后,汉武帝说了两句话,“吾久不闻汲黯之言,今又复妄发矣”。这个话什么意思呢?他说我很长时间没有听汲黯说话了,今天这个家伙又胡扯八道了,又胡扯了。这个话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不同意汲黯的话,但是我们通过这个话中间来看,汉武帝对汲黯还是比较宽容的,并没有治他的罪,就觉得汲黯又发热又发昏说这些昏话了。&r-Rx#-K9U+Ik#cg#B n aT 画外音:汲黯似乎跟汉武帝较上了劲,要看看汉武帝对他到底有多大的宽容度,汉武帝已经容忍了他两次,但汲黯并没有罢休的意思,接下来他不仅把抨击的矛头对准了汉武帝的宠臣,甚至直接对准了汉武帝本人。俗话说,事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但汲黯却全然没有顾忌。那么,汉武帝
10、会不会动了真怒?他还会继续容忍汲黯吗?|讲稿|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视频|下载|mp3*Ms1GX+q8IO#p!J$Icnm|讲稿|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视频|下载|mp3 我们现在再举另一个例子,批判汉武帝的宠臣。汉武帝时期十大酷吏之一的张汤也是武帝帝非常信任非常宠信的一个大臣,张汤做了廷尉以后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把汉朝初年的法律他重新修订一下,他要修改法律。这件事情被汲黯知道了,汲黯说张汤说得非常严重。汲黯这样讲,你身为国家正卿也就是正部级的高官,你对上你不能弘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你不能除掉百姓自己的邪念,“何乃取高皇帝约束纷更之为,公以此无种矣。”这个话什么意思呢?就
11、是你现在把高祖皇帝当年制订的法律拿出来全部修订一番,你要这样做你张汤你们张家无种,断子绝孙。就是汲黯到了什么程度,他当着汉武帝和朝臣的面,他公开骂张汤断子绝孙,这个冲突已经是非常激烈了。而且,张汤和汲黯经常在朝堂之上吵架,张汤是武帝时期非常受宠的一个大臣,汲黯对这么一个受宠信的大臣毫不留情地加以批判。,x/ca/yJ9f|讲稿|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视频|下载|mp3|讲稿|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视频|下载|mp3vl,b;P)To:d 第四点,更严重了,他由批判汉武帝的政策、汉武帝的大臣到批判汉武帝本人。史记汲郑列传记载了汉武帝跟汲黯一番非常经典的对话,汲黯这样揭露汉武帝的,
12、他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意思是说,像你这样内心那么多贪欲,表面上装出仁义的样子,像你这个样子你怎么去效法唐尧禹舜呢?你再去效仿唐尧禹舜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不可能的。这个话是很尖刻的,这个话尖刻到什么程度?据史记汲郑列传记载,汲黯这个话说完以后,“上默然”,汉武帝的第一个反应“默然”,沉默了,“怒,变色而罢朝。”就是把这个朝堂的朝会朝议给停了,就是说把汉武帝气得都不上班了,“公卿皆为黯惧”,这个时候是在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在听啊,公卿大臣们都为汲黯捏着一把汗,想着汲黯这个子可没有好果子吃了。“上退,谓左右曰”,汉武帝退了朝对他身边左右的人又说了一句话,“甚矣,汲黯之戆
13、也。”“戆”的意思就是笨,蠢,不开窍。说“甚矣”这是个主谓倒装的句子,说汲黯这个人蠢得真是太过分了。当然这个“戆”也可以讲成放肆的意思,就是汲黯这个话太放肆了。他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公开揭露我这个人,说我表里不一,内心里是贪欲很多,外面又装出仁义的样子。所以这一次汉武帝是动了气了,班都不上了,当场就把会给罢了,立即休会退朝了。退朝以后问题是汉武帝就是发了发牢骚啊,他并没有处罚汲黯,他最重的话不过是说了一句“甚矣,汲黯之戆也。”就说这么多,大臣们都替汲黯捏了一把汗,都责备汲黯说你这个话不能这样讲啊,怎么地也得给领导留点面子,何况他是天子,你无论怎么样这个话是不是说得过分。汲黯反过来说,皇上养我们这些
