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88053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邢台市第八中学2019-2020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试试卷高一年级地理试卷一、单选题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1. 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C. 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D. 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2. 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包括地壳和地幔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位于软流层以上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A. B. C. D. 【答案】1. C 2. B【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大气圈、B是生物圈、C是水圈、

2、D是地壳、E是上地幔顶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所以C正确。【2题详解】岩石圈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位于软流层之上,所以B正确。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 )A. 春分日B. 夏至日C. 秋分日D. 冬至日4. 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 )A. 北京(40N)B. 哈尔滨(45N)C. 广州(23N)D. 台州(28N)【答案】3. D 4. B【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正午

3、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楼遮挡了来自南边的阳光,北楼底层的日照时间短,所以“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冬至日。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要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就要越大;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的纬度最高,同高楼房的间距也就最宽。【3题详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南楼遮挡了来自南边的阳光,北楼底层的日照时间短,所以“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的日期指的是冬至日。选D正确。【4题详解】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要获得充足的光照条件,楼间距就要越大;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的纬度最高,同高楼房的间距也就最宽。选B正确。下面为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5. 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A. 秋分(9月23日前后)B. 春分(3月21日前后)C. 寒露(10月8日)D. 清明(4月5日)6.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 南半球,向北移B. 北半球,向北移C. 北半球,向南移D. 南半球,向南移【答案】5. B 6. A【解析】5题详解】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

5、,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春分日,B正确;秋分(9月23日)直射点位于赤道向南移动,昼夜等分为12小时,A错误;寒露(10月8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C错误;清明(4月5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昼长夜短,D错误。故选B。【6题详解】由材料今日日出时间为6:10,日落时间为17:58,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48分;明日日出时间为6:09,日落时间为17:59,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11小时50分。这两天昼长小于12小时但昼长不断增加,昼长接近于12小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且接近赤道,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直射点在北

6、半球(春分日到秋分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相反;直射点在南半球(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相反;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南半球相反。北京时间2018年5月4日0时6分,我国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一颗亚太6C通信卫星。亚太6C卫星用于亚太等地区的卫星通信和卫星广播服务,支持区域电视广播、通信、互联网、多媒体传输,可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多支持。完成下面小题。7. 中国留学生小李在纽约(西五区)观看直播时,当地时间是()A. 4日11时6分B

7、. 4日13时6分C. 3日11时6分D. 3日13时6分8. 当亚太6C卫星发射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B.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C. 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季节D. 白城市昼长夜短,白昼逐渐增长【答案】7. C 8. D【解析】【7题详解】纽约西五区比北京东八区晚13个小时,当北京时间2018年5月4日0时6分发射卫星时,纽约时间应是3日11时6分。选C正确。【8题详解】亚太6C卫星发射时是5月4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还在向北移动,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白昼还在逐渐增长;长江中下游的伏旱是在7、8月。选D正确。9.下面各图中,画法正确的是( )A

8、.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从极点往下看,地球自转方向呈现出“北逆南顺”特点,AB错;地球公转轨道为黄道,1月初为近日点,7月初为远日点,据此选C。“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 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A. 内蒙古高原B. 黄土高原C. 长江中下游地区D. 柴达木盆地11. “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A. 提升大气温度B. 增强地面辐射C. 加快浮游植物生长D. 降低水体温度【答案】10. C 11. D【解析】【10题

9、详解】根据材料,“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我国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发展水道养殖,A、B错。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气温低,不适合水道养殖,D错。最适合大范围建“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光热充足,水源充足,C对。【11题详解】“渔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照射到水体上的太阳辐射减少,可能会降低水体温度,D对。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电能,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可能降低大气温度,A、B错。水温降低,减慢浮游植物生长,C错。每年冬天,浙江、江西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覆盖防寒

10、(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左图);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右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12. 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A. 防太阳暴晒B. 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 防病虫害D. 防洪、防涝13. 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 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 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 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 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答案】12. B 13. A【解析】试题分析:【12题详解】冬季太阳辐射较弱,A错;冬季气温低,网纱可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正确;冬季气温低,病虫

11、害少,降水少,不易出现洪涝灾害,C、D错。【13题详解】熏烟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A正确;不会增加水汽含量,B错;不会增加地面辐射,C错;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熏烟并不能使大气温度增加,D错。【考点定位】大气的热力作用【方法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辐射在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大部

12、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有散射作用,其中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因此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大气逆辐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地面由于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小明暑假到烟台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然没有空调,但白天因“穿堂风”而感觉凉爽。下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4. 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A.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B.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C. 温室效应原理D. 热胀冷缩原理15. 此时“穿堂风”近地面

13、气流的运动方向是( )A. 由西向东B. 由东向西C. 由北向南D. 由南向北【答案】14. A 15. C【解析】【14题详解】堂屋北侧的植被区和南侧的水泥地的热力性质不同。白天水泥地比植被区升温快,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区,风从有植被的高压区吹向水泥地低压区,形成穿堂风。夜晚水泥地比植被区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区,风吹向植被区,形成穿堂风。该原理属于热力环流,故选A。【15题详解】此时为白天,南侧的水泥地气温高,气压低;北侧的植被区气温低,气压高,所以近地面的气流由北向南流。选C。【点睛】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受热区域为上升气流,对应低压;近地面受冷区域为下沉气流,对应高压;

