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级:_ 姓名:_ 考号:_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三 区) 高一 年级 历史(文理通用)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总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体系能形成并日臻成熟的主要原因有( )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生产技术日益完善 水利工程相继兴建 农作物资源的丰富A B C D2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说:“俗语云:百年田地转三家,言百年之内,兴废无常,必有转售其田至于三家也。今则不然,十年之间,已易数主。”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政府“不抑兼并” B地主阶级掌握封建政权 C重农抑商政策 D封建土地私有制3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
2、如下表3,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表:明代内阁大学士的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京浙江福建四川广西江西湖广广东北京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221251713511211448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 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比北方要好C.明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重心在南方 D.南方人“官本位”思想比北方人更强4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著述不属于实物资
3、料所以可信度低C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5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民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6明清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7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艰难而曲折,每前行一步都饱受束缚和痛苦。其主要原因
4、是( )A. 水陆交通不发达 B.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 1 页,共 6 页C. 市坊界限被打破 D. 统治者禁绝对外贸易8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9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索马里海盗活动日益猖獗,东非吸引了世界的关注。早在15世纪末,殖民者掠夺的脚步就层踏上这里。这位殖民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伽马 D麦哲伦10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一个“一花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政治前提是( )A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
5、确立 B英国经济的急剧衰退C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有重大进展 D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11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2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近代化。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的是()A禁烟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6、13我国工业化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我国工业革命最早始于(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50年代14上海市地方协会、国货联合会及国货产销合作协会等三团体,为提倡国货起见,特公定民国二十二年为“国货年”。“国货年”的提出( )A有利于外国资本扩张 B为官僚资本膨胀提供土壤C加速了农村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15表1是民国时期各种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对此表分析正确的是( )1913年1920年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182459中国官僚资本26258在华外商资本565133A民国时期外资长期在中国占主体地位B民
7、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C抗战之前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最终形成第 2 页,共 6 页D世界局势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16 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17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 ) 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18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
8、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B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19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较客观的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B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完全否定了斯大林模式2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
9、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21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第 2 页,共 页第 1 页,共 页 C调整工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22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
10、票计划”,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新中间阶层”不断扩大第 3 页,共 6 页23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决策者态度的变化被流行的学术观点所强化了。凯恩斯主义者们被疏远了,失去了他们对政策的影响力。”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C经济危机和“滞胀”的出现 D第三产业和“新经济”出现24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 提出加强利润刺激两个基本准则:(1)“赢利率
11、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借鉴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C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做法 D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25东晋南朝时期,与北方都市发展经历的起起落落相比,江南三吴地区的宣城、吴郡、东阳以及长江中游的襄阳、江陵、长沙等日益繁华,尤其是南海(今广州)周边“人竞商贩、不为田业”。这表明当时江南( )A经济地位逐渐上升 B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C政府商业政策松弛 D弃农经商现象逐渐增多26据历史记载:中国历史上的金银比值一直很稳定,在明朝初年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一直维持在1:6上下,到崇祯(16281
12、644)年间,这一比值已达1:15之多。对此,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事实上,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 )A明朝政治腐败,官员行贿受贿 B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C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影响 D新航路推动全球贸易时代来临27罗斯福新政期间,设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国有林区和公园。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哪一方面的内容( )A实施直接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 C保护劳工权利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28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王权的加强 B.西周政权
13、被推翻 C.上层建筑发生变化 D.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291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对此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利加乔夫说:“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材料主要反映苏联( )A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改革从经济领域已转向政治领域C改革派主张建立完全的市场经济体制 D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30清代陶煦的租核推原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该现象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 不利于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14、 B. 推动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C. 有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 D. 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第 4 页,共 6 页二、材料分析题(31题14分;32题16分;33题10分。共40分。)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
15、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3分)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2)材料中所指的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是什么?(1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2分) 材料三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
