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古代社会由盛转衰明清时空定位【阶段特征】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阶段。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表现为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政治版图经济方面发展与迟滞。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私营手工业崛起成为主导,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中国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思想文化方面承古萌新。理学占主导,束缚人性;反封建的启蒙思想出现,儒学获得新发展;市民文化兴起,小说繁荣,
2、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5,3分明代商业的发展近几年江苏卷考题对本单元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明清经济。命题多引用原始史料,要求考生对史实进行辨析和甄别,提取有效信息并解决实际问题,预计未来高考仍会延续这一特点(1)注意对中央集权制度、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专题性整合(2)新航路开辟后,中西经济已经产生互动,中西经济发展趋势的比较应引起考生的充分重视。既要看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又要看到其存在的问题(朝贡贸易及经济形态)(3)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既要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也要注意其对当时思想文化领域产生
3、的影响(4)注意经济新变化,如货币、商人群体、农产品商品化、江南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结构及居民职业结构等方面的变化2019江苏单科,21(1)(3),10分汉字2018江苏单科,4,3分元曲2018江苏单科,5,3分明清经济2017江苏单科,21,14分明代商业的发展2016江苏单科,5,3分李贽2015江苏单科,5,3分丝织业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1.孟心史明史讲义载:“历代宦官与士大夫为对立,士大夫决不与宦官为缘。明代则士大夫之大有作为者,亦往往有宦官为之助而始有以自见。”导致明代这一现象的制度因素是()A.皇权旁落,朝廷吏治腐败B.废除丞相,君主专制强
4、化C.设置内阁,权力中枢内移D.权分六部,制约机制形成答案B2.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3.明书中记载:“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未有。”与这一记载异曲同工的明代举措是()A.营建北京并迁都于此B.废丞相权力分于六部C.设内阁辅助皇帝理政D.令地方大臣密折奏事答案B4.到明代中叶,内阁大学士虽“无丞相之名,而有丞相之实”,已类似“汉唐宰辅”了。这样,朱元璋处心积虑加以废除的相权,很快就因为内阁
5、制度的产生而复活。这说明()A.阁臣实际上取得了部分相权B.首辅成为国家最高行政长官C.内阁成强化君主专制的工具D.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答案A5.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白彬菊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答案C6.最近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引发了收视热潮。1723年,雍正帝曾推行“养廉银”制度,即政府给予官员足够高的俸禄,以此杜绝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但事实上最终只剩下
6、“高薪”而没有实现“养廉”。 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惩治腐败不能仅靠制度建设B.雍正“养廉”制度不够完善C.“人治”之下的腐败难以根治D.自古至今腐败现象不能根除答案D考点二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7.水浒传第三回载,一日,鲁智深、史进、李忠三人在酒楼看到卖唱的金家父女,鲁智深可怜他们,自己摸出五两银子后,又向史、李二人借,史进二话不说,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李忠也摸出二两来银子给鲁智深。初刻拍案惊奇记载,汴京人士金维厚悟得一积攒家资的方法:手头只使用散碎银子,若是上好银块便攒着不动。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宋代的白银价值相对偏低B.白银是明代日常交易的货币C.明代官
7、员和艺人收入较高D.受政策影响明代白银贬值快答案B8.明史籍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正德九年(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惊呼“近许官府抽分,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材料反映了()A.明朝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政府已废除“海禁”政策C.明朝“海禁”政策的松弛D.明朝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答案C9.清代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B.农业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C.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D.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答案D10.松江府志
8、(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B.棉纺织业纺和织实现分离C.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答案B11.乾隆时,“吴中(在今苏州)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于他所;女子善操作,织纫刺绣,工巧百出,他处效之者莫能及”。这表明该地区()A.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实现了男女平等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工商业非常发达答案D12.雍正十三年规定:“京城一切无帖(龙帖,即营业执照)铺户,如有私分地界,不令旁人附近开张;及将地界议价若
9、干,方许承顶;至发卖酒斤等项货物,车户设立名牌,独自霸揽,不令他人揽运,违禁把持者,枷号(拘留)两个月,杖一百。”这表明当时政府()A.限制商业活动B.加强商业监管C.抑制商业兼并D.鼓励商人竞争答案B考点三儒学的复兴与新发展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3.李贽讲“人必有私”,并说“势利之心,亦吾人禀赋之自然”“天下尽市道之交也”;黄宗羲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这两种观点都()A.体现了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B.表达了反对君主专制的主观愿望C.批判了理学家们的虚假说教D.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征答案D1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
10、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惟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A.鼓励发展私欲B.突出个性自由C.主张实行分封D.反对理学禁欲答案D15.据记载,明初江南,庶民百姓无心向奢;明中叶以后,江南地区“庶人之妾,而帝后之服”,当时百姓不仅僭越官僚命妇之服,富者甚至嫌弃儒冠长袍不够华丽,服饰之精美贵重远甚于前。这一变化反映了()A.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B.市民阶层主导社会变革C.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弱化D.奢靡之风动摇理学地位答案A16.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
11、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弦管,南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浅俗可嗤。”这表明()A.中原百姓排斥北方民歌B.政权并存引发艺术转型C.宋词高雅易于谱曲传唱D.民族融合推动文化发展答案D17.陈衡恪曾评价某类中国画:“不但意趣高尚,而且寓书法于画法,使画中更觉不简单。非仅画之范围内用功便可了事,尚须从他种方面研究,始能出色颇占势力,盖其有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下列作品符合其主旨的是()答案D18.乾隆南巡时,徽商曾在扬州将自己所养的戏班供乾隆欣赏。当时徽班在长江与大运河码头,已有接触其他剧种的机会。乾隆六十大寿,徽班开始进京演出,逐渐与其他剧种融合形成一个新剧种。该新剧种的形成()A.是官方民间