14、高空与近地面气压性质相反。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6. 图中F处的盛行风向是A. 东北风B. 西北风C. 东南风D. 西南风17. 图中D处的气候特征是A. 炎热干燥B. 高温多雨C. 温和干燥D. 温和湿润【答案】16. D 17. B【解析】【16题详解】图中气压带、风带位于北半球,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可知,F处风带位于中纬度是中纬西风带,北半球风向是西南风,D正确。故选D。【17题详解】D处位于赤道附近,该处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在赤道的气压带控制下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B正确。故选B。下图为我国吐鲁番盆地地形地质剖

15、面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8. 吐鲁番盆地形成的地质过程是A. 断裂下陷、流水堆积B. 碰撞挤压、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风力堆积D. 断裂下陷、冰川堆积19. 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巨大天然“水库”,最终成为吐鲁番盆地的灌溉水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山地降水是“水库”的主要补给水源B. “水库”的形成得益于天然储水结构C. 需人工从“水库”抽水D 灌溉水源直接取自艾丁湖【答案】18. A 19. B【解析】【分析】1.自然界很多地貌往往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内力作用形成了地貌的基本格局,外力作用在此基础上施加影响。2.本题考查火焰山下天然“水库”的形成原因。自然界的水体的存在

16、相互补给关系,该地降水稀少,“水库”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18题详解】读图可知,土鲁番盆地的地质构造为地堑,是断裂下陷形成的。而盆地地表的新生代沉积物则是由流水堆积形成的。故A正确。故选A【19题详解】吐鲁番盆地北侧博格达峰的冰雪融化,沿砂岩缝隙下渗,火焰山下存在一个向斜,且向斜底部是坚硬的岩浆岩,利于储水,故A错误,B正确;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从山前断层部位出露,成为灌溉水源,C错误;艾丁湖为咸水湖,湖水不适宜灌溉,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需要具备较强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解答第二小题需要掌握当地的自然地理背景以及地质构造相关知识。读“大气受热过程图”,

17、回答下列小题。20. 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 B. C. D. 21. 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B. C. D. 22. 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 大气吸收辐射少B. 大气吸收辐射少C. 地面吸收辐射少D. 地面吸收辐射少【答案】20. B 21. B 22. B【解析】【20题详解】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经过了大气的削弱,地面吸热增温后以地面辐射方式放散热量,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往外辐散热量,其中指向地面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故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主要来自近地面,其传递

18、过程顺序是太阳辐射-削弱后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选B。【21题详解】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故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箭头,选B。【22题详解】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辐射少。据此分析选B。【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近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后会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会增温,之后以红外线长波辐射形式向外辐散热量,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而后大气会以大气辐射的形式放散热量,

19、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可以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被称为大气逆辐射,这个过程被称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其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都与云量呈正相关。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3. 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 侵蚀、搬运、堆积B. 搬运、侵蚀、堆积C. 侵蚀、堆积、搬运D. 堆积、搬运、侵蚀24. 图中d农业区和c城区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的名称是()A. 瀑布、河漫滩平原B. 冲积扇、三角洲平原C. 三角洲平原、冲积平原D. 河漫滩平原、冲积扇25. 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d处

20、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 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C. 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D. 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答案】23. A 24. B 25. D【解析】【23题详解】图中河流a、b、c三处分别位于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为主,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为主,河流下游地区以流水堆积为主,即选A。【2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d农业区位于河流出山口处,该处形成的冲积扇地貌,c城区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是三角洲地貌。故选B

21、。【25题详解】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大,技术要求高,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但不是因为投资和技术原因引起的。故选D。读“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26. 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 甲和乙B. 乙和丙C. 丙和丁D. 甲和丙27. 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A. 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 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 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答案】26. D 27. C【解析】【26题详解】本题考查

22、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形态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重力能等,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积成岩。它将高山削平,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图甲为岩浆活动形成的地貌;丙为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貌。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7题详解】地貌景观乙和丁都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下图是游客近期拍到的张家界市武陵源风景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据考证,3.8亿年

23、前,这一带是近陆浅海,后经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石英砂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8. 构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岩石是A. 侵入岩B. 沉积岩C. 变质岩D. 喷出岩29. 武陵源风景区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 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B. 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壳抬升C. 地壳断裂地壳抬升化学溶蚀D. 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答案】28. B 29. D【解析】【2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石英砂岩由泥沙沉积而成,因此为沉积岩,故B正确。【29题详解】由材料“3.8亿年前,这一带是近陆浅海,后经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此堆积,形成石英砂岩”可知景观的形成首先是沉积作用,然后地壳抬升,海洋变成陆地

