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创新课堂第五课 文化创新第二单元创新课堂 1.本课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命题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问答题;要注意对题中所提供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大部分考题难度稍大。2.本课近三年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创新的途径。【考情分析】第二单元创新课堂 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有: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体工程,从图纸设计、施工过程可用本课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实践是科学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进行分析;2011年3月两会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如何形成都与文化创新这一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考向预测】第二单元
2、创新课堂重点提炼: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考点精析一】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义(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
3、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拓展深化: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2)文化创新的要求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文化创造者应该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实践当中,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第二单元创新课堂
4、【误区警示】误区1:混淆文化创新的主体、源泉、根本途径、基本途径、根本目的与作用。评析: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繁荣。误区2: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评析:错。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海南电视台推出了一档电视节目,主持人用淳朴的方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诉说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为民说话,为民服务,
5、为民解忧;关注热点,体现服务;吸引参与,体现互动,与群众零距离。节目推出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请运用相关知识回答: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是什么关系?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关系的。【典型例题一】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思路分析】本题以地方语言的创新表现形式为背景材料,意在考查文化创新的来源及作用。解答本题关键在抓住提问中的“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题眼,既要把原理讲清楚,又要把材料分析透彻。【参考答案】(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动力;文化创新又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电视台在选材上遵循“三贴近”原则,诉说与群众相关的事情,反映了
6、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电视台为民说话,为民解忧,吸引参与,体现互动,深受群众喜爱,体现了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技巧点拨】此题属于关系型体现类试题,解答此类试题,必须依据材料内容,对应设问知识指向,首先明确材料中哪些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哪些属于文化发展的范畴。然后将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与之对应,做到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单元创新课堂重点提炼: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1)处理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的途径【考点精析二】第二单元创新课堂
7、(2)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基本途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的实质: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原则: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享世界文化创新成果。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目的: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
8、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第二单元创新课堂3.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1)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倾向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2)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倾向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拓展深化: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1)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立场。发展性原则文化创新必须与时俱进,跟随时代进步,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特征和要求扬弃性原则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创新,要求我们首先要正确对待历史,尊重历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创造性原则我们进行文化创新不仅要适应
9、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要追求超越和升华,既要敢于创新,又要善于创新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特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意识(2)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四种错误倾向。必须反对守旧主义。必须反对封闭主义。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第二单元创新课堂【误区警示】误区1:继承创新文化与体现时代精神是相矛盾的。评析:文化创新不能离开传统而空谈文化创新,否则文化创新就会失去根基。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要求文化创新体现新的时代精神。误区2:“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相矛盾的。评析:“海纳百川”表
10、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融合。文化交流中要做到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分。第二单元创新课堂 (2010广东高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典型例题二】第二单元创新课堂【思路分析】本题以传统的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为背景材料,意在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提问中针对性很明
11、确,说明了“文化创新的途径”该知识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应引起高度重视。此类题目在各种模拟题中也常见。解答本题并不难,关键在平时要把重点知识掌握牢靠。【参考答案】(1)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3)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第二单元创新课堂1.2012福建卷 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如此真切、如此深情
12、地注视着吾土吾民。他对公正的关切,对天下苍生的关怀,源于他最深刻的生命体验。杜甫活着,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这表明()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追求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的永恒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发展途径、中华文化的作用等知识。从材料可以看出,杜甫是“大地的诗人”,他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所以,今天他依然行走于大地,获得了永恒,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中“始终”一词的说法太绝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什么,也无法看出中华传统美
13、德对中华文化的作用,故C、D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B【高考体验】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2012江苏卷 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这表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解析 题干体现的是先进的技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体现了科技对文化的影响,故选B。【答案】B第二单元创新课堂3.2012江苏卷 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
14、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由此可见()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原来中华书局只作为传承者,现在扩展为传播者,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创新,说明了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故选D。A正确,但题干没有涉及物质载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也没有体现,B、D不选。【答案】D第二单元创新课堂4.2012广东卷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
15、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创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第二单元创新课堂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要求运用的知识范围非常明确,只需运用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即可。涉及的知识点有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答案 文化“走出去”能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文化“走进去”是文化”走出去”的深化,只有被其他文化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文化“
16、走出去”。要推动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增强文化创新意识,提高文化创作能力,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通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创造出能为其他文化能接纳、欣赏的文化产品。第二单元创新课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012皖南八校联考 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这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A
17、BCD 解析“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说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选。“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很明显说明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选。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目主旨,排除。【答案】D【练习巩固】第二单元创新课堂2.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既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作用。材料中通过对经典剧目改编创新,深受观众喜爱,表明创新是文化富
18、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答案】B第二单元创新课堂3.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中俄要进一步扩大人文交流,办好2009年在中国举行的俄语年、2010年在俄罗斯举行的汉语年”。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表明()A.文化创新的源泉来自于文化交流B.文化创新来自于交流的灵感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和融合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解析】中俄两国互办“语言年”表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借鉴和融合,故选C。文化创新的源泉、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A、B、D错误。【答案】
19、C第二单元创新课堂4.亚洲电影研究会主席、国际漫画杂志主编约翰兰特认为,生活本身永远是创作的沃土。中国的社会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于中国现代社会图景的展现,让大家认识一个新的发展中的中国,展现平常人的生活,这应该是中国元素极为重要的一种表达内容。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文化创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B.文化创新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文化创新是生活实践的目的【解析】社会生活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C。A、B观点在材料中没有出现,而D观点错误,均可排除。【答案】C第二单元创新课堂5.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
20、院的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读书的一些拉小提琴的年轻人决心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作品。他们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出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梁祝。这首反映中国古老而美丽传说的乐曲,用交响乐的形式展现了中华文化鲜明的风格和特点,成为通过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这说明要以中国人容易接受的形式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A.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B.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C.推崇外来文化D.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解析】A、B都属于“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都是错误倾向,故不选。D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答案
21、】D第二单元创新课堂二、非选择题(共12分)6.2012江西省重点中学联考 山东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规范中小学传统文化课程实施和专题教育活动内容的通知提到,一些中小学开展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对诵读活动的内容研究不深,分析不透,甄别不够,致使一些带有糟粕性的内容流入学校,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很坏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和家长的强烈关注。为此,要求中小学要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原则上应以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规定的学习篇章作为诵读的主要内容,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神童诗等内容。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说明山东省教育厅这一举措的
22、合理性。第二单元创新课堂解析 本题指定的答题范围是“从文化传承与创新角度”,因此应围绕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进行回答。山东省教育厅要求“认真甄别和筛选优秀传统文化”,做到了批判继承,同时也充分地发挥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答案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措施的要求,就是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去除其糟粕,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是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的继承,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内容的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山东省教育厅出台的措施,有利于通过教育,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