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轻巧夺冠27415-16苏教版(无)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一、读拼音,写出下面句子。(4分)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
2、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Zhn x z rn z yun,n yn shn mn l s。“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
3、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Dn cn fn cn d,
4、li y z sn n。二、把正确读音用“”标出来。(4分)晶莹(ynyn)松脂(zhzh)归宿(sxi)恩赐(chc)滥用(lunln)破碎(cusu)语调(diotio)滋润(rnyn)三、比一比,再填空。(4分)骏俊竣峻()工()俏()马()岭胁协威()齐心()力()会()助眷誊誉()写荣()()恋赞()滥乱()乱()用泛()捣()四、在下列词语的错别字下画横线,并把正确的写在括号中。(4分)竭泽而鱼()涛涛不绝()苟廷残喘()罪魁娲首()和霭可亲()耳闻目堵()风雨同洲()姿源丰富()五、在下面括号中填上 多音字的读音和字义。(6分)参:cnshncn参考。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略像
5、人形,可入药。长短不齐。1.我国的吉林省的长白山盛产人参。()()2.山上的树木参差不齐。()()3.这篇报告写得很好,可以参看。()()乘:chnshn趁,就着。骑,坐。量词,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4.我准备乘飞机去香港旅游。()()5.游人们常常乘兴而来,失望而去。()()6.楚国是个千乘之国。()()六、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1.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用加粗的字造句)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缩写句子)3.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地艰巨的任务。(修改病句)4.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我们要照顾好这片土地
6、。(用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5.印第安人喜爱雨后清风的气息,喜爱它拂过水面的声音,喜爱风中飘来的松脂的幽香。(仿照例句写一句话)七、判断下面说话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5分)1.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地球有关知识的说明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2.凯巴伯森林遭到破坏,主要是由于大量地捕杀狼造成的。()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这句话是错的。()4.“淡”字在“天气渐渐暗淡下来了”和“我觉得这道菜的味道太淡了”这两个句子中的意思是不一样的。()5.“她很像她的妈妈”这个句子是比喻句,“党是阳光,我是花”不是比喻句。()八、阅读生活是丰富多
7、彩的,就像一个个小镜头。我热爱生活,也热爱那一个个小镜头,它们使我受到教育。然而,我最喜爱图书馆里那一个个小镜头。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紧接着都各自盯上了自己的目标,小心翼翼地取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不一会儿,图书馆里恢复了平静,只能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也显得极小。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不时地扶扶那滑落在鼻梁上的眼镜;一位留披肩发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那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头发;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
8、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子上,用手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我悄悄地离开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却怎么也忘不了。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新鲜()好像()陶醉()2.理解句子(1)“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的笑了笑,好像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了的空气很清新似的。”这句话中“好像似的”能不能省略?为什么?(2)从文中找出一个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下来,再写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原因。句子: 原因: 3.写出第5自然段的段意。4.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它好像在告诉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它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呢?5.生活中的小镜头很多,读了这篇短文,你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小镜头?选择其中的两个,各用一句话写下来。九、作文(23分)题目:我真的很棒未来的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善于推荐自己将是迈向成功的起点。请你以“我真的很棒”为题目写一篇习作。用具体事例告诉大家你“棒”在什么地方。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