14、大臣干什么?皇上养我们这些大臣就是要我们提意见的,如果光养着我们,光吃大米饭不干活,那还养我们干什么?汲黯还有他一番道理,他跟汉武帝唱反调发展到公开揭露汉武帝的程度。所以汲黯这个人在汉武帝一朝是非常奇特的,我们为什么要讲汲黯?我们要通过汲黯看出来汉武帝他这个时代是西汉王朝人才最集中的一个时期。西汉王朝人才有两个高峰,一个是高祖时期,那时候文臣武将一大批;一个是汉武帝时期,文臣武将又一大批。武帝时期的人才非常多,汲黯是其中之一,将来我们会专门有一集讲到武帝时期,他有武将,有卫青、霍去病、李广,有一大批武将。他也有文臣,他还有一大批酷吏,文学家中间他还有司马相如,史学家中间他有司马迁,武帝一朝可以
15、说人才济济,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有这么多人才同时涌现出来?汲黯很能说明问题。因为汲黯的存在,始终让汉武帝听到一个不同的声音,当然汉武帝杀了很多人,杀了很多人才,他在人才问题上他有很多过失。但是你也应当看到,在汉武帝时期他对人才的选拔和作用确实有他的独到之处,对汲黯的容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百家讲坛,易中天,刘心武,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百家讲坛讲稿,百家讲坛讲义,白家讲坛kU:VV%ZtEi/nwM&r i(o Zn 画外音:如果说汲黯的话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汉武帝确实没有动怒的理由,大臣的意见正确,皇帝当然要虚心采纳。但问题是汲黯做的事情并不都对,比如说汉武帝传旨让汲黯视察河内郡的
16、失火,他却假传圣旨跑到河南郡去救灾,这其实顾了一头丢了另一头。其次,他不顾边境实情一律反对汉武帝对匈奴作战,这种做法本身也是有缺点的。但汉武帝却完全容忍了汲黯,我们就奇怪了,汉武帝为什么要容忍这个说话直来直去做事又有缺点的汲黯呢?qK2P:e+H(wc5X02Ta!s.XV9H 汉武帝为什么要容忍汲黯呢?你看汉武帝不容忍司马迁,司马迁就说了那么一句话就判了诬上的死刑罪,他不能容忍狄山,把狄山发配到边地去一个月被杀。他为什么能容忍汲黯,这个道理在哪儿呢?我想第一个是汉武帝从汲黯的身上看到了汲黯的耿直和忠诚,这是表现得很突出的。汲黯尽管抗旨也好,批评汉武帝也好,但是汲黯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他考虑所有
17、问题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所以汉武帝从他的身上看到他的耿直跟忠诚,这是汉武帝很欣赏的,当然,这是武帝的英明,也是汲黯的幸运。而且我还有一个看法,我觉得汉武帝看汲黯就是把汲黯当成一个小孩儿来看的,我们这一集的题目叫童言无忌,什么叫童言无忌呢?小孩说话你不要跟他计较,特别是和一个笨小孩说话你更不要和他计较,那个笨小孩说话你要是跟他计较了,你就把自己的地位降低了。而且汉武帝这个人很自尊,他一旦形成看法不容易改变,所以他看汲黯,不管汲黯怎么说他都把汲黯当成一个笨小孩在那儿说昏话,所以他不跟他计较,同时他又看出汲黯的耿直和忠诚。当然了,作为汲黯这样的直臣是要看你的领导是什么领导的,要是汉武帝这样
18、就没事,要是碰见吕后,汲黯要是生活在吕后时代别说一个汲黯了,十个汲黯也没了,杀了。我们都知道吕后那个朝代有一个直臣叫周昌,周昌在刘邦那个时代是个直臣,到了吕后那个时代一点儿都不显了,所以我们说有直臣的存在首先是一个容人的国君的存在。有什么样的领导才会有什么样的部下,所以汲黯的存在是有他一定客观条件的。汉武帝虽然容忍了汲黯,毕竟汲黯老跟他顶,老和他拧劲儿,老和他唱反调,而且是高唱反调,他能容忍他,但是汉武帝不会重用他。所以公孙弘得到重用,张汤得到重用,汲黯得不到重用,所以汲黯得不到重用,汲黯就发牢骚,汲黯发牢骚说“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他发这种牢骚。所以我们刚才说的童言无忌大家也要做
