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析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14017 上传时间:2025-11-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析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材解析最大的麦穗_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了解苏格拉底的一般哲学观点。网络搜索就行。】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停一下。弟子们真正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吗?苏格拉底教学善于使用“诘问”。弟子们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使用“诘问”,让老师对要求进行进一步的澄清?最基本的,老师,你需要对“最大的麦穗”进行基本的界定和澄清。不诘问教师,是不敢?不愿?不会?这是一个问题。嘉靖坐在宝座上,递个条子给严嵩徐阶,当然是是不能问的。苏格拉底,不至于吧。】,就陆续走进

2、了麦地。【停。俗话说,谋定而后动。急急走进麦地干什么?谋划时,就会碰到“唯物”与“唯心”的大问题。唯物的话,那就进入物理领域。找个好办法去找最大的麦穗好了。集思广益。唯心的话,连麦地都不用下。费那麻烦干嘛?问题在还没出生时我们就能解决了它。学生可怜巴巴的看着老师:老师,哪株麦子穗大您说了算啊。您看哪株大它就大!这与下文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那些说辞有本质区别吗?】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以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你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3、这个自然段不符合逻辑。逻辑上,在没有看到最后一株麦穗时,如何能及早定夺哪株麦穗最大?苏格拉底笑着说:逻辑?这不是我考虑的问题。学生:您不讲逻辑您早说啊,害得我瞎转。不讲逻辑咱就按没有逻辑玩。】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突然,大家听到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嗯哼?您还是承认有株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穷举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花得起成本。】;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通过测量与记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段进入数学与科学领域

4、。为啥解决问题不依赖数学与科学工具?古希腊是数学的发源地。毕达哥拉斯。因为数学和测量要花很多力气?而下文只需要动动嘴?因此钟情于唾沫星子横飞吃嘴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奥秘原来在这里!您掌握了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你掌握了定义权,标准制定权,定义更改权,您可以随时玩死学生。】”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旧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单把眼前的麦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罗里啰嗦的。我们东方俗人一句话的事,“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话说,这个道理您通过这种教学实践活动阐述合理吗?有效吗?学生服气吗?苏格拉底,您老婆她同意吗?老婆在的话,您老婆说的才是标准!师母,您看哪株麦穗大,我给您采回来。师母已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