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新起点联考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楚文化土壤中,孕育出荆楚方言的最初原型。从历史地理环境的因素考察荆州方言中的许多原型词汇,都有充分的文献依据。如离骚中“朝发韧于苍梧兮”的“韧”(阻车之木),“及年岁之未晏兮”的“晏”(晚)等等,仍然在今天的荆沙方言中使用。这些都足以说明荆州方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特定的区域环境因素。由于荆沙方言是在楚文化的熏陶下延续发展起来的,其词汇在历史的传承中,有自身的系统性。几乎所有普通话词汇,都在荆州方言中有相应的说法,如天道(天气),袱子(手巾),
2、訍(约、邀请),地噶(一点点),黑汗水流(汗流浃背)等。 发生在荆楚大地上的许多次移民,造成不同地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交流中产生新的文化,推动文化的新发展。 武王伐纣之时,楚国有先人名为“熊绎”者,起于今天的香溪河畔的秭归,参与了武王伐纣的壮举。周王封熊绎管辖今秭归、宜昌、远安、兴山等若干县市,熊绎苦心经营,筚路蓝缕,逐渐壮大,因秭归是大山区,加之巴国正强盛,不好发展,所以终于走出秭归大山区,来到沮漳河平原,即远安一带,约历二十君后,又在西周末年迁至今之江陵。由于以上原因,今天的秭归、兴山、宜昌、枝江、远安、荆门、当阳及荆州区大部分居民的口音尾音多带卷舌,如“鸡”称为“鸡得儿”,“猪”称为“
3、猪得儿”。这些地方深受古楚语的影响。 楚国消亡,代之以秦汉,汉时天门、京山、潜江、石首、公安等以荆州口音为主,荆州市所辖的江陵县,即沙市东区以外,都是汉话,即荆楚底层方言。 南北朝时,时局动荡达五百多年,民族融合,陕西、安徽流户分别大量进入钟祥、松滋侨立为县,唐代安史之乱,导致荆南人口上十倍增长,元末明初,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又有“江西填湖北”的人口大转移。 清朝顺治年间,清军(满族旗人)驻防荆州时,于荆州城里筑一道贯通南北的城墙,将荆州城分隔为东、西两个部分,东城大而西城小,汉人居西城,满人居东城。这种分城而居,异族又不通婚的方式,造成了语言上的封闭状态,直到民国前,荆州满族人的语言,一直不
4、受干扰地保留下来,在东城形成一个“北京话方言岛”,从而与属西南官话的荆州西城的荆州方言形成鲜明对照。 辛亥革命后,荆州城分城而居的局面被打破,满族人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根本转折。“东边腔”不由自主地向荆州方言靠拢,到解放后,“东边腔”已不复存在,现在60岁以下的满族人,讲的已是一口标准的荆州方言了。 明清之时,资本主义已萌芽,商业发达。沙市,武汉等为长江天然良港,南来北往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英南京条约的签定,开放沙市为长江九大码头之一,沙市市犹为繁荣。武汉、四川客商云集于此,西南官话(即今四川话)统治一时,人们总以口音定身份。 抗战之时,民国政府以重庆为陪都,“四川话”的流行加速了“荆沙腔
5、“的发展。沙市靠近码头,“武汉”及“四川”味当然比城内要浓一些,至今如此,这是荆州城话与沙市话的区别。所有这些由政治、军事、社会动荡或变革产生的正常与非正常的移民现象,都会造成荆楚方言与外方言的交流与互渗,使之不可能保持纯粹的远古楚人的方言而呈现出“南北兼容”的多样化的特点。 总之,方言是历史的产物,相信随着信息共享的实现,人口的不断融和以及交通、通讯的发展,全国一盘棋的形成,方言最终会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保存下去。 (黄晓南浅议荆州方言的演变)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荆楚方言的最初原型孕育自楚文化的土壤,考察荆州方言中的一些原型词汇,可以发现它们的形
6、成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与特定的区域环境因素。B西周时期管辖秭归、宜昌、兴山等地的熊绎是楚国先人,至今这些地方的方言仍深受古楚语的影响。C汉人居西城,满人居东城,分城而居造成的语言上的封闭状态,是清代荆州东西城居民口音形成对照的主要原因。D沙市靠近码头,抗战时,“四川话”的流行加速了“荆沙腔“的发展,“武汉”和“四川”味更浓一些,是沙市话不同于荆州城话的地方。【答案】C【解析】原文中关于清代东西城口音不同提到了“分城而居”和“异族又不通婚”两个原因,“又”表明两个原因并重,并没有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之分。2下列选项中,不是历史上荆楚方言演变的原因的一项是:( )(3分)A熊绎起于秭归,终走出秭归,于
7、远安一带约历二十君,在西周末年迁至今之江陵。B汉朝时,荆州市所管辖的江陵县,即沙市东区以外,都是说汉话,即说荆楚底层方言。C清朝时,满人入驻荆州,修建横贯南北的城墙,语言与种群上形成封闭局面。D由政治、军事、社会动荡或变革产生的正常与非正常的移民现象造成荆楚方言与外方言的交流与渗透。【答案】B【解析】B项阐述的是汉朝荆州管辖下的江陵县方言的类别,不是荆州方言演变的原因,该项答非所问。3以下根据原文理解进行的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荆沙方言因为在楚文化熏陶下延续发展,词汇的传承具有系统性,比如“糟了”有“拐了”与之对应,“笭箵”有“干净利落”与之对应。B荆州方言从属于西南官话
