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9950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7页
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浙江省金华市曙光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应用(共 25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贾祸g 皴裂 jn 里应外合yng 前倨j后恭B. 脊梁j 窨井yn 封妻荫子yn 锲qi而不舍C. 当真dng 友谊y 按捺n不住 一塌糊涂tD. 砖坯p 草苫shn 拗不过o 装模作样m【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

2、忆。A项,“皴裂jn”应读作“cn”。皴裂,是发生在手足的深浅不一的裂纹。B项,“脊梁j”应读作“j”。D项,“拗不过o”应读作“ni”。拗不过,无法改变(别人的坚决的意见)。故选C。2.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A. 国觞 家俱 以点带面 攻城略地B. 宫阕 一柱香 风声水起 山清水秀C. 凑合 装潢 震聋发聩 皇天厚土D. 陷阱 馅媚 融会贯通 既往开来【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项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然后依据语境来辨析字形正误。A项,“国觞”应为“国殇”;“家俱”应为“家具”。

3、B项,“宫阕”应为“宫阙”;“一柱香”应为“一炷香”;“风声水起”应为“风生水起”。C项,“震聋发聩”应为“振聋发聩”;“皇天厚土”应为“皇天后土”。D项,“馅媚”应为“谄媚”;“既往开来”应为“继往开来”。故选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京剧霸王别姬是梅派经典剧目,首演至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承,一代代的青衣花旦,都是拾人牙慧,不敢越雷池半步。B. 西方大国可以伸出援手帮助一个小国,培育个 “典范”,但对中国这样的潜在战略对手它们是不可能真心相帮的,遏制与落井下石倒更符合它们的逻辑。C. 你想象不出,从小学到大学的十多年间,他们竟然一直是同学;你更想象不出,他们竟

4、然一直两小无猜,关系融洽。D. 今年国家一季度宏观数据已于日前出台,安徽省多项数据在全国的排名有升有降,有好有差,良莠不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辨析正误。结合语境时要考虑到词性、搭配、使用对象、情感色彩、语意轻重、是否重复等情况。作答时可从自己最有把握的词语入手,采用排除法进行选择。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项,拾人牙慧:拾,捡取;牙慧,指别人说过的话;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意义。B项,落井下石:比喻乘人危难时加以陷害。使用正

5、确。C项,两小无猜:意思是指的是男女小时候在一起玩耍,天真烂漫,没有猜疑,也形容男女从小感情好,纯真的感情。“两小无猜”说的是男女小时候的感情关系,此处不合语境。D项,良莠不齐:比喻好人坏人夹杂在一起。选项语句说的对象是安徽省多项数据,使用对象不正确。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当前,我国的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风险和难题。B. 凡是反对叙利亚新宪法草案公投的国家,不少是想趁叙利亚内乱之际,打着维护人权的幌子,干涉别国内政的西方国家。C. 张炜的你在高原长达450万字,有公众质疑,这种作品获奖不但

6、增加了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而且更加阻碍了公众进入“纯文学”领域。D. “擒贼先擒王”,日前,长期盘踞在湄公河流域金三角地区的武装贩毒集团的首犯糯康被抓获了,这使该集团受到了摧毁性打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A项,搭配不当,“解决”与“

7、风险”不搭配,应改为“会遇到不少需要解决的难题和克服的风险”。 B项,不合逻辑,“凡是”和“不少”相矛盾。C项,不合逻辑主客倒置,“茅盾文学奖对于公众的困惑”应表述为“公众对茅盾文学奖的困惑”。故选D。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敬畏生命的伦理促使任何人关怀他周围的所有人和生物的命运,给予需要他的人真正人道的帮助。敬畏生命的伦理不允许学者只献身于他的科学,尽管这对科学有益。它也不允许艺术家只献身于他的艺术,尽管他因此能给许多人带来美。它不允许忙忙碌碌的人这样认为,他们已在其职业活动中做了一切。 。有的人在这么做时仍过着正常的生活,因此他的牺牲从外部看并

8、不显著。没有人能对其他人妄加评论。人行善的使命能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实现。他作出什么牺牲,是每个人自己的秘密。敬畏生命的伦理要求所有人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至于他以何种方式和在何种程度上这么做,各人应按其思想和命运而定。有的人则被要求作出引人注目的奉献,从而他只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中,文段阐述了敬畏生命的伦理的意义所在。承接前文的“敬畏生命的