12、共同影响的结果B.促使徽派艺术成为通俗文化的主流C.是乾隆皇帝大力提倡的产物D.得到徽商重金扶持而使其闻名全国答案A19.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术上,顾炎武主张“明道救世”“引古筹今”的“实学”。学风上,他批判八股取士制度,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政治上,他反对“独治”,认为“独治而刑繁,众治而刑措”。道德上,他主张“厚风俗、行己有耻”。摘编自张岂之顾炎武材料二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神州荡覆,宗社丘墟炎武所著日知录始悔向日学之不博,见之不卓盖天下之理无穷,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若其所欲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摘编自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
13、:(1)根据材料一,概括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思想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顾炎武这一观点萌发的原因。(5分)答案(1) 主张:学术经世,振兴实学;批评八股取士制度,主张学以致用;分权众治;树立道德标准(行己有耻)。(4分)(2) 观点:经世致用。(1分)原因:理学僵化(流于清谈);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明朝末期统治混乱(政治腐败);个人经历。(任答四点得4分)应用创新篇知行合一【应用集训】1.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中国知识线与外国知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是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第二次”给当时中
14、国社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有人开始对中国的传统和现状进行反思B.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新思潮C.统治者意识到中西之间的巨大差距,逐渐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道路D.形成了西学东渐的高潮,直接导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萌发答案A2.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和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这则材料可以证明()A.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一定的合理性B.明朝对外政策加剧了倭患的严重性C.日本商人自古以
15、来就是由海盗组成的D.明朝“海禁”与倭患的责任完全在政府答案A3.中国古代视立太子为国本。明朝神宗时期,先是恭妃生皇长子常洛,后来深受神宗宠爱的贵妃生皇三子常洵,神宗企图立常洵为太子,遭到朝臣坚决抵制。历经15年的斗争,终于迫使神宗册立常洛为太子,“国本之争”以朝臣的胜利而告终。这一结局说明()A.家国一体的政治观念趋向淡化B.皇帝专制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C.传统礼制对统治秩序意义重大D.朴素的民主思想已经渗入政治答案C4.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
16、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答案B5.16世纪初,中国黄金和白银的比价是16,而欧洲是112。据此,欧洲各国将套取黄金作为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经济策略,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明确规定贸易的一定比例是用白银购买中国黄金。这种经济策略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A.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B.推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C.加速自然经济的解体D.阻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B6.密折是奏折的一种,是指专受皇帝指令的官员单独向皇帝密报、由皇帝直接批谕再直
17、接发给上奏人的文书。密折制度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密折制度,使用密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扩大到地方的驻防将军、总督、提督、巡抚等军政负责人,使地方官吏能及时将地方情况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这反映了()A.雍正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B.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C.地方官员的权力正逐渐扩大D.行政程序繁杂降低了行政效率答案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茶叶的突出发展,还表现在制茶技术的革新上,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炒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明末清初出现了乌龙茶、红茶和花茶等茶类,形成了我们国家六大茶类的基本格局。饮茶方法,由唐宋的煎煮法、点茶法简约化发展为现代的
18、沸水冲泡法。明清时期有60多部茶书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更重要的是品茶这一行为所形成的相关文化凝聚了中国国民的心态、精神追求和性格,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茶文化的特点,反映了茶人清节励志的积极精神。尽管茶人的抱负不可能实现,但总是表达了自己的愿望,以茶雅志,以茶励节。摘编自何雪涓明清茶文化发展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茶文化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答案(1)特点:制茶技术取得新突破,茶叶加工多元化;形成了茶叶种类的基本格局;饮茶简约化;大量茶书出现;品茶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2)背景:专制制度强化,文人受到压抑;农耕经济繁荣
19、,商品经济发展;理学发展。【五年高考】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1.(2019北京文综,15,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答案D2.(2018北京文综,14,4分)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间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20、”。这表明()A.清朝内阁权力得到加强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D.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答案D3.(2017课标,27,4分)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4.(2017天津文综,1,4分)“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
21、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答案D5.(2016课标,27,4分)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B考点二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6.(2019江苏单科,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
22、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答案B7.(2018江苏单科,5,3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答案C8.(2015江苏单科,5,3分)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
23、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答案D9.(2017江苏单科,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
24、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
25、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答案答案要点:(1)表现: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商人资本雄厚;商帮(徽商、晋商)活跃。(2)原因:中国商人主动参与海外贸易;政府开放(放松)海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者掠夺美洲白银(贵金属);中国手工业品在海外受欢迎;外国无合适商品与中国交换,不得不用白银支付。(3)作用:白银成为
26、主要流通货币;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10.(2019课标,27,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答案C11.(2019课标,27,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
27、区经济的差异答案D12.(2019课标,27,4分)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13.(2019北京文综,14,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
