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6919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同步备课试题 第二单元专项练习 课外阅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专项练习(课外阅读)篇目(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

2、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孔子以诗书

3、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王公纪年

4、法,此外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如“元和十年”就属于王公纪年法。B“字”,人的表字。古人常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C“累绁”即“缧绁”,“缧绁”指捆绑犯人的绳索,在文中,“缧绁”指监狱。D“行”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如“假”“权”“署”等。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出身贫寒,但年少好礼,具备从政的才能。孟釐子曾在死前告诫自己的儿子,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孔子在季氏手下当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做得非常好。B孔子答复齐景公之问,展现了其非凡的政治见识。齐景公询问

5、孔子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说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但称霸是应该的。C孔子代理国相一职时,管理有方。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仅仅三个月,那些贩卖羊羔、猪仔的人们,就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都能够各得所需而归。D孔子经历坎坷,但乐观幽默。在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了。郑人告诉子贡,孔子萎靡不振,像丧家狗。孔子听说后开心地笑了,他说对方称自己为丧家狗,真是对极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2)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答案】1C2A3B4

6、(1)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齐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土狭小地方偏僻,他怎么称霸的呢?”(2)孔子用诗书礼乐教导学生,(他的)弟子大概有三千人,其中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临死前告诫他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孟赘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受害。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享有宋国,而他却让给了宋厉公”。“鲁大夫孟釐子”为“病且死”的主语,不应该断开,排除AD项。“嗣”,继承人的意思,“懿子”为继承人,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故选C。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元和十年就属于王公纪年法”错误。“元和十

7、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元和(806年-820年),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唐宪宗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短暂的统一,史称“元和中兴”。故选A。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错误。结合“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分析,即使称王也完全应该,称霸还委屈了他呢。故选B。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本题得分点有:(1)适,到;处辟,地方偏僻;霸,称霸;何,怎么。(2)以,用;盖,大概;通,精通。【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

8、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按: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境鄹城)。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叫做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孔子降生后脑袋就长得中间低四面高,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叫仲尼,胜孔。孔子十七岁的时候,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临死前告诫他作为继承人的儿子孟赘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他的先祖在宋国受害。

9、他的先祖弗父何本来可以享有宋国,而他却让给了宋厉公。到了正考父(按:弗父何的曾孙),他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朝,受三命(做了上卿),一命比一命恭谨。我听说圣人的后裔,虽不一定能当国继位,但必然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如今孔丘年纪轻轻就博学好礼,这岂不就是所谓的显达的人吗?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去拜他为师。”孟釐子死后,懿子和鲁人南宫敬叔便去向孔子学礼。孔子早年生活,既穷苦又没地位。成年以后,先是给季孙氏当管理仓库的小官,在掌握钱粮的出入方面准确公平;后来又做过管牲口的小官,、币场中牲口越养越多。于是做了管理土木工程的官职。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大约三十岁了。齐景公跟晏婴一块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过去

10、秦穆公时,秦国的国土又小地域又偏僻,他能够称霸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这个国家,地域虽然小,但是它的国君志向远大;地势虽然偏僻,国君的行为却中正无私。秦穆公亲自举拔用五张黑羊皮赎来的贤士百里奚,封给他大夫的官爵,才把他从奴隶的构禁中救出来,就和他一连晤谈三天,随后把掌政大权交给了他。从这点说即使称王也完全应该,称霸还委屈他了呢!”景公听了很高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这时他以大司寇的身份兼理国相的职责(参与国家大事),于是就把扰乱鲁国政事的大夫少正卯给杀了孔子参与国政才三个月,鲁国那些贩卖羊羔猪仔的人们,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男人女人在路上行走时也自觉的分开各走一边;丢在路上的东

11、西没有人拾取;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用不着到主管官员那里去求告,鲁国的百姓都能够使其各得所需而归。孔子到郑国去,和弟子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口。郑国有人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那里站有一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可是从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一副疲惫倒霉的样子,真像个失去主人家的狗”子贡见面把这些话据实告诉孔子,孔子笑着说:“他所美言的我那种相貌我可真是不敢当;倒是他说我像只失去主人家的狗,那可真是啊!那可真是啊!”孔子晚年喜欢周易,他阐述了象辞、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由于他不停地翻读周易,以至于那些串竹简的皮条都断了好几次他还说:“要是能够再多给我几年时间,我