16、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2分) 材料四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认识这一历史真相。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4)作者说它“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的经济依据是什么?(2分)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7、”的原因。(4分)3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 5 页,共 6 页(1)图二的发明能够运行是依靠什么动力?它能够取代图一的蒸汽动力的原因有哪些?(4分)(2)上述两项发明分别出现在第几次工业革命中?由此你对科学技术有什么认识?(2分)材料二 杨树诚(18851973)河北省盐山县人,16岁时,经村人介绍到河南焦作煤矿英国人所办福公司当徒工。由于聪慧刻苦,备受英人赞赏。日久,他学得一手地质勘探的技术,成为华北一带知名煤矿钻探工程承包商。民国9年,杨树诚将历年积累的资本在徐州筹建宝兴铁工厂和勘探钻务处。徐州交通便利,是苏北、鲁西、豫东的小麦集散地,杨树诚见猎心喜,为寻求更大利润,于
18、民国10年底筹建徐州宝兴面粉厂,是为杨氏独资办实业的新起点。材料三 杨树诚经营面粉业,获得丰厚利润,至民国17年,集资本60万银元,来蚌埠兴建宝兴第二面粉厂,于民国19年投产。工厂很快垄断了皖北一带的小麦,所出产价廉物美的宝兴“洋面”充斥市场,当地许多传统的手工磨坊即被取代。杨树诚在厂内采用新设备、新技术,并采取增开夜班、对工人延长工时、严格惩罚制度等手段。与此同时,他不惜用巨款贿赂当地军政要员,甚至与一些高级将领结拜成异姓兄弟(李宗仁称其为“三哥”),以求得他们的保护。其企业盈利不断上升。到民国23年,仅蚌埠面粉厂所获纯利即达200余万银元,超出原始资本三倍多。因此,杨树诚成了淮海一带著名的
19、面粉业资本家。 上述两则材料皆摘编自蚌埠市志(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4分) (4)依据材料三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有哪些特点?并据此指出以宝兴面粉厂为代表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6分)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去世后,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文章指出 “(罗斯福)在1932年初当选总统的时候,正在1929年美国空前经济恐慌之后,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他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第 6 页,共 6 页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
20、合,逻辑清楚。第 4 页,共 页第 3 页,共 页 邹平双语学校20162017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古代农业生产体系指的是在生产工具和技术等领域已经取得比较系统的配套的体系。原因主要是由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水利工程的相继兴建。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顺利进行,正确,是生产体系形成的结果。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农业生产体系能形成并成熟原因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土地买卖的现象却来越频繁,土地兼并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在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是根本
21、原因,故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3C【解析】试题分析:从表格中可看出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数大大超过北方,这反映了明代文化重心在南方,文化重心的南移是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密切相关的,从南宋开始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所以 C正确。 A 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 B、D 与题干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的转移明朝时期南方的经济、文化地位。4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本题材料的理解关键抓住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史实的陈述即史料,第二个层面是对史料的解读,个别历史学者的误解与实际
22、史论的差别,此差别源于对作者论史本意的无知,断章取义造成的,因此,本题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为C;A、B、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史料史观史论对史论的理解 5C 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便是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ABD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7B8D9C10A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了寻求
23、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发动了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得以进入中国。在列强的刺激之下,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开办中国近代企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兴起。由此可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2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先实践“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实际上就是迈出经济近代化的第一步,根据所学知识,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因此B项符合史实;A项是打击英国的鸦片走私;C、D项是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故选B
24、。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13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的解决关键是如何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工业革命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是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依据这个概念,并对照备选项内容,答案应该选择A项,A项的时间内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标志。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作用14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民国二十二年”为1933年,史料表明人民视实业救国为解决民生、提高国防实力、促进民族觉醒的途径,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
25、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春天15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13-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中国官僚资本、在华外商资本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故A、C项不正确;D项材料不能体现;中国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上升,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获得逐步发展,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6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漫画并获取信息的能力。漫画中此人剪掉一根鞭子不能“崇尚西洋”,故A项错误;漫画体现不出是刻意保留,故B错误
26、;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代表崇尚西洋,还保留一部分表示保留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择C项;D说法不符合漫画主旨。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生活习俗变迁。17B18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关键信息“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来分析,可以看出保尔认为实行新经济政策,有利于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故C项正确;ABD项在题干信息中无法体现,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19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说法肯定了苏联的斯大林
27、模式“迅速跨过了工业化阶段”即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同时“靠人力劳动投资”、“无情”则是对这一模式弊端的反映,故选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评价20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上述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反映,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B项是上述
28、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D项说法不够准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广泛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故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名师点睛】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21B【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1932年
29、的美国人很难找到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劳动就业机会,故选B项。22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导致职工拥有大量股票,出现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人们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故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罗斯福新政23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危机和“滞胀”,说明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C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24D 【解
30、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知,“利别尔曼建议”实质就是要给企业部分权力,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所以D项理解符合题意;结合所学知识,这个建议理论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实践上推动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但并没有提出利用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也没有完全突破斯大林模式,A、C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底,B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25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时期的江南经济,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题干中描述的是