9、伦理”,总领下文,所以应排在开头;的“这么做”指代的“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所以应在之后;因“有的人有的人则”是并列关系,解说的“方式和程度”,所以应紧随后;阐述“没有人能对其他人妄加评论”是总结全文的句子,所以应排在最后。故顺序应为。6.根据下面所给的文字材料,拟写一句话新闻标题(20字以内)。从今年7月1日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包括职工养老、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在内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意味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将在今年初步形成,几千年来中国人“老有所养”的愿望初步实现。截至今年3月底,纳入国家试点的1914

10、个新农保试点县、1902个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保人数达到343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9543万人。在国家试点的基础上,还有18个省份的345个县自行开展新农保试点,11个省份的181个县自行开展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16个省份已经实现制度全覆盖,10个省份统一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加上地方自行试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达到376亿人,其中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人数107亿人。【答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7月1日启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之压缩语段能力。压缩语段,是将长文读短的基础,是语文阅读的重要能力。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

11、、概括、压缩的能力及表述能力。恰当的压缩语段,大致需要两种能力:一、筛选,二、概括。在压缩文段时要注意几条原则:整体性原则。读解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有整体意识。阅读时,应立足于全文(或全段),视幅应面对整体,改变平时一字一字移读的习惯,能够运用跳读、浏览的方法,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整体结构,找出整体的重点和要点。概括出来的内容要涵盖整体,避免过窄或过宽的错误。倾向性原则。不少阅读材料(尤其是记叙描写类材料)体现着作者褒贬的感情色彩,如果没有看准作者感情倾向,就难以把握概括的角度。拟写一句话新闻要注意5W(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因),结合具体的段落确定选用的重点,答题时还要注意新闻的导语,一般都

12、可从导语中概括。此题重点是“何人”“何事”“何时”。根据段落构成特点,确定中电信息为“从今年7月1日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面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其他信息为具体阐释说明,忽略不计。从中提炼出主体对象即陈述重点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情况或者事件为“全覆盖启动”,时间为“7月1日”。【点睛】做压缩题要养成良好的解题思路。要仔细分析语段的层次,分几层,层意是什么。概括层意,抓住要点。注意设题角度,有时是概括要点,有时是拟定题目,有时的缩减内容。要根据题目的不同要求去压缩。要点概括:主要涉及观点、态度,侧重在思想认识的概要上。拟定题目:主要侧重

13、于中心内容,主题把握程度。缩减内容:主要侧重内容的概要,应多注意对象、时间、事项、程度等。根据字数要求去概括。7.阅读以下图文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此校徽并写出其内涵。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2月,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推动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图示如下。【答案】(1)构图要素:以篆体的“

14、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像两个背对背的人,下面的“大”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图案外环上方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下方是“1898”字样。(2)寓意:图案外环有其建校年代,显示其历史渊源,英文校名体现现代性,说明了北大的兼容并包。“北大”二字像三个人,这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又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上面二人是学生,下面是老师,突出教师甘为人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意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道题考的是徽标图。题干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此校徽并写出其内涵。解读徽标,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把抽象的

15、徽标图案与其所属的活动组织联系起来,挖掘某些隐含性信息,从外形与内涵上来思考。具体的解题方法:(1)观察分析徽标构图元素:外形、色彩。(2)解说画面依一定的顺序:空间、逻辑。说明画面中的要素时要全面,不能偏颇或遗漏。(3)由表及里揭示象征意义:联想(行业特点)到象征义或寓意。(4)语言表述正确规范得体:正确、简明、平实、清楚(说明性语言)。本题所给的北京大学的校徽,首先要看懂徽标的组成要素,注意“北大”的特性,结合徽标的每个组成要素,推断其寓意。该校徽由两个同心圆组成,外环有其建校年代,显示其历史渊源,英文校名体现现代性,校徽的主题图形是篆书的“北大”二字,“北”由两个靠背的人组成,“大”字像

16、站立的一个人,图案外环上方是“北京大学”的大写英文,下方是“1898”字样。“北大”二字构成了“众”字,根据字的形状可以看出“三人成众”的意思,同时也表明了“北大”的办学主张是以人为本,根据汉字“北大”的篆书图形可以分析为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根据以上要素分析,可运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点睛】解答图文转换题的步骤:第一步,要细致观察画面的整体内容,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看图画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第二步,要仔细观察画面的背景和人物,看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背景和人物有什么联系。第三步,要观察画面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和动作

17、,要与画面进行心灵的对话。第四步,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画面上的内容总是有限的。观看图画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画面内容,从而有助于揭示画面蕴含的主题。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在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最近,麻省理工大学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

18、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

19、,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羟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恢复。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

20、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受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

21、并运行的。”8. 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为以往的人类大脑中存在时间记忆细胞的推测找到了令人信服的证据。B. 发现了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存在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C. 研究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形成及它们控制人们行为和学习活动的机制。D. 借助实验研究成果,找到了一些帮助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改善记忆的方法。9. 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 人体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B. 有了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人们的记忆活动就变得非常简单了。C. 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就慢,

