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惠民一中东校区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2(2013菏泽模拟)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开放门户”标志着资本主义市场进一步形
2、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殖民活动的扩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国际贸易的扩展交通运输的发展A B C D3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的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材料全面揭示了“斯大林模式” ( )A采取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B致力于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改善C有利于苏联工业化迅速展开 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4工业革命使“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3、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5(原创题)他们认为:当时中国面临中西交汇的“千古变局”,在维护固有的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富国强兵。他们为此采取的措施是A开始研究和介绍世界知识B开展洋务运动,揭开了近代化序幕C践行“实业救国”的旗帜D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61894年,张振勋(后为张裕葡萄酒公司老板)在奏折中说:“当此库款支绌,财力困敝。问诸国,而国已无币之可拨;问诸官,而官已无款之可筹;问诸民,而民更无力之可顾。除息借洋款外,其能凑集巨资承办一切者,惟赖于商。”由奏折所言可知张振勋建议清政府A增加各项官民税额以偿付赔款B允许私人兴办企业C大举借款以偿付外债D
4、应兴办民用工业以筹集资金7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8“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最显著的特征是A彻底冲破传统婚姻束缚 B具有新旧杂陈的时代特点C体现出婚姻自由的原则 D受到西方文明观念的熏染9(2013苏北四市模拟)布林克利博士在美国史一书中说:“19
5、32年6月,东北部几所名牌大学的2万名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连百货公司电梯工的工作也要学士学位。阿肯色州一个人为找工作步行900英里。华盛顿州有一个人放火烧林,为了要别人雇他当救火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台后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工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10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
6、了。这种差异说明了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B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11赫鲁晓夫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这表明赫鲁晓夫想通过改革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收入C巩固斯大林体制的地位D推动荒地开垦增加粮食产量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20年代快结束时,欧洲似乎正安定下来处于一个和平、安全和相对繁荣的时期。然而,这一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
7、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图片不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 BC D13下面关于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a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实施Bb段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Cc段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大力推行Dd段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混合经济”的实施与“新经济”的出现14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难性的影响”不包括A增加政府财政负担B美元贬值,加剧邻国危机C造成了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模式15(晚清)
8、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材料反映了中国茶叶大量销往海外市场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A B C D16(原创题)“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根据材料判断最有可能提出这一奏折的是A林则徐 B曾国藩 C张謇 D康有为1717世纪以来,可以说,头发影响着中国人的命运,
9、从清初的“剃发令”到太平天国时的“蓄发令”,再到辛亥之后的“剪辫易服”,对头发苛求的背后是复杂而隐晦的历史在流动。其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统治反清斗争西学东渐民族政策A B C D18(原创题)流行语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印证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四组流行语能够反映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中国社会状况的一组是A过渡时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抗美援朝B伟大的舵手、造反派、红卫兵、毛主席语录C改革开放、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发家致富D安居工程、股票、互联网、房地产、自驾游19一位收藏爱好者收集到一份国庆十周年的人民日报,报纸的头版上印刷着:天安门前七十万人高呼“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万岁!”你认为应该
10、是A三大改造 B“一五”计划C人民公社 D“文化大革命”20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1(2013蚌埠模拟)“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
11、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全球史观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A B C D22“民工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工作称谓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这一调整的是A废除人民公社化旧体制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D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增强企业活力23(2013玉溪模拟)2010年10月,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证券时报上发表观点: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下列对他的这一观点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已经获取了世界经济霸权B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
12、处于中心地位C美国乱发纸币只能经济危机D美国利用美元的特殊地位,掠夺世界资源24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区“生产分工”战略,美国和加拿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墨西哥则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经济互补。三国形成该分工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是A经济体制不同 B发展水平不同C政治制度不同 D开放程度不同25(2013德州模拟)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C各国政治经济
13、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26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27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设立的专家组于2011年10月28日公布裁决报告说,欧盟反倾销税针对的对象是来自中国的皮鞋制品,其贸易惩罚措施针对
14、一个国家,而不是企业个体的做法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专家组还认为,欧盟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对中国制鞋企业的商业机密信息缺少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这也是世贸规则所不允许的。这表明A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B世界贸易组织主要任务就是调解国际贸易纠纷C世界贸易组织具有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作用D中国皮鞋进军欧盟市场的障碍已经完全消除28(2013无锡模拟)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D实现了货币联盟29明代“瓷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15、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较多制瓷业发达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B C D30(2013菏泽模拟)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西方殖民者在拉丁美洲掠夺的白银有一半都流进了中国,以购买丝与瓷器这些当时的高级奢侈品。这说明了新航路的开辟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和贸易中心之一中国出现了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势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A B C D31.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
16、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A B C D32. 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苏联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太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33.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17、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之一是A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规范化B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C全球化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风险D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34. “1930年冬季成为农民的恐怖冬天,抄家、流放和处决成为寻常的事。”“恐怖冬天”的来临是因为苏联(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35. “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必然会导致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最能说明此
18、观点的政策是A罗斯福新政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斯大林模式D新经济政策36.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材料表明楚国的炼钢技术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楚军战斗力提高并对秦国构成威胁冶炼技术高低与军队战斗力息息相关炼钢技术的进步有助于农业的发展A B C D37. 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B主要与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38. “天
19、主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天主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39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说:“在约14001550年这150年间,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所有大洋之滨,人类文明世界的范围突然间扩大了。”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艺复兴 B工业革命C新航路开辟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40. 世界通史:“新航路开辟后,西欧新兴的资本主义由海道向全球扩散,突破了亚欧大陆农耕世界自然经济的闭
