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155820 上传时间:2024-06-0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岳麓版通史复习教师用书:阶段十四 课时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阶段十四现代化模式的调整与创新两次世界大战 之间的世界课时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考纲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素养解读时空观念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从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开始,经历了农业集体化、工业化,最终确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历史解释(1)俄国革命经历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经历了从和平夺权到暴力夺权的转变,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

2、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历史遗存,印证十月革命的特点及苏联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唯物史观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唯物史观的理论,理解认识俄国十月革命的必然性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济政策的历史影响。考点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物质基础:19世纪60年代俄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推进工业化,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发展落后:改革不彻底,到20世纪初,俄国在西方列强中处于落后地位,社会矛盾尖锐,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3)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俄国的落后与腐朽充分暴露出来。2.过程(1)二月革命

3、:1917年3月8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市民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提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通过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土地改革,退出战争。(3)七月事件:1917年7月,临时政府武力镇压革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4)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日,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推翻了临时政府。3.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宣布一切权力归工兵代表苏维埃,并组成新政府人民委员会。(2)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3)1918年春,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确立。4.意义(1)性质: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2

4、)对俄国:它使落后的俄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新型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府,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3)对世界:给各国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展示了一条崭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考点二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2)内容(3)评价“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王斯德2.新经济政策(1)背景(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3)内容(4)意义3.斯大林模式(1)确立过程(2)特点(3)评价积极:形

5、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消极特别提醒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从革命任务看,它主要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反对封建主义。(2)从革命结果看,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图画证史 中俄民主革命道路的比较核心论点:俄国十月革命走的是城市中心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史料观点 俄国十月革命的创举十月革命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客观经济前提尚不成熟的特殊情况下,面临现代化严重受阻和因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家局势日益恶化的俄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以推进文明进一步发展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核心论点:俄国

6、十月革命是在经济现代化受阻和一战影响下为推进现代化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尝试。 易错提醒 新经济政策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它是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中,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从而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概念阐释 苏联集体农庄又称农业劳动组合,苏联劳动农民自愿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集体农庄的主要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庄员所有。土地国家所有,由农庄永久使用。集体农庄实行按劳分配,并允许庄员经营规定的宅旁园地和家庭副业。 图证历史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结构核心结论:工业各项经济指标增长迅速,但重工业遥遥领先,农业相对

7、缓慢,体现的是注重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及优先发展重工业特点。探究1苏联(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特点考题例证【典例】 (2015课标全国,34)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A点评本题从20世纪30年代农业发展角度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及影响。审题解题关键是紧扣苏联粮食产量及出口数量的变化角度思考。解题据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粮食出口增多,反映

8、出在粮食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粮食出口量,实际是苏联人民缩减口粮支持国家粮食出口换外汇发展工业,故选A项。B、C、D三项是错误的解读,排除。史论链接角度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含义战争环境下的非常措施,主要在经济领域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全面调整,主要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方式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生产资料所有制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并存分配原则平均主义分配多种分配形式经济运行机制绝对计划调节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作用和实践效果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奠定

9、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角度2列宁与斯大林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思想和方式的差异(1)过渡思想:列宁的逐步过渡是正确的,是落后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斯大林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这一思想,过分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措施,造成农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失调。(2)过渡方式:在列宁领导下,找到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到斯大林时期结束了新经济政策,从而取消了经济手段,单纯利用行政手段,最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即时体验1.(2017海南单科,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40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

10、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解析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故A项错误;1918年夏到1920年底,当时苏俄处于国内战争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苏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重工业发展尤为显著,与材料“经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故C项错误;德军入侵时期是在1941年6月22日以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B2.(2018山东菏泽模拟)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

11、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表明苏俄()A.已经重新定义私有经济的作用B.并未对战时共产主义予以否定C.国民经济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D.向社会主义过渡完全宣告失败解析据材料“1917年,列宁指出,俄国存在农民经济、小商品生产、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到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时,列宁重申了这一观点”这五种经济成分中,四种存在私有成分,故选A项。答案A探究2对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举措、影响及评价史论链接角度1斯大林模式的经验及教训(1)经验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苏联成为强