22、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D. 安格雷布耶尔的研究实验被有关专家视为是对脑部时间记忆机理的全新阐释。【答案】8. C 9. D【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应对此类试题,首先要读懂所给的材料,其次浏览选项,然后在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整合或转述)和文中内容的差别,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逻辑错误、强加因果、因果颠倒、篡改原文、无中生有等问题。C项,未然说成已然,第五段开头“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可知,这

23、是科学家们下一步要研究的内容,并非已经出现的事实。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一般分三步: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其次是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筛选出正确答案。A项,以偏概全,“全部集中在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中“全部”错,原文第三段中“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猕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可知,应该把“全部”改成“主要”;B项,偷换概念,“可以制造“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错 原文第五段中“安

24、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可知,不是神经元细胞制造“时间记忆标签”,而是这些细胞含有“时间记忆标签”;C项,曲解文意,“也就不能完成正常的日常行动”错,原文第四段中“因此帕金森综合症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可知,应改成“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故选D。【点睛】在做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时,我们不仅要读懂所给材料,而且要明白命题者的命题意图,辨析题目的陷阱类型,这样有助于我们识破陷阱,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曲解文意。曲解文意指选项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

25、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二,篡改原文。错项故意更换、添加、删除个别关键词导致因一字或一词之差而背离原文的意思。三,张冠李戴。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将甲的属性说成语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四,无中生有。即原文无此信息,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根本找不到依据,或原文中并无某种意思而凭空捏造出此意,纯属命题者故意用来迷惑考生。五,范围不清。范围不清指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进行随意扩大或缩小。六,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二是强加因果,三是原因不全。 七,说法绝对。指原文的说法在范围程度上有所保留,而选项夸大其词,把相对的情况说成绝对的

26、情况。八,答非所问。指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个问题。九,混淆时态。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的“已然”与“未然”混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跟陌生人说话刘心武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母亲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母亲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某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最喜欢跟陌生人说话。有回我和父母同乘火车回老家探亲,同一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复起来,结果引出了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父亲望望她,又望望我,表情很尴尬,没听多久就走到车厢衔接处抽烟去了。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

27、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学什么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也回问那妇女,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也絮絮作答,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母亲的嘴不设防。后来我细想过,也许是像我们这种家庭,既无饥寒之虞,亦无暴发之欲,母亲觉得自家无碍于人,而人亦不至于要特意碍我,所以心态十分松弛,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对哪怕是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有年冬天,我和母亲坐火车往张家口。坐的是硬座,有两个年轻人坐到我们对面,脸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母亲竟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

28、想办法治治,又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里面一盒如意膏,用手指剜出一些,往那小伙子放在座位当中那张小桌上的有冻疮的手上抹,那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母亲一边给他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最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又笑说自己实在是落后了,虽然如今新药品种很多,却只认

29、这样的老药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给冻疮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两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一去不返了。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个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去。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败露被逮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三号车厢。母亲问我那边乱哄哄怎么回事?我说咱们管不了那么多,我扶您慢慢出站吧。母亲晚年到我家来住。她那跟陌生人说话的旧习不改。

30、街角有个从工厂退休后摆摊修鞋的师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家说话。那师傅就请她坐到小凳上聊,结果从那师傅摊上的一个古旧的顶针聊起,俩人越聊越近。原来,那清末的大铜顶针是那师傅的姥姥传给他母亲的,而我姥姥恰也传给了我母亲一个类似的顶针。最后,那丧母的师傅认了我母亲为干妈,我母亲就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邻居们惊讶不止,我和爱人孩子开始也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的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生活中因不慎与陌生人主动说了话或被陌生人引逗得有所交谈,从而引发出麻烦、纠缠、纠纷、骚扰乃至于悲剧、惨剧、闹剧、怪剧的例子太多太多。但母亲84年的人生经

31、历里,竟没有出现过一例类似的事情,(1)这是上帝对她的厚爱,还是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母亲去世多年了,她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还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最爱哼吟的深深的海洋。歌声迅速在我心里结出一张蛛网,把我平时隐藏在心底的忧郁像小虫般捕粘在了上面,瑟瑟抖动。走近歌唱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士手里捧着一只大搪

32、瓷缸,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士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士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2)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10. 简要概括母亲形象特点。11. 解释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12. 盲人夫妇中的丈夫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这句话表达了盲人夫

