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室始洞然(明亮的样子)亦遂增胜(美)B.而母立于兹(你的)顷之(音节助词)C.大类女郎也(像)比去(及、等到)D.大母过余(过问)客逾庖而宴(厨房)【解析】选D。过:看望。2.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雨泽下注 东犬西吠 乳二世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执此以朝 使不上漏A.B.C.D.【解析】选B。名词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3.下列各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垣墙周庭B.妪,先大母婢也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D.其制稍异于前【解析】选B。B项为判断句,A、C、D三项都为状语后置句。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2、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每移案每逢佳节倍思亲B.室始洞然庭中始为篱C.以当南日执此以朝D.顾视无可置者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解析】选A。副词,每次。B.副词,才;副词,起初,先。C.连词,表目的,用来;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D.动词,环视;副词,难道。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34段,完成58题。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妪,先大母婢也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轩东故尝为厨A.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B.两个“先”字相同,两个“为”字相同C.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D.两个“先”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解析】选D。以前;已经死去的,
3、多指上代或长辈;被;作为。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迨诸父异爨(意思是分家)B.墙往往而是(常常)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人以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顶上)D.余扃牖而居(关窗)【解析】选B。往往:到处。7.对这两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3段先写庭院的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全段突出一个“悲”字。B.第4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项脊轩多次遭火而未焚的事。C.这两段文字善于通过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来抒发作者的感情。D.语言明快简洁,叙事、抒情、描写和议论融于一体,读来荡气回肠。【解析】选D。没有议论。8.翻译下面的句子。(1
4、)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译文:_(2)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译文:_(3)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译文:_答案:(1)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西家的狗对着东家叫,客人得越过一家的厨房去另一家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2)为何整天默默地待在这里,像个女孩子?(3)这是我的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上朝用的。9.下列两组语句中加点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逾”意思相同,两个“子”意思也相同。B.两个“逾”意思不同,两个“子”意思也不同。C.两个“逾”意思相同,两个“子”意思不同。D.两个“逾”意思不同,两个“子”意思相同。【解析】选B。逾:过了(一年);逾:越过;子:男孩;子:孩
5、子。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解析】选B。延请。A.心里,意思;C.竟,你的;D.送,到达。11.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的“岁”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A.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C.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D.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解析】选C。例句与C项加点字都是名词作状语。12.翻译下面的句子。(1)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译文:_(2)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译文:_答案:(1)(平时)对待僮仆们很宽厚,即使责打了他们,他们也都不忍在背后说坏话。(2)先母半夜醒来,就督促我小声诵读
6、孝经,如果我能熟练地、一字不错地读下来,她才高兴。四、语言表达13.项脊轩志中描写到的生活内容本身并无甚新奇独特之处,但描摹事物明白如话,活灵活现,却堪称独步。请你列举文学作品中其他两个使用白描手法的例子。答:(1)_(2)_答案:(1)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2)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4.请阅读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钱学森的颁奖词,为钱学森写一副挽联,表达内心深挚的哀悼之情。(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事业,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答:_答案(示例):噩耗传来心欲碎,仙鹤接去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