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提升练11文言文阅读武官类(时间:75分钟分值:80分)武官类人物的品行特点:志向远大、文治武功、忠诚廉洁、政绩卓著、为人正直、处事严明、直言劝谏、尽心军事、善于谋略、关注民生、体恤部下。2015年全国卷宋史孙傅传,传主孙傅虽是文官,却也干了武官方面的大事,可谓文武双全。2018年全国卷晋书鲁芝传,其传主鲁芝清廉忠诚,谦和端正,审时度势,治政有方。2019年全国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吴起英勇善战,体恤士卒,主张德政,屡建奇功。这些人物传记材料,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19分)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
2、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
3、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
4、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尊为大司马。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B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C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D日中而贾不至/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D第一处不同“入行军勒兵”,根据
5、句意断句,“入”,动词,后面省略军营,前后要断开;“行军勒兵”指巡视营地,整顿军队,句意完整,前后要断开,排除A、B两项。第二处不同“既定夕时庄贾乃至”,根据句意断句,“夕时”指日暮时分,应与后面一句连接,前面要断开,排除C项。故选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司马穰苴”表示穰苴担任司马之职。B亲戚,指不包括父母在内的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所有内外亲属。C三军,自周代诸侯大国设置三军,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后泛指军队。D节,指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国君的使者出使时以此作为凭证。BB项,“不包括父母在内”错误。“亲
6、戚”指包括父母在内的和自己有血亲和姻亲关系的所有内外亲属。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穰苴临危受命,深受器重。晋、燕进犯齐国,齐军溃败。经晏婴推荐,景公任命穰苴做将军抵御敌军进犯。B穰苴不畏权贵,依法治军。宠臣庄贾未按约定时间到达,使者驱使车马在军中疾驰,都被穰苴按军法斩首。C穰苴体恤士卒,深得军心。他对士卒关怀备至,拿出自己专用的资粮款待士兵,病弱的士卒都愿上阵杀敌。D穰苴征战凯旋,遭谗去职。他胜利归来,受到景公礼遇,被封为大司马,后因谗言被解除官职,病发而死。BB项,“使者驱使车马在军中疾驰,都被穰苴按军法斩首”错,根据原文“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
7、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可知,斩杀的是使者的仆从。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4分)译文:(2)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4分)译文:答案(1)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2)燕军听说这种情况,渡过黄河向北退散而去。于是齐国军队追击燕军,就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才率领军队回来。5穰苴做将军后,为什么要求景公派宠臣监军?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司马穰苴认为自己人微权轻,士卒未附,百姓不信。司马穰苴想借诛
8、杀宠臣整顿军纪,树立威信。【参考译文】司马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齐景公时,晋国出兵攻打齐国的东阿和甄城,燕国进犯齐国黄河南岸的领土,齐国的军队被打得大败。齐景公为此非常忧虑。于是晏婴就向齐景公推荐田穰苴,说:“穰苴虽是田家庶出之子,可是他的文才能使大家归服、顺从,武略能使敌人畏惧,希望君王能试试他。”于是齐景公召见了穰苴,跟他共同议论军国大事,齐景公非常高兴,立即任命他做了将军,率兵去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穰苴说:“我的地位一向是卑微的,君王把我从平民中提拔出来,置于大夫之上,士兵们不会服从,百姓也不会信任,人的资望轻微,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希望能派一位君王宠信、国家尊重的大臣,来做监军,才行
9、。”于是齐景公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派庄贾去做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军门会齐。”(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横贵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饯行,挽留他喝酒。已经到了中午,庄贾还没来。穰苴就推倒木表,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顿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间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敝人的朋友亲戚们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营宣布规定号令后,就
10、应忘掉自己的亲朋;擂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动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很震惊害怕。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符节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