33、妇怎样的思想感情?在文中有何作用?13. 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笔墨颇少,但父亲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试作分析。14. 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当今社会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一告诫有何看法?【答案】10. 善良、热情、与人交往不设防。 11. (1)作者虽然采用了选择问的句式,但表意的重心在后一分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母亲的热情、真诚和善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能够唤醒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人性中还没有泯灭的善良。(2)盲人夫妇的请求,给“我”内心以极大的触动,在母亲的感召下,“我”将放弃父亲的训诫,超越功利防守,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享受与陌生人说话的甜蜜。 12. 第一问:

34、盲人夫妇需要的不仅仅是路人的施舍,更渴望能够与人相互沟通、平等相处。第二问:盲人的话是“我”最终转变的催化剂。“我”对于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情感态度是本文的线索,经历了由不理解到理解到体会温馨的变化过程,盲人的请求带给“我”内心极大的触动,促使“我”放弃父亲的训诫,向母亲学习,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 13. 父亲是不与陌生人说话的一类人的代表;父亲的训诫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惜语如金;父亲的功利防守反衬了母亲热情、善良、与人交往不设防品质的可贵。 14. 反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倡向母亲学习。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互相信任。然而,现在社会上有许多家长仍然采用课文中父

35、亲的方式教育孩子。“陌生人给我们吃的东西不能吃,给我们喝的东西不能喝,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求助,不要轻易伸出援手”长此以往,纯净的童心就会在这样的“教诲”中变得封闭、多疑、惶恐,他们对社会、对他人不信任,有畏惧感,最终形成设防心理。然而我们是社会的人,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为了驱散孩子们心头的阴影,让他们心里盛满阳光,生活得幸福快乐坦然,我们的家长不要总是喊“狼来了”;我们的社会,要努力改善环境,远离假丑恶,回归真善美。(答案不唯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

36、”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本题题干“简要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结合“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里面一盒如意膏,用手指剜出一些,往那小伙子放在座位当中那张小桌上的有冻疮的手上抹,那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分析可知,母亲善良;结合“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学什么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

37、路跟人家聊下去”分析可知,母亲热情、与人交往不设防。【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了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本题题干要求“解释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含义”,第一处句子,“这是上帝对她的厚爱,还是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作者运用的选择问的形式,表意的重心在后一分句“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把母亲的热情、真

38、诚和善良比作萤火,意在说明即使是人性中最微小的善,也会唤醒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人性中还没有泯灭的善良。第二处句子,“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是因为盲人夫妇的请求,给“我”内心以极大的触动;“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是指母亲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再母亲的感召下,“我”将放弃父亲的训诫,超越功利防守,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享受与陌生人说话的甜蜜。【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了

39、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以及作用的能力。本题有两问,第一问是“盲人夫妇中的丈夫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这句话表达了盲人夫妇怎样的思想感情”,要把握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和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结合“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分析,“我”只是“想等他们唱完最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而盲人夫妇需要的不仅仅是路人的施舍,更渴望能够与人相互沟通、平等相处。第二问本句“在文中有何作用”,理解句子的

40、作用,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内容方面要先概括句子的内容,然后分析这个内容能表现所阐述对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如是人,则分析表现人什么形象特点,表现作者对他什么情感态度。如是景物,则分析表现景物什么特点,渲染什么气氛,能烘托人物什么心情或形象。分析结构,则考虑其和上下文这间的关系,是否照应前文,是否为下文某内容做铺垫,是否与什么内容形成对比等。“我”对于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情感态度是本文的线索,结合“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学什么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分析可知,我对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态度起初是不理解的;结合“邻居们惊讶不止,我和爱人孩子开始

41、也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的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分析可知,后来,我对母亲与陌生人说话是理解的态度。盲人的要求很简单,“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他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这句话就像是催化剂一样,促使“我”的转变,由不理解理解向母亲学习。“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意味着“我”放弃父亲的训诫,向母亲学习,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1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次要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烘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

42、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推动情节发展。本题中,题干是“文中对父亲的描写笔墨颇少,但父亲在文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试作分析”,结合“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分析可知,父亲是不与陌生人说话的一类人的代表;结合“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分析可知,父亲的训诫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在与陌生人交谈时,惜语如金;结合“母亲却浑然不觉,乐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

43、嘱咐他要天天给冻疮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学什么都说给人家听”分析可知,父亲的功利防守反衬了母亲热情、善良、与人交往不设防品质的可贵。【1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概括以及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概括作品内容的题目需要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答题区间,根据关键语句的提示概括出相应内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类题目首先要对作品的人物、主旨等有充分的认识;其次注意答题原则,文本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所以需要尊重文本所提供的全部