28、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答案C14.(2018北京文综,15,4分)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时间松江市镇数量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B.C.D.答案B15.(2018课标,27,4分)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
29、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16.(2017课标,27,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B17.(2016课标,27,4分)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
30、.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A18.(2016北京文综,15,4分)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这说明当时()农产品大量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A.B.C.D.答案A19.(2015广东文综,14,4分)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缕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刈获、桔槔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小农经济的生
31、产方式B.资本主义的萌芽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答案A20.(2015课标,27,4分)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上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答案B21.(2015课标,27,4分)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答案B考点三儒学的复兴与新发展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22.(2
32、018江苏单科,4,3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A23.(2016江苏单科,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24.(2019江苏单科,21,10分)(节选)汉字是中华文明的
33、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材料三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
34、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答案答案要点:(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5.(2018课标,27,4分)明朝中期以后
35、,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26.(2018课标,27,4分)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
36、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D27.(2015福建文综,17,4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C28.(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林
37、存光孔子新论(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案(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经世致用(明道救
38、世)。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3)强调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1.(2013江苏单科,5,3分)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B2.(2012江苏单科,4,3分)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
39、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答案D3.(2014江苏单科,21,8分)(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
40、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5分)(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
41、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3分)答案(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皇权至上。4.(2014课标,27,4分)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B5.(2013重庆文综,5,4分)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
42、,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答案B6.(2014浙江文综,38,8分)(节选)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感悟智慧,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专制主义君主制史上的“荒诞奇迹”;已经去世5年
43、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他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据万历十五年编写(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8分)答案(1)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内阁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但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皇帝离不开内阁,但又以司礼监太监予以牵制;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导致政治日
44、益黑暗。考点二时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主要经济政策7.(2014江苏单科,4,3分)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答案B8.(2013江苏单科,4,3分)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45、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答案B9.(2019天津文综,2,4分)明朝嘉靖年间,山西武城县县令鉴于该县“集日寡而旷多”,每逢集日,便组织“歌舞剧戏之徒,各呈其技于要街”,结果“众且观且市,远近毕至,喧声沸腾粟米丝麻布帛,禽而鸡鹜,兽而牛羊,食而鱼肉果菰,与夫南北水陆之产,可以供民生所需者,错然填街溢巷”。从史料可知,当时武城县()A.农村集市贸易从无到有B.文化与商业结合活跃经济C.居民日常文化活动丰富D.乡村城镇化发展比较迅速答案B10.(2017天津文综,2,4分)史载,清代“朱仙镇,天下四大镇之一也。食货富于南而输于北,由佛山镇至汉口镇由汉口镇至朱仙镇朱仙镇最为繁夥
46、,景德镇则窑器居多耳”。其中朱仙镇和景德镇位于下图中()A.B.C.D.答案B11.(2014大纲全国,15,4分)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12.(2014课标,27,4分)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47、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答案A13.(2013课标,26,4分)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答案D14.(2011浙江文综,15,4分)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货存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B.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
48、地方商业中心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同乡商人所组建D.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答案B考点三儒学的复兴与新发展及明清时期的文学艺术15.(2011江苏单科,3,3分)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答案D16.(2010江苏单科,5,3分)“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A.朱熹B.李贽C.陆九渊D.黄宗羲答案B17.(2011江苏单科,21,12分)“今日者
49、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
50、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答案(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2)表象:风俗。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8.