12、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模式的创立是取决于当时苏联极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是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可行方式,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2)教训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制定政策必须考虑人民的利益,注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角度2对苏联(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举措的评价(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

13、食税制度规定,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3)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史料实证史料一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史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

14、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和数量、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中学历史教学史料三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1)从史料一“改良主义”“国家调节”说明“恢复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2)史料二以第二个句号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指出了集体农庄的运行特点;第二层说明了集体农庄的消极影响,主要说明斯大林由于依靠行政手段干预经济发展,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压制了集体农庄的积极性。

15、(3)据史料三分析斯大林模式的特征,史料表明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1.史料一中“改良主义”的办法是指什么?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列宁的指导思想有何重要变化?提示:办法: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关系发展生产。变化:由直接过渡到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有何重要特点。提示: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3.斯大林,有人视他为天之骄子,扭转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残暴凶狠的魔鬼,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16、创立了斯大林模式,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一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以及片面发展重工业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即时体验(2019山东临沂模拟)下图是苏联工业化时期的一组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B.总结了工业化成果C.所含信息全面准确 D.只有装饰欣赏价值解析图片反映了列宁新经济政策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举措,图片反映了“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内容,图片中描述的纺织工业发展较好不符合实际情况,夸大了轻工业的发展,综合以上材料可知,三幅图片对苏联工业化时期的宣传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故A项正确。答案A命题素材 从“史

17、料实证”角度认识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及评价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缴纳实物税,允许出售农产品;恢复私人小

18、企业;允许雇佣劳动力。(2)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制高点”,即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3)后退一步: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4)前进两步:巩固苏维埃政权,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与美国股票市场的崩溃和经历大萧条的资本主义世界相比,中央计划经济具有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的能力,使这种方法看起来似乎是可行的和具有吸引力的。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发生的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外部世界怀着蔑视、恐惧和羡慕的复杂心情注视着苏联”的理解。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斯大林

19、模式”的优势和弊端以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分歧分析作答。答案理解:在西方经济持久萧条的背景下,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短时期内迅速实现工业化,其国际影响扩大,令西方震惊、羡慕;但这些是以忽视轻工业和牺牲农业为代价的,并且表现出对人民生命和利益的漠视;出于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敌视,很多人对苏联这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做法持有疑虑等。真题体验1.(2018海南单科,20)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布尔什维克党最初主张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一切土地国有化,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又调整为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这一调整()A.促成了苏维埃的成立B.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C.推动了民主革命的深入D.瓦解了

20、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期间,起义群众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苏维埃”,而不是十月革命期间才建立,故A项错误;据材料“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并交给农民使用”,通过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争取了农民对革命的支持,故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C项错误;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与布尔什维克党争取农民阶级支持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2.(2016课标全国,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

21、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经济发展遭到极大破坏,而苏联由于被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所以受危机的破坏较小,这是客观事实,但这不是苏联吸引美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1928年,斯大林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片面发展重工业,到1932年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引起了美国对苏联工业建设的关注,故B项正确;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是为工业化建设服务的,推动了工业发展,故C项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其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不可能羡慕苏联的公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B3.(2013课标全国,35)1931年,斯大

22、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斯大林认为苏联应该在10年内完成工业化,并结合1931年苏联经济建设的相关史实予以判断: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故选B项。其他三项均表述错误。答案B经典模拟1.(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彼得格勒起义胜利是俄国十月革命的开端,随后,革命烈火遍地燃起。在广大人民特别是士兵和农民支持下,俄国各地到1918年春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23、由此可推知,十月革命()A.巧妙利用了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B.及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C.有效制止了资产阶级政府的反攻D.恰当运用了工农联盟的革命策略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士兵和农民的支持,说明得到了工农联盟的支持,所以建立起苏维埃政权,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利用一战的有利时机,A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是1917年四月提纲中提出的,B项错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发动了武装镇压,C项错误。答案D2.(2018山东滨州调研考试)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

