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_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6083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_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_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_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_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_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四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及评析-1卢沟桥的狮子人教版(2019)师:初读完课文,参观完卢沟桥,我们知道了这桥上的狮子都是用生:石头雕成的。师:平时见过石雕狮子吗?生:见过。师:在哪里见过呢?生:就是过去有钱人家院子门口。生:我们那边银行门口也有。生:木兰山的入口。师:看来大家平时都很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那你们看到的石狮子是几只呢?生:两只,一般都是两只,一左一右。生:我在那个石雕厂看到的石狮子还蛮多的,大概有十几只呢!师:嗯,那这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呢?生:数不清。师:为什么数不清?生:太多了,多到数不清楚。师:那到底能不能数清呢?生:(有的学生开始看书,在书中寻找答案)师:有的同

2、学知道从书中去寻找答案,很聪明。(肯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生:(兴奋地)我找到了: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也就是说要是仔细数还是数得清的。师:你很会读书!那请同学们一起来仔细地数数,这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到底有多少只呢?(部分学生摸不着头脑)师:(相机点拨)到哪里数?怎么数啊?生:到书上数!师:对!大家一起到书上去数,读相关的句子,根据其中的重点字词来数。(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深远的,教教材是基础,用教材教方法才是目标。)师:你们数清楚了有多少只?生1:有281只。生2:不对,书上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如果每根望

3、柱上只有一个石狮子,那么最少也有281只,但是文章后面写到了有的大狮子身上怀里还有小狮子,那么就不止281只了。(学生分析得很精彩,抓住重点字词,真正地把书读透了。)师:你有一个词用得非常好,最少,会读书会分析,好样的!其实关于石狮子的只数,做相关研究的工作人员还真是仔细地进行过清点,1962清点时给每个石狮子编号,数出的只数是485只,谁知在1979年的复查中,又发现了17个,这样石狮的总数被更正为502只。你看,连工作人员在清点个数时都出现了失误,这说明这座桥上的石狮子真是多得生:数不清!师:同学们,你们平时看到的石狮子就那么几只,最多也不过十几只,可这一座桥上就有这么多只,你想说点什么吗

4、?生:这真是一座神奇的桥。生:这真是一座与众不同的桥。师:嗯,你们赞美了这座桥。与桥相比,谁更值得赞美?生:设计这座桥的人。生:还有修筑这座桥的人。师:对,正是这些能工巧匠,为我们留下了这样巧夺天工的建筑。我们是不是应该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夸夸他们?生:你们的技术真是巧夺天工。生:你们能在一座桥上刻出这么多的石狮子,真是太厉害了。师:中国人民早在1189年就做出了这座别具匠心的桥,大家自豪吗?生:自豪!师:带着赞美与自豪的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评析:卢沟桥的石狮子有三个特点:一是数不清,二是大小不一,三是形态各异。这是笔者在学习“卢沟桥石狮子的第一个特点数不清”时的处理方法,文中对于 “大小不

5、一,形态各异”这两个特点描写较为详细,学生能够直接从文字语言中感受到这两个特点,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难度,相反对于“数不清”这个特点只有简简单单一两句话的描写。从内容的安排上来说,是不会把它作为重点的,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撇去石狮子多得数不清这个特点,“大小不一”也好,“形态各异”也好,就会显得逊色不少,与中国其它的建筑比起来,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正是因为有个“多得数不清”的特点,卢沟桥的石狮子才显得那样特别:这么多的石狮子,个头却有大有小,形态却各不相同!把第一个特点理解好了,能为后两个特点的理解推波助澜,从而也能水到渠成地达成本课教学的难点目标:通过对卢沟桥狮子的了解,激发起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

6、历史责任感。本片段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生活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石狮子在中国的建筑中比较常见,把学生生活中的经验用到学习课文中来,让学生有亲切感,学习起来比较有兴趣和积极性。2、从学习方法着眼,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阅读即要多看多读,问题是从书中看出来的,答案同样也是从书中看出来的。肯定学生好的读书习惯和方法,把这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长期训练下去,对学生终身学习是有很大的益3、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下去。这个对比体现在学生生活与文本的对比,学生不同思维的对比。生活与文本的不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不同思维碰撞了,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4、运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饶有趣味地学下去。这个对比体现在学生生活与文本的对比,学生不同思维的对比。生活与文本的不同,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不同思维碰撞了,才能激起智慧的火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