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必修4(粤教)第四单元 文言文(2)19 谏太宗十思疏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走近作者课 文导 读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诤臣”称之,封郑国公、世称魏郑公。死后太宗自制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赠司空,谥文贞。魏征的谏议政论文,颇多名篇。贞观十一年(637)上十思疏,告诫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后人刘知己的论文,陆贽和欧阳修、苏轼等人的献纳、奏议之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课文导读预习
2、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2课文背景课 文导 读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四月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唐太宗当年随父于太原起兵反隋,征服四方,统一海内;后又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得天下。即位后,改年号为“贞观”。他采取一些进步措施,使社会繁荣,使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史学上称赞这一时期为贞观之治。但唐太宗在取得巨大政绩后,开始骄傲自满起来,逐渐改变了过去勤俭治国的作风,不断追求珍奇异物,修建豪华宫殿。这时,魏征却没有忘记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恳切地向唐太宗上了这篇奏章,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 文导 读提出了十条建议,劝谏唐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唐太宗接到奏章后,亲
3、手写了诏书答复魏征。他在诏书中承认自己的过失,赞扬魏征的劝告,并将奏章放在案头上,作为警戒。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注音预 习检 测zhnynjnnzisbnbnnn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组词记忆,掌握字音古人云:“字不离词,词不离义。”单个字的读音可能拿不准,但如果把它放入词组中,便会柳暗花明。如:“犄”与“掎”,两个字的读音很容易混,但如果将其放入词组中就简单多了如:“牛犄(j)角”“掎(j)角之势”,我们记这两个词比单纯记两个字容易多了。又如“忤”,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把它放入“忤逆”这个词中就很容易读出来了“w n”。字形
4、小贴士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2通假字预 习检 测(1)振之以威怒“_”通“_”,_(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_”通“_”,_振震震慑无毋不要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3一词多义预 习检 测zhn生长,动词与“短”相对,形容词抚养,动词多余的,副词使牢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稳固,形容词坚持,形容词本来,副词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诚实,形容词信任,动词守信用,动词相信,动词主持、掌握,动词对着、面对,动词判罪,动词dng当作,动词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安定,形容词怎么,副词哪里,副词享受,动词表顺承,可不译,连词用,
5、介词来,连词把,介词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预 习检 测方位名词作动词,居于之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牢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安定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虚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形容词作名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形容词作名词,善良的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疲倦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预 习检 测形容词作名词,重大地位形容词作名词,安定的情况;危险的情况形容词作名词,有才能的人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5古今异义预 习检 测是“以之为”的简略,即“把它当作”帝王路人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预 习
6、检 测树根放纵情思,放纵感情使心虚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6分析句式类型预 习检 测(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_(2)则思三驱以为度_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分别放在了中心词“懂”“振”的后面。省略句,“以(之)为度”的省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1精读探究探 究与 点 拨(1)这篇文章的三个自然段,但有其内在联系。三段之间都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答:_这篇文章的开头一段提出全文的中心“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第二段从历史的角度,围绕中心分析为什么“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第三段仍然围绕这一中心,提出如何“积德义”(即“
7、十思”),提供了具体的方法。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2)从文章的用语上能否分析一下魏征进谏的高妙之所在?答:_作者进谏时用的都是“下愚”“明哲”“臣闻”等谦卑词语,真诚谦虚,委婉而又通达,合情而又合理,极富艺术魅力。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3)用骈散结合的语言写奏疏是魏征的创造,请你谈谈对本文语言形式的理解。答:_文中既有气韵充沛的排比句,又有活泼灵动的散句,再加上骈文所特有的对仗工整,音韵顿挫的对偶句,使整篇文章一气呵成,整饬庄重,呈流转圆浑之势,具有特殊的灵感。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2写法赏析(1)正反剖析
8、,务尽其旨。本文在论述中,多从两方面进行剖析,使说理更加透彻,更触动人心。如第一段先从正面论述“固本疏源”,再从反面阐述不这样做的危害;第二段将“殷忧”“竭诚”与“得志”“傲物”进行正反对比剖析;第三段列举“十思”时,将本能欲望与理性自制对举,也体现了这一特点。(2)骈散相间,华美流畅。这篇奏疏虽用了许多骈偶句式,却突破了骈体的束缚。文中既有气韵充沛的排比句,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又有活泼灵动的散行句。骈散交替使用,既有骈文的整齐华美,又具散文的自然流畅之美感。(3)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如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这一根本原则时,从“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和“流
9、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两个方面比喻论证。运用自然现象而比治国原则,浅显易懂而又生动形象。同样,作者以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比喻人民力量的重要性,至今人们还记忆犹新。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3参考译文探 究与 点 拨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源泉不通怎么能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又怎么能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您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将要达到天一样高的功绩,还要长远地保持着国家无边的美好景象。不考虑在
10、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培养得不够深厚,感情不能战胜物欲。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古代)所有的君主,承受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没有哪个不是忧心忡忡却因而道德昭著,一旦取得功业后道德就随之衰退了。有个好开头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却)很少。这难道不是取得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困难吗?从前取得天下能力还有剩余,现在守住天下却感到能力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处在深重忧患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等到自己的志向得到满足后就会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当初)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
11、的势力(和自己)联合,(以后)傲视别人,就会使亲人也会成为陌路之人。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虽然(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人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戴德,表面上恭敬而在内心里却不服气。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有老百姓;(他们像水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否则的话,)国君就如同用腐烂的绳子在驾车狂奔,难道可以忽视吗?当国君的,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就想到知足来自我克制;将要兴建什么,就要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充满危机,就要不忘谦虚来(加强)自我修养;课文导读预习
12、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害怕会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能够容纳千百条河流;喜爱狩猎,就想到网三面,留一面,凡事不可做得过了限度;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害怕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畏惧说坏话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来斥退奸恶小人;施加恩泽,就要考虑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用刑罚。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尽到他的力量,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探 究与 点 拨仁爱的人就能散播他的恩惠,诚心的人就献出他的忠诚;文臣武将争着为国事奔忙,君臣之间团结无间,这样就可以尽情地快乐,你就可以保养身体,使自己健康得如同神仙一样长寿,弹着琴,垂着手,用不着多说话天下就能治理好了。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劳神费思,代替百官的职责呢?为什么要耗费自己的耳朵和眼睛,使清静虚无的自然之道受到亏损呢?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4结构图解探 究与 点 拨课文导读预习检测探究与点拨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