8、,因此“黑(h)人的爸爸跳高黑(h吓)老子一跳”这句歇后语,能够让同属于西南官话区的湖北部分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的人们会意而笑。C松滋市的口音细分高达十几种;鄂州话的词汇与武汉话相同,大部分发音乃和赣语一样,这些语言现象极有可能是历史上多次移民迁徙造成的。D清代签订条约开放了沙市港口,武汉、四川的客商云集于此,沙市犹为繁荣,沙市话也极大地影响了四川和武汉方言的流动与发展。【答案】D【解析】由原文可知,开放沙市港口后,武汉、四川商人云集于此。由于当时以资本雄厚为荣,那么武汉、四川商人的口音便代表着更高的身份,会受到更多人的学习。所以应该是四川和武汉方言给沙市本土方言带来较大的影响。相关知识链接
9、:语言学中存在一种叫做“语言替换”的现象,即经济文化水平高的语言体排挤或替代经济文化水平低的一方,这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并非起直接作用,而是促成了实际交流需要的形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 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地方变体,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
10、成不同的社会变体。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用上海话写成的小说繁花让许多读者被上海方言蕴含的吴文化韵味折服。不止是繁花,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从这方面讲,保护方言,也是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努力。如何保护?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探索的步伐都已迈出。2008年,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建设试点,在各方言区采取活态标本,建立方言档案,即在有能力做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性工作之前,先做好学术性抢救。而在民间,类似于“中国微乡音”汉语方言大赛
11、这样的方言保护和传承活动正在兴起:在电视、广播中推出方言节目;方言进校园,让孩子们不忘乡音,记住乡情;移动互联网上更是出现了以乡音乡韵为纽带的社群,延续着方言的魅力。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选自2015年12月人民日报“保护方言,守望乡愁”,有改动)材料二阅读的图形请帮忙处理一下现代汉语方言分布图 吴方言分布图 材料三编写大词典,必然要涉及方言词语的解释问题和收词的范围问题。比如现代汉语词典里就收进了很多方言词语。 “名堂”这个词本来流行于四川一带,但是现在别处也都使用,这个词,词典要不要收;流行于
12、上海一带的“尴尬” (gng);流行于西北地区的“娃子”(wazi男孩儿), “帮肩儿”(pang jianr,差不多)等等要不要收。收凭什么,不收又凭什么。这就得调查方言,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全国各地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就可以确知某词的使用范围,人数多少,确切的词义和用法,这就可以为编纂词典提供可靠的依据,也有助于我们读懂书、读透书。学习普通话必须联系方言实际。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在自己方言的基础上来学习普通话。或者说,学习普通话不可能不受到自己方音的干扰和影响。因此,学习普通话就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西宁人学习普通话,即可告诉西宁人,凡北京是sh和u结合的音节,如书抒舒枢菽淑疏蔬输
13、孰熬赎暑薯曙屈蜀述树竖恕庶墅等等西宁人都是读fu,现在学习北京音就得改为shu。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现代汉语,至今还存在着许多不规范的现象。普通话的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是其中某些方言中过于“土”“俗”的词语,如四川的“抄手”(馄饨),陕西的“锅盔”(厚大的烙饼),东北的“老鼻子啦”(多极了),陕北的婆姨(老婆),北京土话中的“取灯儿”(火柴)等等都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相反地,方言中极有表现力的方言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中来,如西南方言中的“搞”,吴方言中的“尴尬”等等。这些词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常用词了。(张成材论调查和研究方言的作用)材料四方言是一个人身上表现出的地域特征的明显标记。一个人来