11、怎么说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向三军巡行示众。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安排医药,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特别照顾体弱多病的。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要求前行,争先奋勇地为他赴敌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军听说这种情况,渡过黄河向北退散而去。于是齐国军队追击燕军,就收复了所有沦陷的领土,然后才率领军队回来。还没到
12、国都,就解除了战备,取消了战时的规定号令,宣誓立盟,然后才进入国都。齐景公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来迎接,敬重、推崇地任命他做大司马。后来,大夫鲍氏、高氏、国氏一班人忌妒他,在齐景公面前中伤、诬陷他。齐景公就解除了他的官职,穰苴发病而死。二、(山东新高考名校联考信息优化卷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奉,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间燥处。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
13、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终不言。其封吉为博阳侯,邑千三百户。及居相位,上宽大,好礼让。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见驿骑持赤白囊,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卒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
14、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吉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B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
15、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C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D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遂不去也/B先聚焦辨析重点,再多方推定答案。“数”是“多次”“屡次”的意思,是“逋荡”的修饰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A、C两项;“呕”是“醉”的结果,中间不能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帝,指汉武帝刘彻,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开创了东汉王朝鼎盛繁荣
16、的局面。B公车,汉代官署名,卫尉下属机构,设公车令,臣民上书及征召等事宜均由公车接待。C西曹和东曹,汉制,丞相的属吏分曹治事,有东西之分,东曹主管包括军吏在内的两千石长吏的迁除等。D三公,本文指丞相、大司马、御史大夫。汉代承秦制,将地位最尊显的三个官职合称为“三公”。A“开创了东汉王朝鼎盛繁荣的局面”错误,“东汉”应改为“西汉”。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丙吉宽厚仁慈,保护无辜婴儿。巫蛊案发生后,他受诏追查巫蛊之事,见出生才几个月的皇曾孙可怜,就挑选谨慎厚道的女犯人来保护养育他。B丙吉不喜夸耀,绝口不提善举。被他帮助过的皇曾孙做了皇帝,他却并没有以对皇帝有恩
17、情向朝廷请功,但皇帝一直记得他的恩情,封他为博阳侯。C丙吉宽怀大度,善待自己下属。对待自己的属官掾史,他总是遮掩他们的过错,宣扬他们好的一面;一个替他驾车的小吏犯了错,他也没有将其赶走。D丙吉抓大放小,重视本职工作。他外出碰见百姓打群架不闻不问,看见牛喘气吐舌却进行询问,他对此的解释是自己掌管调和阴阳的大事,不管小事。B“但皇帝一直记得他的恩情”错误,从原文来看,皇帝起初也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恩,而是“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敕保养乳母加致医药。(4分)译文:(2)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4分)译
18、文:解析(1)关键词“不全”(不能保全性命)、“数”(多次,屡次)、“敕”(告诫,吩咐)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方”(正当)、“未可”(不应该)、第二个“用”(因为)各1分,句子大意1分。答案(1)皇曾孙生病,多次几乎不能保全性命,丙吉多次吩咐保护养育皇曾孙的乳母请医用药。(2)正当春季,少阳掌管天地气候,天气不应该很热,我担心被赶的那头牛走的路不远,是因为天太热才喘气吐舌的。10驭吏是如何报答丙吉的?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解答此题,需先找到与驭吏为丙吉做的事相关的内容,即“此驭吏边郡人驭吏力也”,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进行概括说明即可。答案驭吏为他刺探到胡虏入侵边郡的消息,并建议
19、预先审察担任郡守的官吏,使他得到皇帝赞许。(3分)【参考译文】丙吉,字少卿,是鲁国人。汉武帝末年,发生巫蛊之事,丙吉以原来的廷尉监的身份被征召(到京城),汉武帝下诏命丙吉到郡邸监狱追查巫蛊之事。当时汉宣帝刘询刚出生几个月,因为是汉武帝的皇曾孙(卫太子的孙子),受卫太子之事牵连而被收监,丙吉看到后就可怜他。(丙吉)心里又知道卫太子的罪过并无真正事实,更为皇曾孙无辜被牵连感到难过,(于是)丙吉挑选了几个谨慎厚道的女犯人,命令她们保护养育皇曾孙,并让她们带皇曾孙住在宽敞干燥之处。皇曾孙生病,多次几乎不能保全性命,丙吉多次吩咐保护养育皇曾孙的乳母请医用药。(丙吉)对待皇曾孙十分恩厚,用自己的财物供给他