24、到1929年更趋严重。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B.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C.改变了社会意识形态 D.加剧了国家政权颠覆解析据题干材料“1926年春,食品价格上涨,工人平均实际工资下降,引起了工人的不满,城市的失业问题也相当尖锐,导致了党内的激烈争论;1927年底到1928年春,发生收购危机,这一危机到1929年更趋严重”信息,可以说明新经济政策在矛盾中运行和实施,故选B项。答案B3.(2019山东青岛模拟)下图寓意是 ()A.西方遭到经济危机的破坏B.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C.经济领域的“冷战”对峙状态D.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解析材料漫画并没有对西方经济状况的相关提及,故A项

25、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以得知,在苏联“一五”计划刚刚起步的1928年,尚处于资本主义虚假繁荣的西方世界对这一指标持冷嘲热讽和怀疑态度,这更反衬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故B项正确;“冷战”开始于二战之后,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西方国家欲效仿苏联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山东威海期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这表明()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C.俄国的资产阶级

26、软弱无能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民主改革没有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人民必然选择布尔什维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其迫切愿望,故选D项。答案D2.(2018吉林百校联盟联考)1917年4月,普列汉诺夫在统一报上评论说,列宁“在革命民主派的队伍中竖起了内战的旗帜”。此评论主要是针对列宁()A.要求推翻沙皇专制政府B.主张建立工兵苏维埃政权C.提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D.主张实现工农兵联合革命解析据题干及所学可知,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遭到普列汉诺夫等人的反对,故选C项。答案C3.(201

27、8山东曲阜调研)俄国理论家司徒卢威1894年指出,“让我们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列宁当时极力反对这种观点,但十月革命后,列宁却多次肯定司徒卢威的话。这说明()A.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偶然的B.社会主义制度不适应俄国国情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势在必行D.苏俄遭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解析据题干材料“让我们承认我们缺乏文化,让我们转向资本主义接受它的教导吧”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遇到严重的政治经济困难,列宁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经济政策来缓解经济危机,故选D项。答案D4.(2018贵州贵阳摸底)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暴动频繁出现。有的暴动者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

28、什维克”的口号,还有人认为,这些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义务劳动制B.推行了农业集体化运动C.取消了自由贸易D.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解析据题干情境及所学可知,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多地剥夺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暴动,为此苏维埃政权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故选D项。答案D5.(2015海南单科,17)1924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新经济政策()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

29、济的任务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解析苏俄(联)的经济得以恢复是在1925年,A项错误。由材料中的言论可知,当时绝大多数人认为新经济政策是特殊时期(特殊背景下)的一次暂时妥协,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许多领导人并不赞成继续实施新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项错误。答案B6.(2018湖南长郡中学选拔模拟)苏俄(联)政府在内战结束后,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要求各企业按部门组成托拉斯,如南方钢铁托拉斯、顿河煤炭托拉斯等,托拉斯负责管理企业,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这表明当时苏俄(联)()A.打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闸

30、门B.尝试建立美式大企业制度C.承认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D.依靠垄断资本发展重工业解析根据题干“解散了大多数的总管理局”“独立进行经济核算”,可知当时苏俄(联)放弃了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办法,承认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故选C项。答案C7.(2018河北沧州质量检测)1921年12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这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B.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C.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31、D.“玉米运动”不符合苏联国情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1年12月”,迁移所学,可判断这一时期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说明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故选C项。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时间不符,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才出现的,B项错误;“玉米运动”是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实行的政策,D项错误。答案C8.(2018山东曹县模拟)“我们是在一个技术非常落后的国家内取得了政权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指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积累、先轻后重的工业化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A.改变经