14、到外地,最先感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当地方言,而相应的,他自己的方言也把他划出了当地人的圈子,因此说方言是一个人身上地域的烙印。就“女孩”一词来说,各地有各地的说法:闺女(北京),姑娘(沈阳),女娃子(西安),小姑娘(昆明),丫头(合肥)女霞子(扬州),小娘五(苏州),囡儿(温州),细妹子(长沙),女崽子(南昌),女仔(广州),桓仔(阳仁),诸娘仔(福州)等等。方言土语能体现一个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因为它是人们天天使用的活的语言,是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虽然,现在各地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但是如果因为普通话的推广而使方言消失,将是人类文化的一大损失。方言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与父母、家人和朋友交谈时使用的
15、主要语言。方言的使用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当一个人来到外地,感到自己处在异地口音之中,一句家乡的方言会使他倍感亲切。至今为止,方言仍是大部分人的交际工具,而且它作为劳动人民真实生活的写照,有较强的生命力。方言是地域的标志,是一个人身上有声的烙印。(崔宁宁浅谈方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根据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同地区地域的人们之间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B面对复杂的方言保护问题,官方和民间都已经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国家语委启动数据库建设试点、民间举办“中国微乡音”活动等。C要确定词典是
16、否收录方言词,必须进行这类方言使用范围和人数的调查,由此进一步作出取舍。D同样是表达“女孩”的意思,北京、西安、昆明等地的说法都不相同,可见方言能体现明显的地域特征。【答案】A【解析】“不同地区地域的人们之间可以通过方言进行交流,表达思想”错,方言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只适合特定区域的交流。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的语言学家把全国划分成了七大方言区。以吴方言为例,其内部存在分歧、方言差异较大,可以划分出更细的方言分支。B大多数人都是在自己方言的基础上来学习普通话,或多或少会受到自己方言的干扰,所以学习普通话时不仅要熟悉普通话知识,还要联系方言实际
17、。C如今现代汉语依然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因此在普通话规范的工作中,应将方言全盘舍弃掉。D方言的意义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在文学创作中它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通过方言的运用,文学作品能更好地反应一个地区的独特面貌、地方性的风土人情。【答案】C【解析】“应将方言全盘舍弃掉”错,依据材料四可知,只有某些过于“土”、“俗”的方言不能作为普通话的词汇,并非全盘舍弃掉。6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方言?(6分) 【答案】原因:保护方言就是保护独特的表达形式,便于特定地域内人们的交流;保护方言有助于传承地域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方言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能寄托乡愁、铭记历史;方言能为词
18、典的编纂提供可靠的依据,有助于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方言可以为学习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提供材料参照;方言的运用可以使文学语言活泼生动、反映人民生活面貌,提高文学创作的艺术性、使其更富有生命力。(答对一点给1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刷 牙路遥有些事本来很平常,可是一旦在某些环境中出现,往往会引起轩然大波。一九七八年夏天,大山村十八岁的青年社员黑牛,在公社参加了几个月卫生学习班回来后,就成了队上唯一的“赤脚医生”了。虽然是“赤脚”,但也还有“医生”之名;医生这两个字是和卫生这两个字连在一起的。不用说,医生本人都是讲卫生的。就是基于这一概念,“赤脚医
19、生”黑牛在学习班结束时,买了一个刷牙缸子,一把牙刷和三毛几分钱的一瓶牙膏。回队后的第二天早晨, 我们这位“医生”就赤脚片儿蹲在自家门前的硷畔上,刷开了牙。他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刷牙, 不用说,当时的情况着实怕人:生硬的牙刷很快就把牙床刷破了,满嘴里冒着血糊子。但他不管这些。他照样使劲刷。他知道第一次刷牙,把牙床刷破是正常的,刷几次就好了。刷牙讲卫生,保护牙齿。作为“赤脚医生”,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刷牙的好处和不刷牙的坏处。但是在这个离县城一百多里路、离公社也有五、六十里路的僻远山村,人们还不习惯现代文明。可不,自古以来,这里谁倒刷过牙?在这里的人们看来,刷牙是“公家人”的派势,老百姓谁还讲究这!现在