20、衣食。丙吉为人深沉宽厚,不炫耀自己做的好事。自从刘询做了皇帝,丙吉绝口不提以前(自己曾救助过刘询)的恩德,所以朝廷中没人能够知道他的功劳。后来皇帝亲自查问,才知道丙吉过去对自己有恩,但(丙吉)一直不说。皇帝封丙吉为博阳侯,赐食邑一千三百户。等丙吉做了丞相之后,崇尚宽怀大度,好礼让他人。对待自己的属官掾史,丙吉总是遮掩他们的过错,宣扬他们好的一面。有个替丙吉驾车的小吏爱喝酒,多次离职游荡,曾有一次跟从丙吉外出,喝醉后吐在丞相车上。西曹主吏对丙吉说想赶走这个驭吏,丙吉说:“仅因为酒醉饭饱(呕吐在丞相车上)的过失就赶走他,让这个人以后如何容身于世?”最终没有赶走他。这个驭吏是边郡人,熟知边塞报警警备
21、等事,曾有一次外出,恰巧看见驿骑拿着赤白相间的信囊,是边郡传达紧急消息的书信来了。驭吏便跟随驿骑到公车打听消息,了解到敌人入侵了云中郡、代郡,立即赶回丞相府向丙吉报告情况,并说:“恐怕胡虏所入侵的边郡中,担任郡守的官吏有年老病弱经不起战乱的,应该预先审察。”丙吉认为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便)召唤东曹访察边郡的长吏,详细记录他们的身世经历等情况。这件事还没做完,皇帝下诏召见丞相、御史,询问胡虏所入侵的边郡的官吏,丙吉详细地予以回答。御史大夫仓促之间不能详细告知,被皇帝责备了一番。而丙吉被皇帝看作是担忧边防、恪尽职守的好丞相,这是驭吏的功劳。丙吉又有一次外出,碰上清理道路的人打群架,路上躺着许多死伤
22、者,丙吉(从旁)经过却不闻不问。丙吉往前走,碰上有人正在赶牛,牛喘着气吐着舌头。 丙吉停下车子,让骑吏去问:“赶牛走了几里路了?”有人拿这件事非难丙吉,丙吉解释说:“百姓互相争斗,死伤了人,该由长安令、京兆尹去禁止追捕,年末我作为丞相考核他们政绩的高低,向皇上奏明情况,予以赏罚罢了。宰相不亲自处理小事,在道路上是不该询问的。正当春季,少阳掌管天地气候,天气不应该很热,我担心被赶的那头牛走的路不远,是因为天太热才喘气吐舌的,这是时令节气失调了,恐怕会有灾害。作为三公之一的丞相要掌管调和阴阳的大事,这类事是我应该忧虑的,所以我才询问牛喘的事。”丙吉死后,谥号为定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
23、5题。(20分)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弱冠拜侍御中散。文明太后临朝,刑政颇峻,侍臣左右,多以微谴得罪。忠朴直少言,终无过误。太和中,授武骑侍郎,因赐名登。世宗即位,寻除左右郎将。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忠进曰:“臣世蒙殊宠,乃心王室。臣父领军,付留守之重计,防遏有在,必无所虑。”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世宗还宫,抚背曰:“卿差强人意。”赐帛五百匹。又曰:“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父忧去职。未几,起复本官。迁司空长史。于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详亲尊权重,将作大匠王遇多随详所欲而给之。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
24、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寻迁散骑常侍,兼武卫将军。每以鲠气正辞,为北海王详所忿,面责忠曰:“我忧在前见尔死,不忧尔见我死时也。”忠曰:“人生于世,自有定分,若应死于王手,避亦不免;若其不尔,王不能杀。”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于是诏停其封,优进太府卿。高肇忌其为人,欲密出之,乃言于世宗,称中山要镇,作捍须才,以忠器能,宜居其位。于是出授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既而悔之,复授卫尉卿,领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密遣中使诏曰:“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故辍兹外任,委以内务。当勤夙无怠,称朕所寄也。”神龟元年,忠薨,年五十七,谥武敬公
25、。(节选自魏书于忠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B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C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D后因公事/忠于详前谓遇曰/殿下国之/周公所须材用/自应关旨/何至阿谀附势/损公惠私也/遇既不宁/详亦惭谢/A解答文言断句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辨析题目给出的四个选项的差异,排除干扰项。“
26、周公”是西周时期的人,“殿下”指的是元详,这里于忠将北海王元详比作周公,所以应从“周公”后断开,排除B、D两项;于忠对王遇进行指责,王遇心中不安,元详惭愧道歉,“遇”“详”分别是“既不宁”“亦惭谢”的主语,所以应该从“不宁”后断开,排除C项。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不强壮,故称“弱冠”。B车驾,一是指马驾的车,二是指天子所乘坐的车,也用作天子的代称。文中“车驾”指的是世宗。C周公,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在其兄周文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待其长大后还政。 D中使,意为宫中派出的使者
27、,多指宦官。“中”与四方相对,意为中央、中心,由此引申特指内廷。C“在其兄周文王去世后辅佐年幼的周成王”错误,应是“在其兄周武王去世后”。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忠为人朴实,一向少言。文明太后执政时,刑法严峻,很多侍臣因为小的罪过便被治罪,而于忠凭着自己的朴实正直、一向少言从未犯过什么错。B于忠思虑周全,料事如神。元禧谋反之际,于忠料到父亲留守京城,定会有所防备,劝皇帝不必担心,最终果然如于忠所料,他也得到了皇帝的赞赏。C于忠性情刚直,不畏权贵。他曾因过于耿直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说希望于忠早死,于忠毫不畏惧,有理有据
28、地回应元详,说人有预定的命运,非人力可改。D于忠忠心耿耿,深受器重。世宗曾因听信北海王的谗言,将于忠调出京城,任命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但后来又将他召回京城,委以重任。D“世宗曾因听信北海王的谗言,将于忠调出京城”错误,原文说的是世宗在听信了高肇的谗言后,将于忠调出京城。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先帝赐卿名登,诚为美称,朕嘉卿忠款,今改卿名忠。(4分)译文:(2)详因忠表让之际,密劝世宗以忠为列卿,令解左右,听其让爵。(4分)译文:解析(1)关键词“诚”(确实)、“嘉”(赞美,赞许)、“忠款”(忠诚)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让”(辞让)、“密”(暗中,暗地
