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2.引导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1.认读字词。2.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6.给下列字词注上正确的读音。涨( ) 潮旋涡( )光泽( )玩腻( )瓦砾( )稀罕( )二、细读课文,深化理解。(用时:20分钟)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
2、“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一评,谁读得最棒。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
3、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2.启发思考:海边的贝壳很美,同学们知道这些贝壳是怎么来的吗?3.漂亮的贝壳让人赞美,但有一只贝壳没有被孩子们捡起,因为它不漂亮。后来,这只不漂亮的贝壳形成了什么?是怎样形成的呢?引导齐读第3、4段。4
4、.珍珠真的像作者描述的那样形成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5.出示: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引导学生体会这个句子。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1.自由评
5、议别人的朗读情况。2.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3.齐读3、4自然段,自主解决问题。4.小组内讨论交流:珍珠是怎么形成的?画出相关的语句,认真品读。5.全班交流对出示句子的理解。他的壳上越来越没有了光泽,没有了图案,因此,失去了做贝的光荣,所以说它可怜。它默默忍受着失去荣耀的痛苦,忍受着内在的折磨,但它没有悲观失望,它用自己的血和肉磨制成了一颗闪亮的珍珠,所以说它可敬。7.读下面的一句话,回答问题。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说它可怜,是因为_说它可敬,是因为_三、感情朗读,感知写法。(用时:8分钟)1.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表达的感情入手,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用什么样的
6、写法讲述了一只贝的一生。2.组织展示读。1.抓住重点词句表达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汇报展示。8.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讲述了一只贝的一生?借这个故事赞扬了什么?_四、拓展延伸,引发思考。(用时:7分钟)1.过渡:学完这篇课文后,你们敬佩那只不漂亮的贝壳吗?为什么?2.启发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我们周围有这种行为的人吗?说给大家听。1.自由交流对那只不漂亮的贝壳的正确认识。2.夸夸身边具有这种精神的人。9.我敬佩文中的那只贝,因为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我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探讨、交流,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学生在“真情流露”中展现自己的才能。这样的学习是轻松快乐的学习,是学生用自己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所以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张扬。多给学生一点空间,老师就会多一份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