12、对于周易也就能领会的更深入、更透彻了。”孔子把诗、书、礼、乐作为教育弟子的主要内容,受过孔子教育的弟子大约有三千人,而精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己且日。篇目(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

13、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

14、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节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B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C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D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

15、的。B“隐君子”原指隐居逃避尘世的人,最早见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是隐士与君子的结合。C玄孙,曾孙的孙子,自身以下的第五代。泛指远孙。D太傅,中国古代官职。起始于西周,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君王老师(辅弼官,君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愚钝。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

16、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D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量事情。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答案】5A6C7A8(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根据关键词语“去”“是”“所以”等即可正确断句。“去子之

17、骄气与多欲”意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句中“去”作谓语,“之骄气与多欲”作宾语,其中“骄气与多欲”是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要在“去子之骄气与多欲”之后断开,排除C、D项。“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意为: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子”作“告”的宾语,不作“若是”的主语,所以“告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A。6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玄孙,曾孙的孙子”错。正确的是:玄孙,曾孙的儿子。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是一致的”错。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

18、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故选A。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第(1)句关键点:主要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语气,大概。第(2)句关键点:“始”意为“当初”,“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霸王”意为“称王称霸”。【点睛】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要点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

19、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隐居起来。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表面上看起来像愚

20、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高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了,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为其难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一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

21、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身而长寿的啊。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隐居的君子。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

22、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不在一起商量事情”,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清静无为,百姓就能自己变得正直守义。篇目(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

23、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

24、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节选自墨子鲁问)注释:籍:假使。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B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C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D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5、A“鄙人”即指鄙陋的人,常用作自称的谦辞,这里是吴虑对自己的谦称。B舜,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领袖。与“黄帝”“颛顼”“帝喾”“尧”合称为“五帝”。C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子本人、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D“三军”是指打仗的前、中、后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11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虑的观点是道义只需要亲身践行,不需要用言辞宣扬。B选文在写法上具有整散结合、排比层进、反复申说的特点。C墨子强调自己一个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D墨子认为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最终可以达到“国必治”“行必修”的效果。12把文中画横线的

26、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2)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13墨子强调要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请概述前后两段论证这一观点的思路。【答案】9D10A11C12(1)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2)假若我能鼓动大家达到仁义的要求,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13第段墨子通过论证自己一个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一个人打仗不能抵御三军,而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可以国治行修,产生的功劳更多,来证明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第段墨子通过假设,比较教人耕和独自耕、鼓而使众进战和独进战的功劳多少

27、,类推出教天下以义比独知义要功劳多,进一步证明了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我认为不如诵读与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与考察圣人的言辞,在上劝说王公大人,在下劝说平民百姓。“诵先王之道”中“先王之道”是“诵”的宾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AC。“上说王公大人”中“王公大人”作“说”的宾语,是完整的主谓句,中间不宜断开,在“王公大人”后面断开,排除B。故选D。1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这里是吴虑对自己的谦称”说法错误,原文为“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不是“吴虑对自己的谦称”,而是指鲁国的南郊。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

28、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错,原文为“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可知墨子以此来证明自己亲身实践效果很有限。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盛”,十分努力;“当”,相当;“分诸天下”,分配给天下人。(2)得分点:“鼓”,鼓动;“进于义”,达到仁义的要求;“益”,更加。13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本思路的能力。由“翟尝计之矣。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籍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

29、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被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御三军,既可睹矣”可知第段墨子先论证自己一个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一个人打仗不能抵御三军。“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可知接着墨子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可以国治行修,产生的功劳更多,来证明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由“籍设而天下不知