44、材料,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特别是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本题题干是“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当今社会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认同,请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一告诫有何看法”,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反映了当下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理解、信任的现状。针对这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提出“人与人之间需要距离,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可以提出“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勇敢地和陌生人交流”。可以联系自己的经验作答,也和根据文中“我”的态度作答。文章的最后,“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

45、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可见,母亲的热情、善良、与人交往不设防可贵品质已经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的心灵,意味着“我”放弃父亲的训诫,向母亲学习,用真诚和友善同陌生人沟通交流。所以,文中的“我”是反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提倡向母亲学习的。注意有理有据。【点睛】个性化探究题往往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所以在组织答案时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或反对什么一定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如果自选角度,应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多角度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但切入点宜小、巧新。如果是题干当中有明确探究方向的,一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一面。第二步,分层论述自己的观点

46、。在这一步中,最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毛病:层次不清,泛泛而谈,以述代评。为分清层次,答题时可在每个层次前标上序号或者每层用一个段落。为防止泛泛而谈或者以述代评,可尝试进行“分论点+文章材料或积累的材料+分析评价”的方式,逐步做到观点正确,例证典型,分析深入。第三步:总结自己的观点。语言要简洁,要与第一步圆合。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

47、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擒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后特征为洛阳令

48、。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粟,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49、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15. 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奏宣考岑 考: 拷问B. 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 苍头:奴仆C. 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俯:下跪D. 宣悉以班诸吏 班:分赐1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而以奴骖乘 至丹以荆卿为计B. 乃悉收系剧狱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 因格杀之 因击沛公于坐D. 幸思自安之宜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7.

5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宣不畏豪强,执法如山,在担任北海相时,他杀死公孙丹父子,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B. 董宣对下属有爱护之心,不仅得了钱悉数分发给部属,水丘岑因杀宗党身陷囹圄,董宣也声言是奉自己的命令,主动担当责任。C. 董宣虽然嫉恶如仇,但并不是一味诛杀。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然而他对待外戚很轻慢,遭致免官。D. 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初为司徒侯霸

51、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2)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答案】15. C 16. A 17. A 18. (1)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推举他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多次调动后担任后官至北海相。(2)特使把这件事奏请光武帝,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C项,“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的意思是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其中“俯”,译为“低头”。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

52、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正误。A项,“以”:均为介词,用。B项,“乃”:连词,于是/副词,才。C项,“因”:于是,就/趁机。D项,“之”:助词,的/代词,他。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能力。属于信息筛选。解答本题,要求考生认真审题,题干要求“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做题时要回归语境,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译错等。A项,“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并且有勾结海贼的嫌疑”错,根据原文可知:董宣杀死公孙丹父子,

53、是因为公孙丹为迷信而滥杀无辜。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为所”,被动句,译为“被”;“辟”,征召;“举”,推举;“高第”,官员考绩优等;“累迁”,多次升迁。第二句关键点:“以闻”,省略句,“以(之)闻”,译为“把这件事向光武帝亲奏”;“左转”,贬官;“案”,追究。【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

54、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董宣,字少平,陈留郡圉地(今河南杞县南)人。起初被司徒侯霸征召,推举他在考核中取得优秀的次第,多次调动后担任后官至北海相。他上任时,让豪族公孙丹担

55、任五官掾。公孙丹刚刚建造好豪宅,而风水先生说入住后家里一定要死人。公孙丹就纵使儿子杀了一个过路人,移尸新宅,作替死鬼。董宣得知后,就把公孙丹父子收捕并斩杀了。公孙氏的亲族纠集三十余名丁壮,拿着兵器到府衙闹事,为公孙丹父好鸣冤叫屈。董宣以公孙丹从前曾依附过篡位的王莽的罪名,认为公孙亲党有串通海贼的嫌疑,于是把这三十余人下在死囚牢中,让门下书佐水丘岑把他们全杀死。青州知府认为董宣滥杀无辜,把董宣和水丘岑一并拷问,移交廷尉处理,判了死刑。董宣在狱中日夜吟诗唱歌,一点也不忧愁。到了行刑的那天早上,官府准备酒食来送他,董宣厉声道:“我一生从未吃过人家的东西,况且今日就要死了!”他(从容)登上囚车赴刑。当

56、时同一批斩首的有九人,董宣排在第二号。汉光武帝派来的特使快马驰至,特赦董宣缓刑,押回大牢。特使审问董宣,为何滥杀无辜。董宣把公孙氏一案详尽说出,说水丘岑是受他的指令杀人的,不应判罪。希望朝廷杀自己而保全水丘岑。特使把这件事光武帝亲奏,光武帝下旨贬董宣为怀县县令,并让青州府不再追究水丘岑罪责。后来水丘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来,江夏一带有以巨盗夏喜为首的贼寇作乱侵犯边境。朝廷派董宣担任江夏太守。董宣到达边境,发文书说:“朝廷派太守擒拿贼寇,所以我担任了这个职务。现在统兵到边界,文书已到,希望你们考虑怎样安身吧。”夏喜等一帮贼寇,对董宣早有所闻,十分害怕,纷纷散伙,缴械降顺。当时外戚阴氏(刘秀发妻阴丽华