20、在他们之中竟然有人刷起了牙,岂非咄咄怪事?所以消息风快传遍全村,先后有一些老者和童稚向刷牙者的院子里涌来,像看一台大戏一样围住了他。这些人围住这个刷牙的人,惊叫声和稀奇的议论,嗡嗡地响成一片。有几个老头为了看清楚一些这新景致,竟然在他的面前蹲了下来,像观察一头生病的牛犊一样,互相指着他的嘴巴各抒己见。随后赶来的几个拄着拐杖的老婆婆,从未见过刷牙,现在看见他满嘴里脸冒着血糊子,以为得了啥急症,吓得眼泪汪汪说:“还不赶快请个医生来”黑牛向来遇事不慌不忙。这阵儿也一样:他不管众人怎样围观,甚至嘲笑他,照样不慌不忙刷他的牙。他右手很不灵巧地拿着牙刷在嘴里鼓弄了好一阵后,然后取出牙刷,喝了缸子里的一口清
21、水漱了漱口,把牙膏沫子吐在地上,又喝了一口水漱了起来。周围一圈人的眼光就从那牙缸子里看到他的嘴上;又从他的嘴上看到土地上。现在,黑牛刷完了牙。他很高兴:虽然牙床有点疼,但口里十分清爽。(这种痛快的滋味一生中从未体验过。)他感到牙齿上剥落了一层什么东西那是多年积下的污秽被清除了啊!他不是看见,而是感觉到自己的牙齿白净了一定白净得像玉米籽儿一样!他站起来了,手里端着刷牙缸子,本来转身想回家,但不知怎的,心头萌生起这样一个欲望:乘这个机会,他很想宣传一下刷牙的好处。他现在已经是“赤脚医生”了!他好记性把学习班上公社医院大夫的牙齿方面的卫生知识,几乎一字不落说了一遍。他的宣传还没完,人群里就发出了嘲骂
22、声:“哼!逛了几天门外,倒学起文明了!”“卫生卫生,老母猪不讲卫生,一下子十几个价猪娃哩!”“哈呀,一股洋腻子味,把人鼻子熏坏了!”这时候,只见一个黑胡巴茬的老汉满脸通红,豁开人群,径直朝人圈里的黑牛走来。他没出声,抡起庄稼人粗壮的胳膊,朝黑牛的嫩脸蛋上狠狠扇了一记耳光,然后大声喝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还不快滚回去,站在这说你妈的脚哩!”这就是“赤脚医生”他爸。老汉一记耳光打散了看热闹的人群,院子里很快就剩下了他父子俩。黑牛被他父亲打的牙刷牙膏都掉在地上,手里只提着个刷牙缸子。他眼里噙着两颗泪珠,说:“爸,你为啥打人哩?我现在是赤脚医生,给大家说讲卫生的道理,有什么不对?”“狗屁卫生!你个土包子
23、老百姓,满嘴的白沫子,全村人都在笑话你这个败家子!你羞先人哩!” “不管怎么说?刷个牙算什么错!”黑牛嘴硬地辩解说。“你看你的牙,五十来岁就掉了那么多,说不定就是因为没”“放屁!牙好牙坏是天生的,和刷牙有什么相干!你爷一辈子没刷牙,活了八十岁满口齐牙,临殁的前一年还咬的吃核桃哩!别给老子胡说了!趁早把你那些刷牙家具撇到茅坑里去!”当天晚上收工后,满肚子委屈的“赤脚医生”去找生产队长叫队长评评理吧!刷牙讲卫生有什么不对?老队长这阵儿正盘腿坐在煤油灯前,一边猛烈地咳嗽着,一边用劲地抽着旱烟锅不知哪个村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庸医生告诉他抽旱烟能治气管炎。并且理论说,气管炎是寒症,烟是热性的,驱寒。老队长
24、竟相信了这“偏方”。尽管越抽咳嗽越厉害,他还是拼命地用这“偏方”疗治他的气管炎。老队长,还没等他开口,便一边咳嗽,一边抽烟,一边说:“事情我都知道了。咳,你们这些年青人。咱个老百姓,刷那牙干啥?如果全村的青年人都搞这个刷牙的把戏,这坏风气传开来还了得?当然,话又说回来,谁没年青过两天?有缺点错误改了就对了。你也不要为这事熬煎,在咱社员会上好好检查一下思想就行了”老队长苦口婆心教育完黑牛,就猛烈地咳嗽起来。他赶紧抽了几口旱烟,接着又是一阵更猛烈的咳嗽。黑牛满面流泪从小凳上站起来,几乎是绝望地喊道:“老队长,我检查!但你也叫我刷牙吧!刷牙是讲卫生哩,又不犯法嘛!”“还刷哩?哎呀,你这娃娃怎学成了个
25、这?你把刷牙说的那么神!照你这样说,我和你爸也要学你的样刷牙呀?”“你们要刷脑筋哩!”黑牛赌气地说。老队长也动气了,他直起身板来,想大声说些什么,一阵猛烈的咳嗽终于使他什么也没说出来。他背靠在铺盖卷上,闭起双目,痛苦地喘息着。老队长肉体上的痛苦加上自己心灵上的痛苦,黑牛简直难受得连气也出不上来了。他觉得很闷,便从这屋子里出来了。他站在村头一棵老榆树下,望着星光下朦胧的连绵不断的大山久久地出神。全村人都睡了,看不见一星灯火。夏夜的风把他那梳得很整齐的少年偏分头吹得纷乱。在这沉重的寂静中,他突然好像听见地平线那边隐隐约约有些隆隆的响声。天很晴,不像是打雷。是什么呢?是汽车?是火车?是飞机?不知为什
26、么,他觉得这声音好像是朝着他们村来的。少年特有的憧憬和幻想,使他忘记了一天的不愉快,惊喜地用眼睛和耳朵仔细搜寻起这些声音来;黑暗中他微微笑咧开的嘴巴,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七日,夜。(原刊甘泉县内部文艺刊物泉1979年第2期 有删改)7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村民们都围过来议论黑牛刷牙,可见村民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对黑牛这一“现代人”的举动感到困惑、嫉妒。B黑牛因执意为“刷牙”一事辩解而和父亲争执不下,不仅仅是因为他认为刷牙对健康有益,还因为他对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份潜在的憧憬。C老队长苦口婆心教育黑牛,自己却听信“偏方”用抽旱烟来疗治气管炎,体现出老队长关
27、心年轻人但自己的思想封闭落后。D文末黑牛猜测地平线远处的响声事实上可能并不是这些现代交通工具的声音,但这其中暗含着作者对新生事物和现代文明终将传入偏远乡村的期待。【答案】A【解析】村民们的思想都尚且落后,对黑牛刷牙应是无法理解,而不是嫉妒。嫉妒是建立在理解和接受的基础之上的。8小说以刷牙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案】8在情节结构和安排上:“刷牙”是贯穿全文的事件线索,黑牛与村民、父亲和老队长之间的冲突均通过“刷牙”串联,并围绕“刷牙”事件展开,使文章结构严密,情节推进紧凑合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小说通过“刷牙”这件事,刻画出村中各类人物的形象。黑牛主动实践刷牙、宣传刷