30、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籍设而攻不义之国,鼓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可知第段墨子通过假设,比较教人耕和独自耕、鼓而使众进战和独进战的功劳多少,“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类推出教天下以义比独知义要功劳多,进一步证明了用言辞宣扬道义的价值。参考译文:鲁国的南郊有一个叫吴虑的人,冬天制陶夏天耕作,拿自己与舜相比。墨子听说了就去见他。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责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说:“你所谓的义,也有以力量给人效劳,以财物分配给人的方面吗?”吴虑回答说:“有。”墨子说:“我曾

31、经思考过:我想自己耕作给天下人饭吃,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个农民的耕作,把收获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升粟。假设一个人能得一升粟,这不足以喂饱天下饥饿的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自己纺织给天下的人衣服穿,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名妇人的纺织,把布匹分配给天下人,每一个人得不到一尺布。假设一个人能得一尺布,这不足以温暖天下寒冷的人,是显而易见的。我想身披坚固的铠甲,手执锐利的武器,解救诸侯的患难,十分努力,这才相当于一位战士作战。一位战士的作战,不能抵挡三军的进攻,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不如诵读与研究先王的学说,通晓与考察圣人的言辞,在上劝说王公大人,在下劝说平民百姓。王公大人采用了我的学说,国家

32、一定能得到治理;平民百姓采用了我的学说,品行必有修养。所以我认为即使不耕作,这样也可以给饥饿的人饭吃,不纺织也可以给寒冷的人衣服穿,功劳胜过耕作了才给人饭吃、纺织了才给人衣穿的人。所以,我认为即使不耕作、不纺织,而功劳胜过耕作与纺织。”吴虑对墨子说:“义啊义啊,贵在切实之行,何必空言!”墨子问道:“假设天下的人不知道耕作,教人耕作的人与不教人耕作却独自耕作的人,他们功劳谁的多?”吴虑答道:“教人耕作的人功劳多。”墨子又问:“假设进攻不义的国家,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与不击鼓使大家作战、却独自作战的人。他们的功劳谁的多?”吴虑答道:“击鼓使大家作战的人功劳多。”墨子说:“天下平民百姓少有人知道仁义,

33、用仁义教天下人的人功劳也多,为什么不劝说呢?假若我能鼓动大家达到仁义的要求,那么,我的仁义岂不是更加发扬光大了吗!”篇目(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齐人将取燕,诸侯谋救之。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以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

34、: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

35、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疆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柯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注】葛:远古时期的部落名。旄倪(mon):被俘虏的老人和幼儿。放于利而行:依据利己的原则办事。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36、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A万乘之国,文中指大国,春秋战国时期周制“天子地才千里,出兵车万乘”。“乘”是当时军队的基本编制,四马一车为一乘。B夷,我国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古有“北狄南蛮、西戎东夷”之说,后来可用“夷”泛指中原以外的各族。C合从连衡,即“合纵连横”,“合纵”是指“合众弱以攻一强”,“连横”是指“事一强以攻众弱”。

37、当时燕国是其中的一“强”。D孟子,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一起著作而成,有对孔子学说的传承。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儒家“四书”。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商汤征伐天下,得到当地百姓的信赖,是因为商汤能够怜惜当地百姓,实施的政策能够让百姓开心。B孟子认为齐宣王如果能够尊重燕国人民的意愿,实施“仁政”,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对齐国动兵。C孟子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他很少谈及利。后世史学家司马迁对此极为赞叹。D孟子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诸侯各国国君的采用,国君们把能攻善伐之人看作贤能,孟子的“德政”不合时宜。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

38、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十二章)18孟子认为“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请从所给材料中列举两个例子分析论证这个观点。【答案】14D15C16C17(1)百姓认为(大王)将要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2)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才是君子。18周武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周文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商汤征伐他国,实施百姓满意的措施,百姓欢迎他的征伐。【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

39、力。句意为: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游事”是动词,其宾语是“齐宣王”,不能断开,排除AB;“不果所言”动宾结构,不能分开;“迂远而阔于事情”是“以为”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15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C.“孟子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的开始,为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错误。文中“太史公曰利诚乱之始也”,认为谋利是一切祸乱开始的是司马迁;“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防备祸乱根源的是孔子。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C.“当时燕国是其中的一强”错误,由“天下