51、(2013山东文综,16,4分)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答案C19.(2013课标,27,4分)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答案C20.(2013课标,28,4分)“蓝脸的窦尔敦
52、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21.(2011天津文综,3,4分)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22.(2011北京文综,15,4分)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
53、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23.(2011福建文综,17,4分)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化独领风骚答案A【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1.(2020届江苏海安高级中学9月测试,1)明代的政治体制中,内阁不是相权的回归,而是由皇帝的秘书顾问机构,逐渐成为一个超越单纯的秘书职能的权力协调机构。这一观点认为()A.宰相没有实权B.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内阁地位提高D.皇帝权力受到制约答
54、案C2.(2020届江苏扬州中学10月测试,2)“皇帝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王公及部院大臣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这说明军机处()A.组织严密有利于政令执行B.为君权附庸无行政决策权C.职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D.权力巨大凌驾于六部之上答案A3.(2020届江苏淮阴中学高二10月测试,4)明清之际有学者指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实乃内释外儒之学,已非儒学之正宗。”这体现了()A.“经世致用”思想已经被广泛接受B.孔孟之道被先进知识分子所摒弃C.有学者意识到宋明理学存在危机D.王阳明的心学彻底背离儒学
55、思想答案C4.(2020届江苏新海高级中学11月测试,4)统一台湾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在澳门、漳门、宁波、云台山设粤海、闽海、浙海、江海四榷关,而以粤海关为对外贸易主要港口。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下令封锁其他海港,专限广州一处与外国贸易。上述变化表明()A.清政府始终实行“海禁”政策B.乾隆年间始行“海禁”政策C.清朝闭关锁国趋势日益明显D.广州一口通商助推中外贸易答案C5.(2020届江苏南京期初,5)明清时期,江南丝织巨镇盛泽,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
56、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专业化生产不断发展B.城镇经济的发展繁荣C.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D.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答案A6.(2020届江苏南通如东期初,3)明清时期,商业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累积,都大大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清代的商人以山西票商、扬州盐商和广东行商最为著名。此外,徽商、宁绍商、闽商等著名商帮也继续活跃在城镇之间,他们不仅从事贩运活动,而且经营典当、钱庄等金融事业。这表明()A.政府逐步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品经济有较为顽强的生命力C.票商、盐商和行商是新的商帮D.明清时期中国产生近代金融业答案B7.(2020届江苏常州高
57、二期中,8)清代闽浙总督伍拉纳之子伍子舒在随园诗话中有这样一段批语:“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C.体现传统剧种种类繁多D.是京剧形成的佐证之一答案D8.(2019江苏泰州1月,3)秦以后的中国历代王朝大都试图削弱相权,直到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废除丞相,亲自统领作为执行机关的六部,但是没过多久又召集殿阁大学士辅政,并在明成祖朱棣时形成了新的辅政机构内阁。一废一立反映的本质是()A.避免相权威胁皇权B.发挥大臣辅政作用C.地方权力收
58、归中央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D9.(2019江苏南通1月,4)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入阁时加太子太保,从一品。邱浚入阁,开了六部尚书入阁的先例。这说明()A.内阁成为法定行政机构B.六部尚书的权力大为削弱C.内阁地位已经高于六部D.六部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答案C10.(2019江苏南京、盐城1月,5)清史稿职官志一载:“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而军国机要综归内阁,犹为重寄。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由此可知()A.清初开始设立内阁制B.翰林院成为中枢
59、权力机关C.军机处逐步取代内阁D.内阁职权变化折射皇权加强答案D11.(2019江苏苏锡常镇5月,3)日本著名学者内藤湖南发现:“(唐朝)天子对臣下的奏章批示时,所用的文件,都很友好温和,决不用命令的口吻。然而到了明清时代的批文,就完全使用对仆从一样的粗鲁的词语,成了命令。”材料折射了()A.儒家思想兴起B.封建主义兴起C.君主专制加强D.中央集权加强答案C12.(2019江苏七市5月,5)明正德三年,官府对外国贡使来华附带的私物抽取十分之二作为税收后,剩余部分允许其自行交易,此后并非朝贡的外商货物亦照此办理。这反映出()A.“海禁”政策走向松弛B.政府放弃商业监管C.朝贡贸易已经废止D.海外