29、里)、“听”(听任,任凭)各1分,句子大意1分。答案(1)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赞许你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2)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辞让的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近臣的职务,听任他辞让爵位。15世宗为什么后悔将于忠调出京城?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有关世宗将于忠调出京城的内容出现在文章最后,答案集中在世宗秘密派遣宫中的使者下达的诏令中,对“自比股肱褫落,心膂无寄。方任虽重,比此为轻”进行理解,然后归纳概括即可。答案心怀大计无人托付;国家大计比地方事务更重要。(每点1分,答全3分)【参考译文】于忠,字思贤,本字千年。于忠二十岁时被授予侍御中散一职。文明太后
30、亲临朝廷处理政事,刑法政令很严峻,身边的侍臣,多数因为小的罪过而获罪。于忠为人朴实正直,话又少,终究没有过错。太和年间,于忠被授予武骑侍郎一职,因此被赐名为登。世宗即位,不久(于忠)任左右郎将。元禧谋反之际,世宗在外面,(由于)事变发生得急促,世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于忠进言说:“我世代蒙受特殊的恩宠,于是忠心于王室。我父亲统领军队,被托付留守的重任,一直在注重防备镇遏,一定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世宗立即派遣于忠骑马疾行去观察,而于烈分派兵力严加防备,果然像于忠所估量的那样。世宗回宫后,抚着于忠的脊背说:“你比较令人满意。”赐给他五百匹帛。(世宗)又说:“先帝赐给你名字为登,确实是好名字,我赞许你
31、的忠诚,现在更改你的名字为忠。”于忠为父亲守丧而辞去官职。没过多久,又被起用恢复原职。升任司空长史。当时太傅、录尚书、北海王元详被(皇上)亲近敬重而权力大,将作大匠王遇经常按照元详的要求供给他。后来因为处理公事,于忠在元详面前对王遇说:“殿下如国家的周公,所需要的器用,自然应当先取圣旨,何至于阿谀奉承依附权势,损害国家的利益而使私人获利。”王遇心中不安,元详也惭愧道歉。不久升任散骑常侍,兼任武卫将军。于忠每每因为其刚正不阿的气度和正直的言辞,被北海王元详怨恨,元详当面责备于忠说:“我担心先看到你死,而不担心你看到我死的时候。”于忠说:“人生在世,自然有预定的命运,如果我应当死在大王手里,逃避也
32、不能幸免;如果天命不是这样,大王也不能杀死我。”元详趁着于忠上表辞让的时候,暗中劝世宗任命于忠为列卿,让世宗解除他近臣的职务,听任他辞让爵位。于是世宗下诏停止于忠的封爵,优待晋升他为太府卿。高肇忌妒于忠的为人,想要暗中把他排挤出京师,就向世宗进言,说中山是重镇,捍卫它需要人才,凭于忠的才能,适合担当此任。于是世宗将于忠调出京城并任命他为安北将军、定州刺史。世宗不久就后悔这样做了,再次任命他为卫尉卿,兼任左卫将军、恒州大中正。(世宗)秘密派遣宫中的使者下达诏令说:“自从近来将你这位辅佐得力的大臣发落出去,我好比大腿和大臂被解下,心怀大计无人托付。地方的职责虽然很重要,与此相比是轻的。所以中止这一
33、外任,把朝廷事务交付给你。你应当勤勉肃敬不要懈怠,符合我的寄托。”神龟元年,于忠去世,时年五十七岁,谥号武敬公。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20分)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天成中,拜
34、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
35、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节选自新五代史和凝传,有删改)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B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C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D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
36、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C画波浪线的部分是介绍和凝的父亲和矩的。“然独好礼文士”,根据句意断句,“礼”是“礼遇”的意思,“文士”是其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以故凝得与之游”,根据语法断句,“凝”是“得与之游”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C。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度使,唐代设立的管理边境事务的地方行政长官,后来内地也有设立。B贡举,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泛称贡举,由古代乡里选举及诸侯贡士发展而来。C宣敕,敕是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宣敕是“诏书”的意思。D镂板,亦称“镂版”,指雕刻用来印书的木板,引申为刻板印刷
37、。A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度使最初设置时,只有军权,无权干涉地方行政,节度使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务、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辖区内刺史均受其节制。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和凝临危不惧,忠诚勇敢。他在担任贺瑰的从事时,对打了败仗的贺瑰不离不弃,射杀追击贺瑰的敌兵,救了贺瑰的性命。B和凝打破常规,改变风气。以往放榜时进士喜欢喧哗以便打动主考官,他主管科考时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进士们不敢再喧哗。C和凝生性豁达,爱惜文士。和凝将自己写的一百多卷文集刻板印行于世,被有识之士非议。他生性乐于做善事,经
