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8418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7 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质量检测三(B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郑州模拟)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讲究胸怀宽容博大解析:选B。材料提出士子应当有的道德规范,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儒、墨、法三家对士子的道德规范,而非入仕的政治参与意识,故A项错误;伦理道德思想是儒家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儒家和墨家的主张一定程度体现了胸怀和宽容博大的特点,而法家并未提及,故D项错误。2(

2、2018衡阳模拟)春秋时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故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这是因为孔子著春秋()A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B偏离了儒家的礼乐传统C带有强烈个人政治观点D违背了统治阶级的意愿解析:选C。材料“梁启超也认为春秋只能作经读,不能作史读”,说明孔子著春秋时带有强烈的个人政治观点,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孔子著春秋严重背离客观历史事实,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写史本应直笔纪事,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可知孔子著春秋以“惩恶扬善”,正符合儒家的礼乐传统,故

3、B项错误;根据材料“孔子则曲笔作春秋以讲礼,惩恶扬善,使乱臣贼子惧”,可见孔子著春秋可以维护周礼,符合春秋时期统治阶级的意愿,故D项错误。3(2018商丘模拟)“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这句话强调的是()A爱的层次差别和内在的联系B君子能成为圣君的必备条件C君子与百姓都应有仁爱之心D实施仁政的前提是仁民爱物解析:选A。“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体现了爱的层次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体现了爱的内在联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君子的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君子应有的品德,没有说明百姓的品质,故C项错误;材料没

4、有提到治理国家的政策,故D项错误。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 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解析:选D。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5(2018榆林模拟)学者何新在

5、哲学思考中提到:儒教有两个发展阶段,在夏商周,是敬祖事天的原始儒教;以后,是敬祖事天尊孔的国家宗教。在这种国家宗教中,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材料观点反映了()A儒家的政治化趋势 B儒学思想出现质变C中央集权逐渐强化 D儒学的不断世俗化解析:选A。根据题干材料儒家由原始儒教到国家宗教,孔子由一位学者、思想家而被教主化、神圣化了,体现了儒家的政治化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儒家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儒学思想本质的变化,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儒家的政治化趋势,并没有涉及中央集权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儒家地位的变化,没有涉及儒学内容的变化,故D项错误。6(2018泉州质检

6、)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A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解析:选D。材料内容强调君为臣纲,夫为妇纲,父为子纲,反映了“三纲”的人伦观念,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未体现道家“无为”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君臣、夫妇、父子的关系,未体现儒学的民本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三纲”,未强调“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7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写道:“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都一样。”文中的“动机”主要指()A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

7、权制度B唯我独尊,树立皇帝的权威C消灭异端学说D繁荣学术文化解析:选A。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思想文化政策,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本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的专制(统一思想,巩固中央集权制度),故A项正确;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思想文化政策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树立皇帝的权威,故B项错误;两者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消灭异端学说,故C项错误;繁荣学术文化也不是二人思想文化措施的主要目的,故D项错误。8(2018济宁模拟)在唐代墓志汇编的志文中,常见墓主蒙童(初入学塾的儿童)时“幼挺岐嶷(幼年聪慧)”“宣慈惠和(博爱众人)”“弱不好弄(弄:玩耍)”“蔚然老成”的表现,同样的

8、描述在唐代高僧传中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唐代()A志文往往夸大墓主的品德言行B佛教思想深刻影响日常生活C儒家的礼教规约备受社会推崇D儒佛两种文化已完成了融合解析:选C。材料中志文对墓主的推崇以及当时对高僧也往往如此称赞,说明当时社会上推崇儒家的礼教等思想,故C项正确;志文存在虚夸成分,但是并不全是夸大,故A项错误;材料中“博爱众人”并不仅仅是佛教的思想且这一时期佛教的传播主要集中于社会的上层,影响日常生活的说法不准确,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佛教和儒家思想的融合,故D项错误。9(2018烟台模拟)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归圣人之道的气势

9、,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A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B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解析:选B。三纲五常是汉代董仲舒提出的,宋明理学直接面向经典不是强调三纲五常,故A项错误;宋代义理是讲儒家经义,探究名理学问,“直接面向经典、回归圣人之道”是指突出儒家的社会伦理道德,故B项正确,封建神学不是儒家经典,故C项错误;“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是儒家的消极方面,故D项错误。10(2018广安模拟)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但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

10、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这一造像出现的时期最可能是()A两汉 B魏晋C隋唐D两宋解析:选D。材料体现三教合流的现象,宋朝理学创立,吸收佛道积极思想,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三教合流的现象,两汉时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儒学统治思想地位坚固,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三教并序,开始合流,故B项错误;隋唐时期儒学三教并序,三教融合程度并不高,故C项错误。11(2018盐城模拟)吴晗历史的镜子 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