19、一个全面的了解,童言无忌是一种幸运,但是童言无忌本身也是一种悲哀,因为童言无忌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什么东西呢,隐藏着一个强者他那个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手心的那个无边法力,这样的话那个强者看那个弱者他才是童言无忌,所以我们说他是幸运的,同时也是一种悲哀,这是汲黯得到汉武帝重视的一个原因。t_M7A,QsY b*p0|jJ w议百家-百家讲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汲黯非常有原则性。汉武帝都怕汲黯,汲黯在景帝朝就做官了,而且是做太子洗马的官,那个时候汉景帝看见汲黯都害怕。因为汲黯很严肃,很有原则性,汉景帝害怕他。到了汉武帝朝,汉武帝更害怕汲黯。我们举两件事来看,第一,有一次汉武帝坐在一个大帐子里来处理公事,刚
20、好看见汲黯也来送报告送文件,但是汉武帝这个时候没有戴帽子,汉武帝一看自己没有戴帽子汲黯进来了,汉武帝吓得“哧溜”一声就钻到帐子后面去了。为什么呢?他不戴帽子见了汲黯,汲黯一定会当面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他为了躲避汲黯的批评他躲到帐子里边,然后告诉他手下的人,不管汲黯奏报什么一律准许,准许完了让他赶快走。你看汉武帝怕汲黯怕到什么程度。当然说明汲黯是个非常有原则的人,皇帝见他帽子没有他不敢见他,但是反过来,汉武帝见大将军卫青,是“踞厕而视之”,什么叫“厕”,卫生间。汉武帝就在卫生间里面召见大将军卫青。公孙弘是丞相,汉武帝在酒宴上,公孙弘来的时候汉武帝不戴帽子就敢见公孙弘。但是司马迁特意写了以下几个字,
21、“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至于汲黯来见汉武帝,汉武帝帽子不戴好不敢见汲黯,所以汲黯是个很有原则性的人。这是他受到汉武帝宽容的另一面,这个人很严肃。z5?c?&V$wVa6n3x)| .iQ百家讲坛,易中天,刘心武,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百家讲坛讲稿,百家讲坛讲义,白家讲坛 第三点,汲黯有才干。汲黯非常有才,汉武帝虽然容忍汲黯,也知道他是个忠臣,但是这个家伙整天在身边提意见,闹得整天汉武帝心烦,汉武帝也想让他到外面去做个官,让我耳根清净几年,所以就把汲黯派出去做官了。派到哪儿去呢?派到东海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郯县。他把汲黯打发走了,官职变化他那个官品没有变,但是汲黯到了东海郡以后汲
22、黯身体不好,经常生病,他在郡中治理一个郡到了什么程度?他整天躺在床上养病,基本上不出来管事,他把事儿交给手下的人去办,他管管大事不管小事,就这几年时间东海郡大治,很快就治理好了。就是汲黯去做一个郡的太守的话,躺在病床上就把一个郡治理好了,所以他的官声很好。9o.QlOtj G|讲稿|易中天|刘心武|王立群|于丹|视频|下载|mp3还有一点,汉武帝认为汲黯是个社稷之臣。社稷之臣,这个可是一个非常高的一个标准,汲黯因为他身体不好经常有病,汉朝有个法律,当官的你要有病够三个月就算自动离职了,你官就没有了。但是汲黯是个例外,他那个病快到三个月的时候汉武帝就下了个诏书批准你再休息几个月,这样汲黯就不至于
