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之选修五六 安徽 周兵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总复习(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 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1)台风的形成和结构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B.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C.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D.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购,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2)台风的分布及灾害热带气旋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每年夏秋
2、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2)形成原因:形成寒潮的强冷气团聚积在高纬度的寒带,当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猛烈冲击时,就爆发寒潮。(3)寒潮的危害(二)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
3、地震。(2)构造地震示意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3)震级与烈度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 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注意:A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B一般来说:
4、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除此之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4)造成的影响(5)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2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成因: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2)泥石流概念: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发生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危害:泥石流往
5、往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出数十万乃至数百万立方米的物质,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洪涝、风暴潮等水文灾害1洪涝(1)两种类型:洪水和涝渍(2)成因和多发地区类型形成原因多发地区洪水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的现象,一般发生在以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河流汛期。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是洪水的直接威胁区。涝渍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多发生在蒸发弱、排水不畅的低湿洼地。两者联系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从气候因素看,洪涝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
6、洋性气候区。(3)危害:A淹没房屋人口,造成人员伤亡B卷走一切物品C淹没农田毁坏作物D破坏厂房交通通讯设施E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等。2风暴潮(1)概念: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2)两种风暴潮的发生季节、地区和特点发生季节发生地区特点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多在夏秋季节台风鼎盛时期凡受台风影响的沿岸地区均可能发生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风暴潮春秋季节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增水过程相对平缓(五)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1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1)环太平洋沿岸几百千米宽的自然灾害带;(2)北纬2
7、0一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2自然灾害的群发和群聚现象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1生态建设:略、2生态破坏:人类超强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恶化,致使环境更不稳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频发。(二)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1人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2社会经济活动有可能改变灾情。3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从而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三) 人类活动对灾情的“放大”和“缩小人类活动对灾情“放大”或“缩小”最敏感区域,是在自然灾害的高风险区。例如,人类活动进入洪水高风险区就
8、可“放大”区域灾情,而人类活动迁出高风险区就会“缩小”区域灾情。(四)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灾情变化1地质时期发生过大规模的“灾变”。2不同时期社会经济活动和发展水平不同,自然灾害的成灾特点和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3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活动的扩大,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在扩大(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分布地区主要灾害形成原因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洋环境的影响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港口造成灾情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指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受海
9、洋与陆地双重环境的影响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东部灾害带主要指第三级阶梯,洪涝、旱灾、病虫害是主要的自然灾害。此外,东北的霜冻、华北的地震也很显著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中部灾害带主要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而且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土地退化问题严重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西北灾害带主要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
10、等自然灾害为主是中国的干旱区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二、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 (1)
1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5灾害的严重后果(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
12、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洪水灾害(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我国洪水类型比较类型洪水来源主要分布地区发生时间暴雨洪水主要有台风、锋面等带来的暴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
13、平原。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融雪洪水由积雪融水和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冰凌洪水冰凌堵塞河道主要发生在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其次发生在松花江部分河段。要发生在河流封冻和解冻的季节(3)雨涝 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经110以东,北纬2045这一范围诱发雨涝的自然因素:季风区降雨多、暴雨集中;地势低平、河流排水不畅;其根本原因: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
14、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2.风暴潮灾害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2)危害地区:广泛发生在辽东湾到北部湾沿海。东南沿海主要为台风风暴潮,其中长江口、钱塘江口、珠江三角洲、台湾、海南等地受灾最为严重。(3)类型: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4)发生时间: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温带风暴潮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3.水文灾害多发区长江流域尤其是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三角洲(1)灾害链:暴雨 洪涝 风暴潮 (2)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第三课时四、中国的气象灾害(一)旱灾我国发生范围最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渐发性气象灾害。1.四个旱灾多发
15、中心: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地区2.不同区域的旱灾特点:(1)东北地区盛夏干旱,“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由于降水相对稳定,旱灾频次相对较少。(2)华北地区春旱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旱灾频次居首位。(3)长江地区伏旱,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7月份雨带北移,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易发生旱灾,但是,台风雨经常可以缓解灾情。(4)华南地区夏秋旱。(5)西南地区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总的说来,我国旱灾以春旱发生地域最广,频率最高,夏旱和秋旱次之。 3.旱涝关系(1)旱灾和涝灾在时间上交替:我国主要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等地区(2)旱灾和涝灾在空间上交错