20、塞性。从此开始了大航海和人口迁移、民族交融的移民大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的确立B农耕经济在全球不复存在C世界各民族特征、界线消失殆尽D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3分,第42题15分,43题12分 共40分)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二洋布“幅宽、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
21、史资料第二卷材料三民国初期,有人认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1)根据材料一,洋货大量输入的现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洋货为什么能够“夺我之利”?它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3分)(2)综合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说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你认为应如何看待这种变动?(6分)(3)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说明“甲午”和“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4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
22、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喧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洋布、洋纱、洋铁、洋火、洋针、洋蜡等洋货占领了大部分东南沿海市场,生产土货的许多手工业面临着破产。受洋货冲击最大的是传统手工棉纺织,洋纱、洋布的大规模涌入,使得手工棉纺织业陷入困境。同时,丝织品成为外国资本主义掠夺的重要农产品。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
23、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材料四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2011年全球化会倒退吗?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全球化进程难以逆转材料五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
24、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及的“经济统治”和“分享”,意味着世界联成一体。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工业革命前和工业革命时期这种联系是怎样体现的?(4分)(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外经济联系加强的主要表现。(3分)(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4)材料四表明经济全球化面临倒退。据材料四概括持这种观点的
25、主要理由。(3分)(5)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简要概括30多年来,中国采取了哪些重大决策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分)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2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的?(2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2分)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
27、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分)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2分)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
28、路径障碍”, 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4分)惠民一中东校区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解析唐初对城市的商业活动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对商业活动控制放松,到宋代完全打破了城市的坊市界限,打破了交易的空间、时间限制,故D项最合理。答案D2. 解析工业革命、西方列强的殖民活动、国际贸易扩展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答案D3. 【考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解析】关键信息:“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A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而C项是其影响,但与题意不符;D
29、项“持续发展”说法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B项内容。【答案】B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史论结合分析理解结论的能力,切入点是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解题主要应抓住题干观点“先进文明以生存威胁迫使其他文明不得不仿效它”,据此分析选项,顺应工业化潮流的是洋务运动。答案B5.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答本题应依据题干材料,分析提炼有效信息,从“维护固有的纲常礼教”“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富国强兵”等词句可以看出,“他们”属于洋务派,故选B项。答案B6. 解析从材料中的“惟赖于商”及这一时期中国状况可知,张振勋建议
30、清政府允许私人兴办企业,即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以此来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答案B7.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信息和考试要求、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史学研究的视角。解题首先要抓住题干具体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知识分子”“近代绅商”“学生”“军人集团”等信息看,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D项。答案D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解答本题从材料信息看文明婚姻具有两个要件,一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是“取得男女之同意”,因此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故选B项。答案B9.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1932年的美国人很难找到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上
31、台后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劳动就业机会,故选B项。答案B10.解析从不努力工作还很幸福到“职业至上者”努力工作,说明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福利制度出现弊端,故选D项。A项错在“破产”;B、C两项说法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答案D11解析材料有效信息“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故选A项。答案A12. 解析由题干中美国的大萧条可以判断时间是1929年之后。这时的苏联是斯大林执政,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实行计划经济和农业集体化。明显与题干要求不符。第聂伯河上的大坝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答案A13. 解析20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混合经济”;90年代初
32、开始出现“新经济”;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得益于这两种经济的存在,故选D项。a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干预政策的实施;b段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滞胀”现象的出现;c段经济复苏的主要原因是里根政府执行新自由主义政策以调整经济。答案D14. 解析D项是罗斯福新政的积极影响,不符合题意。答案D15. 解析茶叶是农产品不是工业产品,民族资本主义指的是民族工业,是指工业产品,故材料没有体现信息。答案B16.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洋务运动。解题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结合“奏请购买外洋船炮”“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和议既成”和所学知识分析,符合洋务运动兴起的历史背
33、景,故B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B17. 解析近代国人发型变化的因素需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属政治因素,属思想文化因素;清初的“剃发令”体现了清朝的民族政策。故均符合题意。答案D18. 解析A项涉及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事件,出现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B项反映了“文革”时期的内容,C项反映了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初,只有D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D19. 解析国庆十周年应该是1959年,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已经完成,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总路线”,会后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同时又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因此在1959年宣传最多的应该
34、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文革”开始于1966年,此时“文革”尚未开始。因此C项正确。答案C20. 解析A、D两项虽然都符合题目中的时间,但是题目强调的是催生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因此应该切合创业这个点。答案D21. 解析本题考查新史观。从材料中“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可知正确;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可知正确;从“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可知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革命史观和社会史观。答案B22.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A、B、C三项都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但对其最有利的是C项,D项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
35、。答案C23. 解析本题考查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省略号后面的一句话“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此“印刷品”是美元,说明其地位特殊,而石油是战略物资。答案D24. 解析美国、加拿大经济发达,发展高科技产业,墨西哥落后,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答案B25.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材料中“资本主义的逻辑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可见作者强调资本主义在当今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即“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答案B26. 解析“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个国家内靠的是“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
36、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但全球范围内解决此类问题还没有类似机制,实际上是在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共同解决问题,故选C项。答案C27. 解析从题中“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世贸规则所不允许的”等信息可知世界贸易组织具有维护国际贸易秩序的作用,故选C项。A、D两项说法太过乐观,排除;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排除B项。答案C28. 解析到1994年,欧洲联盟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成为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故选C项。东欧诸国加入是在2004年之后,故A项不对;美国在冷战结束后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B项;1999年欧元才正式启动,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C29.