60、贸易得以恢复答案A13.(2019江苏扬州1月,4)明朝正统九年二月,广东潮州府民滨海者,纠诱傍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货爪哇国。正统十年三月,福建缘海有伪称行人正使官,潜通爪哇国者。由此可见明代()A.开放对爪哇国贸易B.民间贸易突破“海禁”政策C.“海禁”政策走向瓦解D.对外走私已成普遍现象答案B14.(2019江苏苏锡常镇5月,5)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天下为主,君为客”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答案D15.(2019江苏七市3月
61、,5)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汇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媲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宋词B.元曲C.明清小说D.京剧答案D16.(2018江苏扬州中学5月,4)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化速度加剧,随之而来的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道光苏州府志卷十田赋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推动人口流动B.聚居是城镇化进程的动因C.政府放宽人口迁徙限制D.苏州府官员理念开放宽容答案A17.(2018
62、江苏苏锡常镇三模,4)“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出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A.离骚B. 子虚赋C. 窦娥冤D. 水浒传答案C18.(2020届山东等级考模拟,3)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5分)19.(2020届江苏盐城、连云港期中,21)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人才、官吏的选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察举是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制度,也
63、叫选举。汉代察举制度,从文帝开始,他下诏要求各郡国“举贤良方正”,并且定下了“对策”(考试)和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分为常科与特科两大类。常科有孝廉、茂才(秀才)、察廉(廉吏)、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在上述科目中,其中又以“孝廉”一科最为重要。此外,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摘编自王申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材料二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要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要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考试及格,即为进士及第。进士
64、及第便有做官资格了。又因礼部考试有进士、明经诸科,故此制又称科举制。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官由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选官制度中“考试”的区别和联系。(6分)(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科举制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答案(1)特点:自下而上推举;深受儒学影响;侧重人的品行;推荐
65、与考试相结合;制度不断完备。(4分)(2)区别:汉代,考试是重要环节,举荐起决定作用;唐代,考试成绩是选官的主要依据,起决定作用。(4分)联系:随着汉代察举制中考试制度的不断完善,最终发展为唐代科举制。(2分)(3)特点:八股取士;考试组织严密。(2分)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考试组织更加严密、规范、公正。(2分)20.(2020届江苏淮阴中学高二10月测试,36)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学也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荀子)星队(坠)木鸣,国人皆恐。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董仲舒)臣谨案春秋之中,视前
66、世己行之事,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摘自荀子天论、董仲舒天人三策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余英时士
67、与中国文化材料三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荀子与董仲舒自然观的本质区别。结合所学知识,由董仲舒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分析出他所倡导的政治主张及其根本目的。(4分)(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儒学发展的共同贡献。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阳明为打破朱熹“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所提出的新的修养途径。(4分)(3)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末清初的儒学较宋明理学的新发展。(3分)答案(1)区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张:施“仁政”。目的:维护君主专制统治。(4分)(2)贡献:儒学世俗化(社会化)。途径:“致良知”;“知行合一”。(4分)(3)发展:具有近代民主思想的色彩(反对君主专制);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