24、,最后在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群峰竞秀的美景。故D正确。读地壳物质循环简图及两幅地貌景观图,回答问题。30. 与甲图所示地貌形成有关的岩石:A. 花岗岩B. 石灰岩C. 大理岩D. 砾岩31. 在地壳物质循环简图中,能反映乙图地貌形成过程的是:A. B. C. D. 【答案】30. B 31. A【解析】【3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图所示地貌是桂林山水的喀斯特地貌,是由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B正确。故选B。【31题详解】读图可知,乙图是火山地貌,火山地貌形成过程是火山活动,形成过程属于岩浆活动,图中表示岩浆喷出过程,A正确。故选A。下图为甲河流域(局部)不同时期地质剖

25、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32. 图中地层形成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B. C. D. 33. 与1980年代相比,图示区域2000年A. 河流含沙量增大B. 坡面径流量增加C.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 坡面下渗量增加【答案】32. B 33. D【解析】考查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图,植被的作用。【32题详解】沉积岩层下面的沉积的早,其它岩层后形成的切断先形成的岩层。读图,岩层在下面,形成的早,然后其上形成岩层。岩层侵入,切断了岩层,最后形成,只是黄土堆积物,不是岩层。先后顺序是,B对。故选B。33题详解】读图比较,2000年地表植被明显增多,所以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减小,A错。植被有涵养水源

26、的作用,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减少,B错。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C错。有植被阻挡,水流慢,坡面下渗量增加,D对。故选D。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34. 甲处地质构造为( )A. 向斜B. 背斜C. 断层D. 地堑35. 甲处谷地成因是( )A. 岩层受水平挤压向下弯曲B. 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C. 断层处岩石破碎D. 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下降【答案】34. B 35. B【解析】【34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故B正确。【35题详解】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形成谷地。故B正确,A、C、D错

27、误。二、综合读图题36.读“北半球某区域冬季某月地面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此时控制B地的天气系统为_,其天气特征_;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_;甲地与乙地的风力比较较大的是_。(2)近日地过境锋面类型是_。地在锋面过境时天气状况是_。(3)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_(上升、下降)运动。在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_地。(4)图中中,出现降雨区发生在_、_。【答案】 (1). 反气旋 (2). 晴朗 (3). c (4). 甲 (5). 冷锋 (6). 连续性降水 (7). 上升 (8). (9). (10). 【解析】【详解】(1)图中B地气压值

28、较四周高且是闭合气压中心,是高压中心,天气系统为反气旋,其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北半球的反气旋,中心气流顺时针方向向四周辐散,图中a、b、c、d四处风向表示正确的是c;等压线越密集表示的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甲地与乙地的风力比较大的是甲。(2)图中之间是冷锋,冷锋向南移动,所以近日地将经历冷锋天气过程;地在暖锋前,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将受暖气团控制,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3)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暖空气在锋面上常有大规模的上升运动。处是暖锋,暖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处是冷锋系统,冷气团势力强大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被迫抬升。(4)锋面天气过程中,降水

29、区是在冷锋后、暖锋前,即图中中,出现降雨区发生在、 。【点睛】冷锋与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共同特征冷气团在下方天气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晴朗温暖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云层增厚,伴大风、阵性降水云层增厚,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晴朗雨区位置 锋后(均在冷气团一侧)锋前(均在冷气团一侧)37.下图左图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的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四地的气候资料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关于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左图中A气压

30、带的名称是_ ,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_季。(3)左图中,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气候类型夏季气候特征是_。(4)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_。(5)气候类型的成因是_。【答案】(1)D (2)副热带高压带; 夏 (3) 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 (4)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南、北纬 4060之间的 大陆西岸 (5)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解析】(1)结合图示及世界气候分布的一般规律可知,分别为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甲乙丙丁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可知,四图分别为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

31、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此选D。(2)图中A气压带在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且此时该气压带位置偏北,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 (3)根据的位置可知该气候为热带沙漠气候,是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而形成的。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 (4)为地中海气候,成因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一般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5)气候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二者均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名师点睛】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判断气候的一般步骤:根据最冷(热)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若最冷月为1月,则为北半球

32、,反之为南半球;根据最冷(热)月均温数值判断气候带,最冷月均温大于15为热带、0到15之间为亚热带、低于0但大于 -15为温带;根据降水量季节分配类型雨型判断具体气候类型,年雨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包括三种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包括地中海气候;少雨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亚寒带。38.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地貌名称:甲_,乙_。(2)甲、乙两地貌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力作用形成的。(3)如果乙地貌位于北半球,则a、b两处易于淤积的是_,理由是_。(4)关于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貌是风力侵蚀地貌,乙是流水堆积地貌B.甲地貌多分布在湿

33、润地区,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C.甲地貌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答案】 (1). 沙丘 (2). 三角洲 (3). 外 (4). a (5). 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偏,导致b处容易侵蚀,a处容易淤积。 (6). C【解析】【分析】试题考查河流地貌【详解】(1)图中甲地貌是沙丘、乙是三角洲。(2)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形的,三角洲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两者都属于由外力作用形成的。(3)图中a、b位于平直河岸处,主要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水向右偏,导致b处容易侵蚀,a处容易淤积。(4)甲地貌是风力堆积地貌,乙是流水堆积地貌;甲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甲地貌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C正确;甲地貌所在气候区,气候干旱,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