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5484 上传时间:2025-11-0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观潮 人教新课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题1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语。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3、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潮来时作者是如何描述的。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出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教具学具1、钱塘江大潮的软件。2、对比重点句的幻灯片。3、钱塘江大潮的录像片。教学流程设计理念集体智慧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2、 介绍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指的是农历八月十八观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即浙江省杭州湾钱塘江口的涌潮。每年农历的八月十八日钱塘江大潮从东而向西,像千万匹战

2、马齐头飞奔而来,那种壮观,真是天下罕见,所以被称为天下奇观。二、检查预习情况。1、 检查自学生字词情况。指名学生读生字词,并解释词义。师生共同订正。齐读生字词。2、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初步理解情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写有顺序的语句。(按时间顺序写的语句是: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好久。)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2、3、5)自由读2-5自然段,说说每一段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三、讲读1、2段。1、 自古以来,我们怎么评价钱塘江大潮? 2、奇观是什么意思?(奇异的景象)3、观潮最佳时间是,地点是。4、我们来到这里后看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昂首东望)5、潮来前,江

3、面是什么样的?(平静)6、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四、巩固提高。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1、2。第二课时 一、 复习。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潮来前的景象,请大家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潮来前,钱塘江什么样?(平静)潮来了,钱塘江又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呢?现在,我们就随作者去大开眼界。二、读议课文第二段(3-4自然段)一思考:潮来时,给你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二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大潮的雄伟、壮观、奇特的?(板书:声形)1、再自由朗读课文,分别用-、划出写大潮声音、形态的词句。(投影出示3、4自然段)2、教师巡视指导。3、学生通过互相补充读出了写大潮声音的词句。说说从这几句话中你读

4、懂了什么?(投影出示句子)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理解闷雷滚动的意思。创设情境:人们已经等待了很久,听到这一响声之后,会说些什么?理解人声鼎沸的意思。声音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交流)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4、大潮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插图)理解白色城墙。A、(幻灯出示比较句子)说说哪句写得好?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2、浪潮越来越近,一直向这边涌来。B、如果你就在这观潮的人群中,你的心情怎样?会说什么?会怎样做?C、作者按什么顺序具体写潮水到来时的样子和声音的?(由远到近)D、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4自然段。过渡:是啊!潮来时,声势浩

5、大。潮头过后,江面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色?二、三、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读议第5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投影出示思考题:潮头过后,江面上又是怎样一番景色?

6、四、 2、指导朗读。四、质疑问难。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课文生动、形象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最壮观的是潮来时的景象,课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潮水比作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从声音、颜色、形状三个方面写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五、渗透思想教育。大潮如此雄伟、壮观,给我们美的享受,使我们耳目一新、如临其境,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七、布置作业。(出示钱塘江大潮录像)“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

7、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

8、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幻灯出示生字词(时间、从远到近)(天下奇观)(放潮来时的录像片)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 闷雷滚动风平浪静 越来越响一条白线潮来时横贯江面 白色城墙 山崩地裂白色战马潮头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两丈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