32、济落后的局面B.保障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C.解除社会主义阵营面临的威胁D.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解析解读题干,可知强调重视重工业,而巩固国防和苏维埃政权与材料中“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相符,故选D项。答案D9.(2018山东青岛调研检测)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25%到30%的苏联农产品。该现象反映了()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

33、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呈现的集体农庄,即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中农民的粮食出售和产量,可以看出集体农庄中,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故选C项。答案C10.(2019河南濮阳模拟)1927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19281933年,工业总产量增长了1倍多。苏联工业生产状况出现上述变化,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工业企业生产的自主权B.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原则妥协C.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D.保留了新经济政策的部分措施解析此时苏联逐渐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自主权缩小,故A项错误;苏联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故B项错误;苏联工业

34、生产大幅增长是因为此时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政府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者,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故C项正确;1924年以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故D项错误。答案C11.(2019山东济南模拟)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 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 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 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解析根据“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可知,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

35、程,故A项正确;集体农业数量开始减少是因为农业集体化推进过快,并未改变公有化方向,故B项错误;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是由于操之过急,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此时斯大林模式尚在形成过程中,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8福建泉州质检二)1931年,苏联领导人提出“技术决定一切”的口号,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取得良好成效。但直到1935年初,煤矿业的风镐和截煤机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据此推知()A.口号不符合当时社会需要B.经济危机影响苏联的建设C.技术人才的培养不足D.计划经济体制的严重制约解析据题干材料“大力引进先进设备”和“利用率分别为49%和74%”可知引进设备的使用不高

36、,可推断技术人才不足影响机器使用,故选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13.(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8年,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时,工业领域的所有制改造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五年计划期间,所有制改造的重点在农业领域。在中央的推动下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苏联从小农国家变成了拥有规模最大农业的国家。农业集体化运动用强制的手段和“阶级斗争”的方式完成生产关系的变革,使苏联建构起完整的计划经济体制。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

37、的资金需求。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我们要发展工业,但绝不能够减轻农业发展的意义,特别要保证粮食生产的增加。为克服分散的个体经济的落后性,提高农业生产,必须积极地和有步骤地在自愿互利原则的基础上把贫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发展农业合作化。农业机械化五年内只能在局部范围内试办,到1957年参加现有初级形式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将占全国农户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个农业合作计划对于促进农业发展和保证全部经济计划的实现将是很重要的,对于限制和逐步地消灭富农经济有决定意义。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实施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目的和主要特点。(2)根

38、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给我国制定“一五”农业合作计划的启示,并简述实施农业合作计划的意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立足工业化回答;第二小问从方式、规模、速度、范围等方面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产业结构、方式方法、规划、目标等方面回答;第二小问从生产力、民生、资金、市场发展方向等方面回答。答案(1)目的:为工业化服务。(对农业进行所有制改造)特点:由中央强制推行;规模和速度大跃进;全面地将农民纳入到集体的计划体制之下;注重积累,牺牲农民利益。(2)启示:工业、农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与自愿结合;实施有计划的发展经济;限制和逐步消灭富农经济;以确保农业发展为目标。意义:减

39、少了进行农业改造的阻力,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工业化建设积累了资金和提供了市场;同时开创了新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途径。14.(2019广东揭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这个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生产关系由生产力所决定,又对生产力起反作用。运用20世纪世界史的史实,就生产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要素对材料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论题:生产

40、资料公有制与苏联经济建设。论证: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针对工业发展落后、西方国家敌视包围的现状,斯大林通过实行五年计划和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得以汇聚全国之力推进工业化建设,快速实现从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同时也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二战结束后,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不能适应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继任领导人不得不进行改革。示例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论题: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生产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资本与生产迅速集中,资本家通过

41、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控制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示例三:(产品分配的形式)论题:“福利国家制度”与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论证: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贫富差距过大、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即“福利国家制度”,其实质是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反映分配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建立,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社会消费,有利于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稳定和一定时期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造成国家财政支出过大、部分人工作积极性降低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