28、牙,体现出进步的年轻人对新派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积极接受;村民们的围观和揶揄、父亲的打骂和老队长的劝阻则体现出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的落后与封闭。在主题的表达上:“刷牙”也是对思想的洗刷,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内容,暗含着新事物、新风尚即将传入农村进而带来的人们思想的解放与变革。9读路遥的小说,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乡土气息,请分析小说刷牙是怎样体现这一特点的。(6分) 【答案】9从生活环境与生活细节上看:小说中人们的生活环境,呈现出偏远山村常见的景象,如门前的硷畔、村头栽种的老榆树、连绵不断的大山;生活细节中,如点煤油灯、抽旱烟锅子等等展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状况。从人物形象上看:村里的人们对新
29、事物的好奇、爱看热闹凑热闹的习性、黑牛父亲粗暴急躁爱面子的性格、老队长关爱后辈但思想保守的乡村干部形象,都充分表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民的朴实、单纯、封闭和落后的特点,乡土生活气息浓郁。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如“赤脚片子”“满嘴里脸冒着血糊子”“黑胡巴茬”“满口洋腻子味儿”“你羞先人哩”(语气词多用“哩”)等等,作者运用方言土语表现出黄土地上农民说话的平易直白,朴实生动,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
30、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
31、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州,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
32、。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节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 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父/ 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B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 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C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 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D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 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 父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33、/ 庆湖亦转为镜。【答案】C【解析】本题“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中“汉安帝父”与“清河王”是同位复指,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意为“居住在南越一个叫镜湖的湖边”,此句中间不能断开,故选择C选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女子16岁举行笄礼以后取的,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B. 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C. 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只是借名食
34、俸。D. 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子息,即利息。古人将利息和本钱亦称为子母。【答案】A【解析】古代女子15岁举行笄礼。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贺铸诗、词、文皆善,尤其擅长作词谱曲。他把别人丢弃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修改润色,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B贺铸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世。C贺铸因为喜欢喝酒,又意气用事,一直得不到理想的官职,后来他退隐吴下,远离纷扰的世事,打算居家闭门读书来度过自己的晚年。D信安的程俱是贺铸交往的朋友,两人交情一直深厚,贺铸自己集聚歌词,取名为东山乐府,两人一起合作完成了序文。【答案】D【解析】“俱为
