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A卷 基础训练120世纪20年代,苏联将下图中斜线所示地区的8个石油产地和3个煤炭产地交由日本企业经营开采。这反映当时苏联( ) A缺少基本的工业技术基础 B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C依赖外资来建设能源工业 D利用新政策开发边疆地区2.下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3.斯大林经济模式虽然使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在经济上的弊端突出表现在(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排斥市场经济 C.权力高度集中 D.民主法治
2、健全4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主要是因为该模式( )A缺乏民主法制保障 B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C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D优先发展轻工业比例失调5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建设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农业增产 D新经济政策提高生产力6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家和老婆说:“看
3、,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 )A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物资的匮乏 B伊万生活的窘迫C伊万老婆有强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D余粮收集制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生活7从1928年到1932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见下图)能折射出( ) A. “苏联全盘集体化”的农业方针 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特点 C.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服务的政策 D.苏联新经济政策被终止8全球通史写道:“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
4、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在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八十八位。”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农业集体化 B. 开展工业化 C斯大林体制 D西方国家封锁9前苏联流传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地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弊端 B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
5、讽刺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指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积极作用10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的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开展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11最能说明斯大林模式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是( )A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B苏联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C全盘农业集体化实现 D1975年苏联经济进入停
6、滞阶段12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3(19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
7、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7分)材料二: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2)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材料三:中国的工业化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很低的状况下启动的,落后的传统农业对工业化造成极大制约,这种制约突出表现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制约和农村市场需求不足的制约两种形式。因此随着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行,对农业发展的要求就变得十分强烈。 据孙代尧:20世纪50年代中国急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工业化背景分析(3)1978年后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对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突破?(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