38、常称赞后起的文士。D和凝知人善任,提携后进。他主管科考时所录取的进士都是当时杰出的人才,他将范质选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官至宰相。BB项,“他主管科考时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错误。原文说的是“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凝彻棘开门”,以往是围上荆棘并关闭省门,和凝任主考官时撤掉荆棘并打开省门。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4分)译文:(2)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4分)译文:答案(1)贺瑰回来后,告诫他的儿子们说:“和凝,是有志节的人,以后必定会富贵,你们要恭敬地侍奉他!”(2)唐代旧
39、例,任知贡举的官吏放榜录取的进士,把自己考中进士时的名次作为重要的名次。20和凝建议高祖如何对付安从进?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由原文“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可知,后文和凝的回答即为本题的答案,理解“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的意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答案先发制人,授意郑王,发生紧急情况就迅速出兵征讨安从进。(3分)【参考译文】和凝字成绩,是郓州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担任唐朝的监察御史,后世子孙就不再出游求学。和凝的父亲和矩,生性喜欢饮酒,不拘小节,却唯独喜欢礼遇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和他们交往,因此和凝得以和这些文人交往。而和凝从小聪明机敏,容貌俊秀,神
40、采奕奕。和凝考中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征召他担任从事。贺瑰和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战败,脱身逃跑,只有和凝跟随他,贺瑰回过头看见和凝,挥手让他离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而死,我为自己不能死得其所而遗憾,怎么能离开呢!”不久,一个骑兵几乎要追赶上贺瑰,和凝呵斥他,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后,告诫他的儿子们说:“和凝,是有志节的人,以后必定会富贵,你们要恭敬地侍奉他!”于是把女儿嫁给了和凝。天成年间,和凝被授予殿中侍御史一职,多次升迁,官至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又担任翰林学士,知贡举。这时,进士大多轻浮浅薄,喜欢喧哗以便打动主考官。主考官每次公布考榜
41、,就事先用荆棘围住考榜,关上省门,禁绝人出入,人们习以为常。和凝撤掉荆棘,打开省门,士人都肃静无声,(和凝)所录取的都是当时优秀的人,这被称为用人得当。晋高祖将要去邺都,而襄州安从进反叛的迹象已显露出来。和凝说:“陛下您要去邺都,安从进必然趁这个时候反叛,那您将怎么办?”高祖说:“你准备拿什么对付他?”和凝回答:“先发制人,是战胜对方的办法。请您写十几封诏书,把它们交给郑王,一有紧急情况就命令将领攻打安从进。”高祖认为不错。(高祖)到了邺都,安从进果然反叛,郑王就用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讨伐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到邺都,没料到晋兵如此神速,行军到花山时,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是天
42、兵神将,于是败逃。和凝喜欢打扮车马服饰,写文章以多为富,有文集一百多卷,曾经自己刻板印行于世,有识之士大多非议他。但他生性乐于做善事,喜好称赞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任知贡举的官吏放榜录取的进士,把自己考中进士时的名次作为重要的名次。和凝考中进士时是第五名,后来他担任知贡举,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官至宰相,被封为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这都与和凝相同,当时的人认为这是荣耀的事情。教师备选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尧叟字唐夫,与父省华同日赐绯,迁秘书丞。久之,充三司河南东道判官。再迁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风俗,病者祷神不服药,尧叟有集验方,刻石桂州驿。又以地气蒸暑,为
43、植树凿井,每三二十里置亭舍,具饮器,人免暍死。咸平初,诏诸路课民种桑枣,尧叟上言曰:“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田多山石,地少桑蚕。今其民除耕水田外,地利之博者惟麻苎尔。臣以国家军须所急,布帛为先,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以钱盐折变收市之,未及二年,已得三十七万余匹。自朝廷克平交、广,布帛之供,岁止及万,较今所得,何止十倍。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公私交济,其利甚博。”诏从之。俄兼群牧制置使。始置使,即以尧叟为之,及掌枢密,即罢其任。至是,以国马戎事之本,宜得大臣总领,故又委尧叟焉。又著监牧议,述马政之重。预修国史。大中祥符初,东封,加尚书左丞。诏
44、撰朝觐坛碑,进工部尚书,献封禅圣制颂,帝作歌答之。时诏王钦若为朝觐坛颂,表让尧叟,不许。别命尧叟撰亲谒太宁庙颂,加特进,赐功臣。又以尧叟善草隶,诏写途中御制歌诗刻石。天禧初,病亟,召其子执笔,口占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五十七。废朝二日,赠侍中,谥曰文忠。尧叟伟姿貌,强力,奏对明辨,多任知数。久典机密,军马之籍,悉能周记。母冯氏,性严。尧叟事亲孝谨,怡声侍侧,不敢以贵自处。(节选自宋史陈尧叟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B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
