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沉和浮 5 浮力教案 教科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6470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沉和浮 5 浮力教案 教科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沉和浮 5 浮力教案 教科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沉和浮 5 浮力教案 教科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浮 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过程与方法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教学准备】

2、小组实验一:精确刻度杯一个,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等物体。小组实验二:弹簧秤一个,大泡沫塑料块一块,底部带小滑轮的精确刻度杯(共用)一个,细线,记录表(课本P13)。小组实验三:在实验二的材料基础上,补充两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板书:浮力)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能感受到水的浮力?3.出示课

3、本P12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课本P13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

4、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入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单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

5、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水的浮力记录表小泡沫塑料块中泡沫塑料块大泡沫塑料块自重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3.让学生把前后两个测量活动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4.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板书设计】浮力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浮力大于重力上浮浮力等于重力漂浮或悬浮【教学反思】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还好,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

6、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部分学生还表现出广阔的知识面、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值得特别提到的是,有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创造力,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这也是学生的思维与想象力高度活跃的表现。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地达到了,学生能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了水的浮力,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具有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实验结论的熏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发展。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学生更加关注身边事物的发展变化,应用知识的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但是本节课的教学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还不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