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歌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761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歌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歌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歌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歌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渔歌子 (2)_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渔歌子教学设计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教学目标: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2、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2.通过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层层深入的诵读,学着运用展开想象的方法,初步理解词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渔歌子这首词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寄

3、情山水、心志平和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3.拓展阅读,逐步培养对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并能主动积累优秀诗文。4.通过学习这首词,进一步感知词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加深对诗句的理解,体会词的意境。一、激趣设境,理解课题1.在第一单元学习过的词忆江南(大家一块复习,背诵)。2.说说词和诗的不同点?a.词有词牌名,不是词的题目b.词又叫长短句c.词每句的字数有长有短d.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3.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

4、首词,这首词的词牌叫渔歌子a注意读音 子 Zb.词牌名。渔歌子又名渔父。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过渡:古代的词谱上曲后,可以当做歌曲,传唱大街小巷,让我们走进张志和的饿渔歌子。二、学习古诗(一)读出一点味道 (节奏、长短音)1学生自读古诗2指名读诗3提醒223(节奏)4指名读古诗5提醒长短音 (山 前 白 飞)(桃 花 流水 鱼肥)(绿蓑衣)(斜风 细雨 不须归)6学生自读7齐读小结:诗词表达了情感和志向,诗词很多时候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画面。再读你能看到什么景物?(二)读出一点画面(景色)1你

5、看到了什么景物?(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西塞山、斜风、细雨、蓑衣、渔翁)2这是什么季节?小结:这首词短短27个字,描写了10种不同的事物。3这些景物都有怎样的颜色或姿态呢?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西塞山、斜风、细雨、蓑衣、渔翁4把你想到的颜色放在这首词中,连起来读读。5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景色?6、你觉得这里的景色怎样?小结:这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啊!这首词中不仅仅有景物,而且还有一个人,他有怎样的姿态呢?(三)读出一点情致1.他有怎样的姿态?2.你看到了怎样的渔翁?(悠然自得、悠闲自在)3.你觉得渔翁有怎样的心情呢?(舒畅兴奋)4.从哪里感觉到的?小结:作者笔下的景物表达着词人的心情,

6、这就是所说的借景抒情。5.这里的“归”是指回到哪里?介绍:张松龄的一首词渔歌子 弟志和渔文歌(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醉翁之意不在钓,在于山水之乐 张志和是直钓垂钓,不设诱饵,你有疑问吗?6.你觉得张志和是一个怎样的人呢?7.不须归中,还仅仅是指不回自己的那个小家吗?引出其哥哥的作品渔歌子.和答弟志和渔父歌 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 草堂松径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8.介绍张志和: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自称烟波钓徒,祖籍浙江金华。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中举人。后来在朝廷当官。直到有一年,遭坏人设计,被皇帝贬官,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他开始浪迹江湖,浮三江,泛五湖,渔樵、写诗为乐。小结:不须归不仅仅是指不用回家,还有不想回到官场中去。拓展延伸:张志和 写过5首渔歌子 ,这是其中一首,我们读下其他四首。张志和另外的几首渔歌子: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