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桐城中学高二月考历史试题命题人:徐祺 审题人:陈乔珍一选择题。(共50分)1“百家争鸣”指不同文化风格、不同学术主张的派别相互竞争,同时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形势。针对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墨家提出A. “兼相爱、交相利” B. “利出于地”、“名出于战”C. “非攻”、“尚贤”、“尚同” D.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大清律例明确规定,儿子殴打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如果是父母殴打儿子,情形就大不相同,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殴打儿子致死,最重也只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上述规定反映出清代法律的特点是A. 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 强调以礼入法,忽视个人权利C. 法分贵贱,因人而
2、异 D. 强调等级尊卑,主张同罪异罚3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B. 经济的发展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C.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孜孜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D.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
3、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4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A. 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 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C. 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 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5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提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黄宗羲则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这两种思想A.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B. 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C. 都反映了经世致用学风D. 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6黄宗羲说:“先生之学,始泛滥于
4、词章继而遍读考亭之书,循序格物,顾物理、吾心终制为二,无所得入;于是出入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 王阳明 B. 朱熹 C.孔子 D. 李贽7永乐九年(1411年)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8顾炎武指责李贽“无
5、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C.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D. 李贽挑战理学权威9唐甄在潜书中写道:“人君之尊,如在天上,与帝同体。”其结果是“臣日益疏,智日益蔽。”而公卿们也因为“罕得进见,”往往“于斯之时,虽有善鸣者,不得闻于九天;虽有善烛者,不得照于九州。”针对这一问题当时思想家提出的对策是A. 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 B.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C. 天之立君
6、,以为民也 D. 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10历史学家黄克武认为,对于中国传统下思索解决专制问题的士大夫来说,(清末民初)西方民主制度的传入,无疑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制度来实现固有的“民本论”、“上下一体”与“天下为公”的政治理想,可队让中国重返有如三代之盛世。材料说明A. 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民主思想 B. 明清进步思潮与西方民主思想本质相同C. 国人接纳西方民主有传统渊源 D.晚清立宪人士敢于构想一种崭新的制度11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阐述的
7、核心思想是A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 B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C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12希腊先哲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萌发的基石。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为文艺复兴A提供了价值标准定位 B提供了思维方法定位C提供了道德标准定位 D提供了自然标准定位13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A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C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D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14西方著名哲学家怀特海曾说:“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
8、是柏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已。”怀特海这句话强调的是A古希腊哲学对西方哲学影响深远 B古希腊哲学具有强大的凝聚力C西方哲学思想的原创性相对薄弱 D西方哲学表现出高度的统一性15“15世纪末16世纪初,无论是政治家还是学者,无论是贵族还是市民,无论是高级教职人员还是僧侣和教区神父,都对教会的状况痛心不已,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认为教皇制度是欧洲流着脓液的症结所在。”与之相关的史事有康德强调“人非工具”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加尔文主张“先定论” 伏尔泰提出“天赋人权”A B C D1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
9、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A主张废除宗教仪式 B挑战教会权威C肯定王权高于教权 D否定信仰上帝17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说:“我们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在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为坏蛋。这反映了当时意大利A资产阶级追求现实世界的享乐 B天主教会势力遭到了严重打击C出现人文主义过于泛滥的弊端 D经济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严重18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为“理
10、性王国”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B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C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D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一些持批判态度的人认为启蒙运动必须为道德危机、精神空虚、生存压力甚至环境恶化负责,也有人指出启蒙自始至终的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这个彻底启蒙了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以下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过分否定权威产生社会性危机 B理性成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C启蒙主义思潮引发了精神危机 D教会不满批判进行疯狂报复20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多数是自然神论者,乐于赞同上帝存在并创造了世界,但坚决认为,上帝创世后,允许世界按照某些自然法则起作用而不
11、加以干涉。这说明启蒙运动A尚未形成完备思想体系 B认可天主教会干预世俗生活C理性看待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D彻底否定对上帝的信仰21目前已辩识的甲骨文单字约占已发现的五分之一,其中象形字占可识字数的37,会意字和指事字约占40,形声字约占20,假借字和转注字仅占3以下。据此可知,甲骨文 A真实反映了商代的历史状况 B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C直接影响了当今汉字的使用 D植根于久远的文化传统之中22刘邦称赞其谋士张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杜甫称赞诸葛亮“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材料表明古代中国的数学A植根于悠久的历史传统 B与军事有着密切联系C对战争成败有决定作用 D助推了
12、战争形态的改变23从诗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到元曲“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再到小说西游记中“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语言表述。由此可以推知古代中国文学 A日益呈现通俗化趋势 B平民渐称为阅读主体C推动了民间教育普及 D更注重创作的娱乐性24唐代画家张延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能书者皆能画”。赵孟頫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他们二人共同关注的是A意境深远的文人画 B入木三分的人物画C注重民俗的风俗画 D浓妆淡抹的山水画25戏台上有一副对联是:你一枪、我一刀,杀人不死;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材料可用来说明戏剧表
13、演具有A程式性 B夸张性 C逼真性 D虚拟性二、材料解析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一直是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材料二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
14、不能形成丛林。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同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的起作用有何不同?(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行成丛林。27(1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道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材料二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
15、言论: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的人孟德斯鸠: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一)立法权力;(二)有关国际事项的行政权力;(三)有关民政法规事项的行政权力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卢梭: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
16、的理智无能为力。(1)有人说苏格拉底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结合材料一加以说明。(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6分)(3)概括近代以来西方人文主义不断发展的影响。(6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珠玑,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氛围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然而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摘编自赏析材料二 在八大山人的画作中,人们谈论最多的是一类独立不羁的形
17、象,最能体现八大山人的独特性格。孤禽图历来脍炙人口。这幅画着墨不多,却将具有神奇的魔力,让人看一眼便会被它触动:一幅白纸,只在下方中间,有一只黑色的鸟侧身独脚站立,弓着背,缩着脖子,眼睛上翻,一股冷漠倔强之气从其身姿和眼神中透出,有横眉冷对大千世界的气势。摘编自八大山人:书画里都是谜材料三 社会是艺术产生的源头,而艺术则是社会源头流出的一股活水。顺着时间的足迹,它一路走来,有时沉静,有时潺潺,有时又猛烈的撞击,瞬间迸发出灵动的水花。摘编自陈洪森艺术文化(1)根据材料一,概述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孤禽图所体现的时代背景
18、。(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社会与文化之间的关系。(4分)期中考试历史答案一1-5 ABCBA 6-10 ABCDD 11-15 CBCAD 16-20 BCAAC 21-25 BBAAD 二 26.(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和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日益僵化,压制了思想进步。(6分)(2)相似: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6分)(3)原因:中国处于封建社会
19、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4分)27(1)依据: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关注人的发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其思想影响了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2)内涵: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三权分立;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独立思考,理性判断。(3)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势力;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28(1)特点:飘逸潇洒,虚玄灵动。(2分)原因:士人群体思想较为自由;士人群体具有较为豪放的情怀。(4分)(2)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一批进步知识分子萌生了反抗精神,追求个性解放。(6分)(3)关系:社会是文化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与方向;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