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重点指导“缘”的写法,注意第四笔和第五笔分别是撇折和横折。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2、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学生解读诗歌;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正确看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操。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3. 教学用具 课件4. 标签 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
2、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游戏,要考一考大家。请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明白了什么呢?(出示六色方柱体)2、欣赏庐山风光,引出课题。(课件播放庐山图片,师简介庐山)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二、解题意、知作者 1、结合注释解释“题”、“西林”的意思。2、说说关于对苏轼的了解。(课件出示苏轼简介。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现在请同学们把古诗仔仔细细的读上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读出节奏、读出感情。2、指名一学生朗读!教师明确难字读音:侧:c庐:l 缘:yun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
3、停顿、重轻音、快慢等。4、请学生范读。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6、小组讨论赛读,全班尝试背诵古诗。(课件出示诗歌的朗读节奏划分,出示诗歌诵读)四、探究诗意,揭示道理 1、感受“不同”,理解句意。(1)学生理解“横看”、“侧看”,让学生明白“横看”是从正面看之意。(2)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岭”和“峰”在形状上的区别。岭 峰 (3)课件出示小练笔,引导学生想象身处这不同位置看到的不同景象。(课件出示小练笔)结合诗句,放飞想象:从正面看,庐山_;从侧面看,庐山_;从远处望,庐山_;从近处看,庐山_;从高处俯视,庐山_;从低处仰望,庐山_。(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4)师随着
4、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让学生闭上眼睛再次感受庐山的“不同”景象。(师有情感朗读:他横看庐山,山峦起伏;侧看庐山,山峰耸立,他不禁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他远望庐山,云天飘渺,若隐若现;近观庐山,巍峨雄伟,犹如巨人;从高处俯视,庐山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从低处仰望,山峰高峭险峻,直插云霄;他不禁吟诵远近高低各不同。他再变换位置看,发现庐山都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从各个角度看,发现庐山依然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5)强调“各”字,让学生谈谈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
5、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2、品悟“不识”,揭示哲理。(1)师引导质疑:苏轼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2)感悟因“不同”而“不识”。揭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启示(3)结合课前的小游戏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去认清方柱体的颜色、结合诗句让学生思考应该怎样认清庐山的真面目,从而引导学生质疑应该怎样看待事物呢?(揭示哲理:全面客观地认清事物,对待问题)(4)结合所学的知识或生活实际谈谈对“全面客观地认清事物,对待问题”的理解。五、归纳小结,升华主题 这是一首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前两句写作者看到的景色,(板书:写景)后两句是作者由景所悟出的道理。(板书:悟理)作者借欣赏庐山的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
6、人、看事、看问题都要多角度,多侧面地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全面、公正的评价。你还知道哪些事情需要我们客观全面去了解事物的?盲人摸象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画杨桃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
7、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六、布置作业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尝试把题西林壁根据世上只有妈妈好改编成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