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修四 第一章 第二课时 中和热测定制作人:刘瑞玲 审核人:孙芳 【学习目标】1. 中和热测定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数据分析和表格制作【课前预习】问题导学:1.中和反应必定 热(放或吸)。什么是中和热呢?常温常压下,在稀溶液中酸和碱中和生成1mol水时释放出的热量.强酸和强碱的中和热 弱酸和弱碱的中和热(大于、小于、等于),2测定中和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取一定量的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在隔热容器中混合,放出的热量使溶液的温度上升,测出这个温度的变化,利用公式 H = mCt(参见课本P6页)就可以计算出这个热量的值。所以,本实验的目的就是测定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3测定中和热的一些要素:溶液越稀
2、越好(因为农溶液稀释会产生热量),本实验我们使用的酸碱浓度分别是HCl mol/L、NaOH mol/L 。量热装置必须尽可能隔热,例如反应器放在衬有隔热材料的大烧杯中;其它措施还有使用了不传热的塑料隔板、使用玻璃搅拌棒而不是通常的铁质搅拌棒的原因是 碱液的浓度稍大于酸液,会不会影响测定结果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要这么做 4获得数据的思路:好像只有2个数据需要测量,一个是反应物温度,一个是生成物温度科学测量的通常规则是同一个数据需要测量三次并取其平均值,这样实际就需要测量23=6个数据由于反应物有2种,似乎它们的温度都等于室温,实际上还是有些许差别的,因此HCl和NaOH都需要测量,这样,需要测
3、量的数据就是33=9个了5数据处理:我们最终在计算的时候只需要2个数据,即一个是反应物温度,一个是生成物温度。然后根据公式就可以求得中和热。反应物的温度就是每一次HCl和NaOH的温度先取得平均值后再与其他2次求得平均值,生成物的温度比较简单,就是3次的平均值。为便于处理,列表如下:反应物温度t1生成物温度t2HClNaOH两者平均123计算用平均值6实验用品:保温杯、 ml小烧杯、50ml量筒、 、环形玻璃搅拌棒、0.50mol/L HCl、 Mol/L NaOH溶液。7操作步骤:(见课本)【问题探究】问题探究一、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的原
4、因有:(请在原有后面填上偏大或偏小)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2药品的选用不当引起的误差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问题探究二、如果用同样的方法测定氢氧化钠与硝酸反应的反应热,请预测其反应热是否相同?硝酸换成醋酸呢?【随堂练习】1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为什么?3为了减小误差。某同学在实验中两次测定中和热。第一次是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50 mL 0.50 mol/L氢氧化钠,第二次是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0mol/L的NaOH溶液。请你预测该同学两次测得的中和热结果 (相等或者不相等)。 4若将1L1mol/LNaOH溶液中加入稀醋酸、稀盐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Q3 ;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Q1 Q3 =Q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