23、丢官了,这是对汲黯的一个格外的恩遇。后来汲黯有一次有病的时候找他的一个老乡,代他请病假,然后汉武帝就问他这个老乡说你看汲黯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老乡就对汉武帝说,说汲黯这个人如果你平时用他,你看不出他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你让他辅佐一个少主,就是老皇帝死了,你让他辅佐一个少主的话,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了,谁都不能改变他的忠心。这个话说完以后汉武帝是频频点头,史记中间记载了几句很经典的话,就是他这个老乡说完以后,汉武帝这样讲,“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说古代有社稷之臣,汲黯这个人已经是达到这个标准了。所以汉武帝的眼中汲黯是一个社稷之臣,换句话说,自己临死之前可以把自己的小儿子托付给他
24、的人,这是汉武帝眼中的汲黯。所以汲黯深得汉武帝的容忍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B*w#Xz)hw5x4r XFc4o*D&J 画外音:汉武帝认为汲黯是忠臣,所以他能容忍汲黯的顶撞,甚至能容忍汲黯的缺点。但汲黯还抨击过很多朝中大臣,有些大臣身居高位,不仅手足有权力,还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他们能够容忍汲黯的批评吗?他们如果动手整汲黯,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性格耿直的汲黯能够躲得过去吗?8;Fn2r,v c!i YY)95Zd,r J5K百家讲坛,易中天,刘心武,百家讲坛下载,读史记,王立群读史记,百家讲坛讲稿,百家讲坛讲义,白家讲坛 当然汉武帝容忍他不等于其他人都容忍他,这里边最不能容忍他的就是他尖
25、锐批评过的张汤、公孙弘,这些人都恨死汲黯了。我们在公孙丞相那一集里讲到汲黯两次揭露公孙弘,公孙弘很狡猾,都“滑”过去了。而且公孙弘当着皇帝的面说汲黯是个大大的忠臣,其实公孙弘内心对汲黯恨死了。公孙弘大家知道这个人可是一个笑面虎啊,貌似忠厚,内藏奸诈,是这么一个人。所以公孙弘历来拿手的本领就是借刀杀人,我们在讲公孙丞相的时候他曾经让董仲舒去当胶西国的国相,想杀董仲舒没有杀成。他又借着齐王自杀除掉了政敌主父偃,那么他对汲黯能放过吗?果然,公孙弘向汉武帝提了个建议,派汲黯去做右内史,右内史是主管京城的,京城分为左右两部,右部是右内史主管。结果呢,汉武帝就同意了,为什么派他去呢,公孙弘讲得很有道理,他
26、说京城住的人皇室宗亲非常多,达官贵人非常多,很难管。你看着他不起眼,他都有背景,所以很难治理,所以公孙弘建议让汲黯去做右内史,其实是想让汲黯栽进去,想把汲黯给杀了。因为你做右内史这个官,管得不好你是失职,管得好了得罪了一大批权贵,干好干不好都没有好果子吃。所以派了汲黯去了,汲黯果然去了,结果汲黯去了以后用了几年把右内史管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竟然还没有出事。这就很奇怪了,汲黯有什么本领把这个地方治理好而不出事呢?司马迁没有写,我们也不好妄加猜测,但是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说,淮南王谋反的时候,淮南王最怕的一个人就是汲黯。淮南王说什么呢?他说汲黯这个人软硬不吃,你
27、怎么样也说不动他,至于公孙弘这个人你可以很轻易地就说动他。因为淮南王的原话就是怎么样来摆平公孙弘呢,就是“发蒙振落”,他说你想摆平公孙弘就像桌子上盖了一块布,你把这个布一揭公孙弘就摆平了,再比如像树上的叶子到了秋天,你晃一晃叶子就落了,摆平公孙弘很容易,摆平汲黯很难。你看一个谋反的诸侯王他在谋反之前他最害怕的就是汲黯,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当汲黯做右内史的时候,为什么当地的那些皇亲国戚都不敢轻举妄动呢,是因为他们平素都知道汲黯的为人,不敢向汲黯叫板。但是,总的来说,童言无忌到底是顶不过巧言令色,汲黯和公孙弘都没有在淮南王谋反的大案上失掉晚节,但是一代直臣汲黯最后是病死在淮阳太守的任上,而公孙弘却是老死在丞相的任上。那么这个武帝一朝极为罕见的淮南王谋反的大案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请看下集淮南大案。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