40、固畏齐之强也”可知,齐国为“一强”。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以为”,认为;“拯己于水火之中”,状语后置句,把自己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箪”,名词用作动词,用箪装着;“壶”,名词用作动词,用壶盛着。(2)“文”,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文质兼备,配合适当;“然后”,这样之后。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先王实施政令都是以百姓的好恶为依据的。由“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可知,周武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高兴就兼并这个国家;由“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

41、之者,文王是也”可知,周文王征伐他国,当地百姓不高兴就不兼并这个国家;由“(汤)使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可知,商汤征伐他国,实施百姓满意的措施,百姓欢迎他的征伐。参考译文:齐国攻打燕园,战胜了燕国。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兼并燕国,有人劝我兼并燕国。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五十天就攻克了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不兼并它,必定会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兼并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兼并了,燕国人民高兴,那就兼并它。古代有这么做的人,武王就是。兼并了,燕国人民不高兴,那就不要兼并。古代也有这么做过的人,文王就是。以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去攻

42、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百姓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难道有别的原因吗?只是想摆脱水深火热的处境罢了。”齐国人要兼并燕国,别的诸侯国谋划援救它。宣王说:“很多诸候谋划来讨伐我,(我) 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孟子回答道:“我听说过凭方圆七十里的地方就治理了天下的人,商汤就是这样。没有听说凭着方圆千里的土地还怕别人的。尚书上说:商汤的征伐,从葛开始。这时,天下的人都信任商汤,他向东征伐,西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向南征伐,北边的少数民族就埋怨。(他们埋怨)说:为什么(不先征伐我们这里,而要)后征伐我们(这里)呢?人民盼望他,如同大旱时节盼望云彩一样。(汤的军队每到一地,)让经

43、商的照常做买卖,种田的照常干农活,杀了那里的暴君,慰问那里的百姓,像是及时雨从天而降,百姓非常高兴。尚书上又说:君王来了,我们就得到新生。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如果您杀戮他们的父兄,囚禁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像这样怎么行呢?天下本来就畏忌齐国的强大,现在齐国扩大了一倍的土地却不施行仁政,这就使得天下的诸侯要出兵攻打您了。大王赶快发布命令,把被俘的老人孩子遣送回去,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同燕国百姓商量,选立一个新国君,然后撤离燕国。那么还来得及阻止(各国动兵)。(节

44、选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太史公说:“我读孟子,每当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才对我的国家有利”时,总不免放下书本而有所感叹。说:唉,谋利的确是一切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极少讲利的问题,其原因就是经常防备这个祸乱的根源。所以他说“依据个人的利益而行动,会招致很多怨恨”。上自天子下至平民,好利的弊病都存在,有什么不同呢?孟轲,是邹国人。他曾跟着子思的弟子学习。当通晓孔道之后,便去游说齐宣王,齐宣王没有任用他。于是到了魏国,梁惠王不但不听信他的主张,反而认为他的主张不切实情,远离实际。当时, 各诸侯国都在实行变革,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家富足, 兵力强大;楚国、魏国也都任用过吴起,战胜了一些国家,削弱了强敌;齐威王

45、和宣王举用孙膑和田忌等人,国力强盛,使各诸侯国都东来朝拜齐国。当各诸侯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的攻伐谋,把能攻善伐看作贤能的时候,孟子却称述唐尧、虞舜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德政,因此不符合他所周游的那些国家的需要。于是就回到家乡与万章等人整理诗经尚书,阐发孔丘的思想学说,写成孟子一书,共七篇。(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篇目(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46、。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

47、“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选自晋书王羲之传)(二)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

48、,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选自庄子逍遥游)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B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C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D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阴:绍兴古县名,秦代始设,会稽郡二十

49、六县之一。县址在会稽山的南边,故名。B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文中“丝竹陶写”,意思是用音乐来陶冶性情。C晦朔:晦是阴历每月月末日,朔是阴历每月首日。“朝菌不知晦朔”,言其生命短暂。D羊角:羊的角。“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中“羊角”借指一种回旋向上如羊角状的旋风。2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城居住,初到浙东,便产生了终身长住的念头,会稽诸多名士与他志趣相投。B王羲之弃官后,以游山玩水、射鸟钓鱼为乐,与谢安交好,二人共同拒绝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C斥鴳腾跃“数仞而下”,却嘲笑展翅“九万里”的大鹏,庄子以此说明“小”是无法理解“大”的。D庄子说理善用