57、的亲戚)作江夏郡都尉。董宣轻慢他,就被罢官。后来朝廷特地征召董宣担任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于是董宣就在夏亨停住车拦住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于是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他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

58、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豪强恶霸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董宣当了五年洛阳令,七十四岁死于任上,皇帝派遣使者到他家里吊唁慰问,只见粗布被褥覆盖他的遗体,妻子儿女相对而哭。家里只有几斛大麦,一辆破车。光武帝伤心地说:“董宣清征廉洁,直到他死了我才知道!”因此追授予官衔艾绶,按大夫的礼

59、节安葬他,并授予他的儿子担任郎中,后来官至济国相。(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注】梦得即刘禹锡。安史之乱之后,唐政权动荡,国势衰落。柳、刘二人受政敌排挤连遭贬谪。十年: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后湖南。岭外:指五岭以南地区,比永州更远。伏波: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抵御外侮、平定叛乱功勋卓著。翁仲: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慵疏:懒散粗疏。文字:刘禹锡曾写诗暗刺朝廷政治危机及得势新贵。临河别:化用李陵赠别苏武诗中的“临河濯长缨,念别怅悠悠”两句。

60、19. 首联中“秦京”代指_,颈联中“物议”指_。20. 结合全诗,分析探究尾联中“垂泪”的多重意蕴。【答案】19. (1). 唐都长安 (2). 权贵的批评指责 20. 首联:为宦海沉浮,前途渺茫而垂泪;首联:为志士失路,报国无门而垂泪;颔联、颈联:为奸佞弄权,国势日衰而垂泪;尾联:为好友惜别,内心悲苦而垂泪。【解析】【19题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以及语言的理解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秦京”代指唐都长安。颈联“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妙在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言下之

61、意是:倘若我们能违心地歌功颂德,趋炎附势,少写几句讥讽的诗文,也不至于再度遭贬南荒吧。“直以慵疏招物议”中“物议”指权贵的批评指责。【20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答情感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翻译: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诗作。此诗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

62、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颔联以伏波将军马援的故事暗点“古道西风瘦马”之意,令人瞻望前途,不寒而栗。颈联正话反说,寓庄于谐,似调侃,类解嘲。尾联两句,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首联两句,有回顾,有直面,起伏跌宕,贮泪其中。始“伏”而“起”,旋“起”而又“伏”,短短十四个字,把两位诗人十几年来的坎坷命运集中凝炼地表现了出来,好不容易等到皇恩浩荡,大赦天下,终于得以与友人在长安相见。“到秦京”为一“起”,心境也稍微好一点。谁知好景不长,到长安不到一个月,圣旨下,又把他们明升暗降地外放至更为荒僻的州郡做刺史,“谁料翻为岭外行”乃再一“伏”。颔联、颈联:为奸佞弄权,国势日衰而垂泪

63、。尾联两句,表友情之深厚,叹身世之悲凄,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诗人以汉代苏武去国离乡,李陵赠别苏武的诗句来比他与刘禹锡的分路,与苏李相比,“怅悠悠”则同,但他们用不着“临河”取水,这流不尽的泪水便足以濯缨洗冠了“垂泪千行”。【点睛】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

64、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先进)材料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材料三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颜渊)21. 年景饥荒,用度不足,哀公向有若寻求对策,有若的建议是_。22.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但是他却让后生们鸣鼓声讨自己的学生冉求,根据上述材料阐述孔子这样做的原因。【答案】21. 减税(或采

65、用彻法,采用十分抽一的田税制度) 22. 孔子主张维护社会等级制度(重“礼”),季氏财富超过周公,享用超过等级的八佾舞(天子用),都僭越“礼”。儒家具有民本思想(推“仁”),主张藏富于民,季氏搜刮民脂民膏,不“仁”。这样无“礼”无“仁”之徒,冉有却尽心为他服务,也是无“礼”无“仁”之徒,当然要“鸣鼓攻之”。【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解答此类题目,要求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本题:结合原文“有若对曰:盍彻乎?”可总结出有若的建议是,实行“彻”制,减轻赋税,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