31、魏晋时期江南三吴地区日益繁华,商业发展,可知其经济地位逐渐上升,故项正确;工商业市镇没有体现,故错误;中松弛错误:中材料中没有该信息。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名师点睛】从远古到西晋期间,中国经济重心之所以在北方,主要是与北方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较好,中华先民最早开发这一地区和主要王朝的都城都在北方等原因密切相关;三国时期,南方的吴国和西南的蜀国地区虽然开始开发,然其经济基础薄弱,这种开发仅属局部开发成功,曹魏地区经济的发展仍然是超过吴和蜀两国的,这正是日后西晋统一全国的基础。2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明朝政治腐
32、败,官员行贿受贿与银价下跌没有直接关联性,排除A;如果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那么国内金银价格就不会波动那么大,排除B;明代嘉靖时期推行赋役征银政策,而题干信息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时期,排除C;材料信息揭示的金价上涨,银价下跌,与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流入中国有关,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D。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影响2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从事造林、土壤保持、筑路等工作,开辟了许多国有林区和公园,这些都是常见的工程,所以,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的内
33、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8D【解析】试题分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选D.考点: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点评: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兴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29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986年3月苏共二十七大制定了加速发展经济的战略方针,后来又提出实行私有化和自由市场经济”和“脱离苏维埃制度的原则并滑向不可控制的市场,就给人们带来了损失和苦难。”,可见苏联
34、国内存在着有关计划与市场问题的争论。故选D。【名师点睛】苏联解体的原因:历史原因:照搬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长期受制于苏联;现实原因: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严重,执政党忽视民主法制建设,日益脱离群众。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30C【解析】从材料“金宝庐舍,转瞬灰烬”“ 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可知,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把赚得钱用来买田置地,推动封建租佃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影响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5、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转型,故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上述现象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不利于传统经济政策的松动,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31(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6分)(2)指商品经济。(2分)表现:城市经济繁荣,出现繁荣的商业街;城郊和乡村也出现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有夜市、交子、外贸港口等。(2分)(3)新变化:私营手工业发展迅速,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纺织领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包括新型地主、手工场主、包买商等早期资本家。(2分)(4)依据: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达;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
36、慢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2分)原因:农民贫困,农业经营落后;商品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扼杀了经济活力;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以极端封闭落后的面貌进入近代世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4分,其他言之成理酌情给分)【解析】试题分析:(1)注意材料信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然后注意语言组织。(2)本问实际是考察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再结合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分析即可。(3)注意材料信息“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新
37、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然后注意语言组织。(4)本问实际是考察明清时期东西方对比,从表现和原因两个层次夺,从经济、政治、对外关系等多角度展开阐述。考点:东西方经济文明点评:材料解析题具有多种测试功能,特别是对考生的能力测试作用明显。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一、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的能力。这是材料题关于能力要求的最基本方面,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史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不仅要透彻地理解史料,而且能够分清哪些材料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哪些是主观见解,同时对材料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
38、、提炼信息、归纳信息、辨别信息。二、可以考查考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材料解析题中,多采用原始资料,共中包含许多无效信息和干扰信息,所以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对资料的分析、整理和概括能力。三、可以考查考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试题中经常选用一些教材上没有涉及到的材料,甚至同教材相关内容相左的材料,让考生完全通过阅读材料对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考查考生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地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可以考查考生利用材料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的能力,要求考生在充分获取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分析某一历史现象或对某一历史观点进行
39、论证。五、可以考查考生史论结合的能力。近年来的高考题较多地要求考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解历史材料,或用从历史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去分析说明历史现象,或论证特定的历史结论,所有这些都是考查考生史论结合的能力。32. (1)依靠电力。原因: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电力具有方便、便宜、能量大的优势。(2)分别出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主观:刻苦聪明;善于把握商机;在外商企业中积累了资金和经验;客观:宽松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4分)(4)特点:资本雄厚;技术领先,价廉物美;实行地区垄断;对工人剥削沉重;寻求官员保
40、护。(4分,答出四点即可)问题:过度剥削;官商勾结,缺乏独立性。(2分)【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图二的发明能够运行是依靠电力。第二小问:电取代图一的蒸汽动力的原因有发电机的完善和改进;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成熟;电力具有方便、便宜、能量大的优势。(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括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上述两项发明分别出现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第二小问认识:根据第一小问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蒸汽机与电灯(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概括材料信息能力,要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概
41、括杨树诚兴办实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关键从社会的客观和个人主观两方面进行阐述,个人主观方面:杨树诚刻苦聪明,善于把握商机,在外商企业中积累了资金和经验,社会客观方面:宽松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民族工业发展的促进。(4)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材料二分析杨树诚的企业经营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信息,如资本、技术、价格、地区行业垄断、对工人剥削程度、与官员关系等方面作答四点即可;通过宝兴面粉厂为例可分析出的中国民族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过度剥削问题,官商勾结,缺乏独立性的问题。33材料中的观点是罗斯福新政稳定了人们生活。(2分)罗斯福新政整顿财政金融,稳
42、定了金融体系,有利于百姓的存款保值;在工业方面,采取限制最低工资的办法,保证了工人的基本收入;在农业方面,通过采用保证农产品价格的办法,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罗斯福新政采取实行社会救济的办法,使失业者、老人和残疾者能够度过难关;罗斯福新政采取兴办公共工程的办法,扩大了就业机会。(每点2分,总分不超过8分)【解析】试题分析:该题属于主观论述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文字组织与表达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处是把握观点,即新政“使美国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所以在组织史实进行论证时一定要从国民生活的角度入手,不可偏颇。比如说举证新政举措的工业表现时可以说,新政采取限制最低工资的办法,保证了工人的基本收入等。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内容与影响第 2 页,共 页第 4 页,共 页第 3 页,共 页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