50、譬喻,如选文(二)中或借“朝菌”等生活常识类比,或用“汤之问棘”等寓言作比。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2)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23两篇文字都提到“彭祖”,各有什么作用?【答案】19C20A21B22(1)过去喜欢的东西,转瞬之间,已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发感触。(2)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去往南方的大海。23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庄子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

51、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服食”是“修”的宾语,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D;“采药石”与“不远千里”之间是主谓关系,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会稽山的南边”错误。阴,山北水南,“山阴”应该是会稽山的北面。故选A。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二人共同拒绝了朝廷又一次征辟任用”错误,由原文“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可知,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故选B。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过去;“俯仰”,短暂的时间;“陈迹”,旧迹;“兴怀”,引发感触。(2)“绝”,超

52、越;“负”,背负;“图南”,向南飞翔;“适”,去、往。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齐彭殇为妄作”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妄的。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殇,夭折,未成年而死。可见,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长寿。“彭祖乃今以久特闻”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庄子提到“彭祖”,强调其寿命长,是为了证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参考译文:(一)王羲之很讲究服食丹药养生,不愿意留在京城,刚到浙江,就有终老於此的念头。会稽有好的山水,很多名士都住在那里,谢安没出仕时也住在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都以文章道义超过当世,都在东方修建房舍居住,与王羲之志向相同。曾经和志同道合者

53、在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宴饮,王羲之自己作序申述他的志向,说:人与人的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就过去了,有的人在室中晤谈,互相倾吐心里话;有的人把情怀寄托在所爱好的事物上,豁达开朗不拘常礼。虽然所采纳和所舍弃的各不相同,性情的恬静和急躁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因遇到的事情而欣喜,心中的一时满足,很欢畅地感到自足,就忘记了衰老即将到来。等他们对得到了的东西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迁而变迁时,接着就会有所感慨了。以前感到欣喜的事物,顷刻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因此而感慨。何况寿命有长有短,随着天地的变化,最终还是归於了结。古人说:死生也是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次考察古人发生感叹的原因,与我像符契一样相合

54、,未曾不面对文章嗟叹悲伤,心里却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是一样这很荒诞,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如今人看待古人一样,真可悲呀!所以我把与会的众人一一记载下来,抄录他们的诗文,尽管时代不同事情也不一样,但引起人们心中感慨的原因是一样的。后代读者,也将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王羲之去官后,与东方人士尽情游玩山水,渔猎取乐。又和道士许迈一起研究服食丹药,不远千里采集药石,遍游东方诸郡,登遍了名山,泛舟沧海,感叹说:“我最终将游乐而死。”谢安曾经对王羲之说:“自从中年以来,常因喜怒哀乐而损害身体,与亲友告别,总有几天心情抑郁。”王羲之说:“人到晚年,自然会这样。近

55、来正靠音乐排遣忧闷,总担心被儿女辈发觉,影响欢乐的情绪。”朝廷因为他的誓言发得很毒,也就不再征召他。(二)小智比不上大智,短命比不上长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朝生暮死的菌类不知道有月初月末 。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寒蝉,不知道有春天和秋天,这就是短命。楚国的南方有一种大树,它把五百年当作一个春季,五百年当作一个秋季。上古时代有一种树叫做大椿,它把八千年当作一个春季,八千年当作一个秋季,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商汤问棘的话也是这样的:“在草木不生的极远的北方,有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里面有条鱼,它的身子有几千里宽,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只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天边的云;借着旋风盘旋而上九万里,超越云层,背负青天,然后向南飞翔,将要飞到南海去。小泽里的麻雀讥笑鹏说:它要飞到哪里去呢?我一跳就飞起来,不过数丈高就落下来,在蓬蒿丛中盘旋,这也是极好的飞行了。而它还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不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