66、,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22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问题,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概括作答。本题:“八佾舞于庭”解释为“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在西周时期,贵族享用乐舞的等级,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天子礼乐用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不得擅自越级。由于鲁国公侯是出自周王室的贵胄,可享天子礼乐,但因等级不同,同样有着严格的区别。如此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作为大夫的季氏,竟然公开在家中使用天子礼乐,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无视王权和君权的僭越。因此,高度崇尚礼制的孔子

67、才出奇地愤怒,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要求严惩这种行为。“季氏富于周公”中“季氏为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以益其富。”孔子曾经说过“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在孔子的眼中季氏身为诸侯的卿大夫,其富有甚至超过了诸侯,如果不是使用了攘夺其君、刻剥其民的不当手段,怎么得到如此大量的财富。冉有身为季氏宰,不能直言切谏,反而助纣为虐,所以孔子才会如此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打着鼓去声讨冉求。【点睛】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题,做此题的答题步骤为:认真审题,弄清楚问的是什么;根据问题筛选相应的答题范围;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

68、类集中、合并组合或归纳概括;根据题目要求,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参考译文:材料一鲁哀公问有若说:“今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彻法,收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收十分之二的税,我还不足,怎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君主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足,君主跟谁去取得富足呢?”材料二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材料三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而冉求还帮他搜刮来增加他的钱财。孔子说:“他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去攻击他吧!”(四)古诗文默写。(8分

69、)23.补写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_ , _。(论语)(2)西当太白有鸟道,_。地崩山摧壮士死,_。(李白蜀道难)(3)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4)沧浪之水清兮,_;沧浪之水浊兮,_。(渔父)【答案】 (1). 不患寡而患不均 (2). 不患贫而患不安 (3). 可以横绝峨眉巅 (4).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5).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7). 可以濯我缨 (8). 可以濯我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

70、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寡”“贫”“巅”“栈”“期”“僮”“缨”“濯”。【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

71、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必胜有悔,谦虚则和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我却认为此言不妥。简媜曾有一言,“人来到这个星球上,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寄居,世间的万千生灵在这苍茫浩瀚的宇宙之中不过皆为沧海一粟,全无高下之分。”而万千生灵,构建成一个自然,人类只是自

72、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必须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倘若秉持这人定胜天的理念,摒弃敬畏和谦卑之心,结局已然可以预见。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经济飞速增长,以蓝天白云作为代价;塑料垃圾的简易处理,以地下水作为代价;长江旅游景点的开发,以长江白鲟作为代价。平衡的打破意味着无数美好的消逝,或许人可以定胜天,但正如甘地所言,自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却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然而,贪婪是人类的本性,压制其唯一的办法或许就是敬畏和谦卑之心。只有拥有敬畏和谦卑之心,这场人类的寄居方可称得上美丽。一切生态平衡的破坏,物种濒临灭绝,疫情的暴发,如若与人类有关,究其根本,就是因为缺失了那颗敬畏和谦卑之心。必胜有悔,谦虚则和。怀揣着敬

73、畏和谦卑之心的人,才会有高远视野和宽仁的格局,又怎么会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过度猎杀穿山甲?又怎么会为了猎奇而食用野生蝙蝠?自负的他们以为人定胜天,最终却招致了无穷祸患。而真正怀揣着敬畏之心的徐秀娟为了守护丹顶鹤倒在了沼泽地中再也没有起来,而她的弟弟徐建峰抱着同样的谦卑之心又回归到那片沼泽地。怀揣敬畏,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人与动物都是自然之子,不过沧海一粟,而将人类作为主体分离出来之时,动物含于自然。敬畏自然意味着敬畏万千生灵。徐秀娟不仅仅守护着丹顶鹤,她守护的是她心中的自然,一个人的力量或许薄弱,但群体的力量便能守护着整个自然。王尔德曾说,人类偏向于欣赏自然而不会与自然一起生活。倘若人人都能有

74、自知之明,我们就会制止人类种种妄图征服自然的欲望。伴随着人类无节制的开发活动和逐利行为的,是北极冰圈的融化消失,是臭氧层空洞的不断扩大,是笼罩在城市上空的雾霾,欲望膨胀的恶果,人类终将自食。老子秉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论,而孔子亦以“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阐述着那份敬畏。苏子有言“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由此观之,人类又有何自傲之资。妄想人定胜天,除了享受近期的快乐,还更需要接受迟来的惩罚。只有谦卑之人,方可与其和。胜之,则必悔之;敬之,则必和之。唯有如此,人类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做一个优雅的自然寄居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提出了对自然的