35、序之”中的“俱”是指程俱,是程俱为东山乐府作序,而不是“一起”作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5分) (2)二人每相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5分) 【答案】13(1)贺铸说:“(如果你)能听从我的惩治(处罚),(我)就不揭发你。”(贵族子弟)立即起身自己脱去上衣露出肌肤,(贺铸)就用棍棒打了他几下。(采分点:“白发”:“揭发”。“袒”:脱去上衣,露出身体的一部分。省略句。各1分,句意2分。)(2)两人每次见面,就两眼圆睁,击掌,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一整天各自都无法使对方屈服。(采分点:“瞋
36、目”:睁大眼睛。“扺掌”:击掌。“屈”:使屈服。各1分,句意2分。)【参考译文】贺铸,字方回,卫州(今河南卫辉)人,孝卫皇后的族孙。身长七尺,面色青黑,眉毛直竖。喜欢议论当朝大事,批评不留情面,即使是权倾一时的豪门显要,只要稍不符合心意,他便会不余言辞,极尽口舌贬斥对方,人们觉得他的行为很像侠客。贺铸学识广博,记忆力特强,善于言辞,他的语言精深、婉丽、细致、严密,就像是按次序排列编织而成的彩绣。贺铸尤其擅长作曲,他把别人丢弃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修改润色,便都成了新奇的曲子。他曾经说:“我在笔下驱使着李商隐、温庭筠,常常使他们不停地奔命。” 许多达官贵人邀请他到家中作客,贺铸有时去有时不去,(遇
37、到)他所不愿意见的人,也始终不说他们的坏话。建国初,贺铸娶了同宗族的女子为妻。贺铸隶属右选,监管太原土木建筑之事。有一个贵族子弟和贺铸是同事,这个人骄纵傲慢,目中无人,贺铸经过察访,发现他偷盗土木建筑的物资,于是把仆役和公差们屏退后,把这个贵族子弟关在密室里,贺铸手里拿着棍棒数落说:“过来,你在某时盗窃某物去作某用,又某时盗窃某物拿回自己家中,是这样吗?”贵族子弟十分惊恐地叩头说:“有这些事。”贺铸说:“如果你听从我的惩治(处罚),(我)就不揭发了。”贵族子弟立即站起来,自己脱去上衣露出肌肤,贺铸就用棍棒打了几下,贵族子弟叩首哀告祈求,贺铸便大笑着释放了贵族子弟。从此以后,那些依仗权势自以为傲
38、的人,都害怕他,不敢抬起头来看他。这时,江、淮之间有一个名叫米芾的人,他因身材魁梧和思想怪异而闻名,贺铸则因见义勇为的侠义行为和豪爽的性格而与米芾先后出名,两人每次见面,就两眼圆睁,击掌,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辩论一整天,各自都无法使对方屈服,擅长言谈的人争相把他们辩论的情况作为谈话的资料。元祐年间,李清臣执掌政事,上奏更换通直郎,让贺铸通判泗州(今江苏泗洪),又去做太平州的副职。贺铸自始至终因为意气用事和喜欢喝酒而得不到理想的官职,所以郁郁不得志,管理道教宫观,借名食俸,(后来)他退隐到吴下(今江苏苏州),渐渐远离了那些纷扰的世事,所以心情倒也平静,也不再像平常那样起伏不平。家中藏书一万多卷,
39、贺铸亲手校对过的文章,没有一个字出错。因此他想闭门读书来顺遂自己的晚年的心愿。贺铸家境贫困,靠借贷维持生活,有亏欠人家的,就拿地契房券等给人家抵押,丝毫不向别人乞讨。贺铸所写的诗词、文章,常常在人们的言谈中到处流传。宋徽宗建中靖国年间,黄庭坚从黔中回来,很满意他(被人称作)“江南梅子”的诗句,认为(风格)像谢脁。他交往的朋友,始终交情深厚的,只有信安的程俱。贺铸自己集聚歌词,取名为东山乐府,程俱为这本词集写了序。贺铸曾经说自己是唐谏议大夫贺知章后裔,并且探寻贺姓的根源,原本姓庆,住在南越一个叫镜湖的湖中,(镜湖)本来叫庆湖,(庆姓)为了避汉安帝父亲刘庆的名讳,改为姓贺,庆湖亦变成镜湖。当时不知
40、是有何依据。因此贺铸自起名号为庆湖遗老,著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杂诗(其二)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长干曲四首(其一)崔颢君家何处在?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14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杂诗前两句采用不加修饰的语言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B杂诗开篇白描记言,诗末工笔绘景,全诗的表现手法依诗人之情运用得流畅自然。C长干曲开篇写女主角出口问人,可谓“声态并作”,泛舟女子的形象和询问声都跃然纸上。D长干曲中女子急于停舟相问“或
41、恐是同乡”,侧面表现出了女子背井离乡、水宿风行、无人共语的孤零漂泊之态。【答案】B【解析】诗末“寒梅著花未”一句,诗人独问对方:“家乡的那株寒梅开花了吗?”只是在询问,并没有细致描绘景物。这株“寒梅”在诗中是诗人对家乡亲切怀想的寄托,它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是成为了故乡的一种诗化象征。15两首诗中引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因素分别是什么?两诗对故乡情感的表达在形式上有何异同?(6分) 【答案】(1)引发诗人情感的因素:杂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借遇见故乡来客,回忆故乡窗前的寒梅引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寒梅作为自己情感的聚焦和寄托;长干曲中的抒情主人公则是通过对方的口音猜测“君”与自己是同乡,以乡音引发出自己对
