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上语文听课反思-5珍贵的教科书人教版(2019)今天我听了王晓花老师讲的珍贵的教科书一棵,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节课王老师抓住“珍贵的教科室”中的“珍贵”二字。紧紧围绕“教科书为什么是珍贵的”这一问题,通过让学生画出文中描写教科书珍贵的句子和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让学生明确:“我们非常渴望得到书,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书用的纸是节约下来的。”深深地体会感受到了书的珍贵。在此过程中,师生情感流露真挚,朗读非常投入,合作密切,在场的老师们没有一个不被打动。而且在这根主线的基础上还间接地解决了许多知识点,如:“争先恐后”是什么
2、意思、“完好无损”说明了什么等。整个过程教师的思路特别清晰,环环相扣。整节课从导入到最后的拓展结构特别的完整。讲练结合,都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特别明显。 听完这节课后,让人回味无穷。你若问我:“感觉怎么样?”我会不加思索的说:“精彩。”于此同时也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中:她为什么把这节课上的这么好? 静下来好好想一想,回过头再看一看,你就会发现,她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是她真正做到了吃透教材。这篇课文就像是一棵长满枝叶的大树,这棵大树的主干便是这篇课文的重点,旁边长出去的枝枝丫丫便是这篇课文的其他知识点。而王老师正是在吃透了教材的情况下,找准了这棵树的主干,即文章的重点,从中汲取到了文章的精华
3、,围绕这个精华(重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的引导、有感情的朗读和体会、感受突破难点。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达到了教学目的。再加上自身较深的功底,较强的能力使本节课上的有声有色、避免了眉毛胡子一起抓,分不清孰轻孰重。总觉得什么都应该给学生讲到,结果却什么也没抓到。把自己和学生搞的一塌糊涂的现象。殊不知,如果你吃透了教材,找准了重点,围绕这个重点教学,其他知识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自然而然地解决。同时也体现出了你的思路清晰。 这节课让我受益菲浅,让我感受到:不是你上不好一节课,而是你没有备好一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备课力度,多听课、多反思,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