45、/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C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D欲望自今许/以所种麻苎顷亩折桑枣之/数民以布赴官/卖者免其算税/如此则布帛上供/泉货下流/C解答此题,要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断句点;结合上下文,通过分析语意和句子结构进行判断,从而排除干扰项。此句中的“者”为代词,用于动词后面,指人,“卖者”即卖东西的人,“以布赴官”意为“拿布到官府”,要紧接后文“卖者”,意为“将布匹卖给官府的人”,语意连贯、通顺,由此排除A、D两项;“数”是用来修饰“桑枣”的,故“数”前不能断开,由此排除B项
46、。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赐绯,赐给绯色的官服,宋代官服颜色按官位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绯、青、绿。B泉货,钱币、货币。因货币如泉水一样流通,遂古人将“钱”称作“泉”。C东封,即帝王封禅泰山,昭示海内一统、天下太平。封禅泰山有着悠久的历史。D辇下,是辇毂下的省称,意为在皇帝车驾之下,指代京城。A宋代官服颜色按官位从高到低依次应为:紫、绯、绿、青。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尧叟爱护百姓,治理有方。他担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将集验方刻在石碑上,又命人植树凿井设亭,改变了当地祈祷神灵治病的习俗。B尧叟为民为国,敢于上言。他没有
47、简单服从朝廷的命令让百姓种植桑枣,而是结合当地实际,有理有据地请奏朝廷批准当地人种植麻苎。C尧叟才华横溢,文笔突出。他写作监牧议论述马政的重要性,并参与编写国史,撰写了朝觐坛碑封禅圣制颂亲谒太宁庙颂等文章。D尧叟任职机要,认真负责。尧叟长期掌管朝廷机密事务,写奏报、对答明白清楚,兼任多职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能将军马的名册全部详细记录。A“改变了当地祈祷神灵治病的习俗”错。原文只是提到尧叟针对当地的一些做法,并没有说他“改变了当地祈祷神灵治病的习俗”。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又以尧叟善草隶,诏写途中御制歌诗刻石。(4分)译文:(2)尧叟事亲孝谨,怡声侍侧,不敢以贵自处。(
48、4分)译文:解析(1)关键词“以”(因为)、“善”(善于)、“御”(指皇帝)各1分,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事”(侍奉)、“怡”(和悦)、“自处”(自居,炫耀)各1分,句子大意1分。答案(1)又因为尧叟善于写草隶,(皇帝)下诏让他写下途中皇帝所作的诗歌并刻在石碑上。(2)尧叟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恭敬,侍奉(在母亲)旁边时话语和悦,不敢以高官自居。5尧叟为什么让当地百姓种植麻苎?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关于尧叟让当地百姓种植麻苎的原因的内容集中在他对朝廷所上之言中,“臣所部诸州,土风本异因劝谕部民广植麻苎”,对这一内容进行归纳即可。答案当地水土与中原不同,土地中多夹杂石块,适宜种植麻苎;布帛是紧
49、急的军需品,种植麻苎有利于国家军需。(每点1分,答全得3分)【参考译文】陈尧叟字唐夫,和父亲陈省华同一天被赏赐绯色官服,晋升为秘书丞。很久之后,充任三司河南东道判官。再次晋升为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岭南当地的风俗,生病的人祈祷神灵(却)不吃药,尧叟有集验方,(于是将它)刻在桂州驿站的石碑上。又因为当地气候炎热,(他命人)种树挖井,每隔二三十里设置驿亭客舍,配备饮水的器皿,(这让)百姓免于中暑死亡。咸平初年,朝廷下诏让各路督促百姓种植桑树与枣树,尧叟上奏说:“臣所治理的各州,水土风俗(与中原)本来就不一样,土地中大多夹杂石块,当地很少种桑养蚕。现在百姓除了耕种水田外,当地最有利于种植的只有
50、大麻和苎麻了。臣认为国家军需紧急的物品中,布帛排在前面,因此劝勉晓谕百姓大面积种植大麻和苎麻,(官府)用货币和食盐折换收购它们,不到两年,已经收购了三十七万多匹。 从朝廷平定交州、广州之后,该处提供的布帛一年仅有万匹,跟现在所得到的相比,相差不止十倍。希望从今(朝廷)允许他们用所种的大麻和苎麻的面积折合桑树、枣树的数量,将布匹卖给官府的人,(则)免除他们的税。这样一来,地方的布帛供应朝廷,朝廷的货币支付地方。公家与私人都能得益,(这样做)好处很多。”朝廷下诏听从他的意见。不久(尧叟)兼任群牧制置使。最初设置此官,便由尧叟担任,等到(尧叟)掌管枢密院,便不再兼任。此时,因为国家饲养的马匹是战事的
51、根本,应该派大臣统领,因此又(把这件事)交付给尧叟。(尧叟)又编写监牧议,论述马政的重要性。(他还)参与编写国史。大中祥符初年,东封泰山,加授(尧叟)尚书左丞。(他)奉诏撰写朝觐坛碑,升任工部尚书,进献封禅圣制颂,皇帝作歌酬答他。当时,皇帝下诏让王钦若撰写朝觐坛颂,钦若上表(请求将此事)让与尧叟,不被允许。另外命令尧叟撰写亲谒太宁庙颂,加授特进,赐他功臣名号。又因为尧叟善于写草隶,(皇帝)下诏让他写下途中皇帝所作的诗歌并刻在石碑上。天禧初年,尧叟病情危急,让他的儿子拿笔,自己口述奏章,请求回到京城,诏令允准。(他乘坐)轿子到京城,(不久便)病逝,时年五十七岁。(皇帝宣布)两日不上朝,追封(他)
52、为侍中,谥号文忠。尧叟高大雄壮,相貌堂堂,壮健有力,写奏报、对答明白清楚,兼任多职,心中有数。(他)长期掌管机密事务,军马的名册都能详细记录。他的母亲冯氏,生性严厉。尧叟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恭敬,侍奉(在母亲)旁边时话语和悦,不敢以高官自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20分)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擢进士第,调郓城主簿,三迁曹州军事判官。有盗窃民财,诉者以为强,郡守欲傅以重辟,久约阅实,囚得免死。授磁州刺史。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死狱中。久约恻然曰:“民虽为盗,而不死于法可乎?”乃尽请谳之而后行。时以贫富不均,或欲令富民分贷贫者,下有司议,久
53、约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贫富不均,亦理之常。若从或者言,适足以敛怨,非损有余补不足之道。”章宗时领右丞相,韪其议。寻上章请老,诏谕之曰:“卿忠直敢言,匡益甚多,未可使去左右。”迁太常卿,仍兼谏职。时郡县多阙官,久约言:“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也。明诏每责大臣以守格法而滞人材,乞断自宸衷而力行之。”世宗曰:“此事宰相不属意,而使谏臣言之欤?”即日授刺史者数人。又谓久约曰:“近日察举好官皆是诸科监临,全无进士,何也?岂荐举之法已有奸弊,不可久行乎?”久约曰:“诸科中岂无廉能人,不因察举有终身不至县令者,此法未可废也。”上曰:“尔举孙必福是乎?”久约曰:“臣顷任磁州时,必福为武安丞,臣见其廉洁向公
