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291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4615-16人教版新课标(无)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gi gun chng d j tu hun xing lin xknglng g z yn t wng yun z h二、照样子,根据字的不同意思组词。(4分)例:程法式 ( 章程 ) 路途 ( 全程 ) 步骤 ( 进程)1、赖不愿离去 ( ) 拒绝承认( ) 无耻( )2、捷迅速( ) 立即反应( ) 近便( )顿立刻( ) 安放( )三、把下列词语填完整,并填空。(6分)出乎( )( ) 农耕( )( ) 呼( )唤( ) 用武( )( )归( )到( ) 程控( )( ) 形态( )( ) ( )

2、味( )肴表示形状各不相同,各自有各自的模样的词是:表示出现的情况与预想的一样的词语是:四、选词填空。(5分)推测 猜测 不仅而且 既又 因为所以1、根据这些恐龙化石,科学家们( )一种带羽毛的恐龙最终变成鸟类。2、今天语文老师没来上课,我( )他到外地学习了。3、电脑根据这些气象资料,为主人提供一个( )节能( )舒适的家居环境。4、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5、( )太空蔬菜抗病力强,( )在生长过程中很少用农药。五、我知道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 )2、点将台的对面齐刷刷地屹立着大小八九座山峰,

3、像一个个虎背熊腰的威武将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 ( )3、太空黄瓜里铁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大大提高;太空葫芦可以长到一米长;太空辣椒不仅个大味美,还结出了漂亮的黄色甜椒和红色甜椒。 ( )4小青石被搅得头昏脑胀,浑身湿漉漉的。 ( )六、下面各句用哪种说明方法。(3分)1、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2、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3、九仙山位于福建德化县,距县城35公里,海拔 1658 米。( )七、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3分)1、我飞快地赶紧跑过去。2、这些闪光的名字后

4、面,都有一个个感人。3、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八、句子排排队。(5分)(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九 、阅读天地。(20分)(一)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1、短文中“自然”的意思是( )。(1

5、分)(1)自然界 (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表示理所当然2、联系课文理解句子。(6分)“二者”指,“毫不相干”是说。这段话主要想告诉我们。3、文中冒号表示。(1分)(二)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每天,地球上不论是人还是动物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就拿一个成年人来说,每天大约要呼出400升的二氧化碳。长此以往,氧气岂不会被用光吗?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采(集 极)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底下。很快的,叶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只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块点着火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列 烈)

6、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 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进的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那么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杰 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汲取营养,而排出氧气。” 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原、庄稼,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底 低)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做“光合作用”。据计算,三棵大桉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 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也用不完的。1、把括号里不正确的词划掉。(2分)2、 选择正确的语音。(3分)氧(yng yng)气 一氧化碳(tn dn) 浸(jn qn)入杞(q j)人忧天 葡萄(taoto)糖 燃(ln rn)烧3、用“”画出中心句(2分)。4、找出文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2分)反义语:排出( ) 近义词:广阔( )5、有人担心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是因为;瑞士科学家谢尼伯的实验说明了。(3分)十 、小练笔。(20分)以“未来的教室真神奇”为题,写一两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