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486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喜欢的部分。3、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4、初步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懂得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5、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文品和人品。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题目和内容之间的联系。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

2、第26课,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叶老写过的爬山虎的脚 本文与爬山虎有关 题目起得好。)今天我们学习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也与叶老有关,还记得叶圣陶先生吗?(介绍叶老)文中的叶老我们都很熟悉,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出示叶圣陶资料)二、预习展示:1、课文大家读过了吧,读得怎么样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读一读,听一听,发现读错的地方互相纠正。(出示自读提示)2、预习检查: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朗读)(板书“楷模”)“楷模”这个词语怎么理解?谁来说说?(指名回答)请找出课文中含有这个词语的句子并说说课文中提到的“楷模”指的是

3、谁。(叶圣陶先生)3、课文主要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出叶先生是“楷模”的?(叶老批改“我”的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故事。)(板书:修改 谈话)4、激疑:文中的叶老我们都很熟悉熟悉,他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育家。一生写了大量的优秀作品。既然是写著名作家叶圣陶,课文为什么要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题呢?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三、品读悟情1、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绿绿的爬山虎?画出来,读一读,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划相关语句。2、指名朗读作者第一次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出示“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

4、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a、从作者对爬山虎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感受到爬山虎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活力。b、谁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读出这种生机与活力。(指名读)c、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谁再来试试?(指名读)(齐读)这的确是一幅美的画面。在这里,作者营造着一种美的意境。对于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作者来说,爬山虎是一种很常见的植物,为什么唯独此刻他眼中的爬山虎格外美丽?(作者心怀对叶先生的崇敬来到这里, 都是兴奋、激动,心情愉快,所以看到的爬山虎也是生机勃勃的。)3、在见到叶先生之前,通过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作者认识到叶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板书“一丝不苟”)你从

5、哪些语句能感受到叶先生的一丝不苟,划出来。(学生默读,圈划句子)(指名回答)(出示修改稿图片)这就是叶先生帮我修改的稿子,看了这个修改稿,你想说什么?(叶先生非常认真,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都作了修改。)叶先生对这篇文章的修改具体到了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标点,足以可见他的认真仔细,一丝不苟。作者和同学们的感受是一样的,所以作者说(出示“我虽然未见过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齐读)a.春风拂面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b.从哪些句子也可以知道叶先生批改的是那样认真?(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

6、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叶老不仅为我修改了作文,还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齐读:这一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上深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如果说叶老的细致修改让我受益匪浅,那么,这则短短的评语则“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就是这样帮助我、鼓励我的大作家叶先生邀请我这样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去做客。此时的作者是怀着如此的激动、感动、不安和喜悦来到叶老家,一进门就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夏日的阳光照耀下,爬山虎绿的那么新鲜,绿的那么可爱。我们再来读读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看看你能从这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当时

7、是怎样的心情。(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4、在见到叶先生之后,通过与叶先生的谈话,作者了解到叶先生不但是一位对待作品一丝不苟的大作家,更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板书“平易近人”)你能从哪些句子感受到叶先生的平易近人?(出示:我们的交谈很融洽, 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他亲切之中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于不知黄昏的到来。)a 什么叫“融洽”的谈话?(没有距离的谈话)b“融化”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叶先生说的话打动了我,说到我心里去了。)写话:你觉得叶先生会对作者说些什么话呢,能让作者小小的心“融化”了?试着动笔写一写。(出示:叶老先生亲切地跟我交

8、谈着,他不断地鼓励我,还对我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他说:_。这一番亲切质朴的话,让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交流)5、就是这样一位作品与人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让作者在十五岁那个夏天模模糊糊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作者带着激动、雀跃的心情来到叶老家,通过这样一番融洽的谈话,让作者有了沉甸甸的收获。此时,作者再一次写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出示:落日的余晖染红窗棂,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这一次的爬山虎与刚才所见的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作

9、者已经有了深深的收获。)(指名读,齐读)6、作者借景抒情,那绿的沉郁,户户有生气的爬山虎饱含着作者沉甸甸的收获,叶老的人品和文品深深地影响着我。在课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爬山虎。(出示: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指名回答、交流)预设:1、爬山虎因阳光照耀而绿,“我”因叶老的教导而深受鼓舞,作者每当想起叶老的教导和期望,就像爬山虎一样,总是充满生机和活力。2、15岁那个夏天的事情一直留在作者脑海中,叶老的教导使“我”明白了许多,叶老的教导一直激励我前进。四、拓展升华1、正因为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件事对“我”的成长影响很大

10、,后来肖复兴发奋学习,勤奋写作,终于成长为当代著名的作家。(出示肖复兴资料: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当过大中小学教师,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曾获全国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3、总结:师恩难忘是每个学生的心声,肖复兴没有忘记叶圣陶先生对他的教诲,没有忘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三十年过去了,一想起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在他的生命中,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那片绿是一份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让我们带着这份记忆,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题。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

11、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 一丝不苟 楷模 谈话 平易近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