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虎门销烟(第二课时)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143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虎门销烟(第二课时)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虎门销烟(第二课时)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虎门销烟(第二课时)_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情景和销烟时的令人震撼的壮举,深入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能够复述课文。来源:学_科_网Z_X_X_K通过抓住关键词、想想画面等形式复述课文。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培养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虎门销烟的壮观情景和销烟时的令人震撼的壮举,深入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通过抓住关键词、想想画面等形式复述课文。难点:通过抓住关键词、想想画面等形式复述课文。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听写词语分外壮丽 彩旗林立 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 水泄不通 震惊中外复述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抓住围观,感受壮情来源:

2、Zxxk虎门销烟是哪一天?为什么说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我们继续探讨。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你从哪里看出“这一天”的“值得纪念”?(指名回答)板书:分外壮丽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相机理解这三个词)一般来说,这种场景出现在什么时候?(过节)这样的写法叫做:场面烘托人们把宽阔的沙滩挤得水泄不通的原因是什么?“听到虎门销烟的消息”在课文中就是哪个词表示的?(指名回答,板书:闻讯)除了老百姓,还有哪些人?(文武官员 应邀的外国商人)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齐读第二段,思考:这么壮观的场面,你认为作者是怎么写的?(引导学生体会,从天到地,由景及人,由台上到台下的写作顺序)根据这个顺序,想想画面,你能

3、说一说当时的壮观场面吗?(交流之后分享)指名复述。聚焦壮举,感受震撼在这样的场景下,“午后二时许,林则徐等人健步登上礼台”,随即是怎样的仪式?你感受到了什么?(理解:礼炮轰鸣 群情沸腾,体会仪式的隆重。)“林则徐一声令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是怎样的林则徐?(观察P39的插图,模拟林则徐说一说,可以是四字成语)怎样销烟的?划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交流之后,指名读相关的片断。(相机板书:先 撒盐巴;再 抛鸦片;然后 倒石灰)来源:学&科&网Z&X&X&K观察课文插图,看看民工是怎样做的?用自己的话相互说一说。结果是怎样的?(指名回答,齐读。)可见,鸦片之毒,毒彻肺腑。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关键词

4、,相互地说一说销烟的过程。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指名回答)真是“大快人心”“群情激昂”!穿越时代,感受壮行如果穿越时空,此情此景,你会对林则徐说什么呢?(口语训练:我想对林则徐说)知道当时的道光皇帝对待林则徐是什么态度吗?把林则徐流放了。在被流放的途中,林则徐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也就是说,“只要是对国家有益的,哪怕是要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不能因为个人的富贵荣辱和得失而去逃避和推卸责任。”此时此刻,站在林则徐的塑像前,(指导看P40插图)你又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下来。总结全文,抒发决心联系当前的现实,有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贩卖毒品,有些人身陷毒品不能自拔,害人害己,你对此有什么想法?讨论交流。为了民族的强盛,让我们远离毒品,请大家写一句禁毒的话。来源:板书设计: 虎门销烟 壮情 分外壮丽 群情沸腾来源:学+科+网 先 撒盐巴 壮举 再 抛鸦片 然后 倒石灰 壮行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