42、家乡的思念和只身一人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2分)(2)情感表达的形式:相同点:两首诗的语言都平白浅近、质朴自然,充分表达了抒情主人公的情感。(2分)不同点:杂诗开篇迭用“故乡”一词,表现出乡思之殷。尾句以拉家常般的问句收篇,质朴平淡而又诗味浓郁。长干曲以问句开篇,把女人公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尾句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描写,开掘了人物的内心世界。(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赤壁赋中,苏子答客之语,令人超然物外,忘怀得失,欣然洗盏更酌,作者通过 , 两句,间接写出了主客一番豪饮,极尽游赏之乐的情景。(2)荀子在劝学中阐述学习要专
43、心致志道理时,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 ”却“ ”,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3)逍遥游中,庄子运用类比的手法写 只需带上三餐的干粮,返回时 ,但要到百里、千里之外去,却要准备充足的粮食才能成行,说明了鹏鸟须“之九万里”方能“南为”的道理。【答案】 16(1)肴核既尽 杯盘狼籍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加“蟹”与不加“蟹”都给分)(3)适莽苍者 腹犹果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 的效果。语言的力量,首在言
44、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 ,有说服力。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 ,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反过来看,切忌忽
45、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 ,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事半功倍无懈可击巧舌如簧夸夸其谈
46、B事倍功半无懈可击巧言令色夸夸其谈C事半功倍天衣无缝巧言令色夸大其词D事倍功半天衣无缝巧舌如簧夸大其词【答案】A【解析】第一处,“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根据文中论及“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的效果,应选择“事半功倍”;第二处,“无懈可击”:指没有一处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说话办事等十分严密,找不到漏洞。“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破绽。“在事实和逻辑层面”应选择“无懈可击”;第三处,“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谄媚伪善的面目讨好别人。根据文中“投机
47、者”“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应选择“巧舌如簧”;第四处,“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夸大其词”:说话或写文章措词夸张,超过事实,根据文中“强调善用语言”“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应选择“夸夸其谈”。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B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C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D切忌不要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否则往
48、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答案】C【解析】A递进失当,应改为“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B语序不当。根据前文指出要“重视语言,善用语言”,那么“反过来看”,“轻视语言”则应放在句首,后面递进失当。D否定失当。删掉“切忌不要”与“否则”。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语言和作品有了真情的贯注,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B语言和作品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史弥新,是因为有了真情的贯注。C有了真情的贯注,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D有了真情的贯注,语言
