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晚练(十一)一、单选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结合所学,关于科举制说法正确的是A从唐朝创立科举制开始,科举制成为历朝主要的选官制度 B科举制以官举士,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C明清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造成“文字狱” D科举制有利于扩大官吏来源,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2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
2、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检举、举荐)以闻(向皇帝报告)”。由此可见,宋代通判A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B是地方最高级别的行政长官C独立掌握地方司法权和行政权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3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多条建议,如“兴车马之利”、“兴舟楫之利”、“准富者请人雇工”,在外交、法制、社会习俗等方面也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这些建议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B体现了进步性和时代性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4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初期提出“弃大洋,守内河。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诱敌登岸,聚而歼之”的总体策略。由此判断其A在战略准备上重视主动进攻 B受
3、到传统国防思想的影响C在战略方向上海防塞防并重 D对西方社会认识十分深入5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点是A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借此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C制造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6宋高宗指出:“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元世祖也认为:“有市舶司的勾当(事情),是国家大得济(得利)的勾当。”下列符合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状况的有外贸税收成为宋元国库的重要财源 青花瓷等瓷器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地区政府设置机构并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上海
4、等ABCD7钱穆认为北魏均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如此评价是因为该制度( )A把部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B完全取消了土地买卖C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D没有具体的授田规定8“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夷岛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策马扬鞭走八荒,远征大业迈秦皇。誓登宇宙安黎庶,手挽长弓射夕阳。这首诗要描述的是A东北抗战B准海战役C入缅作战D渡江作战9近代西方列强在中国获得下列侵略权益的先后顺序是外国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开放天津为商埠 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A B C D10中共八七会议告
5、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B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C坚持“城市中心论”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11淮南子要略记载:“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故商鞅之法生焉。”这表明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的最终目的是A保护秦国不受侵犯 B成为霸主以号令诸侯 C赢得兼并战争的胜利D打击秦国的贵族制度12清代前期,军机大臣多由内阁大学士入值担任,以致乾隆帝时一度出现只有一人内阁当职的现象。这反映出A内阁职权受到了削弱 B内阁被完全剥夺票拟权 C军政成为了主要国务 D君主专制
6、得到了强化13下表为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对美国的报道语态变化所占比例的对比统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时间1960年1月至3月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积极报道0%2%14%消极报道95%87%24%中性报道5%11%62%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由片面逐渐走向客观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积极报道,源于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影响着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语态变化中国媒体对美国报道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的变化ABCD14“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问的长期的
7、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A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B阐述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C指导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D指出军阀割据混战的恶果15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将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时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A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儒家经典保证了法律的公正性16孙中山曾说:“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据材料可知
8、,造成民众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B戊戌变法的失败C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D清末新政的实施17弟子陆澄有个困惑,问:“静坐用功,觉得此心异常强大,只想着如果我们遇到某某事,必能轻松解决。可一遇事就蒙了,真是烦躁。”师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这则材料直接反映了“师”的A“知行合一”思想B“格物致知”理论C儒学与传统的决裂D“致良知”生命哲学18民国大公报曾发表通讯,为东北流亡学生呼吁:“十七年前父母逃亡,十七年后子女又流浪,东北两代人交的都是厄运。因军事关系,东北师生心理上大感不安,学生成群结队入关,想找到一个安定的读书环境。”通讯中的“军事关系”最有可能是指A日军侵占
9、东北三省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C国民政府扩大内战 D国共进行淮海决战19胡锦涛在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中说:“江泽民同志集中全党智慧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主要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ABCD20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2020年5月28日,十
10、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涉港国安法”。这些反映了A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B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C“一国两制”被国人一致认可D中国政府落实“一国两制”,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21下图为解放战争中一个特殊时期的历史照片,桌面上日历显示的日期是民国三十八年四月23日,此图片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 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D解放军渡江战役南京解放22孝文帝时,有大臣依据五德相生之序,称北魏乃承继前秦火德而来,故属土德;多数大臣认为应“以皇魏承晋为水德”,得到皇帝的认可。孝文帝此举意在A促进北方各民族交融B消除鲜卑责族的改革阻力C推行中原的文化学说D树立北魏
11、政权的正统地位231843-1894年间,中国出现了许多外国工厂,主要从事轮船维修和农产品加工,同时也涉足肥皂,火柴、水泥、食品等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据此推知,该时期A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对外出口商品已涵盖各个领域C洋货已成为民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D既有条约无法满足列强的利益需求24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对各地电报发送进行管制,“凡暗码之电,概不传递”,以防范日方间谍利用电报传递情报。由此可知,电报在当时A成为信息传递主要方式B被限制在军用领域使用C因其即时性而倍受重视D改变了近代战争的形态251982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人民公社”改为“乡、民
12、族乡”,“人民公社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改为“乡长,副乡长”,“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改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决定旨在A转变基层政府的职能B实行政企分开C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乡镇企业26依据如表能够推断出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记述出处章帝建初六年(81年),“肃宗(章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帝不从”。后汉书郑众传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朱晖反对,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后汉书朱晖传章帝章和元年(87年),广陵太守马棱“奏罢盐官,以利百姓”。后汉书马棱传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
13、,以连上意。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后汉书和帝纪A章帝曾短期恢复盐铁官营B章帝在晚年废止盐铁之禁C和帝继位后恢复盐铁之禁D东汉始终在推行盐铁官营27如图反映唐代A 货币体系多元B中外经济贸易繁荣C朝贡贸易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28据如表分析,影响当时农民货币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49- 1952年中国农民净货币收入变化情况项目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指数指数指数指数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68.5100.087.4127.6111.4162.6127.9186.7人均净货币收入(元)14.9100.018.7125.523.6158.