54、、无所顾避,所以保举。不谓必福既任警巡使,处决凝滞。”上曰:“必福非独迟缓,亦全不解事,所以罪不及保官者,幸其无赃污耳。”久约无以对。必福五经出身,盖诸科人,故上问及之。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节选自金史黄久约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B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C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
55、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D章宗即位/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皆嘉纳之/再乞致仕不许/授横海军节度使/以优佚之明昌/二年致仕/卒C“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根据句式标志断句, “以为”是固定结构,“久约以国富民贫等八事为献”中间不能断开,所以排除A、B两项。“再乞致仕不许”,根据语法断句,“再乞致仕”的主语是黄久约,“不许”的主语是章宗,中间应断开,据此排除D项。故选C。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一般是低级的事务官。B领,兼任某一官职,一般指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类似的
56、词还有“兼”“判”等。C出身,科举时代为考中录取者规定的身份、资格,类似于现代社会的学历。D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退休,与“乞骸骨”的意思相同。DD项,“致仕”是官员到了指定年龄正常退休,“乞骸骨”是官员自请退职,所以二者的意思并不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久约明察秋毫。担任郓城主簿时,有偷盗百姓财物的人被抓,诉讼的人却以强盗的名义告官,黄久约查明实情,囚犯得以免除死罪。B黄久约独出己见。当时社会贫富不均,丞相和有的官员主张让富人把财物借给穷人,黄久约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这样会招致怨恨。C黄久约深受信任。他上书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书
57、说他忠直敢言,对自己帮助很大,最终拒绝了他的请求,还提拔他为太常卿。D黄久约荐举失当。黄久约在磁州任职时,因孙必福廉洁公正、做事不避讳而举荐了他,但没想到孙必福被提拔后做事拖拖拉拉。BB项,“丞相和有的官员主张让富人把财物借给穷人”错误,丞相同意的是黄久约的观点。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磁并山,素多盗,既获而款伏者,审录官或不时至,系者多以杖杀,或死狱中。(4分)译文:(2)必福非独迟缓,亦全不解事,所以罪不及保官者,幸其无赃污耳。(4分)译文:答案(1)磁州靠着山,历来多盗贼,已经被抓获并且服罪的盗贼,因审录官有时不按时到,囚犯多因杖刑而死,有的死在狱中。(2)孙必
58、福不但处事迟钝缓慢,也全然不明达事理,之所以不怪罪保举他的人,是因为幸好他没有贪污受贿罢了。10对于郡县缺少官吏的情况,黄久约是怎么看待的?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回答此题,重点要理解分析“世岂乏材,阂于资格故也。明诏每责大臣以守格法而滞人材,乞断自宸衷而力行之”的意思,对其进行归纳概括即可。答案并不是真正缺少官吏,而是官吏们因资历不被举荐,他希望皇上推行不拘一格任用人才的政策。(3分)【参考译文】黄久约字弥大,是东平须城人。考中进士,调任郓城县主簿,多次升迁后任曹州军事判官。有偷盗百姓财物的人,诉讼者以强盗的名义告官,郡守想判他死刑,黄久约审查核实,囚犯得以免除死刑。黄久约被授予磁州刺史的职
59、位。磁州靠着山,历来多盗贼,已经被抓获并且服罪的盗贼,因审录官有时不按时到,囚犯多因杖刑而死,有的死在狱中。黄久约悲伤地说:“百姓虽然为盗贼,但不依法处死可以吗?”于是请求全部审查定罪然后执行。当时因为贫富不均,有人想让富人把财物借给贫穷的人,朝廷下令有关部门商议这件事,黄久约说:“事物不整齐一致,这是事物的常情。贫富不均,也是常理。如果听从有些人的话,恰恰足以招致怨恨,并不是减损有余补充不足的办法。”章宗当时兼任右丞相,认同他的意见。不久上书皇帝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书告谕他说:“你忠心正直敢说话,对我匡正补益很多,不能让你离开我的身边。”于是黄久约升任太常卿,仍然兼任谏官一职。当时很多郡县
60、缺少官员,黄久约说:“世上难道缺少人才吗?(这是)被资历阻碍的缘故啊。陛下公然宣示每每责备大臣因为固守成法而阻碍了人才,请求陛下明断并且大力推行相关诏令。”世宗说:“这件事宰相不留意,却让谏臣谈论吗?”当天就任命了好几个刺史。又对黄久约说:“最近举荐的好官都是各科负责监视的官吏,没有一个是进士科的人,为什么呢?难道荐举之法已经有欺诈蒙骗,不可以长久执行吗?”黄久约说:“各科中怎会没有清廉能干的人,如果不靠察举就有终身也做不到县令的人,这个方法不可以废除啊。”皇上说:“你推举的孙必福对吗?”黄久约说:“我不久前在磁州任职时,孙必福任武安丞,我看他廉洁为公、没有什么顾虑避忌,所以保举他。没想到孙必
61、福担任警巡使后,处理决断事情拖拖拉拉。”皇上说:“孙必福不但处事迟钝缓慢,也全然不明达事理,之所以不怪罪保举他的人,是因为幸好他没有贪污受贿罢了。”黄久约无言以对。孙必福是五经出身,是诸科中的人,所以皇上问到他。章宗即位以后,黄久约用国富民贫等八件事进言,皇帝都赞赏采纳了。他又一次请求辞官,不被允许,皇帝授予他横海军节度使一职来优待他。黄久约明昌二年辞官,去世。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20分)施闰章,字尚白,安徽宣城人。祖鸿猷,以儒学著。闰章少失怙恃,鞠于祖母,事叔父如父。从沈寿民游,遂博综群籍,善诗古文辞。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寻以试高等,充山东学政,取士必先行而后文,论
62、文崇雅,黜华,丝粟不苟,有冰鉴之誉。刘相国书来有所属,公不应,客曰:“祸福系此,何固为?”公曰:“徇一请,失一士,吾宁拼此官,不获罪于名教。”闰章向以文学见长,此时益自奋勉,名声日显。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闰章一一应之,不少倦。士以此益归其门。秩满,迁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所辖吉、临、袁三府,故残破,岁凶饥致盗。闰章遍历岩谷间,拊循帖然,人呼为“施佛子”。尤崇奖风教,于袁重建昌黎书院,于吉葺白鹭书院,课诸生。屡会讲青原山,从者至千百人。新淦民兄弟忿戾不睦,一日闻讲礼让孝弟之言,遂相持哭,诣阶下服罪。康熙初,裁缺归。民留之不得,乃醵金创龙冈书院祀之。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