49、和作品就可以历久弥新而抵御时光,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答案】C【解析】根据前文“依稀可见斑斑泪痕”,应该承接“有了真情的贯注”排除A、B两项,D项“历久弥新”“抵御时光”“永不枯竭的活力”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20为庆祝建校80周年华诞,学校“梦笔生花”文学社决定扩版,分四期分别介绍校史、校友、名师和优秀学生,需招聘文字编辑若干人,下面是招聘的相关文字,其中在公文格式、文字表达和语体上共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招聘启示“梦笔生花”是我校的文学社团,曾荣获市“十佳文学社团”称号,出于文学社社刊梦笔生花扩版的需要,现从全校同学中诚聘5名文
50、字编辑。要求具备较扎实的文字功底,具有文稿评价和雅正的能力。有意者请到文学社活动室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28日下午5时,过了期限不再接受报名。录取结果将在6月初宣布。2019年5月20日中学“梦笔生花”文学社【答案】“启示”改为“启事”。“雅正”改为“修改”。“过了期限”改为“逾期”。“宣布”改为“公布”。时间在落款上 改为 时间置于落款下面。21灯谜是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土壤中的文字艺术。拆字法是猜灯谜的一种方法。它根据汉字结构的多样化特点,把字词的结构、笔画、偏旁或者部首进行增减、拆合之后衍生成新的字词,从而求出谜底。如,谜面:他去也,怎把心儿放。谜底:“作”。“他”去掉“也”,余下“亻”
51、;“怎”把“心”放弃,余下“乍”;“ 亻”和“乍”合成“作”。又如,谜面:岁岁除夕来团聚。谜底:“出”。“岁岁”两字中都除去“夕”,余下“山山”;“山山”来团聚就成为“出”字。请你运用拆字法,结合示例,简洁清晰地解析下面两个谜面的谜底成因。(1)谜面:人有它大,天没它大。(谜底:一) (2)谜面:技术合作,不留一手,不留一点。 (谜底:枝) 【答案】(1)“人”字加上“一”便是“大”字;“天”字减去“一”便是“大”字。由此得知谜底是“一”。(2)“技”,“不留一手”是“支”;“术”,“不留一点”是“木”。“支”、“木”“合作”是“枝”。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52、)“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出访期间,应外国政要询问时作出的回答。“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正确政绩观的生动表达。“无我”和“有我”,道出了每一个有梦想、有责任担当的人的精神世界辩证法。“无我”是什么?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就是“无我”。“有我”是什么?是担当,是责任,是使命。面对矛盾时,有我;面对困难时,有我;面对挑战时,有我;面对斗争时,有我。阅读习总书记的两则语录,你有怎样的感悟?对于“无我”与“有我”这个精神世界辩证法你有怎样的理
53、解?请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义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解析】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据材料谈自己的思考、理解和感悟。习总书记的语录让我们每一个人深深地思考“我”与“国家”、与“人民”的关系;深深地思考在挑战、危难、牺牲面前,在利益、成绩、荣誉面前应有的觉悟和抉择!学生应结合两则材料,辩证思考习总书记语录的精神内涵:“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无我”是什么?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为党、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奉献自己,就是“无我”。“功成不必在我,功
54、成必定有我”:建功立业绝非易事,依靠的是集体,需要的是时间,每个人每时每刻的付出都是在为干成事业添砖加瓦。只有聚众、积久之“功力”,方有一事之“功成”。所以,事业功绩的完成没必要在我一个人身上,“功成”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它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付出。“有我”出“功成”之力,“无我”求“功成”之誉,无私奉献、甘当无名英雄。“功成”虽然不必在我手中、在我有生之年实现,其中却有我的执著、有我的奋斗、有我的心血汗水。“有我”是什么?是担当,是责任,是使命。面对矛盾时,有我;面对困难时,有我;面对挑战时,有我;面对斗争时,有我。心中“无我”方能做到“有我”,摒弃“小我”方能成就“大我”。理解了这样的辩证法,就能做到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也就能做到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的正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大我”境界和胸怀!写作时,学生可着眼两则语录的内涵和话题的思辨性,用辩证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要求明确立论,说理层次清晰,有理有据,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