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空城计教学反思空城计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课文描述蜀国丞相诸葛亮面对强敌处变不惊,设下计谋,终于使魏国名将司马懿引兵退去,突出表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全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起因、经过、结果交代得清楚明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表达具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独特风格,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的语言表达特点。教学难点是理解诸葛亮为什么要施空城计、怎样施空城计及施空城计成功的原因。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1.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空城计的原因,我截取了电影中与文章内容吻合的片段,意
2、在让学生能通过直观的形象情境,让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和角色之中,理解课文内容。2.在分析诸葛亮人物时还是应该多抓住人物身上的细节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动作入手分体会情境。当孩子们的认识总停留在一个平面时老师应当适当地加以提高,抛给学生一些更高的认识,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我却忽视了,仍然让他们的认识停留在自己的层面上。3.我认识到司马懿这一人物能反衬出诸葛亮的计谋高人一筹,我也带着学生深入体会了。当我问道:“看到这撤退的兵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我认为司马懿应该改叫司马疑!”“司马懿还不如他的儿子司马昭呢!”“如果诸葛亮碰见的是司马昭那就惨啦!”“司马懿应该派一小队人马先去探个虚实
3、的,这样退兵太可惜了。”这时,学生完全沉浸到故事中去了,他们对古诗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都在积极思考。4.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根据提示概括地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学习为什么摆空城计时,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蜂拥而上”“脸色苍白”并展开想想说话。学习怎样摆空城计时,用小标题概括并复述课文。二、成功之处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在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情,达到以学定教。在学生先学的同时,教师可以清楚、冷静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并作出教的内容方法的选择。在课堂中我也关注点滴细节,比如在合作之后的点评、及时给予学生鼓励,能细心发现并及时小结,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也有助于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三、不足之处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语言过于单一,教师的评价语言不仅是一种智慧,一项技能,更是一门艺术,多思、多学多练就能使我们的课堂评价语言愈来愈精彩。电影片段的运用流于形式,还未落到实处,这是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四、改进措施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从审题质疑出发,抓住课文脉络,诸葛为什么要摆空城计,怎样摆空城计和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学习重点段落,从而理解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