3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明代社会经济的变化。材料“四方无籍游徒”说明正确,“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说明正确。资本主义萌芽重要特征是存在雇佣关系,材料中雇佣工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反映,正确。答案D30. 解析西方殖民者用掠夺来的白银购买中国的丝和瓷器,说明中西方联系的加强,有利于中国经的济发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来。故选C项。答案C31.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体现了错误;“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体现了正确;“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
38、道到底在卖什么”体现了正确;以上现象都反映了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结果,正确。【答案】D32.D33. 【考点】经济全球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理解能力。跟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指的是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故选C。【答案】C34.D35. 【考点】罗斯福新政、斯大林模式、新经济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排斥市场完全用指令性计划的是斯大林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而市场与计划将结合的是罗斯福新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经济政策。故选C。【答案】C36.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切入点是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材
39、料“楚之铁剑利”说明正确,“铁剑利则士勇、恐楚之图秦”说明正确,综合上述信息可知正确。答案A37. 解析从材料“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可以反映不重视商品关系;从材料“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可以反映只重视农业,故C项正确。答案C38. 解析根据题干“天主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的信息,可以判断反映的是促使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成为海外探险的精神动力,但不是海外探险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B、D两项与材料和史实皆不相符,答案为A项。答案A39. 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4001550年”,由此判断C项符合。文艺复兴发生于1416世纪,是一次思想解放
40、运动,排除A项;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答案C40. 解析新航路开辟,先进的制度、生产方式和人口迁移等在全球展开,全球各民族联系逐渐密切,全球化真正开始,故选D项。A项错在“确立”,仅仅是开始;B项错在“不复存在”;C项错在“消失殆尽”。答案D二 材料题41.解析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判明时期,其次要分析洋货的特点,再次是从材料中概括其直接结果。第(2)问,要具体说明变动的表现,“看待”其实是评价或者认识,注意层次的递进性。第(3)问,政治方面,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等方面回答;经济
41、方面,从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辛亥革命制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等方面分析。答案(1)时期:19世纪40年代。或鸦片战争后(1分)原因:洋货多为机器制成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1分)结果: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1分)(2)变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看待:体现了中国由农耕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相连;其实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条件,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任答两点得4分)(3)政治:甲午、庚子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清政府推行“新政”和
42、预备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或民主共和政体);中国近代化进入到追求民主政治的阶段(或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任答2点即可2分)经济:甲午、庚子之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工商业;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部分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任答2点即可2分)42. 【考点】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解析】 (1)问:考查工业革命前后世界市场的状况。工业革命前,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等因素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继续开拓市场、掠夺廉价原料,加上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各地的联系更
43、加紧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问:据材料二可知这一时期是鸦片战争后的时期。答题时,既从从材料二概括此时中外经济联系加强的主要表现,也要联系所学的教材知识来回答。(3)问:根据材料描写的现象可判断这是经济全球化。其根本原因,应从科技进步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来回答。(4)问:要从材料四中寻找持这种观点的主要理由。如发达国家和新兴世界的经济发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贸易保护等。(5)问:要根据材料五提到的三个时间段,围绕着融入经济全球化,来回答相关大事,如、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中共“十四大”、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入世等。【答案】(1)工业革命前: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欧国家开始了
44、殖民扩张,建立起与亚、非、拉美直接的贸易关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分)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拓展市场,输出工业品,输人工业原料,世界贸易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分)(2)表现: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列强掠夺中国的农副产品和工业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分)(3)趋势:经济全球化。(1分)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1分)(4)理由: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正在形成;贸易保护主义仍然存在。(3分)(5)融入全球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
45、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3分)43. 【考点】综合考查世界主要国家社会建设道路的探索【解析】第(1)问注意时间“1921192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考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联30年代”可知是苏联模式;第(2)问注意其中涉及人物“罗斯福”可知考查罗斯福新政。在结合所学知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本质来回答即可,;第(3)问结合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分)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
46、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分,任答两点即可)(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2分)“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2分,任答2点即可)(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4分) 学校 _ 班级_ 姓名_ _ 考号_(-密-封-线-历史试题卷答题纸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二、非选择题41、(1)(2)(3)42、(1)(2)(3)(4)(5)43、(1)(2)(3)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