16、出现:即某一地带雨涝而另外大片地区干旱,即“这里不涝那里涝,这里不旱那里旱”的现象。4.我国农业旱灾灾情严重(二)台风灾害1.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遭受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因此,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2.台风发生的时间:主要为盛夏至秋初3.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4.台风造成的损失: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三)寒潮灾害1.发生时间:9月至次年5月 每年春秋两季有两个寒潮高峰期,即34月和1011月,前者更强。春秋季节爆发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大。 2.源地:
17、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3.路径:偏西路径经新疆和蒙古高原向日本海及东海北部移动;偏北路径经蒙古高原向我国南方移动;东北路径经日本海或我国东北向我国东部沿海侵入。4.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我国青藏高原的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因此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5.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发生频次高,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6.各地灾害表现:
18、北方主要表现为大风、降温、霜冻、暴风雪等;南方主要表现为降温、冻害、雨雪等。 (四)沙尘暴华北地区春季影响很大的气象灾害 (1)概念:沙尘暴是沙暴和尘暴两者兼有的总称;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2)发生与防治 沙尘暴发生时间:冬春季节沙尘暴产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大风形成沙尘暴的动力条件;二是地面的沙尘物质形成沙尘暴的物质条件;三是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和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防治沙尘暴最有效的人类行为是植树造林、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这样可以减小风速,降低沙尘暴的动力条件,增加湿度,调节并改变局部地区的热力条件;可以减轻沙化,降低沙尘暴的
19、物质来源条件。(五)气象灾害多发区华北地区1.最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干旱、寒潮、沙尘暴、冰雹、干热风、霜冻等,其中干旱沙尘暴和干旱虫灾是主要的气象灾害。选修六 环境保护 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
20、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 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21、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人地关系 基本观点 后果:传统的环境观 人地对立 征服自然 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 天人合一 保持平衡与协调。 良性方向发展人地归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
22、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2)基本思想鼓励经济增长;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
23、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河道中不的净化作用见课本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水质变坏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
24、,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怎样清除石油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沉降:撒粉状石灰, 危害海底生物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 静水环境围栏:小面积油污, 静水环境放任:任其自然分解燃烧:油层达2mm, 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制约工业的发展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造成经济损失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 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 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
25、技术性控制对策。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的集中3. 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 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城市废水的防治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三)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
26、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城市垃圾的特点1、数量大 2、品种多 3、变化大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3固体废弃物的危害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一)固体废物减量化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淘汰落
27、后生产工艺,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二)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1.物质回收利用,如从废弃物中回收提取有用成分,如纸,重金属等2.物质转换利用,如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水泥,进行堆肥,产生农肥,取代某种工业原料等3.能量转换利用,如能有机废物的焚烧处理回收热量、发电,利用垃圾厌氧消化产生沼气(三)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
28、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主要污染物主要来源危害碳氧化合物,主要指CO50来自汽车尾气有毒氮氧化合物,NO和NO2汽车尾气造成酸雨(硝酸型酸雨)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与氮氧化物形成光化学烟雾氯氟烃化合物制冷剂,发泡剂破坏臭氧层,形成臭氧空洞颗粒物矿物燃料的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硫氧化物(SO2)含硫煤的燃烧造成酸雨(硫酸型酸雨)可吸入颗粒物污染1、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2、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例如北方绝大多数城市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3、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弊:(
29、见课本P 26页)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弊: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扬尘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酸雨: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
30、5的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 型酸雨和硝酸 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危害: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毁坏森林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我国酸雨80年代出现在西南地区,90年代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目前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南方比北方严重的原因:南方有
31、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南方阴雨天气多我国怎样防治酸雨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限制高硫煤的开采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臭氧层破坏1、原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2、后果 :a)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紫外线对促进在皮肤上合成维生素D,对骨组织的生成、保护均起有益作用。紫外线还会使皮肤过早老化。b)对植物的影响。紫外辐射会使大豆等更易受杂草和病虫害
32、的损害,产量降低。 紫外线B可改变某些植物的再生能力及产物的质量 。c)对水生系统的影响。紫外线B的增加,对水生系统也有潜在的危险,甚至危及整个生态系统。d)臭氧破坏会导致温室效应 3、治理措施:A逐步禁止生产和使用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具体做法如a传统的环境管制,如禁用、限用、配额和技术标准,并对违反规定实施严厉处罚。b经济手段,如征收税费,资助替代物的技术开发等c环境标识,鼓励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和使用,如绿色冰箱等)B研究开发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替代物。C开展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国际行动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