11、得到天理B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解析:选C。“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指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他是指顾炎武。认为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天理是王阳明的主张,故A项错误;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是黄宗羲的主张,故B项错误;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是顾炎武的主张,故C项正确;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王夫之的主张,故D项错误。12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

12、,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张()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解析:选B。明清新思想,与资本主义萌芽相适应,在政治上主张民主政治,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明清儒学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A项错误;明清新思想属儒学范畴,核心思想不变,故C项错误;顾炎武思想本身属于早期启蒙思想,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孝经开宗明义地说:“夫孝,德之本也。”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

13、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孔子把孝的含义归纳为三:一是无违;二是能养;三是有敬。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将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将本来规范血缘家庭的伦理范畴变成国家的政治哲学,严重地扭曲了孝的本义。在封建社会后期,竟得出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残酷结论,其精神实质已经背离了传统儒家的孝道原则。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材料二要使现代人真正从感情上接受孝观念,就必须让孝德回归到家庭

14、伦理的地位,仅仅作为一种子女对父母的爱,消解其在社会生活领域和政治领域中的影响。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孝德的修养亦非个体道德生活中的核心与全部。在当代,孝德与其他德目应该是并列的,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今天,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尽管今天的孝行还应该遵循一定的规范,但是决不应该拘泥于规范,而应该以使父母安乐幸福和尊重老人的意愿为原则。摘编自卢明霞当代中国孝德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孝德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

15、知识,分析当代社会孝德变化的原因,并简要说明当今社会弘扬孝德的意义。(19分)解析 (1)根据材料一,由“从周代至春秋,孝的初始含义主要是尊祖敬宗,另外还包含生育子女、传宗接代,春秋至战国之际,经过儒家的阐释发挥,善事父母最终成为孝的核心内容”可得出其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由“孝道与忠君联系为一体,使之成为政治原则。而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则从实践上使其政治化,孝由此成为以孝治天下的工具”可得出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体现了鲜明的等级观念,由“不应该追求繁琐的礼仪和不近人情的形式”可得出古代礼仪繁琐、不近人情。(2)第一小问原因,

16、根据材料二,由“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生活已退为多层面生活之一,不再是生活的全部”可得出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由“共同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可得出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由“对父母的孝敬应该从现实出发,主要是重感情,重赡养”可得出现实的需求,根据所学现实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第二小问意义,可以从具体制度到国家建设的角度去一一说明,根据前面的原因直接对应,孝道制度本身的作用即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如果将其放在社会的角度来分析,则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如果上升到国家层

17、面,则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答案 (1)特点:内容为尊祖敬宗,传宗接代,核心为善事父母;礼仪繁琐、不近人情(复杂化、繁琐化);严重的等级观念;孝道与忠君治国相结合(“以孝治天下”的工具,政治化);虚伪化、形式化,社会教化;孝德内容发展渐趋广泛。(2)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现代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当代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适应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孝德教育的缺失;西方伦理文化的冲击。意义:弘扬尊老、爱老、养老的传统孝文化,使人老有所养;强化亲情,有利于家庭和谐;感恩行孝有利于弘扬人文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家庭

18、团结与和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学,中国汉代独尊儒术后为特指研究儒家经典,是一种解释其字面意义、阐明其蕴含义理的学问。历代官定“经”的范围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东汉七经:除上述五经外,另外二经究竟为何一向聚讼纷纭,据王国维汉魏博士考,应为孝经与论语唐九经:即将五经中的礼拆为仪礼、周礼与礼记,春秋拆做左传、公羊传与谷梁传开成十二经:唐文宗开成十二年,于九经上添尔雅论语孝经,刻做石经。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四书

19、五经:为朱子所定,与五经上增设“四书”,随着朱子学的繁盛,这也成为了儒家经典最为著名的编订方式。据百度百科整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个王朝对其经学的影响进行阐述,并说明经学发展的启示。(12分)解析 第一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中“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得出西汉时期,五经成为儒家经典,结合所学知识,从五经的作用角度进行阐述,五经成为学校的教科书,使儒学垄断了教育;五经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内容,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五经的广泛传播,改变了儒学的命运,推动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根据材料中“宋十三经:北宋时,承继唐代九经定制,但是孟子的地位有所上升,南迁以后,孟子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

20、升格为经,与开成石经合做十三经”得出,宋朝十三经使得儒学体系更加完善,结合宋明理学的作用进行补充说明,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思辨化,成为官方哲学;十三经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第二小问启示,从经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儒学的发展迎合了封建君主专制建设及统治的需要;经学的传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答案 阐述一:西汉王朝,儒家经典五经成为学校的教科书,使儒学垄断了教育;五经成为读书人进入仕途的必读内容,推动了儒学的广泛传播;五经的广泛传播,改变了儒学的命运,推动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阐述二:宋朝,十三经使得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思辨化,成为官方哲学;十三经大大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启示:儒学的发展迎合了封建君主专制建设及统治的需要;经学的传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