14、426.8179.8A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C社会主义苏联的援助D农业经营方式的革命2920世纪90年代以来,原来局限于商业领域的“市场”“推销”“包装”“成交”“投资”“老板”等词汇意义泛化,使用范围不断扩大。这反映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B流行语言随社会变迁而逐渐改变C外来文化丰富了汉语词汇的内涵D丰富的物质文化改变了精神生活30希腊城邦建立后便开始向海外殖民:某一城邦(母邦)将部分公民迁移到海外某地另立家园,建立殖民城邦(子邦)。母邦和子邦地位平等,展开频繁的经济往来。这种海外殖民活动A确立了工商业者的统治地位B促使城邦体制走向解体C有助于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D导致贵
15、族势力不断扩大二、材料分析题(25分)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代,城镇数量大幅增加,城市人口膨账,城市中工商业从业者增多,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层出不穷,导致传统的政治性城市向经济性商业城市转化。与此同时,城市格局因古典坊市制的崩溃而有重大改观,临街设店的近代型城市风貌已初见端倪。更值得重视的是,宋代已经出现了少量的生产性工商业城市,如浙东金华可以认为是纺织城镇,余州附近的利国监可以视作冶金城镇,还有常聚十余万矿冶工匠的江西铅山场、广东冬水场亦属矿冶城镇;四川井研县亦有数万井盐工匠,可谓盐业城镇。摘编自葛金芳经济变革与宋代工商业文明的加速成长材料二:由于中国社会的上层建筑还是封建性的,
16、虽然从外国搬来了机器设备,办了资本主义企业,但社会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却完全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创办人,除了商人和买办外,绝大部分是地主和官僚,非朝廷命官,即地方士绅,总之都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在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中的“商”,并不是普通商人,而是有官僚身份的大地主大买办和特权商人,并都是与洋务派官僚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尽管如此,仍然是大官压小官,大鱼吃小鱼。如投资上海织布局的郑观应、龚寿图、蔡鸿仪、经元善等人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员,而仍不免为李鸿章所宰割。摘编自李宝珠论障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原因傅筑夫教授的谈话追记材料三: 1958 年开始的“大跃进”热潮是从农业领域开
17、始起步的。农业生产的积极性首先表现在农田水利建设上。那一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成绩显著,不少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植树造林、改良土壤、社办工业和修建农村公路等各项建设,也取得了累累成果。粮食和其他农 作物的产量明显提高。但随着“大跃进”的不断升温,在层层提高生产指标和批判右倾保守 的压力下,很快刮起虚报产量的浮夸风。由于虚夸不真实的统计,造成农业大增产的假象,使人们头脑越来越热,导致决策上出现一系列严重失误。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因素。(7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
18、所学知识,指出“大跃进”时期中国在农业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失误。(10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D2A3B4B5A6A7C8C9B10B11C12A13D14A15B16A17A18C19C20D21D22D23D24C25A26A27B28A29B30C二、材料阅读31(1)工商业城镇增多;城市的经济性功能增强;近代型城市风貌出现;专业性生产工商业城市的出现。(8分)(2)因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后天畸形,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7分,答对1点得2分,2点得4分,3点得6分,4点得7分)(3)成就:农田水利工程修建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基础建设得到发展;农作物产量有提高。失误:农业领域也出现了“浮夸风”的热潮;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