33、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后果:a全球气候变暖,破坏生态平衡,变异农业,发生冰川融化等灾害。b会造成海平面升高,沿海地区会被淹没c全球气候变暖更使汽油价格一路飙升,造成车民的恐慌3、措施:a少开空调,不用含氟利昂的冰箱b不用一次性筷子等木制品了c不用一次方便袋、一次性餐盒d随意扔废旧电池;e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2、措施: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
34、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世界淡水资源短缺1、原因: 自然原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 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3、分析中东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从气候方面:_热带沙漠气
35、候,高温干旱少雨_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生产安全损害生态环境损害人体健康引发国际冲突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地区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 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2、读图3.2,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
36、,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 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3、表3.2,说明长江以北地区人多,地多,水少,水土资源不匹配,水资源最紧张,缺水问题最突出4、P38,思考改善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缓解北方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5、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
37、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发展节水农业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 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日渐减少世界耕地需求趋势读图3.4,P39思考答案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 若进一步开垦土地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8、,会使耕地出现供需矛盾的时间延缓 不太可行,因为开垦耕地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水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
39、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5、读图3.5,注意三点 人口不断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步下降人口数目多的时期,人均耕地少人口增长快的时期,人均耕地减少快6、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的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提高
40、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5、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地区土地退化现象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草地退化北方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土壤侵蚀南方地区土壤侵蚀,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青藏地区寒漠化6、我国三大生态问题:石漠化,水
41、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发生地-我国的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 人为:过度砍伐毁林开荒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黄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江南丘陵:红色荒漠 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原因:自然: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地表起伏大,坡地水土不稳定河流水系发育,侵蚀能力强。人为:毁林开荒滥砍滥伐,过度樵采人地矛盾突出荒漠化:西北地区为例
42、 外力作用-风蚀作用 原因:自然: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覆盖深厚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生态环境脆弱。人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人地矛盾突出7、土壤侵蚀的防治原则:建立“防、治、 用”相结合的体系将防治工作与消除贫困、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贯彻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8、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9.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1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2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3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
43、重小。4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相对数量少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1、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2、图3.6,消费增长率大的矿产,其开采寿命也衰减的多3、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仅次于美俄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的原因: 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的布局不匹配化石燃料的消耗与前景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过程影响开采破坏地表,如露天开采会引发滑坡、崩塌,井下采煤会导致采空
44、区地面塌陷;煤炭堆放要占地,废渣可能会自燃;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等等。运输与存放运输过程可能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煤炭的堆放要占地,可能破坏景观,造成污染。利用会产生大量的CO、粉尘以及多种芳烃化合物,污染空气;释放大量的CO2,造成全球增温;释放SO2和氮氧化物,导致酸雨的形成,进而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并可能改变土壤性状,危害农作物与森林生态系统。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的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
45、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的代替化石燃料资源 生态环境保护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的生态系统。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一、滥伐森林的生态灾难1、不同时代对森林的破坏作用(优化设计76页)时期原因
46、变化趋势地质时期气候等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森林面积有所变化原始社会刀耕火种,游耕制度有所破坏,但可自然更新农业社会滥垦滥伐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商业性采伐锐减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的,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3、原始森林: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4、我国森林的分布:东北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5、森林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繁衍
47、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农田美化环境森林的经济价值:制作家具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 森林中还有多种药材重要的建筑材料等森林的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不同地区的森林所起的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的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森林破坏的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7、林破坏的原因:过度的焚耕开垦大
48、规模的农场和牧场开发商业性采伐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农业时代的毁林开荒,滥砍滥伐战争,森林火灾8、长江流域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自然:流经湿润区,雨季长,降水量大,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流域面积广,支流多有些年份季风活动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洪水与川江洪水叠加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特别是荆江段,地势低洼,河道弯曲,水流不畅中游无足够的调洪和滞洪场所。 人为: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河流洪峰流量增大中上游山区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下降中下游,由于泥沙淤积和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洪水能力减弱9、98年洪灾灾情与往年相比加剧的原因?98年锋面雨带