75、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一是“人定胜天”,一是要“敬畏和谦卑”。这两种观点看似矛盾,实则是角度不同,考生先要弄清楚含义,特别是“人定胜天”的内涵。“人定胜天”的观点实际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它表现了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态度。实际上,在与包括大自然在内的种种困难的斗争中,这样的信念的确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使得人类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考生不要一味否定它,而应当说清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面对什么问题时要坚持这个观点。而相对来说,要对自然敬畏和谦卑的观点则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个观点早就有,在当前疫情严峻的情况下,我们对这个观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考生应当阐明“敬畏”不是“害怕”,不是面对自然无所作为,而是

76、要顺应自然规律,有所节制。当然,若将两种观点融合,就更加全面了,那就是既不能毫无作为,又不能过于自信,把握好“度”,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王道。参考立意:1.人定胜天信念。人力能够战胜自然,认为只要努力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它的重点在于突出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是战胜困难的重要条件。人类因为有了改变世界的勇气,才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2.敬畏和谦卑之心。敬畏不是害怕,而是我们在面对未知世界时,应该秉持一种审慎的态度,尤其是面对自然时,要尊重自然的存在及其运行规律,人力可以改变现有可触可感的具象自然,却无法改变按规律运行的神秘规律和抽象自然。有了敬

77、畏之心,我们便会懂得遵循规律、趋利避害;才会有所节制,取之有度。3.人在面对世界时,既不能毫无作为,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同时,又要避免“过于自信”极端,强调人在面对世界和改造世界时的“度”的把握。论述的难点在于阐明两者的前提条件,即在什么前提下人需要发挥主观作用,在什么情况下要保持敬畏之心,论述的落脚点应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状态。参考素材:1. 读周国平的这一段文字很是受益:“人是自然之子。但是,城市里的人很难想起自己这个根本的来历。这毫不奇怪,既然所处的环境和所做的事情都离自然甚远。惟有置身在大自然之中,自然之子的心情才会油然而生。那么,到自然中去吧,面对山林和大海,你会越来越感到留在城市里的

78、那一点名利多么渺小。当然,前提是你把心也带去。最好一个人去,带家眷亦可,但不要呼朋唤友,也不要开手机。对于现代人来说,经常客串一下“隐士”是聊胜于无的精神净化的方式。”2. 从现在开始,让“爱自然”不再是一句口号,身体力行与自然万物为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再小的个体,也应该有一份责任和担当。对于大自然,我们就该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敬畏她、尊重她、保护她。如果觉得这样说有点大、有点空,那么就从尊重和爱护身边的一朵花一株草一个小动物开始,不伤害不杀戮不破坏。3. 伤害自然无异于自我溃败,人定胜天不可取。近日,关于“新冠病毒”的新闻不断见诸极端,有关“吃野

79、味”的舆论也随之袭来。假如疫情真由“野味”引起,那么其背后暴露出来的便是人类的虚荣与自大,而这次疫情的爆发更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醒。甘地曾说:“大自然可以满足人类的需求,但不能容忍人类的贪婪。”假如人们抱着“吃一点没事”的侥幸态度,可以肆意的对大自然予以践踏,那么,绿水青山终究会夷为平地,人类又将何去何从?4. 在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中,讲求着一种平衡。董卿曾说:“万物都存在着一种对立与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也有。假如你打破了这种平衡,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诚哉斯言,我们可以有所作为,但不可为所欲为。我们可以在保护好大自然的前提下,对大自然加以巧妙的利用与共处,但不能怀着人定胜天的心

80、态,无止境的沉浸在吃野味的“消费性炫耀幻梦”里,肆意的破坏践踏大自然以满足自己的贪婪之心,长此以往,毁灭的还是人类自己。而简帧曾说:“我们来到这个星球上,不过是一场美丽的寄居。”我们更应该秉持敬畏之心,服从大自然,这才是人类的生存法则。参考结构:题目是必胜有悔,谦虚则和。开头直接批判“人定胜天”的观点,应用简媜的话,认为人类只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必须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接着以第二次工业革命、塑料垃圾处理、长江旅游景点的开发等反面例子,阐明摒弃对自然的敬畏的后果。然后指出,压制人类贪婪的办法就是敬畏和谦卑,提出必胜有悔,谦虚则和。然后以怀揣敬畏之心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徐秀娟和继承她遗志的弟弟

81、徐建峰为例,阐明应当有敬畏和谦卑之心。并指出,怀揣着敬畏和谦卑之心的人,才会有高远视野和宽仁的格局,怀揣敬畏,才能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再引用王尔德和老子、苏子的名言加以佐证。最后指出,只有谦卑之人,方可与其和。胜之,则必悔之;敬之,则必和之。【点睛】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平时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呢?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矛盾分析;现象与本质分析; 数量与质量分析; 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因果分析;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内容与形式分析;内因与外因分析; 纵向与横向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