63、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会水涨,以官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已渡乏食,乃鬻其舟。闰章之学,以体仁为本,诗与宋琬齐名。王士祯爱其五言诗,为作摘句图。士祯门人问诗法于闰章,闰章曰:“尔师如华严楼阁,弹指即见。予则不然,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论者皆谓其允。闰章与同邑高咏友善,皆工诗,主东南坛坫数十年,时号“宣城体”。宣城诗教,倡自梅尧臣,闰章由之加以变化,章法意境遂臻绝诣。十八年,召试鸿博,授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典试河南。二十二年,转侍读,寻病卒。(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
64、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B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C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D初/闰章驻临江/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是江似使君/因改名使君江/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B第一处不同“有清江环城下民过者咸曰”,根据句意断句,“民”是百姓的意思,这里是说百姓们将清江比作施闰章,“下民”的意思讲不通,排除A、C两项。第二处不同“及是倾城送江上又送至湖”,根据句意断句,“倾城”指的是全城百姓,“及是倾城”语意不完整,排除D项。故
65、选B。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失怙恃,失去双亲,“失怙”指失去母亲,“失恃”指失去父亲。B刑部,古代六部之一,司法部门,主要掌管全国的刑罚政令。C秩满,官吏任期届满,“秩”指的是官吏的官阶、品级。D侍读,官名,负责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AA项,“失怙”指的是失去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施闰章不畏强权。他不答应刘相国的嘱托,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认为即使失去自己的官职也不能徇情。B施闰章体恤百姓。他做江西参议时,所管理的吉、临、袁三个地区因年成不好,盗贼四起,他去往
66、多地四处安抚百姓。C施闰章注重教化。他在江西为官时,重建、修葺书院,请名师讲学,有关系不睦的兄弟在听了讲学后被感化相拥流泪。D施闰章颇负文名。他的诗歌与宋琬齐名,五言诗受到王士祯的喜爱,他还与同乡高咏引领东南诗坛,诗被称为“宣城体”。CC项,“请名师讲学”错误,从原文来看,是施闰章亲自讲学。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士慕其名而负笈问业者,闰章一一应之,不少倦。士以此益归其门。(4分)译文:(2)会水涨,以官舫轻,民争买石膏载之,乃得渡。已渡乏食,乃鬻其舟。(4分)译文:答案(1)(对于)仰慕他的名声而背着书箱向他询问功课的读书人,施闰章一一为他们解答疑问,没有丝毫懈怠
67、。因为这样,更多读书人投入到他的门下。(2)正好湖水涨潮,因为官舫轻,百姓争买石膏填船才得以渡湖。渡过后因为缺少粮食,把船卖了才得以回去。15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施闰章“治学”的特点。(3分)解析题目问的是“治学”的特点,那么回到文章中筛选和“治学”相关的信息,可以找到“论文崇雅黜华”“予则不然,如作室者,瓴甓木石,一一就平地筑起”“闰章之学,以体仁为本”等信息。据此进行归纳即可。答案论文崇尚优雅;写诗注重基础;以躬行仁道为本。(3分)【参考译文】施闰章字尚白,是安徽宣城人。祖父施鸿猷,凭借儒学出名。闰章自幼父母早逝,由祖母抚养,侍奉叔父如同父亲。跟随沈寿民游学,于是广泛地通晓众多典籍,擅长诗
68、歌和古文辞。顺治六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不久,施公因为考试成绩优异,担任山东学政,选取人才必定先(衡量)行为再(衡量)文章,讨论文章崇尚优雅,革除浮华,不贪求一点财物,有明镜的美誉。刘相国写信来有所嘱托,施公不答应,客人说:“福气和灾祸与此有关联,为何如此顽固呢?”施公说:“顺从了一个请求,就失去了一个读书人,我宁愿豁出去这个官职,也不在礼教上获罪。”他一向以文学见长,此时更加勤奋勉励,名望和声誉日渐显扬。(对于)仰慕他的名声而背着书箱向他询问功课的读书人,施闰章一一为他们解答疑问,没有丝毫懈怠。因为这样,更多读书人投入到他的门下。任期届满,施公升任江西参议,守湖西道,辖管吉安、临江、
69、袁州三府,当时湖西地区残缺破败,年成歉收导致盗贼蜂起,民不聊生。施闰章走遍湖西的崇山峻岭、低谷大川,安定从容地安抚百姓,人们称他为“施佛子”。他尤其注重民风教化,在袁州重建昌黎书院,在吉安修葺白鹭书院,给众多学生讲学。多次在青原山讲学,参与的人达到千百人。新淦有一对兄弟性格蛮狠暴躁,兄弟不和,有一天听完施闰章讲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话,就抱头痛哭,到施闰章门前请罪。康熙初年,裁撤道使,施闰章被罢官。湖西地方父老乡亲多次联名挽留不允,于是地方集资创设龙冈书院,以纪念他的德政。当初,施闰章驻守临江,有清江环绕经过城下,经过的百姓都说:“这江水像使君。”于是将清江改名为“使君江”。等到告别之日全城百姓
70、送他到江边,又送到湖边。正好湖水涨潮,因为官舫轻,百姓争买石膏填船才得以渡湖。渡过后因为缺少粮食,把船卖了才得以回去。闰章的学问,以躬行仁道为根本,诗和宋琬齐名。王士祯喜爱他的五言诗,为他写了摘句图。士祯的弟子向闰章询问诗法,闰章说:“你的老师写诗像华严楼阁,弹指就能看到。我就不这样,就像建房子,砖块木石,一一从平地筑起。”议论的人都认为他说的话公允。闰章与同乡的高咏友爱和善,都擅长写诗,主持东南诗坛几十年,当时号称“宣城体”。宣城诗教,自梅尧臣倡导,施闰章由之发展变化,章法意境,于是到达绝妙的境界。康熙十八年,朝廷征召他参加鸿博科考试,被授予翰林院侍讲,编纂修订明史,主持河南的考试。二十二年,转侍读一职,不久就病逝了。 - 2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