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课堂达标】1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在于()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 D军事技术方面解析:选D。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被西方的洋枪洋炮惊醒,他们认为“夷之长技”在军事,因此“开眼看世界”的结果是“师夷长技”。2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经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了一幅漫画(见下图)。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 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90年代解析:选B。由漫画中“经学难以抵洋枪炮”看出鸦片战争打开了
2、中国的大门,故B项合适。319世纪60年代以后,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发展民族工商业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提倡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提出了维新变法主张A BC D解析:选A。依据教材内容可知,都是早期维新派的观点。4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逐一弄清材料的含义,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C、D两项是革命派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3、:“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摘自魏源海国图志材料2:英法联军攻进北京后,如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请回答:(1)魏源、李鸿章眼里的西方长技是什么?(2)早期先进的中国人冲破藩篱,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3)林则徐等人学习西方必须冲破哪些障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据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要考虑到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局限性。第(3)问属开放性问题,但要结合所学内容,要言之成理。答案:(1)坚船利炮;军事科技;技术;器物。(2)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
4、。(3)传统守旧观念、清政府内部的封建顽固势力,学习西方的勇气、胆量、智慧等。【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解析:选A。本题以中国对西方称呼的变化设题,实际上反映了随着西学的不断传入,中国对西方了解、认识加深,说明了中国由过去的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到逐渐平等、正常地认识西方国家。2.右图所示著作的核心思想是()A
5、民主与科学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师夷长技以制夷”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海国图志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3“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这里的“变政”是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 BC D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知,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实行民主共和是错误的。4从洋务运动的实践看,
6、洋务派没有把下列哪一项列为“夷”之“长技”()A军事技术 B机器生产C科技教育 D议会制度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从洋务运动的内容分析,洋务运动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5洋务运动虽然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但在客观上却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种推动作用表现在()政治制度方面文化教育方面工业建设方面社会生活方面A BC D解析:选A。结合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和创办新式学堂的活动判断。6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
7、)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7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 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 D君主专制解析:选B。据材料中“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说明该思想家反对暴力革命,联系近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探索历程,可判断此思想家又主张民权
8、自由,故为立宪派,因此A、C、D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B。8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解析:选B。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海国图志一书这样记述:“六十卷,何所据?一据前两广总督林尚书所译西夷之
9、四洲志,再据历代史志,及明以来岛志,及近日夷图、夷语”材料2:“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曾文正公全集材料3:“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4: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1)材料1中的“林尚书”指谁?列举一件大事说明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2)材料1、2、3、4的主张分别是什么?(3)材料3指出了洋务运动的哪一致命弱点?材料3在学习外国问题上比材料2有什么进步?(4)材料4所说的“变官制”是什么意思?它和材料3中的哪一句意思相同?解析:本题以近代思想的演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抵抗派(魏源)、洋务派(曾国藩)、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和维新派(梁启超)等四个派别的主张、影响等方面的掌握,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对四个派别相关史实(主张、实践、影响等)的准确掌握。答案:(1)人物:林则徐;贡献:虎门销烟(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主张:材料1:“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2: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材料3:实行君主立宪;材料4:变法图存。(3)弱点:没有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进步:由单纯学习外国先进的制造技艺,发展为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4)意思:实行君主立宪制;相同:“君民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