49、长期停留此地,流域内普降暴雨;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中下游围湖造田二、保护森林1世界:1992年 在里约热内卢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2中国: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简称森林法)A政府 2002年 森林法的实施条例 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B民间团体:不仅积极植树造林,而且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3、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计划采伐,采育结合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天然草地的分布-降水不够丰沛的地带经济价值-发展畜牧业的基地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
50、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2、概念区分:(1)草原:一般指的是天然的草地植被,是指在不受地下水或地表水影响下而形成的地带性草地植被。内蒙古草原、青海、甘肃的荒漠草原(2)草场:草原以及各种类型的草地,一旦被用来放牧或割草等,即称之为草场,也就是说,草场可以认为是已被人们进行开发利用的草地。(3)草坪:指的是有特殊功能的草地,是人工建造并管理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草地。(4)草地是一种泛指,是指生长有草本植物或具有一定灌木植被的土地,因而草原、草场、草坪都被包括在其中。(5)草甸:湿润条件下发育的多年生草本植被一、草地退化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
51、外力破坏2、载畜量:一定面积牧场所能容纳(承载)牲畜的头数,一般以羊为标准,称为羊单位3、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 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草地退化的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4、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不平衡A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 原因: (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的平原。(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的需求量大;有发达的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的管理B北美:经历过开发、滥用和逐步改善三个阶段,目前状况逐渐好转
52、。(30年代的黑风暴)C澳大利亚:也曾过度放牧,近年来情况已有所改善。特有的问题是:从欧洲引进的兔子过分繁殖,侵夺了许多牧场。D非洲、南美洲以及亚洲的大部分牧场:都面临着草场退化和沙化的问题。原因:主要是牧场超载。5、图4.7类型世界地区分布成因特征热带草原非洲、南美洲、澳大利亚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带性草原温带草原亚欧大陆、南北美洲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地带性草原寒带苔原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北极圈以北地区苔原气候地带性草山草坡草滩除南极洲外各大洲的低山,坡地,河漫滩地区受地形,水分,热量条件制约非地带性6、我国草地的分布年降水量小于400MM,北方干旱
53、、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二、保护草地1草地退化(1)本质:社会经济问题(2)解决的关键: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2、我国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乱采滥挖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人工管理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治理措施:实行禁牧、轮牧制度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湿地的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提供丰富动植
54、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水运社会价值-观光与旅游,教育与科研一、湿地1、湿地的概念:掌握世界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1)位置: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以内的海域。 (2)表面形态: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3)状态: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2、 中国湿地现状 (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之一(成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
55、下渗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的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对涵养水源、调节全球气候变化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人为原因(时间短暂):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水灌溉、河流的该向,导致水量减少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产生的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
56、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3、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4、对“围湖造田”问题的认识分两方面:一是为什么要围湖造田,大多情况是因为人多地少,吃饭问题难以解决,为眼前利益而围湖造田,导致人与环境关系的恶性循环;二是如何解决,开源即实行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生存问题,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节流”即控制人口数量,减少对土地的压力,同时提高人口
57、素质,提高对环境的认识,最终实现良性循环。三、保护湿地1目前存在的问题填平湿地,建造楼宇裁弯取直,水泥护坡人工明渠,水泥河岸2保护湿地的措施:A1971年,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6国在伊朗拉姆萨签署了湿地公约B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着重对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C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3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的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4物种灭
58、绝的原因有哪些物种本身有发生、发育、消亡过程(被自然环境淘汰)火山喷发、陨石橦击地球、全球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工业化、城市化等带来的大气、水等环境的污染战争,核试验人口增长5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的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6人类活动导致灭绝的物种主要是植物和昆虫7图4.13,思考增加增加世界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加剧由于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加剧,使物种灭绝加速8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9P78 思考题1:
59、在人类还没有了解某种物种的价值之前,它就从地球上消失,将会使人类抵御危机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并面临生存威胁。思考题3:不要食用野生动物,要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1、图4.16地区名称自然背景主要生态问题形成原因自然认为A大兴安岭西侧大兴安岭西侧,内蒙古半干旱草原区森林破坏、土壤侵蚀(风蚀)、草地退化半干旱草原地区,降水少过垦,过牧,过樵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绿洲区草地退化,土壤侵蚀降水少过度樵采,过垦,C黄淮海平原区暖温带半湿润黄淮海平原区土壤侵蚀风蚀,次生盐碱化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多大风,地势低洼人口密集,过垦严重;不合理灌溉DE
60、南方亚热带丘陵区南方亚热带丘陵区水土流失亚热带丘陵,降水丰富, 河流发育侵蚀强烈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荒F亚热带的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南横断山区,云贵高原西部亚热带丘陵山地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森林破坏,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亚热带丘陵山地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坡度陡峻,土层浅薄,降水丰富毁林开荒,过度樵柴,陡坡开荒G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草地退化高寒地区,气候变化,生态环境脆弱人为活动的影响4、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5、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
61、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长江,黄河中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护工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农业试点示范,生态示范区建设环境保护法制建设6、中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自然背景主要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资源丰富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18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